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10365 wrote:不算工資原廠報價是120385...(恕刪) 發大財又再發借S3話題打URX假熱銷的廣告風向樓了,根本沒正面回答我們真實車主的回應,此等無良行銷,真的還是不要買她們家的車才不會像我們現在這樣被敷衍放生---
孤獨求勝 wrote:商人畢竟是商人但華創若沒這個價值鴻海也不會出資這樣直接切入對鴻海的電動車代工大夢早日實現 華創有價值? 嚴陳上任後還差一點全部都砍了.最後是精減人力去三義苟延殘喘.這麼有價值的東西怎麼大老闆還會想裁撤? 擺明了就是看出這間公司已經毫無用處了.
台灣發大財 wrote:外廠一開始說「沒二百台不團修」,結果沒二百台也團修這位外廠護衛隊說這不叫騙那就留給車主判斷了外廠護衛隊這麼是非不分,就是要洗車主花冤枉錢你們還要相信嗎?? 打個比方,當過採購的都知道,量大的時候可以溢價,原本單件要10元,如果一次下單100件以上單價可以降為8元。聽過MOQ (Minimum Order Quantity) 嗎?一般只要是零件的買賣,大多會有所謂MOQ的要求,尤其是比較少人購買的物品,因為工廠不太可能特別開一條生產線只為了幫你製作一個產品,所以要嘛不開線,否則一開線就得生產一定的數量,這樣才符合生產成本。因為開一條生產線所需要動用到的人力、物力以及後面的支援單位可能不是你可以想像的多,當然如果你願意花USD2,000的開線費用買一個USB大拇哥,或許也沒有人會反對吧!那一句沒二百台不團修的原因是在MOQ上。你不會不懂這道理吧。你有聽過有人一天到晚都在修引擎的嗎?每間服務廠拆卸引擎就要收不少錢,你以為是幾千塊一二萬就能解決的嗎?不然你說說納智捷不保固修引擎要多少錢,分享給大家了解討論。如果說後來沒二百台也修,大概是因為加減賺。開公司就是要賺錢要養員工,這道理淺顯易懂吧。你的訴求是說他在騙,騙在哪?那句話不叫騙,那是談生意時的協商內容,為了達成生意協商內容本來就是會變動的,你說這樣叫欺騙,那是你個人認知,不代表那些所有去整修的車主都那麼想。就像你賣車時,難道沒跟顧客在討價還價嗎?若依照你邏輯來推論,所以買賣車的人都是騙子,可以這樣嗎?勸你就此打住「沒二百台不團修」這話題,很丟臉。
台灣發大財 wrote:現在外廠社團是希望海(恕刪) 技術在於利用數具公差有問題的引擎來回推引擎設計參數與公差呀! 就像往復式內燃機從1876年的Otto循環開始有140多年歷史,整個運作的方式與設計的基礎知識已經是公開的了,但納智捷就是弄來了一具燃燒過程會異常快速積碳的引擎,就是技不如人的實際案例呀!我說你還是放棄s3/u5這個議題吧!都已經是一台銷售數量低到要下市的車子了,沒什麼好吹的了!顧好URX跟MBU吧!不要鴻海帶錢來了沒錯但最後MBU確沒量產就好笑了!
是說華創現在內部有能力的人都跑光光了,原始技術也沒好到哪裡去,URX也一交車就出包,合資到底還能收到什麼好料呢?真希望鴻海說的新公司,能找更多真的有技術又有實際成功案例的人來領導與執行,解決既有問題才是最好的技術成效證明啊!
Rally Bear wrote:技術在於利用數具公差(恕刪) 你要幫它站臺背書嗎?他一直提到你,你們是熟識嗎?如果不是,我建議你警告他或截圖告他,不然你這帳號會跟隨他每發一篇文給搞臭了。管理員為什麼能放任這種不求證的文章繼續蓋樓?納智捷版快變成最沒知識水準的汽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