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納智捷若不能成功的話 台灣以後應該再也沒人敢做汽車品牌了吧

FREDXXXX wrote:
太中肯啦國產品牌做一(恕刪)


這間車廠在品質不如其他大廠的狀況下

把自己定位在中階國民車

結果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同
EDISON GU wrote:
不管是任何一個創新產品或是成熟產品,它們的開發過程都是耗時燒錢的,燒的錢絕對不是你們能夠想像的,高層下的決定可能一次就是幾十幾百億,做錯一個決定就是燒掉了,做對一個決定,那就繼續燒下一個決定的預算,不是你爸媽每個月給你1000元,讓你買買雞排坐在電腦前廢話那容易。你知道開一組模具多少錢,你知道一個零件或是五金件的下單量影響最大的就是成本,研發已經在燒錢了,成型也在燒錢,天曉得這產品會不會成功,這些高層或許不夠接地氣,他們沒有廣納建言,但他們在做這些決定的時候,也是憑藉著過往在這產業的經驗和專業的數據,輔助他們可以做出精準的決定,沒有人不會失敗,納智捷現在也算是還在錯誤中找方向。我也必須說納智捷的未來比現在更險峻,因為他們是離失敗最接近的品牌之一。

納智捷累積那多的錯誤經驗,更多的嘗試就是比我們離成功在近一點的距離,那怕只有一點機會。

原文網址: 納智捷若不能成功的話 台灣以後應該再也沒人敢做汽車品牌了吧 #Mobile01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44&t=5980763&p=10


可是最新的AR不貼近民心,是很有噱頭,但是維護成本肯定不低廉。

普遍消費者在乎的是耐用易維護,一輛車要價50萬起跳,一整年的薪資耶。台灣薪資所得停滯,物(車)價一直漲,即使端出來的功能很新穎,絕大多都是嘗鮮試用,真的要談買賣時,還是在乎總價及維護成本。

納智捷高層只想走在尖端,與廣大消費者是有落差的。沒有要詆毀,只是覺得納智捷要名(領導)不要錢(銷售)。
FREDXXXX wrote:
研發好像沒幾億耶




四捨五入有三億啦
BlueSky5230 wrote:
納智捷高層只想走在尖端


他除了售價
沒有東西是尖端的
EDISON GU wrote:
不管是任何一個創新產品或是成熟產品,它們的開發過程都是耗時燒錢的,燒的錢絕對不是你們能夠想像的,高層下的決定可能一次就是幾十幾百億



你是指每年研發不到三億




卻幾十億幾十億的送給對岸爽的高層嗎?





有錢拿去對岸爽
為何不多拿幾億出來開發個可以前後調的方向盤?
EDISON GU wrote:
納智捷累積那多的錯誤經驗,更多的嘗試就是比我們離成功在近一點的距離,那怕只有一點機會。



我看裕隆匯款經驗一定比我們豐富



每年都匯錢去對岸
燒了幾百億給大陸人爽
這錯誤經驗沒的比
schwallbe wrote:
那專門修理消費算強者(恕刪)


你強化自己了嗎?!還是只是在電腦前自爽而已!?
EDISON | 超越平面
要收就收,一天到晚在炒作,納智捷若有CP值大家都會買,台灣人不是笨蛋!
EDISON | 超越平面
yisen2994 wrote:
每次有納討論串都覺得...(恕刪)


台灣人沒有對不起裕龍!
反而是裕龍對不起台灣人還比較多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