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shen wrote:
看了一整串的討論有的...(恕刪)
看了前面的討論,Eric大大說的是正解喔... 最早的主動式紅外線系統是在二戰末期就出現了,韓越戰時期的歐美戰車與第一次波灣戰爭的俄系戰車主砲旁都有掛一顆大大的日夜兩用探照燈,為的就是提供其夜視系統的長距離輔助照明(其實還有IR車燈給戰車夜間駕駛用),但是有效距離遠遠不及歐美的熱影像系統(FLIR),同時也更容易被偵測及受天候影響...以L牌的這種低照度攝影機拿來號稱「夜視」,個人認為還不如用這筆預算去自行購買品質更高的低光度系統...小弟心目中用於行車上最優的就是B牌的熱影像,成本及效果真的不是主動紅外線(就是目前大家常看到的「夜視」CCTV,旁邊都會有一排LED...)可以比的,當然M牌用的雖然不是熱影像,但是因為有車燈提供的IR光線,行車效果應該也不錯...L牌光是強調低照度只是誤導一般消費者,這種等級連目前普及的星光夜視系統都算不上(當然星光夜視用在車上,光是路燈/對向車燈就會影響效果...光太強...),至於軍用載具,一般皆是兩者皆有,戰車駕駛用星光夜視,車長/射手用熱影像,完全不需要主動光源,AH64當然也是,只是早期的熱影像系統解析度較低,容易有目標識別上的問題,後期主要是改良這部分,而非用低光度/星光取代熱影像,請注意...目前應該只有熱影像可以在真正無光環境下使用(當然別跟我說前面完全沒有任何溫度差...),操作距離也最遠,當然造價也最高,直到近幾年才有真正小型化的系統可以安裝在個人武器上(如步槍)...國內的AH1W記得是三系統,低光度/熱影像在前,駕駛則會使用頭戴式的星光夜視鏡(NVG)
P.S:我就是那種有機會就會在低光車少的環境下戴起NVG過過癮的瘋子啦...至於L牌的...恩...別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