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感謝。你說的這段話,也就是攝影的樂趣。Poshce:環島途中,這個老闆問我(http://www.flickr.com/photos/freedom-or-liberty/4941430921/in/set-72157624841304858/)「這樣啊……不過,天空有什麼好拍的?」『老闆,可能你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太久了,對於我們這種常居泥塵俗世的人來說,花東縱谷每天的天空都很漂亮,每天都有不同的表情,就算陰天、就算下雨也是那麼迷人。』我喜歡能讓我抬頭、仰望的天。關於你的問題,瓜騰已經幫忙解答了,感謝瓜騰。NIokoON:謝謝。
貼心提醒,著色版請至此觀賞: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0/10/ex1_23.html伍:我於天性豈恩仇二次版文首說明:讀者能在這篇文章中看到圖要感謝euyoung,因為昨天我們在圖的格式與構成上討論許久,為了節省商議時間,於是貼心的我就在本文第一行寫上幾個字:文首提示,這篇文章不會有圖,想看圖的朋友抱歉了。想說這要就可以高枕無憂,不用去管什麼鬼圖了,不過這個時候為讀者考量且善良的euyoung又在說服我還是增加一點圖對讀者比較方便,於是貼心的我就從善如流,二次版中增加大量圖片,大家要感謝euyoung喔!一、說明相機小的時候想買大的;相機大的時候想買小的。這就是自稱為攝影人的愚蠢宿命。我對於DC有三種分類:1.平價、便攜、不考慮畫質的consumer DC,例如一般常見數位相機。2.有各式各樣特色的characteristic DC,例如防水機、高倍率變焦機、大感光元件DC或是高速連拍機等等。3.小型、高性能的high-end, manually controllable compact camera,例如LX系、GX系或GR系等等。開啟分類必有無法歸類之物,例如sigma的DP系,我個人是列在characteristic DC,但也有人認為應該是high-end, manually controllable compact camera(後簡稱controllable camera)。但分類學並非本文討論重點,此在目的為說明個人對相機的分類,及對於不同分類的評測方式。舉例來講,考核consumer DC的方式絕非在畫質上大做文章,而應以價格、性價比與便利性最為最優先評鑑項目。而審視那些characteristic DC就該在特性上多作鑽研,例如防水相機就應該帶到河邊、海邊、水上樂園去發揮它的真價。但是,controllable camera就應該重視它的影像表現、操縱性與安定性。如果按照一般網站把所有的DC放在同一架天平衡量,正確的東西只有重量與價格。既然我把三星歸類於controllable camera,那我就會以這個等級的水準去看待它,以下除了某些可量化的數據外,一切都是我的使用者評價,因此代表不同使用者會有不同看法。舉例來說,這台相機在卸下鏡頭蓋的狀態下,從按下電源鍵到可拍攝,用我的SEIKO賽車表計時,是四秒鐘的時間,假設你要開鏡頭蓋,動作不熟練的話可能從拆鏡頭蓋到可拍照要十秒。假設從拆鏡頭蓋到可拍照要五秒,這速度對其他人來說可能無關緊要,但對我來說這就是慢。這就是我說的「使用者評價」,所以在閱讀本文時,請你務必搞清楚這個前提。——「對我而言慢的,對你而言卻不一定;你覺得好用的拍照模式,我可能根本沒在用。」二、Samsung EX1分析在分析前我要先提一件事,EISA(European Imaging and Sound Association) 將2010-2011年度的European Advanced Compact Camera(歐洲高階隨身機)獎項頒給三星的EX1。如果我是台灣三星,要推這台我就主攻這點,由國外單位頒發的年度獎項總是比本地網站評比有說服力多了,不過好像沒看到該公司這樣做?要在分析前說明該機獲獎,不是要哄抬它的身價(事實上它賣多少都與我無關,當然也跟正在閱讀的你無關,所以我認為擁護相機而與他廠支持者而戰是一件相當愚蠢的事,因為從頭到尾都沒獲利),舉例來說,EISA的全天候隨身機頒給μTough-8010(olympus),這台與EX1同時得獎的相機我很有興趣,但你八成連聽都沒聽過,更別提購買了。所以,就算這是一台得獎相機,你也必須考慮合不合你用?如果只是因為得獎,就像是學生一窩蜂擠進某家「聽說」錄取率很高的補習班,那都是不智之舉。甲、機身性能:1.操縱性:操縱性要看跟哪些相機比?本機提供光圈、快門雙轉盤,和其他只有單轉盤的相機相較,物理上已取得優勢。但問題在於光圈、快門的配置不佳。如果你不覺得不佳,那這樣的操縱性對你而言沒問題,但我認為,光圈環跟快門盤的位置並未切合攝影者的需要,加以轉動光圈環時很容易押到ISO與對焦鈕,加以本機反應速度慢,一誤觸最少要損失3秒以上。因此我認為這是迫切需要改進之處。Iris表示:2.握持感:不錯,蒙皮非常貼合,遠遠超出GRD2的品管水準。拿在手中也不容易晃動。3.翻轉螢幕:我在〈畫眉深淺入時無?〉(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_27.html)中就提過,這台相機最大兩個優點就是翻轉螢幕和成像品質,這個優點在前面幾篇反覆提到,這裡就補充翻轉螢幕的說法。這東西歐洲叫“vari-angle screen”美國叫“articulated screen”,這兩種說法都強調其物理特性,但我偏好以“liberty viewpoint”,這種取景的視角稱之。取得有趣的視角,飛碟就在你身邊。不過對女生來說的用途是這樣。另外,關於翻轉螢幕對取景的幫助,請見〈東風且伴薔薇住〉。4.螢幕表現:一般人認為這塊高彩的AMOLED是優點,但我認為這是缺點。首先是不能關閉螢幕取景,長途旅行時加速電力耗損,再來是出廠預設值把飽和和對比調滿,而且不讓使用者有更改的餘地(只有亮度可以),因此增加了不必要的電力消耗,也讓人非常容易在這塊螢幕上誤判。常聽到使用者抱怨進電腦看後反而失望,原因就在此。再加上螢幕上佈滿了大且不必要的資訊,讓人覺得很礙事。在這項特徵中位於頂點的表現就是螢幕正下方那條幾乎不透明的條狀資訊欄,如果要精確構圖就必須把所有資訊切掉,但光憑這塊螢幕判斷曝光與色調是很危險的事,因此構圖完畢後必須切回顯示資訊的狀況下控制光圈與快門。在單車環島時頂著烈日與疲憊的身軀調整這些東西會讓人相當的__。5.選單介面:Fn鍵跟Menu鍵的功能重複太多,按鍵配置的合理性有問題。應該把Fn鍵設定成自選功能才對。最受本國公民來說質疑的是,為何時區設定沒有台灣??是放在北京、香港時區中的??????????????問號?Cherry:「踹共啊!」(此為設計對白)6.反應速度:開機、對焦、切換操縱模式、進選單都慢。如果能拍到兩秒前的話……我會在秀圖前先請你放下飲料與食物7.測光系統:平均而言有過曝2/3格的傾向,推測原因見「CCD」一節。8.對焦系統:不穩定。不去碰天空的話,一般對焦沒問題,但微距時就不穩定。焦距完全在主角後方。9.安定性:目前使用有當機經驗、傳輸線的電力供應也壞過,相機傳檔程式也容易造成電腦不穩定。但我認為當機的表現還在可接受範圍,至少沒出現像GRD2那種ISO少掉80、100的經典經驗。10.電力表現:以2010年的相機來說算弱,實際使用不到200張就會沒電。乙、成像品質:1.AWB:自動白平衡相當準確,目前只發現一破綻,如我在〈南方佳人北方夜〉(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0/10/ex1.html)中所提,遇到黃光就必須自己調整,但除此之外的AWB是相當優秀的。在暗、人工光源密度高又混自然光的地方,DC的表現都是同一水準的不佳,但這個的確是高水準的演出。2.鏡頭:等效24-72,F1.8-2.4的鏡頭,這個焦段和光圈非常汎用,這是在DC中相當突出的鏡頭設計。如果說有什麼缺點的話,就是最小光圈僅達6.9,戶外旅遊時會面臨不夠小的窘境。像這樣無法接近的地方,可以拉到最遠端拍照。3.CCD:據DPREVIEW推測,這台的CCD和LX3、S90與G10都是同一塊sony製的CCD,證據在於這四台相機的真實ISO都是八折。也就是說,表定100的感光度,實際上只有80、200的是160……以此類推,直到3200都是如此。.也因此在出廠設定上,測光系統有過曝2/3格的傾向去矯正實際上八折的感光度。不過很有趣的是,儘管這四機推測是用同一塊感光元件,但因鏡頭品質不同、影像引擎處理不同,最終成果方面也就大異其趣。再來是CCD的動態範圍,我在〈天涯無雙稿紙香〉(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0/10/normal-0-0-2-false-false-false.html)提過,本機擁有相當高的動態範圍,表定ISO80、100、200這三級的動態範圍足足超過十格,令人相當驚訝。只看動態範圍這個數字表現的話,(注意,這邊指的是「只看……數字表現」,不要過度推論到其他地方),在ISO400以內的平均值會勝EP2和GF1,和E3相較的話,是全ISO表現均勝(噗),和這台的假想敵LX3相較,低感度(100-400)略遜,高感度(800之後)略勝,但均在伯仲之間。小相機在低感度中擁有接近10格的動態範圍,算是達到了小型、高水準影像品質的第一步,再來就應該發展數字看不到的素質了。大家有在室內拍照的經驗嗎?一般而言陰天室內拍照帶窗景,會因為光差過大而讓外景白爆,但控光良好再加上動態範圍大,可適度保留窗外景象。4.銳利度:如前四篇示範所示,有優良的表現。5.影像引擎:該公司不若主流廠商,替自己的處理引擎取些華麗的名字,但就色調表現來說,的確是下過功夫。尤其是顏色,調整的力道相當強。6.閃光燈:提供熱靴,有些人指PE-36S這類單點閃燈無法觸發,也有些人說可以。我的PE-36S壞了,暫時無法測試。至於內閃強度,找不到內閃的GN值,但絕對是很弱,我這邊沒有可測瞬間光的測光表,只能從表現上去逆推,大約是GRD2內閃的4/5~3/4之間,總之是很弱的,但我認為有熱靴的小相機,內閃弱不成問題,太強才是問題。關於閃燈表現可見:〈南方佳人北方夜〉(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0/10/ex1.html)7.色表現:見系列前文,相當棒。8.變形抑制:大光圈的廣角變形無法避免,但看起來還好的部分是因為機身內建數位補正,效果相當「優秀」。等效28mm端可以把變形比例2.6%拉成0.9%,如果以比例來說,效果接近300%。但是,最望遠端的變形控制就相當不錯,是小相機中相當優異的-0.5%,幾乎不用修正,因此JPG檔也是-0.5%。(這些比例不知道就不要問了,只要知道0為完全無變形的理想值就好。)9.雜訊表現:我這裡不用台灣常見的「雜訊抑制」,因為雜訊過度抑制只會損及細節,高感度有雜訊沒關係,重點是如何表現?還有,是否在低感度就出現色雜訊?假設有,那就不佳了。依我的評比,最重要的是“noise floor”表現性的問題。讀者大概沒聽過這個詞吧?不過就算知道這種不屬於基礎的名詞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毫無助益,所以就不討論了。EX1的noise floor表現,我認為是相當棒的。這點也讓我訝異,因為市場主流是追求高ISO的「可用度」,也就是追求高ISO「純淨度」、「不出現色雜訊」,但這和注重noise floor表現是兩種不同的方向(當然有關,但發展重點不同)。三星會注意到這點讓我覺得很奇怪,到底是誤打誤撞弄出來的,還是發現這點因此刻意為之?如果是後者,那就表示三星是確確實實的相機廠,而不是數位相機廠了。10.色相差:鏡頭與數位修正合作的結果,這也擁有相當優異的演出。對著天空拍照,背景全白,主體邊緣線紫邊輕微、沒有耀光。如果你有拍過類似照片就知道這張的表現可說是非常優異了。丙、附帶功能:1.錄影:我在〈天涯無雙稿紙香〉(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2010/10/normal-0-0-2-false-false-false.html)提到關於錄影功能不錯,儘管網路上有批評說什麼年代了還在640*480,但那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重要。2.濾鏡、特殊模式:這些都沒用,對於想知道這些功能的朋友真是抱歉了。這部份結束前,我有一個很疑惑的地方。這台EX1的製造廠是三星。三星是以家電廠起家的公司。但這台EX1,我不滿意的地方幾乎都偏在電子性能方面,和影像品質相關的項目都算滿意,這實在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尤其是色相差和色表現的部分,這對DC來說是膏肓之地,但三星竟然有辦法做到這種地步。再加上數位修正的變形抑制,還有令人在意的“noise floor”表現,這些技術都是相機、鏡頭大廠的專業know how,三星從無到有竟然能在短短數年間發展到這樣,應該大量挖角了相關的高技術人才,讓我感到相當地佩服。三、企畫總結旅程總是會結束的,就像環島過了600公里後,很快就到家了。好像還有很多小徑沒有走,很多景點還沒到,就結束了。像這次的企畫也是,還有部分未完之處,不過就先結束了,在結束之前就先談談相機以外的知識吧。如何選擇一台最適合你的相機?就是你喜歡它的優點,而且可以忍受(包容)或是可以解決它的缺點。在我的觀念裡,只有人劍適一,沒有削足適履這種事。和文首說法呼應,盲目追尋獎項、網路大大的推薦、部落格的毒照而購買相機,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這邊沒辦法告訴你,你應該購買%%相機,或是買@@相機就對了,因為在未通盤考慮“want or need”“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之前,那些說法都是“faith not fact”。再來,談談台灣的相機評測文,這是我最近頻繁使用新相機才發覺到的本地特色,為何?因為要找相機資訊我習慣用日文和英文兩種語言去找。一方面是我通兩種語言,另方面是最重要的:資訊的正確性與精準度。日文的理由是,大多數數位相機製造商是日本廠,以日文為基礎尋找能找到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如果你有做過研究,就會知道第一手資料的珍貴性。以英文為基礎搜尋,是因為英語系的相機資訊非常豐富,如果你肯尋找,絕大多數你想找的資訊與情報都找得到,如果說這是攝影界的共通語言也不為過。我發現台灣的評測文通常分成兩個類屬:第一是在最佳風景、最佳時段、最佳光線、最佳人物下所得出的最佳表現。這樣的照片品質無庸置疑,絕對是最佳水準。但我認為這種評測在性能面的參考價值不高,因為那種表現不能全算相機的實力,在絕佳的狀況下,好相機與壞相機差距不會太大。假設說在完美的環境下的近代數位相機會有瑕疵,我想你也不會買吧。再來是經手多數新機的各式網站,理論上這種評測是貼近一般人使用狀況的,但由於一台新機大概只用一週,能發揮什麼表現也尚屬未知,就像有些明明是很棒的器材,看到照片後你卻要把螢幕校色器拿出來。實際上,我也認為這種評測無法匹配購買者的使用經驗。因為這種報告基本上不會認真點出器材的缺陷,但對於購買者來說,能否接受缺陷算是最重要的課題。也正因為台灣的評測表現不重視(也沒有辦法重視這點),才會在二手市場上看到很多熱門新機拋售的現象,看拍賣理由通常是:「這台不錯,可是某些地方我用不習慣」。藍衣男:「沒調查清楚就買,怪我囉?」(此為設計對白)我在海外網站最有興趣的測試文是「生活測試文」,作者拿著這台相機在他生活的領域使用,並寫下心得。這種報告就超級有趣,因為你看到的不只是相機,還是人生。舉例來講我以前看過拿E3進工地拍照的工頭,還有拿LX3的公園管理員(台灣應該沒這職業)、pentax不知道K幾的汽車雜誌編輯(這例子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一直秀圖說對不到焦,超幹,然後底下的同系統用戶也跟著公幹。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台灣,大概是同系統的大老或掌門出來教訓你說:「不會用還怪機器!」)還有拿D3上班的證券營業員。怎樣,這些光用想的就覺得很有趣吧?這些人拿著不同相機在不同位置進行同一件事──攝影與評論。讓人真正感受到相機的可能性與人類的多樣性,也因此他們的相機報告才會多采多姿,引人入勝。回過頭來,台灣能吸引我這樣注目的有三人,一位當然就是euyoung。我認為他的評測報告的文化水準相當高。就像不同人寫同一台相機文,但你能清楚地辨識這就是euyoung寫的文章。就媒體應用的角度來說,文字與影像是兩種不同的媒介能力,所以很明顯地,文字洗鍊的人相片可能就普通;相片好的人很可能你無法理解他文章的意思。文字與影像同時具備的高水準人才,在台灣可謂鳳毛麟角。對求知者而言,那就像發現美食一般。為了買相機而上網找資料,在教育方法論來說,你就處在最寶貴的「主動求知」狀態,從這裡去看,那網路上琳瑯滿目的測試文就是教材了,自然些教材好、有些教材差,但要怎麼分辨好與壞,那就要依靠你的判斷力了。「購買相機」這個行為其實就是你人生的縮影,希望你不只能選出適合你的相機,也能用那台相機替你的人生紀念。下課。
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歡迎來這裡找我http://www.facebook.com/pages/Auras-Artiicle/174828022527341順便加一下FB。
AMANITA wrote:http://freedom-or-liberty.blogspot.com/歡迎來這裡找我http://www.facebook.com/pages/Auras-Artiicle/174828022527341順便加一下FB。 ~~~真是好文章!!推~~~近日,迷上HD重機,跟女王二人一到假日,就往山上跑,手中SONY W系列相機,似乎無法將美景盡收尤其,海拔2000m以上,更是見光死!!不會調整,好像也不能調前幾天,好友說不要臉的韓國大廠三星,把它牌 C , N , R , O , S 的優點,硬是"吞下去"產出" EX1" 價格又水!!再詳讀 A 老師 鐵屁股旅遊測試EX1的經驗談,它應該適合我們上山出遊!!感謝您精闢的講解!!~~~真是好文章!!推~~~
~~~真是好文章!!推~~~近日,迷上HD重機,跟女王二人一到假日,就往山上跑,手中SONY W系列相機,似乎無法將美景盡收嘆氣尤其,海拔2000m以上,更是見光死!!不會調整,好像也不能調不知無言前幾天,好友說不要臉的韓國大廠三星,把它牌 C , N , R , O , S 的優點,硬是"吞下去"產出" EX1" 價格又水!!再詳讀 A 老師 鐵屁股旅遊測試EX1的經驗談,它應該適合我們上山出遊!!感謝您精闢的講解!!~~~真是好文章!!推~~~*****說到這個讓我想到的確EX1會當機,不過至少環島走一圈歷經:烈日、三颱、落石、暴風、海濱……都還活著回來,雖然機身多了幾條刮痕。要是是拿自己平常用的理光相機,大概在落山風那邊就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