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資深媒體人不捨LUXGEN:到底誰搞爛這盤好棋?

資深媒體人不捨
不知道,有沒有買一台贊助
還是旁邊看戲
drendedjay wrote:
這篇文章真的點出納智...(恕刪)

高層造夢蒙蔽老闆
任用像是利益輸送的不入流行銷
弄一些自己看爽,別人看扁的莫名企劃
老闆自己又看不清雲層下在玩什麼
現在要救也難了
尤其要負擔至少一半敗戰之罪的行銷
換又換不掉
drendedjay worte:
這篇文章真的點出納智...(恕刪)


自己稱自己為資深媒體人這點也蠻有趣
聳動標題先賺一波點數擊數
會這樣寫感覺是想用言論壓力來修理LUXGEN
那為什麼要修理LUXGEN
大家都猜的到吧…
URX和UP5都在按部就班的準備上市
這時候寫這個
難道就資深媒體人最愛LUXGEN
LUXGEN高層就不愛?
shiji03 worte:
UU雷到爆好嗎...(恕刪)


UU耐操到不行,我8000元入手拿來24小時掛手遊已經2年多了還沒事,對得起它的售價了
popomo worte:
看來你活得不夠久。在70年代台灣經濟一片大好的時候,標誌、雷諾、速霸陸、美國通用汽車都有國產化OPEL當年也是國產車。

汽車產業活不活絡,當地的經濟狀況很重要。目前國內經濟那麼悶,別說國產化了,連代理商都不願意代理進口。


我是指這則新聞,而非談80-90年經濟大好的時期。國內代理與製造生產的售價逐年提高,政府的保護根本沒優惠到人民。汽車工業是經濟好壞的指標之一,可是台灣的汽車售價人民購車後的壓力是非常大,並沒有相對帶來國產化的益處。資本主義市場,公司與股東都在利潤極大化,壓榨到的是基層員工,惡性循環。

如果國產化面臨到收起來的那天,我覺得是赳由自取。同樣要花將近百萬的辛苦錢,很多人還是選擇買進口車算了,反正保養與油耗都差不多,只要小心開車保險要投保順順地開(非消耗組件國產進口都不便宜),國產車根本沒什麼優勢。

台灣成為歐系汽車或電動車生產基地沒有不好,反正台灣人自己搞得國產都只能內銷,有什麼用。
------------------------------------------------------------------------------------------------------------------------------------------------
汽車業菲律賓化 福斯來台設廠喊卡

台灣汽車產業政策「菲律賓化」,放任進口車豪奪車市半壁江山,阻斷全球第二大汽車廠-福斯(Volkswagen)汽車來台設廠造車之路。福斯汽車公司執行副總裁蘇偉銘昨(19)日直言,台灣目前的政策,不太支持汽車廠在國內生產汽車,福斯已暫緩汽車國產化的計畫。


不過蘇偉銘也表達,若政府政策有所調整,加上ECFA談判能有更進一步的成果(如整車納入兩岸免關稅範圍),時機與政策都對了,福斯自然會重啟汽車國產化的評估作業。蘇偉銘昨天專程來台,出席福斯集團台灣子公司-奧迪福斯汽車公司所舉辦的「福斯之夜」活動,並接受台灣媒體專訪。

其實福斯來台成立子公司最早的規畫,是要在台灣設廠,或是透過委託代工的方式,在台組裝汽車。蘇偉銘表示,早從1.5~2年前,福斯就開始針對台灣市場進行分析,但結果發現,國家政策、兩岸ECFA推展等兩大要件,均不利國產化計畫推展。他直言,台灣國家產業政策,不太支持(車商)在國內生產(汽車);放眼整個東南亞地區,除了台灣,就只有菲律賓是這樣。


蘇偉銘表示,去年台灣整體新車銷量成長12%,其中進口車銷量增幅達22%,遠高於總市場,也因此使進口車銷售市占率來到34%的新高。他認為,如果政策繼續不改,進口車市占率在很快的時間內,就會突破40%。

蘇偉銘一針見血地點出進口車鯨吞台灣車市,國產車的生存空間遭嚴重壓縮的殘酷現實。

國內車廠表示,放眼東南亞各國、大陸,對於進口車設有高關稅等保護壁壘,反觀台灣自2002年加入WTO後,進口車關稅調降至剩17.5%,等於門戶洞開,加上取消自製率獎勵投資抵減等誘因,使國產車的競爭優勢逐漸消失。

加上經歷前幾年國內車市萎縮,許多國產車都面臨經濟規模不足的壓力,紛紛黯然停產、改自國外進口取代;國產車的自製率大幅減少,零件仰賴進口的比例逐漸提升下,造成國產車成本大幅上揚的惡性循環,與進口車的價差大幅拉近,連最後的成本價格優勢都不復,造成國產車在市場上節節敗退,只能眼睜睜看著進口車巧取豪奪。

更令車廠傻眼的,是進口零件關稅沒有跟著整車調降,政府單位的怠惰,造成目前進口整車與進口零件稅率零差距,國產車成本甚至比進口車還高的怪象,讓不少車廠直呼:「乾脆工廠收起來,賣進口車就好了!」

車商疾呼,汽車是火車頭工業,一但台灣汽車工業消失,不僅將造成上萬人失業,更會連累上下游數十萬相關從業人員,連初來乍到的外國車商都看到問題,國內車廠質疑,為何只有台灣政府看不到?
首先先說我不買的原因
1.前兩代外型踏差勁 那水箱罩 、跟商標 跟不上主流
2.油耗 油耗數據不好看
3.妥善率
4.價錢 都跟日系車差不多 那幹嘛還當白老鼠

如果當出那牌走商用車路線 推出柴油貨車 廂型車 價格殺下去

應該在現在還會在路上能見度高一些
Fantaci worte:
一個車廠能屹立不搖的經營不是單靠一個營業額
而是能經歷規格上的各種瑕疵修正後而歷久彌新再研發出的新車
只要能堅持就不怕造不出一台令人垂涎的好車!
回頭看看韓國車,那一個品牌不被酸過罵過,但韓國車就是能痛定思痛調整再調整
終究才能有今天的成績!!...(恕刪)


你知道現代不知道幾年前研發總部就直接設在德國法蘭克福,

直接挖那些雙B歐德設計師,後來的車可以說是純德血統了...

反觀國慘,東抄抄西抄抄,東西爛還想硬賣去攤提研發開模成本,

搞得自己越來越臭。 水野...賣鬧了,你知道當初搞GTR除了水野,那個TEAM還有多少神人級工程師嗎?

別老想明星花露水找志玲姊姊就想揚名國際,那是作夢,

說穿了這家車廠已經是下個HTC進行式中了。
Bruis797 wrote:


自己稱自己為資深...(恕刪)


URX跟UP5還會按部就班上市嗎?
中國納智捷應該會只賣電動車了,台灣應該是URX唯一的市場與機會了?!
UP5要能上市,前提是華創還在,而且有能量做。據傳350壯士了? 能做得好嗎?




不管如何 URX 跟UP5 都挺好看的

剩下的就等上市 或發表 才知道

少了一個車廠 對消費者 並沒有甚麼太大的好處
不內行 福祉椅早有了 歐盟環保標準一直變 連日本卡車好幾家都賣了
老大 電動車又不像狗狗柔創新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