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半前的文章現在爬出來~
先上6萬公里照片

有一張照片很有意義是霸王級寒流來追雪的照片

有一張與納廠無關是有機會去參觀台灣某小型大巴組裝廠(專門進口台灣市佔率第一的底盤車廠)打造各行業大巴的車廠,有很深的感觸。

eoc hyper 使用心得
1.底盤穩~我是以高速公路上下班使用為主,沒話說~北部看不出~長程有時快一點140也完全不飄~不同於以前開的國產轎車。
2.妥善率~6萬不知道算不算妥善率~可能要20萬公里以上吧!但使用6萬公里以來算是正常1萬公里保養~換過一次電瓶,輪胎還沒換、
火星塞5萬換過。煞車來令片後輪換過兩次,其他機油自備~有一次渦輪異音,技師說是一個我忘了什麼軸承變形(不是渦輪機構)
換了就好,算是有抓到,不用錢。可能是保固內,10萬以上就不知道了!
3.組裝品質國產貨~這怎麼說~很主觀~因為沒什麼問題~可是感覺就是沒到雙B或是日本原裝進口品質~主要是硬塑膠件太多~收邊沒有讓
人滑順的的感覺。這是整個企業文化的問題~我想台積電辦得到~納廠自己也要有心~不能以60分為滿足~都要全車設計了~路走一半等於沒走。
4.油耗正常能接受,大概北部以高速公路上下班塞車狀況能到1公升跑9.X km,純北高不塞車約14KM,山路算是很耗油~市區也不優~若是以市區為主注重油耗的買家建議就買U5了,不要跟自己過不去,然後又再說油耗不好!
5.luxgen車越來越多~可能很多車過保固後要有到外廠維修的打算~這也是考驗車廠的時候!
6.安全性~看影片等算是有被洗腦到~還算有信心。加上自己開車絕對是預防駕駛~目前能接受。
V.S. GT/GT220
很想哭~唯一值得欣慰的的就是油耗與我的也是水野調的。
魅力型86W只有兩個氣囊 GT AR環景89.5W 多了:
1.6氣囊
2.170HP->202HP
3.後座出風口
4.雨滴感應式雨刷
5.APA智駕輔助停車系統
6.電動尾門
7.環車3D、底盤透視
這些都是非常實用安全與特色的功能,真的多3萬多這麼多~不賣我都覺得奇怪~~~
當然定速、360度這些原有前瞻還是不錯~但2年多這些有感進步還是覺得落差太大了。
luxgen可以更進步的~廖剛的那段影片可以去看看>
主要是保固可以給更多、組裝品質要更精進
保固這點其實納廠eco hyper後也沒什麼問題,不如給個10年20萬公里六大系統保固,市場妥善率就上來了。
組裝品質這點,其實大家可以看一下前面那大巴車廠,納智傑、國產小型車組裝廠都已經高度自動化,手工打造的師傅雖然很厲害~但是沒有把手工的經驗移植到系統化的車廠早就要被淘汰,現在你的組裝廠也是希望能有日本或是德國品質。主要是細節、品管、組裝人員、有沒有共同提升的心~德國車廠現在很多都是東歐北非過來的的工人~我不認為納廠的員工/工程人員/現有願意投入的資源等沒有這個實力!
====以下2015.07.18 1000 KM 回原廠保養====
今天回廠1000KM保養~除了咖啡喝了兩杯~無意間看到掛在牆面的這張圖~

開發車子真的不容易,全球化後台灣是不是要有自己的自主品牌?目前可能都還是一個疑問...
畢竟全球車廠說到底就是歐洲幾個工業國家及日本、美國及韓國現代
可能加上大市場國家或是保護市場國家的地方車廠能活(如中國或是馬來西亞Proton、台灣各"國產車"也是吧!)
整車開發到底在台灣這個地方做得到嗎????能長久嗎???但未來的事誰知道?但不做就永遠就達不到....
這個夢想實不實際?
就以EPB(electronic parking brake)電子手煞車,德國KUSTER公司出品,這個模組為例:
2001年BMW率先採用,現在BMW及BENZ各款應該都是標配
休旅車以國內銷售80~110W附近如CRV、RAV4、forester、kuga、cx-5、x-trail、u6、SANTA FE、ix35等
只有cx-5、SANTA FE於2014年導入EPB、x-trail好像2014年印尼款有台灣沒有,luxgen於2012年就已經全車系導入EPB
以上9款車款,在台灣只有3款導入EPB~
EPB用過一次就回不去了,就像side view、eagle view、Hid、自排車一樣
EPB上坡只要打D擋,然後加油門直接就上去了~不用放手煞車,EPB會自己解除...
我相信會讓開車者更享受開車的安全性與舒適性
如果台灣沒有luxgen會發生什麼事??
我可能只能買韓國車、CX-5或是把德國KUSTER公司的EPB直接無視,反正噱頭,電子設備越多越容易壞來安慰自己....
自主開發真的不容易,所以luxgen更應如履薄冰,把台灣人當自己人一樣~
在利潤可以的狀況下,給我們最好的就像現在擁有的:
保養時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EPB、side view、eagle view、主動安全、車體剛性等
所以全車系6氣囊到底是在等什麼???
你的主動安全、車體剛性、電子設備、油耗都已經是水準以上,甚至吸引水野和敏前來助拳了...
為什麼全車系沒有6顆氣囊這個1~2萬能夠解決的大洞不補起來?????是怕你其他"國產車們"賣不動嗎??
如果是這樣,何必有自主品牌呢???
當消費者最後只選擇已在全球銷售且主被動安全完備的進口車時,國產車有一個能活嗎???
不要再有"國產車"那種"受虐心態",已經做到這個地步了~何必還扭扭揑揑呢?
世界汽車產業是不會等水野3年的~
*KUSTER的客戶,你家的車廠給你了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