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在全球5大洲都有工廠 想要抽出空間生產汽車 設據點這應該不困難 並且鴻海跟許多國家的政商關係都很好!!
LUXGEN前往這些國家 可能也會比較順利 重點是MBU從引擎,底盤等技術 都已經大大顛覆了LUXGEN過去的產品, 是一款動力+節油 兩者兼顧的產品 新底盤將來又能拿來開發電動車,油電混合車, 所以本身算是有競爭力的產品
除了中國這種對台灣有敵意 不可能會客觀善待台灣廠牌的國家
MBU在鴻海全球資源的協助下 是否有可能在中國之外的國家 翻轉台灣汽車品牌的形象??
棒球迷 wrote:
鴻海在全球5大洲都有工廠 想要抽出空間生產汽車 設據點這應該不困難 並且鴻海跟許多國家的政商關係都很好!!
LUXGEN前往這些國家 可能也會比較順利 重點是MBU從引擎,底盤等技術 都已經大大顛覆了LUXGEN過去的產品, 是一款動力+節油 兩者兼顧的產品 新底盤將來又能拿來開發電動車,油電混合車, 所以本身算是有競爭力的產品
除了中國這種對台灣有敵意 不可能會客觀善待台灣廠牌的國家
MBU在鴻海全球資源的協助下 是否有可能在中國之外的國家 翻轉台灣汽車品牌的形象??
台灣每年新生兒200,000,每月補助10,000;
0-6歲國家養,每年花費200,000 x 6 x 10,000 x 12=144,000,000,000
1440億/年,如果只有50%小朋友成才,每年花費比救納納貴好幾幾倍,
但是不是比救納納值多了?
鴻海與裕隆合作成立新公司,可沒答應收納納這個拖油瓶,別再纏著鴻海不放。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