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裕隆要「轉虧為營」有什麼難的
每年什麼都不做,就從大陸市場收幾十億(2018年是30億元)的股利
再加上中華、日產、三菱多少賺一點
拿去虧在納智捷身上,根本不痛不癢
再加上現在找到鴻海這個富爸爸
未來鴻海的車電設備,在納智捷這個品牌驗證之後再打進全球車廠
台灣品牌就這樣做起來了
Tesla從2003年一直虧到2019年
台灣的品牌納智捷,也快要開花結果了
嚴陳莉蓮讓裕隆上半年「轉虧為盈」 與鴻海合作電動車將於10月揭曉
台灣發大財 wrote:
其實,裕隆要「轉虧為營」有什麼難的
每年什麼都不做,就從大陸市場收幾十億(2018年是30億元)的股利
再加上中華、日產、三菱多少賺一點
拿去虧在納智捷身上,根本不痛不癢
再加上現在找到鴻海這個富爸爸
未來鴻海的車電設備,在納智捷這個品牌驗證之後再打進全球車廠
台灣品牌就這樣做起來了
Tesla從2003年一直虧到2019年
台灣的品牌納智捷,也快要開花結果了
一輛車的可靠度從零件一路到成車耗費幾年,
像這種做手機的時程來作汽車,結論是「不能買」。
拿納納跟Tesla比?市值、品牌價值天差地遠,拿什麼比?
當然能比:
納納吹牛功力全球第一,無庸置疑,遠遠將對手拋在腦後!
Tesla在電源管理下多少功夫,造就今天的成績;
即便如此,Tesla在技術上的著墨遠不如納納的吹牛功力上的努力。
鴻海與裕隆合作是為了跨入電動車整車專業設計代工,不是為了做品牌,如果這條路能夠成功,未來將是繼伺服器與手機之後,鴻海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動能,鴻海目前不可能去做品牌,這樣會與它品牌客戶的利益相衝突,不利代工的接單。
我猜裕隆未來的主力會放在兩條路,代理品牌業務的精進提升,與鴻海合資走電動車專業代工。自有品牌不想結束的話就是盡量降低虧損,自有品牌賠錢賠那麼多年,再不想辦法走出困境讓公司賺錢,實在對股東無法交代了,再有錢也不能這樣亂燒錢。
裕隆太傻了應該像和泰一樣爽爽的大賺代工利潤就好,搞品牌賠了一屁股,還被嫌棄與惡意抹黑,不過也是因為有這段經歷,才有接下來與鴻海合作的契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有鴻海幫忙代工的蘋果有可能規模這麼大這麼賺嗎?想投入電動車的新創企業與傳統車企一大堆,誰能笑到最後成為電動車界的蘋果還是未定之天。
【鴻海法說】電動車營收5年拚兆元 鴻海董座:希望未來大家喜歡買納智捷
鏡週刊 曹以斌 2020.08.12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812fin011/
再聽一次 鴻海集團的產品長 蕭才祐說的話 你就知道鴻華想要做甚麼,能不能成功?不知道,不過如果成功了,未來商機將會很大。
從第13分半開始聽
從第12分鐘開始聽
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