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lowa wrote:上週看地球黃金線,...(恕刪) 真的~納牌很難逃過被嘴的命運...很多系統要用過的才知道他的好,並不是崇尚某一品牌。各品牌一定有專有的強項,而不是擁護自己的品牌而一直酸別人的品牌。不過近來各車廠開始下放主被動系統,未來的車款應該主被動會越來越齊全,納牌再不努力可能會有危機囉@@"
我要練刀背 wrote:就憑這句話給你所有...(恕刪) 哈哈,謝謝刀背大。 因為常看到很多人為反而反...其實納牌倒是沒那麼糟糕,只是還要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當初為了買車...我從T牌開始看了一堆車款,後來靜下來想一下買車的原因。最後想一下買車是為了小朋友的安全,開始轉向看了車體結構跟幾個晚上的撞擊測試。最後才選了U6。 因為更高規的我買不起丫...撞擊測試U6的不多,但是很多熱血的車友其實都有...實車測試,這個網路都可以找的到。U6開起來的感覺就像許多車友說的很穩定。常常開遠途就是...眾人皆睡,我獨醒。買車建議還是多看多試駕,因為試駕過後才知道這個車款適不適合。
k0952493075 wrote:真的~納牌很難逃過被嘴的命運...很多系統要用過的才知道他的好,並不是崇尚某一品牌。各品牌一定有專有的強項,而不是擁護自己的品牌而一直酸別人的品牌。不過近來各車廠開始下放主被動系統,未來的車款應該主被動會越來越齊全,納牌再不努力可能會有危機囉@@" 前幾天"右前車軸事件",其實是維修保養單一事件而已,但越護越被酸,建議停止"台灣奧迪 台灣保時捷"稱號.(笑)停止再發路上撞擊照片,對銷售不會有幫助.(車沒賣的多卻撞得多?)停止跟"神車"無聊的比較.(比得過市占率不會只有1/8)樹敵太多反增銷售阻力而已,好好著手於車輛改善及研發才是王道.
Allison Wu wrote:前幾天"右前車軸事件",其實是維修保養單一事件而已,但越護越被酸,建議停止"台灣奧迪 台灣保時捷"稱號.(笑)停止再發路上撞擊照片,對銷售不會有幫助.(車沒賣的多卻撞得多?)停止跟"神車"無聊的比較.(比得過市占率不會只有1/8)樹敵太多反增銷售阻力而已,好好著手於車輛改善及研發才是王道. 這一點相當認同
k0952493075 wrote:最後想一下買車是為了小朋友的安全,開始轉向看了車體結構跟幾個晚上的撞擊測試。最後才選了U6。 因為更高規的我買不起丫...淚撞擊測試U6的不多,但是很多熱血的車友其實都有...實車測試,這個網路都可以找的到。U6開起來的感覺就像許多車友說的很穩定。常常開遠途就是...眾人皆睡,我獨醒...(恕刪) 小弟在換車前也是看了一堆...最後在年前買了3D特仕U6...可是, 現在有點後悔,後悔的是, 應該多花個二十多萬, 買U7....U7更霸氣一點, 坐起來更舒服, 反正整車的人都會睡, 駕駛不能睡, 就該更舒服一點~~
Allison Wu wrote:前幾天"右前車軸事件",其實是維修保養單一事件而已,但越護越被酸,建議停止"台灣奧迪 台灣保時捷"稱號.(笑)停止再發路上撞擊照片,對銷售不會有幫助.(車沒賣的多卻撞得多?)停止跟"神車"無聊的比較.(比得過市占率不會只有1/8)樹敵太多反增銷售阻力而已,好好著手於車輛改善及研發才是王道. 天哥又幫Luxgen取了"台灣BMW"稱謂
01forever wrote:這不會是看著螢幕開車...(恕刪) 若真的是這樣的習慣 她應該早就出過10次車禍了這是 U6 A柱死角的問題..根據交通大隊統計,左轉車輛造成的車禍率是右轉車輛的3倍,而且致死率更高,通常駕駛左轉時,容易被A柱擋住視線產生2公尺的盲點...新聞基本的判斷力要有這裡要來說轉向顯示的問題 就too ove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