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從1996年開始舉辦的亞洲摩托車錦標賽到今年也有16個年頭,主辦單位Two-Wheel 舉辦比賽經驗豐富,對於廠商合作並促進各地比賽團隊交流皆相當拿手。近幾年都是以UNDERBONE115與SUPERSPORT600在亞太區舉辦巡迴錦標賽,而今年新增設250cc級別培育新一代車手。該組別命名為亞洲夢想盃(Asia Dream Cup)賽事,由大會補助經費、住宿、當地交通、保險與人身裝備,讓車手以最低的經濟負擔參賽。比賽車輛則使用大會提供的統一規格HONDA CBR250R,以同等性能的比賽車輛磨練車手的騎乘技巧,並且聘任MotoGP退役選手玉田誠為夢想盃選手的指導教練,HONDA培訓亞太區車手相當用心。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年初亞洲摩托車錦標賽剛開跑之時,第五站地點還未定。最後總算是到台灣大鵬灣賽車場舉辦第五站的賽事,讓台灣人有機會目睹國際賽事的專業車隊規模與精采賽況。分享年度六站的賽車場資訊給各位,可以從年初所公布的資訊中發現,主辦單位將台灣列為第五站的舉辦預定地。如今,真的到台灣舉辦ARRC第五站。

亞洲夢想盃賽程與時間與PETRONAS Asia Road Racing Championship共同舉辦
Rd 1 Sepang Circuit, Malaysia 13th to 15th May 2012
Rd 2 Sentul International Circuit, Indonesia 15th to 17th June 2012
Rd 3 Zhuhai International Circuit, China 3rd to 5th August 2012
Rd 4 Autopolis Circuit, Japan 6th to 9th September 2012
Rd 5 To Be Confirmed (Maybe Taiwan) 12th to 14th October 2012
Rd 6 Losail International Circuit, Qatar 22nd to 24th November 2012

馬來西亞、印尼、珠海、日本、台灣、卡達,年度六站,全亞洲有二十多個國家皆以實況LIVE轉播之,不難想像亞洲道路錦標賽的指標性與精采度。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亞洲道路錦標賽第五站,台灣大鵬灣賽國際賽車場。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大鵬灣賽車場在賽前加強工作人員的基本訓練,希望能讓賽事進行更順暢。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所有選手大合照。 (照片由Two-Wheel提供)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依序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別為馬來西亞、印尼、珠海、日本、台灣、卡達,賽車場路線圖,分享給各位。而台灣大鵬灣賽車場國際曝光度最低,也是第一次承辦國際規模的摩托車錦標賽,而賽場週邊軟硬體設備與其他國際賽車場相比都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賽場資料由Two-Wheel提供)

Asia Dream Cup 亞洲夢想盃
如組別名稱所言,『 Asia Dream Cup 』亞洲夢想盃,就是希望能藉由這年度六場比賽的賽事組別,去培育新一代的賽車手。該賽事參加車手資格限制年齡需於15歲至25歲之間,自今年5月起分六站於亞太區各地國際賽道舉行。參加此賽事之名額,為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日本、中國、印度,將派出各兩位選手參賽;另有4位外卡車手由亞洲其他國家選拔之,共計遴選16位選手參賽。而台灣焦點車隊的葛奕辰、林煜智突破萬難,獲得全年度外卡參賽資格,在台灣兩輪賽車史上創下新的里程碑。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由主辦單位Two-Wheel 與日本Honda Motorsport共同籌劃的夢想盃,以HONDA提供的CBR250R統一規格車進行比賽,將車輛性能差異降到最小,期許能提升亞太區年輕一代的車手騎乘技巧,甚至提供最後的優勝者參加Moto3廠車測試的機會。表現非常突出的車手更是有機會成為HONDA Moto3職業車手之一,夢想盃真的算是前進到摩托車賽事金字塔頂端的一場聖戰,各國參賽好手無不摩拳擦掌。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台灣焦點車隊,領隊宋壬翔、技師顧治嘉。相當努力將比賽車輛整備妥當,讓兩位台灣車手葛奕辰、林煜智能順利參賽,雖然單圈測時成績無法相當突出,但其運動家精神絕對是值得人讚賞。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夢想盃主贊助商HONDA,提供由HRC操刀調整的CBR250R,讓入選培育的車手們上場較勁。而車輛週邊改裝品,避震、排氣管、煞車來令片、煞車拉桿、腳踏配件、輪胎都由其他贊助商提供。贊助商在協助培育新一代選手的同時,獲得全亞洲巡迴賽的廣告宣傳,更取得最完整賽事測試的絕佳機會,不但對全亞洲賽事有所貢獻,也讓自身產品性能提昇,將最終獲益轉移到消費者上,這就是國際摩托車賽事可以不斷進步的主因,車廠、零件廠商、賽事、產品關係密不可分。台灣摩托車賽事也有逐漸跟上的趨勢,希望哪天可以看到台灣摩托車賽事也能有如此的規模。

延伸閱讀:經典本田魂 街頭跑車款 HONDA CBR250R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由DUNLOP贊助的輪胎,無論競技胎、雨胎都有準備,據瞭解競技胎都是測試版本的胎質,而全年度賽事皆有DUNLOP專業團隊在旁記錄輪胎狀況,完整將賽車用胎的測試狀況記錄下,並將其經驗運用到市售胎上,這是多數摩托車廠商常見的研發手法之一。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台灣焦點車隊自行準備AIM SOLO儀表,針對賽事單圈進行記錄,讓車手修正路線、開油點、煞車點更有效率。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看比賽車輛前叉可調頂蓋的使用痕跡,可以看出車隊在每個賽道都有進行相當細微的調整,巡迴賽除了提昇車手的騎乘技術之外,車隊技師的調整技術也跟著成長。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這次看到比賽車輛為11號葛奕辰選手的座騎。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由Racing Boy提供的可調煞車煞車拉桿與可調分離式把手,讓車手針對個人騎乘需求去做微調。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前叉與後避震為國際避震大廠SHOWA改裝調整,而煞車系統的部份維持原廠規格,僅更換NISSIN高階的競技來令。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與HONDA HRC有密切配合的ENDURANCE所提供的排氣管,讓HRC在車輛動力提升上獲得較大的調整空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相關的改裝精品套件也會推出。後移腳踏組的部份則使用Racing Boy套件,讓選手獲得更深的車輛過彎傾角。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比賽車採用大家耳熟能詳的RK鏈條,而離合器採用FCC製品,大會提供多組齒比供車隊調整使用,比賽車所選用的零組件都算是頂級之選,其優越性能不在話下。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筆者個人認為全車最棒的改裝部分就是這個單座! 超帥氣的流線外型,果然是由專業團隊HRC所操刀改裝的作品,工藝非凡。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統一規格比賽車在動力上皆於伯仲之間,主要考驗選手騎乘操控技巧,前面集團幾乎都是緊跟在一起的,只要稍微失誤,名次就會大搬風,競爭相當激烈。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動力差異不大的情況下,在大直線衝刺每個選手無不努力趴車,企圖降低一些風阻以提升車輛末速度。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在日本優良的賽車環境下,日籍選手Hikari Okubo表現不俗,在第二次比賽中取得前三甲的好成績。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台灣選手9號葛林煜智,在第一天的測時中取得第13位的出發位置,無奈在前一天的測時賽中,不幸轉倒受傷飲恨退賽,相當可惜。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台灣選手11號葛奕辰,獲得第9位出發的位置。據賽後訪談表示,在每一場比賽都有獲得不一樣的騎乘經驗,而剛好面臨參加年齡上限(16~25歲),今年無論如何都想要參加全年度的夢想杯,也算是讓自己玩車多年有個具體的里程碑。從多年前騎乘國產檔車參加大專盃開始,原廠組進步到改裝組,到現在的夢想碑,無一不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也想在國際上證明台灣車手的實力。綜觀今年賽事,在騎乘技巧上著實進步不少,但其他競爭對手也同時不斷地進步著,賽場上的競爭永遠都存在著,只能不斷靠自己努力。這次大鵬灣賽車場的最佳成績是2分02.33,排名第八,今年賽事都在第七名到第九名之間徘徊,目前年度總積分排名第九。年度最後一場分站將於十一月在卡達舉辦,希望自己能夠保持最佳狀態跑完最後一站,替自己的夢想盃畫下一個完美據點。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賽場如戰場,選手們為求更棒的成績都努力挑戰自我極限。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贊助商之一KYT安全帽,更推出台灣特別版彩繪帽,傳聞未來將會有市售的準備。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林煜智選手雖然在前一天測時賽受傷,隔天的決賽還是坐著輪椅現身賽車場,領隊宋壬翔相當照顧自己所帶領的車手,筆者也在此祝福林煜智早日康復。


UNDERBONE115

UNDER BONE,顧名思義就是指在骨架之下,在這邊是意指引擎在車架之下的車款。而參賽車款大多為東南亞的國民檔車,引擎排氣量可提升到130c.c.,化油器口徑限制28mm,引擎馬力表現驚人,在這次的大鵬灣賽道中,UNDER BONE115的最佳單圈與夢想盃的CBR250R單圈差異僅2秒之內,無論是引擎動力、懸吊調整都讓台灣人上了一課。130c.c.的兩氣門單缸引擎能夠有這樣亮眼的表現,讓台灣人見識到國際賽事的高水準表現。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大家應該對這樣的車款不陌生吧? 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的大街小巷上都是這樣的國民車在出入,誰能想到把平常的代步車比賽化之後,會有怎樣的賽事表現咧!或許對部分第一次接觸這類國際賽事的民眾來說,真的是讓人跌破眼鏡,在大鵬灣賽道上兇猛的奔馳著,狂暴的排氣聲浪一點也不輸CBR250R。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擺上駐車架、暖胎包,在整齊的PIT區中,看起來專業度十足,來自東南亞的賽車團隊表現出國際賽應有的團隊水準。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整齊劃一的賽車圖裝與皮衣,國際賽事的專業度就是不一樣,講求更深度的運動家精神。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在正賽當天自由練習後,不少車輛緊急在做最後一次的車況調整,希望能給車手最佳的動力表現。看到那極度偷輕的引擎,可見改裝手法相當極端,為求勝利這是相當常見的作法。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小排氣量的UNDERBONE115,在賽場大直線呼嘯而過的聲浪非常飽滿。而為求降低大直線的風阻,車手間互相吸尾風的情況格外明顯,在小動力的車款上這變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大直線可以看到成群的車輛奔馳而過。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經專業團隊調校後的UNDERBONE115過彎傾角表現不俗,看似柔弱的車體車架強度也足以讓車手以高速度進出彎道,大鵬灣的單圈成績更是落在2:01~2:05之間,台灣車友去大鵬灣騎乘平均單圈都落在2:15~2:30之間(依車款不一定,僅供對照參考),不難想像UNDERBONE115的驚人速度,分享給各位。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直線底的第一個高速彎出彎處,很容易看到車手們互相吸尾風加速出彎。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UNDERBONE115級別的參賽車隊,論車手技巧、車隊整體完整度、車輛整備狀況都是國際水準之上。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在ARRC中115cc級別的選手一旦升級,就會轉為挑戰SS600級別,對車手而言是相當大的挑戰。


SUPERSPORT600

SUPERSPORT600,簡稱為SS600,以各廠牌的600c.c.市售車下去改裝而成。操控性與車輛性能以及車輛週邊消耗品而言,600c.c.車輛是目前公認較適合比賽場的車款,參賽車手的等級也不會落差太大,也讓亞洲區各車廠紛紛推選出代表隊來參賽。這次比賽注目度最高的,是隸屬於MANUAL-TECH BEET KAWASAKI車隊的37號選手,藤原克昭。前一天以1:45.360秒的單圈成績刷新大鵬灣600c.c.場地記錄,並獲得決賽竿位起跑的殊榮。而緊跟在後的選手是MUSASHI BOON SIEW HONDA的23號清成龍一選手,以1:45.858秒的成績緊跟在後。可以預期決賽時將會是KAWASAKI與HONDA的對決了,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筆者近距離拍攝SS600比賽時,高轉速引擎聲浪甚至會讓耳朵感到不適,可見引擎的爆發力滿驚人的。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經過ARRC大鵬灣站兩回合的比賽,車手年度的總排名維持不變,37號藤原克昭依然以積分202分高居積分第一位。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藤原克昭以1:45.360秒單圈成績刷新大鵬灣賽道記錄。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藤原的隊友以PIT板告知剩餘的練習時間,讓選手好掌握自己的騎車節奏。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台灣KAWASAKI車友團,非常開心的與藤原克昭合照留念。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KAWASAKI女郎,吸睛度十足。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清成龍一則是以186分在積分榜上排第2位,而大鵬灣兩回合的決賽都搶先在藤原克昭前面。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兩回合的賽事,清成龍一都以穩健的步伐領先藤原克昭,大鵬灣賽道可超車的點實在不多,在領先者無失誤的狀態下,幾乎都是起跑領先者得勝。而台灣大鵬灣賽道部分彎道存在一些尚未克服的安全漏洞,也讓車手們在取得領先後,都慢下節奏求穩定的成績,或許車手們因此還有些速度上的保留,所以讓比賽後半段,領先者以小獨走的局面結束比賽,第一二名競爭的精采度似乎還差了一點,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清成龍一的經典彩繪配色一直讓國人所讚賞,這次難得能親自拍攝到這位傳奇車手的過彎英姿,分享給各位。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藤原克昭選手以KAWASAKI ZX-6R改裝而成的SS600比賽車,以些微的差距取得竿位起跑的位置。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35號TADAHITO選手,是SS600級中唯一使用SUZUKI車款參賽的隊伍。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年紀僅18歲的TADAHITO選手,與其他參賽經驗豐富的選手同場較勁,對於都是第一次接觸的大鵬灣賽道其表現還算可圈可點。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台灣SUZUKI邀請了兩位SUZUKI SG,讓民眾拍照留念。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本次由多國互相支援的SUZUKI車隊,18歲的TADAHITO選手終於是順利完賽。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台灣選手林家豪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仍然奮勇參賽!此舉也獲得它國選手的讚賞。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台灣大鵬灣賽道最初的賽道記錄保持人林家豪,本次也突破個人最佳單圈1:54秒,將單圈成績推到1分51.996秒。無奈參賽資源與騎乘經驗不敵他隊,終場以第18名作收。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為期兩天的ARRC賽事,在美麗的大鵬灣夕陽中落幕了。

觀賽心得:
熱愛賽車的台灣民眾應該感觸很深,台灣人參加國際賽事原來是這樣的辛苦。光看PIT區就相當感慨,有無車廠支援的資源差距,也不需要多加贅述了。在國外,都是職業車隊在參加這些錦標賽,對台灣這些業餘車隊、車手而言都是相當吃力的。也只能心繫各位車手,請繼續加油吧!

撇開比賽成績不談,光看到這些贊助商藉由比賽所取得的研發測試成果,輪胎商的積極參與度、避震器的設定數值取得,這些台灣廠商應該也都會慢慢學習,期望看到台灣廠牌出現在賽車場的那天。


南台灣的太陽真是熱到爆炸之報導....

小惡魔福利社
附上兩天賽事中,小惡魔所遇到的幾位美麗SG的倩影吧! 分享給各位。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ARRC 亞洲摩托車錦標賽 大鵬灣站 賽事精華報導
鏡頭能記錄下多少兩輪世界的東西呢? 把握當下吧!
2012-10-16 11:08 發佈
那個115的山羊車真的有變態到

聲音很爆炸又很飽滿,甚至還蓋過250的聲音.....

PS:那個是檔車喔? 一直以為是速可達變速方式也跟一般檔車一樣嗎?
當天去看後~
瞭解到能夠在台灣看到亞洲頂級國際賽事~真是夠感動的!!!

不過 硬體建設以及賽道安全真的還有進步的空間~
希望 未來大鵬灣賽車場能夠加緊改善上述問題~
這樣無論是對比賽者的安全(緩衝區還可以再加強...)
以及觀眾在觀戰的舒適度(當天好熱阿)~

雖然如此 但是 還是很感動!!!!

tonyzz wrote:
那個115的山羊車真...(恕刪)


沒錯!就是打檔車。
一些車輛原廠三檔、四檔的,比賽都會改成四檔或者五檔的款式。
這幾款UNDERBONE的動力真的滿嚇人的。
鏡頭能記錄下多少兩輪世界的東西呢? 把握當下吧!
賽事在台灣發展不起來的啦

這次活動去的 都是工作相關圈子的人 車商 媒體

台灣人就是這樣 平常喊的特別大聲

但是真正要你去付錢看比賽時

跟本沒有人要去

尤其大熱天的 還要花錢曬太陽 在那看人繞圈圈 一直繞一直繞

我說要去看 身邊的人還說我吃飽太閒 .. 還不如自己騎個車去旅行 有趣多了


職棒職籃 都有至少廣大的觀眾 都搞成這樣了

職業賽車 ? 很辛苦啦


這些報導 沒兩天後 大家就忘了

誰在意你什麼車手 什麼賽 不會賺錢的東西 還一直燒錢 很現實的

這就是台灣太小眾

很無耐

我兩天都有去,這次比賽雖然只是一小步,但是證明了台灣有機會可以跟過國外的比賽接軌

雖然還有很多要加強的地方,但是能在自己的國家看到世界級的比賽真的很感動

很多東南亞國家的選手素質都比我們選手好了,台灣號稱機車王國,難道我們不希望更進步嗎?

當天最後一場比賽ss600的最後,兩位穿著T-rev的日本夫婦在最後彎道的看台上向選手們熱情的揮手致敬

每一位! 直到所有選手都進了pit區

看到真的很感動,賽車真的是很棒的運動




當天看完後真的很心酸,台灣賽車環境真的很糟.....連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都比我們強~台灣的知名企業應該大部分去贊助路跑~游泳~高爾夫球之類的....
之前到飛利浦島看Moto Gp時~澳洲人為石頭人集氣的那種氣氛........

希望再過幾年~台灣的賽車環境能更好.....而不是只會辦花博~路跑那種ooxx的活動!

qqsr147 wrote:
當天看完後真的很心酸...(恕刪)


我想你也很希望政府多投注心力在摩托車賽事上,我也是如此期待。

但是當你都會歧視路跑這種OOXX的活動時,你就很難有立場去說政府相關活動人員也會這樣歧視賽車活動。

每個運動都有自己會去投注心力的的族群。

我有在路跑,我也有在關心支持賽車活動。

當自己關注的團體,都不能接納其他團體,而去排斥,那要怎麼讓別的團體來接納我們?

allen74820000 wrote:
賽事在台灣發展不起來...(恕刪)

有些人在幕後努力,只因為他們看到自己心中的希望,有些人則是不斷看到不可能。

辦不辦得起來,又如何?至少努力去嘗試。

自己覺得不可能,又何必去說服別人一起認為不可能?意義何在?錢不是你在花呀。

對於賽事,和改善國內賽車環境的,依然有許多有熱情的人。

很多人依然在努力,咬緊牙關在撐,就是為了那旁人或許很難認同的"期待"

這場賽事已經是一個好的開始了,不完美,但是卻是個里程碑。

未來的可能,是需要付諸行動,而不是旁人袖手旁觀的冷言冷語。
台灣運動環境講究的是名次!
沒名次這運動就是個屁!
看看這幾年的運動....
網球,高爾夫球,跆拳道.....
如果沒名次先出現的話,這些運動永遠都只是個屁!
看了真的很心酸~~~
國外是花錢栽培人才,
國內卻是你先自己努力得名後,
政府再沾個光,發個獎金慰勞你一下~
之後....就沒了!
別說機車賽事了~任何運動照這種模式經營,
當然發展不起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