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關鍵技術只算是成功了前面一半後面一半還要有人站出來將所有技術整合為一個完整的產品台灣通常最多是有第一項(有了關鍵技術)沒有第二項(沒有更大的能力與資源作整合)沒辦法中小企業的資源.資金跟能承受(敢承受)的風險能耐盡頭就在這裡,所以大集團才會越來越大(獨佔技術與整合),小企業會越來越小...
棒球迷 wrote:電池、馬達和電子控制...(恕刪) 只要有【電】這個字台灣都是強強啦電動車系統是極簡單技術無高科技或技術可言不過不只台灣全世界都一樣電動車卡在蓄電池(當然台灣差很大)目前的蓄電池都差內燃機方便性一大截蓄電池的技術解決不只汽車人類生活都會因此大改變例如 水力電廠洪水期大量發電儲蓄起來家戶都有風力發電等等
能做電動車跟能做"高效率"的電動車等級還是差很多的...電動車的驅動效率並不單電池這塊是瓶頸,馬達的轉換效率跟重量,跟整個電力系統的控制整合都是影響續航力的關鍵,而且這邊的專利障礙也不少,可以找專利公報來看看,你會發現理論上可能達成的設計都先被佔住了,電動車的進入門檻乍看很彽,但其實能實用化的高效率設計實作上難度跟專利的問題還是不少要不然太陽能車大賽各参賽單位就不用玩花大錢去跟廠商簽約換當季最新轉換效率的馬達之類的事了,續航力上天差地遠...
馬達和電路設計對台灣來說不難..難在電池的材料研究和車身的安全以及外觀和操控設計.............單項零件是台灣的強項 , 系統整合台灣還差很遠.................................
鋰鐵電池台灣也有生產原料啦! 台塑長園就是了! 只不過效能好像還是不怎麼樣,台灣因為鎳氫/鋰電沒得發展,頂多只能打價格戰,價格搞不好還是輸給日本在大陸設廠,汽車燃油引擎拚不過德國,變速箱也拚不過德國/日本,只好開發新市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