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請問試駕過 U6 的網友們,你們認同01車版編輯對於 U6 操控的測試評價嗎 ?


tamkang6 wrote:
希望有熱心的U6新車車主
可以循01編輯的行車路線玩一回
以測試這樣的油耗是否真實


希望1月份交車的車主有空可以試一下路線,看是納智傑或01誰被打臉

tamkang6 wrote:
希望有熱心的U6新車車主
可以循01編輯的行車路線玩一回
以測試這樣的油耗是否真實...(恕刪)


不管什麼品牌,每部新車的第一桶油油耗,都沒有參考價值.
請U6新車車主跑第2~3桶油之後,再記錄發表油耗數據,以避免不必要的爭論...

小林仲彥 wrote:
你說的應該這篇轉述:...(恕刪)

在沒有把油箱清空下
光靠加油量來說是不客觀,
畢竟加油的人不同,加油槍不同,
我的車在加油槍跳停後還能加13公升,
沒有清空下,只能用里程來減少誤差,跑越遠誤差越少
反正都有人要交車了,到時事實怎樣就會明瞭
韓國人寫的中文,我沒有一句話看得懂。[違合感],那是甚麼鬼東西?

霸子林 wrote:
U6 Turbo的引擎扭力發揮還不錯,而它所對應的底盤也足以應付駕駛者在山路激烈操駕,這是一款從Luxgen S5 Turbo房車(原名Luxgen5 Sedan)發展而來的SUV,它所採用的底盤架構也跟S5 Turbo相同,後懸吊結構為拖曳臂扭力樑,有著跟歐洲車類似的操控調性,類似斜背跑旅的整體設計相較於其它SUV對手也有重心較低的優勢,其它的優點我在內文有說過,而它轉向中性、高速過彎時甚至有點車尾向外帶幫助入彎的傾向也跟它後懸吊的非獨立結構有點關係。..(恕刪)


這段才是違和感主要原因,重點中的重點.
想一想同級車為什麼各大廠都不用後扭力樑拖曳臂,唯獨U6採用?無論歐系日系韓系休旅用後扭力樑拖曳臂實在是少之又少.我們要正視的應當是,U6用這種後懸究竟是技不如人下不得不為的做法?還是U6團隊經過種種研究技高一籌之下的產物?
如果車子開起來感覺上會有一個重心,人車一體協調性就和這個感覺上的重心息息相關.重心轉移如果隨著車速快慢及過彎大小而有預期外的不規律變化,就會產生違和感.尤其在高重心的休旅車款,重心飄移轉移過份不規則時,這會讓駕駛拿捏不準路感.拖曳臂本身重量慣性造成在過彎時尤其又有加減速時,和前輪動態很難有同步感.駕駛難以達到人車一體的協調感.

主編言人所不敢言,覺人所不能覺,的確是夠專業.


亮哥+ wrote:
主編言人所不敢言,覺人所不能覺,的確是夠專業...(恕刪)

敢問閣下也開過U6,不然怎知「主編言人所不敢言,覺人所不能覺,的確是夠專業」??
佩服、佩服

石梯有夢 wrote:
敢問閣下也開過U6,不然怎知「主編言人所不敢言,覺人所不能覺,的確是夠專業」??
佩服、佩服

原來你也開過U6
看來開過得不少喔!

亮哥+ wrote:
這段才是違和感主要原...如果車子開起來感覺…(恕刪)

看了"如果"兩字就可推論出U6t重心如何如何
進而下結論01的主編夠專業
實在有才!

一開頭就有問題,之後的結論會正確?
實在夠專業!
01forever wrote:
原來你也開過U6
看來開過得不少喔...(恕刪)

我確實沒開過U6
但是就我開車的經驗
同速率山路與平地的油耗,絕對不一樣,
這不用「專業」,這叫「常識

石梯有夢 wrote:
我確實沒開過U6但是...(恕刪)


Yes!! +1!
Simple is the best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