• 21

為什麼韓國會比台灣更早研製出汽車??

Dr.simon wrote:
說台灣的重工業不如南...(恕刪)



“是用臺灣製造的精密多肘CNC 加工機去做出來的”


呵呵 有具體資料佐證你說的話嗎?

船用螺旋槳的加工機牀——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銑牀,一直代表著機牀行業的發展水平,也是船舶工業發展需要的關鍵設備。目前世界上加工螺旋槳的設備可制造螺旋槳的最大直徑爲11米,就是由韓國生産。此前德國和日本生産的設備可加工最大直徑爲10.4米,臺灣該類産品最大僅能做到6米左右,而且關鍵零部件都是進口的。

早年臺灣在機牀産業方面領先韓國,但是現在韓國已經把臺灣企業甩開一大截了。韓國最大的機械制造集團——鬥山集團年産值超過11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四。韓國斗山集團旗下機牀企業DOOSAN Infracore年産值超過7億美元,排名世界第13位。

臺灣最大的機牀企業“東臺精機”和“臺中精機”僅排名59位和65位,年产值在1.6亿美元左右。

2007年世界機牀産值前20名企業按國別彙總
排名 國別 進入前20名企業數 入圍企業産值和(百萬美元) 佔本國産值百分比%
1 日本---7---9604.3---66.5
2 德國---5--- 6412---50.4
3 美國---3--- 2922---81.7
4 中國---2--- 2488---23.1
5 瑞士---2---1645.8---49.5
6 韓國---1--- 985.2---21.7

還有,臺灣的火箭技術至今仍然停留在中小型探空火箭的水平上,與韓國這次發射的直徑3米以上的中型火箭都有很大差距,更不要說發射衛星了。

臺灣至今爲止發射的衛星都是由美國火箭在美國航天發射場發射的,甚至衛星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都是由美國、日本、法國進口的。這和韓國有點相似。

http://cfs15.tistory.com/original/32/tistory/2009/06/06/01/08/4a2942f77a9e3
韓國最新研制的HEMU-400X型高速列車。


臺灣研制的探空火箭,全長僅為7.7米,發射重量連2噸都不到。


韓國發射的首枚火箭,全長為33米,發射重量170噸,關鍵部件進口自俄羅斯。
someona881 wrote:
“是用臺灣製造的精密...(恕刪)


還是你去當韓國人好了????

別跟我說在明清時代高麗是中國的附庸國......所以大型螺旋槳是中國技術傳過去的

>>>>>目前世界上加工螺旋槳的設備可制造螺旋槳的最大直徑爲11米,就是由韓國生産。


多軸CNC機床最關鍵的核心技術就在裡頭軸承===>滾珠螺桿
這並不是韓國的強項,還是台日為主的

台灣的精密CNC滾珠螺桿最長可達十五米左右
韓國CNC機床系統商引進了大量的台日大米數的軸承而造出龍門CNC
近些年台灣以高單價高獲利的中大型私人豪華遊艇接單量最為高漲,小型遊艇則與中國合作
如果以近年以加工六米內為主力這個描述倒是正確
所以你下面這一句就倒果為因了,而且敘述相反


>>>>>此前德國和日本生産的設備可加工最大直徑爲10.4米,臺灣該類産品最大僅能做到6米左右,而且關鍵零部件都是進口的。




我住的台中,就是台灣精密機械產業的重鎮
方圓約一百公里多個工業區及機械科學園區就有完整的機械產業聚落
也是亞洲精密軸承集散地,有大批台日軸承交匯,尚包括高達軍規級的德、日、台制的高精密導軌
除非客戶有特別要求,其實這個地方就可找得到可達訂單要求的零組件,及高規格熱處理、拋光、內研磨等加工

那怕是中國航天所使用的南京工藝精密螺桿,也有台灣與中國合作的地方
也有大量的中國廠商來台中與國際廠商"談判"螺桿、導軌合作事宜
畢竟德日美歐裡機械先進國家也是把精密技術當成國防科技于以保護
願意選擇台灣來當集散談判地也只是信任台灣廠商在這些工商業機密上有信守的過往記錄
someona881 wrote:
2007年世界機牀産值前20名企業按國別彙總
排名 國別 進入前20名企業數 入圍企業産值和(百萬美元) 佔本國産值百分比%
1 日本---7---9604.3---66.5
2 德國---5--- 6412---50.4
3 美國---3--- 2922---81.7
4 中國---2--- 2488---23.1
5 瑞士---2---1645.8---49.5
6 韓國---1--- 985.2---21.7
...(恕刪)



前二十名企業是這樣
但是要是以個別國家為單位來計算的話....


http://www.taiwanpage.com.tw/show/life/new_view.cfm?id=21379
2009年台北國際工具機展
【台灣商務新聞通訊社/黃文祥 報導】

2008年台灣為全球工具機主要生產大國,預估產值約50億美元;預估出口約37至38億美元,應可排名全球第四。台灣目前有450家工具機製造廠商,約20,500人從事金屬加工設備的生產製造。

依據全球工具機產銷統計調查,工具機人年均產值排名全球第一的國家為瑞士,產值是USD446/人年,台灣排名第二,人年均產值為USD192/人年,僅次於瑞士。先進國家如德國、日本、美國等均是工具機生產大國,但由於人口較多,在人年均生產值方面相對金額較低。

2008年台灣工具機產業在內需與出口方面均保持適度之增長。2008年工具機預估生產值約達50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成長10%。其中CNC工具機生產值約達35億美元,為工具機總產值之70%,與上年同期相比約成長12%。



台灣才是工具機的生產大國,而且大約七成五是出口的
也因為台灣聚落的完整,所以工具機的生產商也相當的多,而且走向不同專業領域的CNC
再者因為台灣莫名其妙的稅制關係,母公司又會故意分割子公司,如果論單一公司淨額當然上不了前二十名
而且,再把台灣在中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分公司的出口量回算,那就更可觀

~~^.^ ~~

不過上列的新聞還不包括高精密零組件外銷的部份





臺灣才是工具機的生產大國,而且大約七成五是出口的



此話並不正確,臺灣在世界工具機產業產值中只排在第六位,連韓國都不如,只是臺灣工具機出口比例比較高而已。2007年世界29個主要機牀生産國總産值爲709.86億美元,以臺灣的工具機產值43.780億美元計算,僅佔世界市場的6.17%而已。

資料參見:
2007年世界工具機生産國傢(地區)産值排名
1、日本---------------144.435億美元
2、德國---------------127.254億美元
3、中國大陸-----------107.500億美元
4、意大利--------------72.727億美元
5、韓國----------------45.500億美元
6、臺灣----------------43.780億美元

7、美國----------------35.780億美元
8、瑞士----------------33.238億美元
9、西班牙--------------14.368億美元
10、巴西---------------11.578億美元

工具機被譽為“工業母機”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歐洲國傢由於長期的工業積澱和研發經驗,在這方面具備絕對優勢。

以企業來說,大型工具機企業的排名往往代表了這個國傢(地區)在工具機產業的競爭力,因為只有大型企業才能有足夠的財力、人力、物力投入尖端技術的研發,并承接頂級客戶對于尖端數控機床的產品訂單,由此推動產業發展。有了超大型企業的帶動,自然就能逐漸形成具備強大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德國、日本工具機企業就是這方面的代表。瑞士、美國兩國雖然在工具機產值上排名低于韓國、臺灣,但技術水準上要遠高于兩者。瑞士精密機械制造享譽全球,其制造的工具機也屬於頂級產品,因而價格昂貴,導致出口量有限。美國是數控機牀的開創者,主要用於軍工產品制造,如航空母艦、戰鬥機、航天飛機、核潛艇等,因而也有相當高水準的技術含量。

從臺灣來看,CNC產業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末期,起步較晚,多數臺灣工具機企業規模有限,只處在整個產業的中低端,出口的產品也是以中低端的金屬切削機牀和成形機牀為主。如今年一季度,臺灣機牀出口4.485億美元,其中切削機牀就佔了3.339億美元。雖然臺灣在某些機密機械零組件上也能做到相當水準,如你所說的滾珠螺桿等,但從總體產業競爭力和技術研發水準看,臺灣沒有多少優勢可言。以多軸CNC加工中心來說,其最核心的關鍵技術包括數控軟件係統、伺服器、傳感器等,全世界僅有少數幾個國傢能夠研發,主要供應商有日本發那科(Fanuc)、日本三菱、德國西門子、法國扭姆和中國的華中數控等企業。臺灣的數控機牀軟件控制係統主要靠進口。另外臺灣工具機係統中關鍵零件如主軸馬達與伺服馬達等,主要也是嚮日本進口。

來點資料對比,更能說明問題。

2007年世界工具機企業20強排名
1、德國通快(Trumpf)--------產值22.251億美元
2、日本山崎馬紮克------------產值21.650億美元
3、德國吉德曼----------------產值21.412億美元
4、日本大畏------------------產值16.161億美元
5、日本天田------------------產值15.489億美元
6、美國MAG-------------------產值15.000億美元
7、日本森精機----------------產值14.746億美元
8、中國沈陽機牀--------------產值13.315億美元
9、日本Jtekt-----------------產值13.165億美元
10、中國大連機牀-------------產值11.685億美元
11、韓國鬥山英維高-----------產值 9.852億美元
12、瑞士阿奇夏米爾-----------產值 9.836億美元
13、德國舒勒-----------------產值 9.648億美元
14、日本牧野-----------------產值 9.423億美元
15、美國哈斯-----------------產值 8.800億美元
16、瑞士百超-----------------產值 6.622億美元
17、德國伊瑪格---------------產值 5.470億美元
18、美國格裏森---------------產值 5.424億美元
19、日本日平富山-------------產值 5.409億美元
20、德國因代克斯-------------產值 5.339億美元

其中沒有一家是臺灣企業


2007年世界工具機生産國傢(地區)出口量排名
1、德國---------------91.678億美元
2、日本---------------76.101億美元
3、意大利-------------42.076億美元
4、臺灣---------------34.080億美元
5、瑞士---------------24.575億美元
6、韓國---------------18.000億美元
7、美國---------------16.598億美元
8、中國大陸-----------16.513億美元
9、英國----------------9.222億美元
10、比利時-------------8.732億美元
2007年全球工具機出口金額共計392億美元。

2007年世界工具機消費國傢(地區)進口量排名
1、中國大陸----------70.72億美元
2、美國--------------42.53億美元
3、德國--------------36.94億美元
4、臺灣--------------28.15億美元
5、意大利------------19.91億美元

2008年全球十大工具機消費市場排名
1、中國大陸----------194.446億美元
2、德國---------------99.501億美元
3、意大利-------------85.451億美元
4、日本---------------80.305億美元
5、美國---------------67.558億美元
6、韓國----------------41.50億美元
7、臺灣----------------28.00億美元
8、巴西---------------25.472億美元
9、印度---------------18.704億美元
10、法國--------------17.735億美元
數據來源:臺灣機牀發展基金會(TMTF)


說到韓國機牀產業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機牀產業就是由汽車產業帶動的,韓國的主要機牀生産廠(現代、大宇、起亞、斗山)都是韓國汽車集團的一部分。這種自我裝備的結果,使韓國汽車業用少得多的投資和短得多的時間,就成爲世界汽車工業第六大生産國,並獲得了可持續發展和新車層出不窮的可靠保障和雄厚基礎。

2003年與1986年相比,韓國機牀産值增加了4.64倍,出口增長了21.85倍。
和臺灣一樣,韓國機牀工業起步較晚,所以一開始就註重數控機牀的發展。目前其機牀數控化率爲88%。韓國産的數控車牀和加工中心檔次都略高於臺灣的産品。


汽車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其可以帶動數萬種工業零部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創造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

汽車專用鋼板屬于鋼鐵產業中的高附加值產品,發展汽車產業同時也會刺激鋼鐵工業發展。

要造汽車就必須有輪胎,這也是個高利潤產業。韓國的韓泰輪胎、錦湖輪胎等乘勢發展迅速。

汽車產業同時會刺激模具制造、裝飾材料、車用電子產品等龐大產業鏈的發展。

韓國仁川港準備出口的大批汽車,需要用大噸位的專用汽車滾裝船運輸,這又會刺激造船業發展。


韓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值得臺灣人深思,而不是譏笑咒罵。


民情不一樣

MIJ一定比MIT好

這是台灣人的刻板印象


拿LCD電視來講好了

韓國人會把錢拿來買三星或LG



台灣有CHIMEI跟BENQ

可是大部分的人寧願多花點錢買SONY
someona881 wrote:
臺灣才是工具機的生產...(恕刪)


真的對你的分析沒什麼興趣..

一味的你們中國or人家韓國的好

這是Luxgen版~

台灣重工業起步本來就晚,需要的是支持、建議、適當的批評

你的回覆實在沒任何建設性..


benni wrote:
汽車扶植不起來......(恕刪)


假如今天台灣有1億人,光內需就吃不完了
內須不振,人又少,只能靠外貿囉!

總不能一天到晚烤魷魚就能過日子吧!

韓國人也沒多愛用國貨啊!

晚上跟韓國朋友 MSN 跟他聊了一些

就像前面網友提的

他們的國產車 只剩 現代起亞集團 .. 其他都不是了

他們會買國產車 ( 外國車佔的比例 很低很低 不知道有沒有1% 他說很少)

不是愛國 而是政府的一些手段 ? 政策 ..

韓國都是一些大財團 .. 無形中 中小企業 很難生存

但金融風暴一來 大財團反應慢 ( 中小企業比較靈活 ) 又對韓國經濟造成沖擊

韓國人是很愛面子的

大公司面試員工 長的抱歉的 . 絕對不是您的錯 .. 但 ..絕不錄取 (整型業發達)

韓國人跟臺灣人 長的很像 但其實是不一樣的

他們想統一 我們不想 (離題了)

查了一下資料

現代起亞集團 在中國 已經把 豐田 本田 踢在後面了

直追通用、大眾


最後 韓國朋友問我

為什麼 你們臺灣人 不喜歡 我們韓國車 ....銷量那麼差 (現代起亞 在全球銷量是很好的.. )


我也不知道

哈日 ? 崇日 ? 韓國是我們的對手 ?

很簡單....因為台灣多數的商人不會想自創品牌!! 代代工就好~有錢賺最重要
台灣人沒有對自家品牌的向心力~放眼望去各大版~筆電..SONY才是王道
機車....非YAMAHA不騎 這些都是我們有自家品牌的, 但是~~總是聽到一些什麼質感啦~組裝啦~服務啦
的聲音~~我有時候都在想:何謂"質感" 它有形嗎? 還是說質感只是人用來欺騙自己的一個詞~
組裝~服務!!!
這就是台灣人最大的一個毛病~台灣人最希望東西免費送他~還可以保固終生+損壞無條件換新!!
永遠都是這個樣~~自備零件去修車~不但不收工錢,還請你喝涼水,吹冷氣! 離開還送你的大鞠躬
要一流服務,卻只想給三流甚至不入流報酬!!
誰想在這種地方自創品牌啊??
看到自家的東西~施行"嚴打"政策!!
看到XX原裝進口~排隊也要買!!
大概是被日本人奴役過久~~心裡只有日本王道吧!!

嚴董這次的大決定~~有種!! 我支持!! 不為什麼...就算是為臺灣人爭口氣!! 爽~~~!

這種價位~一票人在嫌東嫌西..什麼關稅啦~什麼屁的!! 就我看來...那又怎樣~~我寧願給自己人賺
也不要拿大把鈔票給其他人..買台人家改款前的車,然後還爽得跟什麼一樣!!

自己就已經把自己的地位打到最低了~還想要求別人給你什麼好東西.....繼續去做人家的非殖民地忠誠者吧!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