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一些實拍照

(F6.7, ISO 400, 1/4s)暈映模式

(F1.8, ISO 400, 1/10s)近拍

(F1.8, ISO 800, 1/8s)弱光手持拍攝<房間全關燈僅螢幕光>

(F1.8, ISO 240, 1/15s)選擇AF<對焦於字上>現場光較相片暗許多

(F1.8, ISO 400, 1/15s)手持 清晰模式<顏色較鮮艷飽和>現場光較相片暗許多

(F4.4, ISO 100, 1/500s)飽和度&銳利度調整皆+2

(F2.1, ISO 400, 1s)手持靠桌 <房間燈全關僅電視光>

(F6.7, ISO 200, 2s)手持靠桌 <14道星芒>

(F2.4, ISO 200, 1/250s, -1.0ev)素描模式 天氣陰雨

(F1.8, ISO 400, 1/4s)昏暗室內手持近拍 黃光下自動白平衡準確

(F1.8, ISO 800, 1/125s, -0.3ev)近拍 自動白平衡準確
原文重發 以下若已經看過的版友們請跳過
發文前先自清一下
小弟只是單純消費者及使用者一名 不是打手也沒領錢
只是希望大家能針對韓系品牌的商品單純討論
畢竟自己做功課做很久選擇來的東西被罵成一無是處
身為主人聽了也是很五味雜陳
我單眼用NIKON 手機LG(KC910)準備等換IPHONE 4G 電視買LG(42LH30FD)
隨身聽IPOD 遊戲機PS3 電腦螢幕是老老的三隻鳥
本文的EX1我是預購就買的第一批白老鼠 而且是第一次預購高價的電子產品
3C沒有全部都用韓貨 列出來是希望不會被形容成哈韓族
雖然也被一些會反韓的朋友質疑過怎麼新入手東西有些都選韓貨
當然是因為小弟個人沒有反韓情節
而且就只是依自己需求及口袋選擇心中覺得最值得的產品
也請在該公司較專長的領域下選擇
例如硬碟小弟是一定不會考慮Samsung的啦
回上文
大大可能沒注意或不了解樓主有先提到說
所拍的照片風格有套用"清晰"的相片風格
應該是設定為飽和度較高
若小弟在照片上想追求類似GRD或是富士正片那種飽和的色彩的時候也是會套用這樣的風格去拍攝
至於為什麼是選了EX1 原本為了在單眼之外有台不錯的隨身機
買之前當然差不多同級的S90 G11 GRD3都是口袋名單
LX3已經太舊 而且用過覺得不習慣 不列入考慮
canon的DC產品的品牌度 信賴性 強大好用的IS 特別的色彩強化 易懂的操作
GRD3 不用懷疑的定焦畫質 發色 絕佳操控 大光圈
在在都讓小弟非常苦惱於選擇
爬文也都爬過很多 每天也都在01晃
雖然只看過那些少少的測試照 但還是決定賭在它身上
先講一下EX1使用2週以來的優點 (以下優缺點都只是個人使用感受)
1.結合各家優特點(GRD3等級大光圈+G11的翻轉螢幕+LX3古典外型+彌補S90無熱靴擴充的遺憾)
聽起來就是項很誘人的組合 (當然有人會說規格跟真實不能相提並論但目前也真的找不到第二台類似的)
2.加上自家頗居領先的AMOLED技術 可翻轉+高對比+高畫素 看習慣92萬畫素LCD應該比較不會有落差
3.內建多種濾鏡而且能取景時就即時顯示 除了完備PSAM的手動操作外 另提供不同的創作方向
4.色調調控多樣選擇且附有高自由度選項(RGB分別調整)
5.大光圈+光學防手震+高ISO低雜訊CCD 的確非常有助於室內昏暗拍攝提升快門及照片的明亮跟清晰度
6.自動白平衡真的蠻能信賴的 不太需要再刻意調整
7.半身自拍當然不會擁有單眼那樣的散景 但是人的背景有時可以拍到約略的散景(可以小花模式試拍看看?)
8.以吃飯的情況來看 微距小花時的對焦範圍規格標到80公分 純桌邊拍照有時不太需要開關調整
9.閃燈蠻聰明的 打起來還算自然 也能調整出力
另外當然不是沒缺點了
1.網友反應的8G卡的問題馬上已有新韌體可更新 且小弟本來就只用4G沒影響
(往壞處想的確是沒整理好問題點就上市 往好處想能迅速推出新韌體代表原廠有重視)
2.另外反應的使用模式影響其他功能限制一開始也的確很不習慣 希望這方面一定要再推出韌體改善
3.照片存檔速度還是個人覺得慢了些 我用4G CLASS6 SDHC 現階段不知道有沒有其他使用者用較高階卡
4.翻轉螢幕會卡相機背帶問題小弟也有遇到 但我是另購的不是使用原廠的
5.鏡頭蓋小弟沒用掛繩 有用過單眼的我雖不太滿意還能"忍"受 當然能有自動鏡頭蓋那就太好了
6.快門有些敏感 有時只是想對個焦或按一下回拍攝畫面的時候 就照下去了
7.只有5公分近拍 我也想擁有1公分阿! 預購前爬文的時候原廠規格標錯了 囧
8.最小光圈真的有點太"大"了 只有到約F7.2也不是出現在最遠處 感覺不太夠縮
就目前為止優缺點寫出來也是差不多可以一半一半
應該不至於是不公平的心得
就看缺點是否能克服 優點是否能發揮了
週遭朋友們都是喜歡拍照玩底片相機的朋友
有拍雜誌的 有接拍活動的 還有開過小型個展的
不敢說非常專業 但絕對有中上程度以上
這週末剛好有機會讓他們試玩看看 他們反應也覺得各方面都還不錯
甚至有人說也想買一台
在我印象中他們身上都不曾出現韓國商品
我想EX1應該是有帶給他們一些不一樣的看法了吧
也許剩下就讓時間證明產品的耐用度跟其他使用者的心得
希望那些光看到韓製產品就自己認定它表現一定不怎麼樣或是虛有其表面規格的朋友們
正視一下對手們的進步吧
雖然身為台灣人 誰都不想看到直接對手逐漸壯大
但身邊不可否認的是 一些螢幕及電子產品 甚至是汽車
某些韓系品牌的商品已經漸漸躍上世界級的水準(指市場接受度及約略的泛指該技術領先程度)
也希望有更多的台灣品牌及公司能夠推出更棒更有價值的產品
小弟也非常樂於支持!!!
PS 再次重申以上文章不是推薦韓系商品而是希望能更理性看待任何一家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