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風向來大膽的三星電子,近年在智慧型手機或數位相機領域均有不錯的成績,敢於創新正是他們不斷壯大的原因之一,Galaxy系列的智慧型手機逐漸已成為Samsung通訊產品的代名詞,從i9000開始到現在的i9300(S3)都可以看到他們的進步;去年推出的Note系列手機更讓不少消費者體驗到五吋大螢幕的快感,而Note II也在上個月正式開賣並有不錯的成績。看到這裡各位是否感到有些納悶,這篇到底是要介紹手機還是相機啊?為什麼要扯一堆手機的規格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Samsung這次將Android平台放入消費型數位相機裡,且具備了21倍的光學變焦,讓玩家可以運用龐大的APP資源將相機所拍下的照片、影片,分享至社群網站或是結合更絢麗的後製軟體讓成果更精采,另外攝影朋友在等大景或等鳥兒出巢時也可以玩玩憤怒鳥或水果忍者來打發時間,有公事要處理的話只要連上3G、Wi-Fi訊號便可即時收發E-mail、甚至是用Line之類的通訊軟體進行擴音通話。接著就請各位來瞧瞧Samsung Galaxy Camera究竟有哪些能耐吧!

除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以外,時下多款消費型數位相機或是微單眼也跟上了白色機身的這股潮流,就連EX2F在前陣子也發表了白色版本唷!所以Galaxy Camera自然也有最受歡迎的白色機身讓玩家選擇,但我看了一下國外網頁似乎還推出了金屬色澤的紅色、橘色,以及保守的黑色,未來不知道是否有機會引進台灣?!

機身表面採用霧面烤漆處理,完全不需擔心指紋沾染的問題,但就怕報紙上的黑色油墨,看完報紙不洗手的話,白色機色可能很容易就被玷污了。我自己覺得Galaxy Camera的外型跟自家的WB850F以及微單眼NX210還真有幾分相似,乍看之下就像是NX210的縮小版;其尺寸為70.8 x 128.7 x 19.1(mm)、重量300公克,放褲子口袋還算勉勉強強,因為鏡頭有向外凸起,所以塞口袋時會有些卡卡。

麻豆左手端的是Galaxy Camera,右手拿的則是正夯的Note II,各位可以比較一下兩者的尺寸差異。

Galaxy Camera的握把造型為曲面設計,目的除了提昇握感之外,表面那帶有顆粒且類似橡膠的觸感也有明顯的止滑效果。上圖可以看到「GALAXY」的血統證明,其實Galaxy Camera就與Note從平板跨足手機的概念類似,原廠想要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在Note身上我們見到了,但Galaxy Camera就得看市場反應了。

如果是智慧型手機的話,應該沒有這類的對焦輔助燈可以使用吧!好在Galaxy Camera存在著相機的部份優勢,有了這顆對焦輔助燈在環境光微弱時,能夠提昇自動對焦的成功率。
★ 21倍光學變焦外加23mm超廣角 |

Galaxy Camera使用比自家智慧型手機要大的1/2.3吋BSI CMOS(背照式感光元件),有效畫素來到1630萬,但其實我認為這樣的畫素對1/2.3吋的感光元件來說實在太高了,1200萬畫素差不多就緊繃了!畫素密度過高對畫質是沒有好處的,尤其在BSI CMOS製程與運算能力還未大躍進之時,我還是不看好這種作法。Galaxy Camera備有21倍的光學變焦,換算等效焦長為23mm~483mm,最大光圈2.8 ( W ) ~ 5.9 ( T ) ;而讓我感到訝異的是23mm這規格在DC中還真是罕見,大多都是24mm或25mm而已,Galaxy Camera雖然是跨界相機卻擁有更突出的廣角端;這焦段跟WB850F相同,但鏡頭用料卻有差異,因為WB850F使用的是Schneider-Kreuznach,而Galaxy Camera僅搭載一般的SAMSUNG ZOOM LENS。


最近對焦距離僅有五公分,以消費機、隨身機的角度來看實在是不及格,最短也該來個三公分才稱頭嘛,而且Galaxy Camera除了在「智慧模式」中的「近拍」成功機率比較高之外,在「自動拍攝」或「專業級」模式下進行近拍幾乎都是以失敗收場,讓我有點汗顏...以下可以參考幾張「近拍」成功的拍攝樣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2.9、1/80s、ISO 100。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2.8、1/400s、ISO 100。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2.9、1/30s、ISO 200。

以上是廣角端23mm以及望遠端483mm,鏡身長度的差異,當鏡頭完全伸出後終於明白機身為什麼無法做到完全平整的原因。

上圖是麻豆實際握持拍攝的情形。
★ 483mm望遠端的散景與壓縮感 |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5.9、1/100s、ISO 250、483mm。
影響景深除了感光元件的片幅、光圈、對焦距離...之外,剩下就是「焦長」還有「目標與背景的距離」,而以上背景柔化的效果就是靠這兩個條件來達成的。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焦長:483mm(飽滿色調模式下的EXIF資訊有限)。
長焦段的另一個特色就是那強烈的壓縮感,這樣的透視感能讓觀者更專注在影像上,且畫面中的景色看起顯得更加整齊且有秩序。

從這角度更能看清楚Galaxy Camera握把的流線形體,單手握持加拍照是完全沒問題的!此外機頂的設計也十分簡潔,沒有多餘的按鈕也可以說全機身就只有三顆按鈕,其中兩顆就是機頂的電源鍵與快門鍵。
▲Galaxy Camera的冷開機與待機時的喚醒反應。

Galaxy Camera的運作模式與手機類似,在待機模式下按電源鈕是用來喚醒螢幕,點選拍照功能或全按快門變可進入拍照模式,若前一次螢幕熄滅前是在相機模式底下,那麼下次按電源鈕啟動便會直接進入拍照模式。若需進行光學變焦得倚賴快門上的這具實體撥桿,Galaxy Camera不支援螢幕觸控變焦,單聲道的收音麥克風則是設計在快門鈕的左方。小編在截稿前看到有網友在PDA版發了一篇文章(雖然是Android平台,但其實它還是定位在相機,所以後續會有移文的動作),內容是快門鈕噴掉的災情,不確定是否為偶發事件,小編自己前後試了兩台測試機,快門釋放次數都在200張以上,雖然沒有遇到同樣的問題,但這件事確實值得檢討品管是否出現了什麼漏洞。
★ 4.8吋HD Super Clear LCD |

究竟是什麼讓麻豆看的那麼專心呢?!

啊~原來是她自己美美的照片啦


奉上(左)Galaxy Camera與(右)NOTE II的螢幕色調亮度差異,兩機的背景效果:標準、亮度:最高。NOTE II的螢幕看起來比較討喜。

相機握把側邊備有金屬吊飾孔、Micro USB插槽(支援充電與資料傳輸)、另外還有3.5mm的音源孔,這樣一來在把Galaxy Camera作為隨身聽享受音樂時,才不會吵到旁人。

Galaxy Camera身上的第三顆按鈕現在就來為各位介紹,那就是閃燈的彈起鈕,畫面中機身左邊的是揚聲器的出孔,使用通訊軟體通話時就得靠它作為聽筒了。

內建的閃燈為垂直升降設計。

在專業級模式下支援「慢速同步」的補光功能,可以讓背景與主題獲得較為平均的曝光值。

感覺閃燈升起後專業度也跟著提昇了,其實Galaxy Camera的正面及背面還頗有衝突感的。

我手中的Galaxy Camera為中國製造,希望快門鈕彈出的瑕疵不要再發生了


有腳架孔長曝就不再是難題。

電池蓋貼心的附有小孔,掀開後可利用Mini HDMI輸出訊號,無需將電池蓋打開。

世界第一台可以插「SIM卡」的相機就是Galaxy Camera,這樣一來Galaxy Camera就可以直接利用3G訊號來上網,不用透過Wi-Fi網路連線;但若是我購買Galaxy Camera的話,我可能會選擇將手機的3G訊號分享給Galaxy Camera,而不是申辦另一個3G門號。

雖然內建8GB的記憶體,但其中4.07GB要用來安裝Android程式,剩下只有3.87GB左右的空間可用來儲存多媒體檔案,不過外置的儲存媒體最高支援到64GB的Micro SDXC,不太需要擔心空間不足的問題。看到這顆電池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其實這顆鋰電池就跟當年S2所使用的一樣,根據CIPA的測試標準在充飽電的狀態下約可拍攝340張靜態照片,不過同時有玩APP或看影片、聽音樂的話,數據應該會下降很多。

偶爾還是要放一下福利的

★ 全新的拍攝介面 |

因為Galaxy Camera是全新的產品,加上它又是以觸控為主要的操作方式,自然要有一套專屬的操作介面;如上圖所示共分為三大項,分別是「自動」、「智慧」、「專業級」,其中「專業級」指的就是P/A/S/M這類的手動曝光模式,而這正是時下智慧型手機所沒有的拍攝功能。

選擇「專業級」模式並且將曝光參數設定完成後,畫面上方便會顯示當下的曝光參數,
★ 豐富的濾鏡特效 |

在「自動」或「專業級」模式下可套用多達13種的濾鏡效果,豐富程度甚至超越了自家的DC,而且像是老舊風格、蠟筆素描、歌德黑白風格、印象派...都非常有特色。以下提供幾組我個人偏愛的濾鏡實拍樣本讓各位瞧瞧,在套用濾鏡效果拍攝時照片會強制降為1920x1080(16:9),這點各位要特別注意到。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老舊風格:f/2.8、1/8s、ISO 800。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印象派:f/2.8、1/30s、ISO 400。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卡通風格:f/3.2、1/40s、ISO 100。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歌德黑白風格:f/2.8、1/400s、ISO 100。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復古:f/2.8、1/40s、ISO 800。
★ 智慧模式 |

這裡的智慧模式其實就很像我們熟悉的場景模式,但看模式名稱不一定能明白它的用途,例如「飽滿色調」其實就是HDR,它會拍攝多張照片然後自動合成,同時輸出兩張照片;但最讓我感到驚訝的就是「瀑布與流水」模式,在亮度充足的大白天它還是能拍出絲絹般的水流,見證奇蹟的時刻來了,請往下看!


「左圖」瀑布與流水模式在大白天曝光可以長達六秒,且光圈只縮到f/8、感光度ISO 100,這樣還不會過曝就厲害了!不知倒是靠什麼樣的數位校正方式才可以在這種情況下完成這種照片。「右圖」用最陽春的自動模式拍攝,所以快門是1/40秒,很容易就能看出兩者的不同。不過在使用「瀑布與流水模式」時,一定要上腳架來穩定機身。
左【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右【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最佳臉部表情則是可以連續釋放五次快門,然後自動或手動從五張影像中選出最佳的臉部表情,讓Pose不必一直重來!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Galaxy Camera的全景拍攝承襲自家智慧型手機的功能,雖然也是無縫接合但完整度跟自家DC或是NX系列的全景模式有差異,Galaxy Camera在執行全景拍攝時,會連續拍攝八張照片並自動進行拼接。


廣角端的最大光圈是f/2.8,最小可縮至f/8,另外望遠端時可縮至f/8.5。
★ 「專業級」曝光時間最長16秒 |


足夠的快門時間是夜拍最重要的一環,Galaxy Camera在這部份還挺有誠意的,曝光時間最長可到16秒,用來拍攝市區的夜景應該是綽綽有餘了。另外它的高速快門為1/2000s,但以Galaxy Camera的感光度表現來說,除非是現場光非常的足夠,否則開到1/2000s的機會實在不大。以下提供一張夜景長曝的拍攝樣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8、13s、ISO 100。
▲這樣更可以瞭解Galaxy Camera的光學變焦、對焦(觸控)、快門釋放的反應,但說實在的...用觸控螢幕操作的效率實在不高。
★ 各級感光度的表現 |


Galaxy Camera的感光度範圍從ISO 100~3200,沒有向上擴展的功能,且沒有任何NR的選項,看來原廠在這部份並未賦予太高的期望,我們趕緊來看看它在各級感光度的表現如何吧!

附加壓縮檔: 各級感光度原始大圖
▲測試環境:微光室內、光圈先決、觸控對焦、防手震關閉、上腳架、倒數計時拍攝。
其實這樣的畫質跟感光度的表現讓我有些傻眼,我確定都有對到焦,但拍出來就是糊糊的我也沒辦法,若以消費型相機的標準來看,ISO 200就已經很緊繃了,也只能說ISO 100是它的是工作值...不然你就沒得用了。這表現似乎只有一般智慧型手機的水準,雖然使用1/2.3吋的背照式感光元件,但與自家的同級機相比似乎有段差距。
★ 聲控相機功能 |

相機支援聲控拍照或是功能操作在市面上我還真的沒看過,頂多就是Wi-Fi遙控而已,把聲控加進相機裡真的很妙...但這些聲控指令可不是每一項都行得通,有幾項怎麼念就是沒反應,可能要請賴世雄老師或徐薇老師來念才標準



這部份是畫質的設定,最高就是1630萬,且額外有3:2及16:9的選項,影像檔案僅支援常見的JPG檔。


一週左右試用下來,我發現Galaxy Camera的白平衡飄移滿嚴重的,尤其是陰天的時候,冷暖色調轉換的頻率也太高了些,導致拍出來的影像與肉眼看起來有不小的差異。


雖然Galaxy Camera支援觸控對焦,手指輕觸即可馬上決定對焦點,但卻無法與測光模式進行連動,所有的測光區域皆以畫面中央為主。「自動對比」若開啟的話,可以數位方式補償亮暗部細節不足的地方。

「專業級」模式中可針對銳利度、對比度、飽和度,這三項進行加強的動作,讓影像看起來更為討喜。
★ FULL HD錄影與高速影片功能 |


Galaxy Camera除了可錄製常見的FULL HD影片以外,還支援760x512 120fps格式的高速影片,影片格式為MPEG-4,僅支援單聲道收音。錄影前最多就只能自訂曝光補償的多寡,正式開錄後是不支援任何手動曝光的。錄影途中可同時拍攝六張四百萬畫素的靜態照片且支援暫停錄影,這功能在市面上的DC中也不常見。
▲歌手林逸欣的現場演唱!
▲看得出來夜間錄影對Galaxy Camera的負擔還滿大的。
▲在遊覽車上以高速錄影表現雨中的蘭陽平原。
▲其實錄影當下這支旗飄動非常劇烈,但因為每秒120格的高速錄影,使它看起來較為和緩。
★ 即時分享照片的功能 |


利用Wi-Fi Direct熱點傳輸的功能,成功與Samsung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是電視配對後,每拍攝一張照片就會自動將檔案分享到指定的裝置上,不需再透過Wi-Fi無線網路或是藍芽來傳輸,非常的方便!
★ 檔案瀏覽與「相片精靈」功能 |

若你手中正好有Samsung智慧型手機的話,那以上的畫面各位肯定不會陌生,瀏覽照片時就可以選擇分享或是進行編修。

當我選擇「相片精靈」後,便可執行多樣且豐富的後製效果。

可以調整亮度、對比度、飽和度這些基本的設定值。

針對人像Samsung也有獨立的後製功能,最重要的功能我想就是針對臉部進行「智慧調光」,讓臉部看起來更加白皙。

例如套用更有趣的普普藝術濾鏡、卡漫拍攝、網點濾鏡...等等。

懷念過去拍大頭貼時的加工樂趣嗎?Galaxy Camera一樣可以滿足你,同時也可以用指尖來作畫寫字。

若以上特效或編修功能還無法滿足你的話,建議就要試試Android架構下的Paper Artist,因為它的濾鏡效果更明顯,甚至可以讓照片變得像油畫一般。
★ Android 4.1 (Jellybean)架構下的操作介面 |


Galaxy Camera所使用的作業平台為Android 4.1 (Jellybean),沒錯~就是安卓啦



(左圖)Galaxy Camera預設的App還不算少,就連相片精靈跟instagrame也內建在裡面唷。(右圖)好用的Widgets方便使用者將常用捷徑釘在首頁,例如鬧鐘、氣象、地圖...等等。相機也能當鬧鐘還挺不賴的,可以用來設定日出、日落的時間,或是叫醒正在打盹的你。
▲Android環境下的操作反應,就跟手機一樣的靈敏,各位可以參考以上影片。
★ RAM與儲存空間 |


(左圖)雖然原廠並未公布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的相關數據,但推估應該是1GB的大小,灌了幾個常用程式後發現,這樣的RAM似乎不太夠用,滿容易就到達緊繃,我灌了一些效能測試軟體與幾個小遊戲後,RAM大概就來到了450MB,所以開沒幾個APP就得重新「清除記憶體」。(右圖)這裡可以看到手機本身提供的多媒體儲存空間為4.07GB。
★ Galaxy Camera效能測試與系統資訊 |


由安兔兔評測軟體來檢視Galaxy Camera的系統資訊,處理時脈從200.0~1400.0 MHz,RAM這裡顯示可用的容量是780.1MB,GPU使用跟Galaxy S3相同的Mali-400MP。


以上是「安兔兔」與「Quadrant Standard」的跑分結果,看來跟Galaxy S3確實是不相上下。


再來是透過「Quadrant Standard」檢視Galaxy Camera的內容,其資訊跟安兔兔測試所得到的相同。


(左圖)利用3D Rating Benchmark來測試GPU效能,結果為3209分。(右圖)再來用Vellamo Score測試瀏覽器效能,仍有不俗的1679分。

用來測試GPU效能的Nenamark1,得到59.8fps的數據。

同樣是測試GPU效能的Nenamark2,其結果則是55.0fps。
★ 內建Instagram軟體 |


Instagram應該是這一年來最火紅的手機照片分享軟體,今年四月還無預警的被臉書併購,可想而知Instagram的潛力果然無窮;小編自己也有玩這套軟體,它吸引我的地方就在於豐富的濾鏡效果,以及1:1的裁切顯示方式,後來加入的HDR及移軸特效更讓我愛不釋手,再平凡的照片只要稍加套用Instagram,很容易就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社群的分享概念讓你可以把照片同時分享至Instagram以外的網站,例如常見的Twitter、facebook或是flickr。而且在Instagram社群內也有Like及留言的功能,方便你跟世界上的所有玩家交流。
★ 閒暇時間還可以逛Mobile01 APP及Mobile01 FB |


當你在旅行拍照時,手上拿的肯定是相機而不是手機,這時你的Galaxy Camera若有插3G的SIM卡或是取得手機分享的3G訊號時,馬上就可以上網看看新情報,或是上臉書看看有什麼新消息!例如:拍完照上車往下個目的地時,你可以不必收相機改拿手機出來,只要將Galaxy Camera切回Apps模式,你一樣可以執行手機想做的事情,想通話也可以透過「Line」擴音撥打!
★ 4.8吋螢幕支援全鍵盤顯示&手寫輸入 |


4.8吋的大螢幕就算是直立操作,不論是英文或注音一樣可以全鍵盤顯示,單手輸入文字也不是問題。


手寫輸入時我發現它不太能辨識兩字以上的書寫,尤其是筆劃過於複雜的字體,建議若要手寫輸入的話,還是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寫好了...

▲以單手輸入中英文也沒問題!
★ 郵件與行事曆功能 |


若是你本身是Android用戶的話,那一定很常使用它內建的GMAIL與行事曆功能,雲端同步的便利性實在是太方便了,不論用什麼裝置觀看只要登入自己的帳號密碼,即時資訊就呈現在眼前。在外面拍照也可以MAIL與客戶聯繫或是掌握接下來的行程。
★ 利用Line進行語音通話 |


當網路通訊軟體發達後,其實可以省下滿多的通話費話或是國際通話的費用,因為我人在國外時都選擇以Line及FreePP這兩套軟體來跟親友聯繫,Line的好處是不只可以打電話,文字通訊的功能也很豐富,重點它還支援電腦版這就厲害了。

使用Line並選定聯絡人之後按下「免費通話」就可以免費聊天了,但好在Galaxy Camera可以外接3.5mm的耳機孔,這樣一來就不必擔心通話內容被旁人聽光光了。

耳機備妥嘴巴記得對準麥克風,跟同事實際測試後其實收音效果還挺不錯的,清晰且不會有雜音。
▲遊戲打到一半Line友人來電該怎麼辦!接起來就對啦~

★ 支援GPS與GLONASS雙定位系統 |

由於Galaxy Camera內建GPS與GLONASS雙定位系統,定位的速度與準確度自然比自家DC要來得強。上圖是我在Mobile01總部(台北市洲子街151號)定位的情況,誤差還算在合理範圍內。
★ 影音播放與娛樂 |

內建YouTube的APP,隨時都可以上去找自己喜歡的MV或是電影預告片來欣賞,像我比較常用來管理自己的帳號,或是看看影片有沒有人回覆。

用戶也可以將喜歡的影片存在手機內,以便隨時欣賞。

當然子母畫面也是難不倒它的!

原來星際大戰版的憤怒鳥已經上架了,一樣是免費下載,當Galaxy Camera沒有網路訊號時,用這個殺時間也不錯啦!

需要洩憤的時候也可以打開Fruit Slice把水果劈個稀爛!!!

但中華文化還是不能忘,需要動腦的時候也可以下盤暗棋,但切記不要配老人茶不然就會透露出你的年齡

★ Samsung Galaxy Camera‧整體感受與使用心得 |
從近期三星的大動作來看,可以發現他們對Galaxy Camera重視的程度完全不亞於S3或NOTE II,電視廣告更是狂打!小編自己實際使用的時間約一週,同時還有參加官方安排的媒體行程,讓我可以快速瞭解Galaxy Camera的主要特色,因為小編過去都是寫相機產品居多,剛拿到這款跨界相機還真有點心驚驚,因為我對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程度僅在於撥打電話、玩玩小遊戲、看影片、工作用途而已...不像一些神人會刷機、Root之類的,但我還是跟PDA版的兩位台柱Nanako及Otis請教了一些問題,例如要怎麼跑分之類的,不然重效能的朋友可能會看得不夠過癮。
Galaxy Camera的硬體規格確實是一台消費型數位相機沒有錯,使用常見的1/2.3吋感光元件,擁有旅遊機等級的21倍光學變焦、P/A/S/M全手動曝光的能力、實體的快門及變焦按鈕、更重要的是底部還有腳架孔可以使用;不過使用下來我的感想是Galaxy Camera雖然有著漂亮的規格,但拍出來的表現卻不如預期,畫質就跟手機沒什麼兩樣,不清楚是哪一環節出了問題,難道是影像處理引擎嗎?因為Samsung自家使用1/2.3吋BSI CMOS的DC也不在少數,Galaxy Camera的畫質大概只跟Samsung MV900F平起平坐而已,對於在意畫質的玩家來說,可能會感到失望。

拍攝時建議感光度盡量壓在ISO 200以下,否則細節會蕩然無存...對這台Galaxy Camera有興趣的朋友在入手前要先瞭解它的優勢並不在畫質,而是與Android作業平台結合後的優勢,不僅是過去的社群分享而已,只要是Android手機能完成的事情,Galaxy Camera一樣辦得到,它將「工作、娛樂、攝影、通訊」這四者環環相扣在一起,未來最需要加強的就是影像畫質,因為以現階段這種成像品質是無法吸引進階攝影玩家的,但對重度3C迷或是一般消費者來說可能會有興趣,因為他們追求的只是「速食影像」,照片只求有!但不求好,但像Galaxy Camera有手動曝光的加持,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大亮點,因為這是一般智慧型手機無法做到的事。
傳聞三星對Galaxy Camera的企圖心可不僅於此,未來將會有更強悍且完整的產品現身,我想就讓大家拭目以待吧!另外聽說S4跟NOTE III也都有動作了,說不定明年在LA的CES2013就會有更多消息露出,真叫人又驚又喜啊!

優點:
◎ Android平台架構下支援P/A/S/M手動曝光。
◎ Android 4.1的操控過程流暢,並沒有因為是跨界相機而頓頓的。
◎ 內建21倍光學變焦且廣角端為23mm。
◎ 觸控對焦的速度還滿快的,可惜不支援觸控對焦即拍攝。
◎ 支援Line通話,接上耳機後便可以正常談話。
◎ HD Super Clear LCD解析度來到HD等級,螢幕像素點更來到308ppi。
◎ 具備Android平台所有的優勢,例如:收發MAIL、開網頁、打遊戲...等等。
缺點:
◎ 影像畫質不佳...ISO 400以上就無法接受了。
◎ 最近對焦距離僅有五公分,且近拍對焦的失敗機率高。
◎ RAM顯示只有780MB,多開幾個程式就容易發生滿載情況。
◎ 自動白平衡偏移情形滿嚴重的。
◎ 同時拍照又玩APP的話,耗電速度其實滿快的。
◎ 防手震效果不佳,手震頻率很高。
★ Samsung Galaxy Camera‧拍攝樣本(機身直出無後製) |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以下照片均有套用濾鏡效果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未成年請勿飲酒)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