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Luxgen現在去中國還有機會嗎

剛看了一下中國上半年車廠銷售數據

一汽大眾 32萬輛

上海大眾 32

上海通用 28.88

北京現代 25.7

東風日產 22.5

奇瑞 21.12

比亞迪 17.68

廣汽本田 16.34

一汽豐田 16.13

長安福特 14.04


看起來月銷萬輛的基本門檻已經擺在那兒
Luxgen還把主戰場設在對岸
這樣會不會太勉強
2009-08-13 0:45 發佈

希望他成功啦,臺灣人台商的成功,就是台灣力量的壯大,基本上是非常好的事情

但是,看看他在大陸福建投資的東南汽車,生產的三菱汽車銷售慘不忍睹

同樣是日系車,CAMRY跟ACCORD每月銷售上萬輛,歷年不衰。其它月銷輛破萬的車也一把一把的

東南的三菱Grunder每月只有幾百輛,大陸這麼大的市場,每個月幾百輛是讓人笑台灣人沒本事

不過,讓大陸人笑也沒辦法,事實就真的很爛,台灣人在汽車這個產業,懂研發生產?懂市場營銷?

掌握了什麼技術資源?還是比別人更強的管理能力?有一流的人才嗎?有世界級的競爭力嗎?

如果有的話,麻煩秀點豐功偉業,讓眾人聞香一下

中國大陸的市場是大聯盟等級的競技場,有最肥的油水,也聚集了全球一流的選手

就汽車產業而言,這種大陸式的市場格局與操盤經驗,不是幾個屁股坐在台灣的經理人能夠玩的遊戲

至少這幾年下來,東南汽車沒看見成功,也沒看見培養出什麼人才與積累了什麼資源


或許這是一部好車,但是世界上的好車何其多,都能進入大陸市場奪得一席之地嗎?

憑什麼?

一個新品牌、新產品進去,生產品管、營銷渠道、後勤維修體系...巴拉巴拉都是問題

基本上外資車廠都是採取合資的方式,但前提是,人家球棒都很大隻喔,寶馬賓士奧迪福斯本田豐田福特...

納智捷?請問一下,先生你球棒多大隻,招牌多大塊?有一號木可以開球嗎?不要連木桿都不懂怎麼打吧?

你 Know how 在哪裡?


而且,合資經營與管理,恰恰是中國大陸最麻煩的一件事情

台灣人在這方面,先天與後天都是屬於比較弱勢的

至少我們看到的歷史經驗,合資的下場,不好的比較多

有名的就像新光百貨與華聯集團的新光天地

嗯,下場,現在只看到華聯的人在玩,新光的人?who knows?

裕隆的人比較厲害?沒看出來,抱歉,三菱的車找成龍代言,還是賣到全中國排最後幾名

失眠話多,不說了~~~


如果貼大陸品牌 價格夠便宜的話 還是有機會的
大陸MPV銷量榜

排名 車型 2008年銷量(輛) 2007年銷量(輛) 同比增長(%)
1 江淮瑞風 36304 40006 -9.3
2 上海通用別克GL8 36252 42494 -14.7
3 廣州本田奧德賽 28872 45827 -37.0
4 東風風行 22010 20088 9.6
5 金杯閣瑞斯 12108 11900 1.7
6 上海大眾途安 12028 10586 13.6
7 奇瑞東方之子Cross 9522 6853 38.9
8 海馬普力馬 7030 8078 -13.0
9 大發森雅 5059 2132 137.3
10 長安福特S-Max 3918 4719 -17.0
11 東風日產駿逸 3797 58724 -93.5
12 奇瑞開瑞 1907 1818 4.9
13 東風禦軒 1682 797 111.0
14 東南三菱菱紳 1170 2278 -48.6
15 起亞嘉華 1155 2416 -52.2
16 長城嘉譽 1114 0 -
17 陸風風尚 1048 1654 -36.6
18 長安傑勛 509 196 159.7
納智捷除非價格低于15萬元人民幣(70萬元新臺幣以下),否則沒機會的啦。
一沒知名度,二沒顧客口碑,三沒建立安全信譽,大陸市場不會買帳的。



別克新款MPV商務車預計2011年投入市場。




1515151515151515
someona881 wrote:
納智捷除非價格低于1...(恕刪)


.
BMHNgo wrote:
如果商品化的樣子跟照...(恕刪)



通用出的概念車一向商品化程度很高。
先把頭洗洗,然后伸過來給我坐。












納智捷要是用臺灣的價格到大陸賣,會死得很難看的啦。







大別克在大陸做商用車真的很多


公司有輛老別克商務車,跑了30萬公里了,大件就修過一次變速箱。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


而江淮瑞風,做家庭車的比較多,便宜啊 ,汽油版10萬,柴油版13萬,也就50~63萬新臺幣。

東風風神,為了和瑞風搶市場,也下到10萬人民幣

坦白講
不會成功

要成功先請Luxgen造一台國民車
現在中國車廠都在二三線城市打拼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