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有關於重型機車與素克達賽事的騎乘方式差異(針對側掛部分)

2012 mcn sports review 裡面寫道:
有關於重型機車與素克達賽事的騎乘方式差異(針對側掛部分)
1960~1970年間 gp車手所使用的騎乘方式和一般休旅騎乘並無不同 (同傾)因為當時的車子只有49匹馬力左右 因此 一般認為 側掛並不是一種有效率的騎乘方式
在1970尾聲 車子的馬力隨著科技進步急劇的加大 車手Mike Hailwood 為了避免腳趾著地磨損受傷而使用了膝蓋著地的騎乘方式 在他的成功之後 車手間廣為模仿 因為當時車子重量和過彎性能並不佳 側掛可以減少必需的傾角並增加過彎時的穩定性

令人好奇的是 國內有許多大小速克達賽事車手幾乎都有使用側掛過彎 以勁戰為例 所以不論引擎馬力 車體重量 側掛都能夠增加過彎速度嗎? 還是因為車體太低 無法達到傾角?請教有經驗的速克達騎士
ps.因為版權問題無法直接引用或拍照內文照片請見諒
2012-06-21 0:14 發佈
moomoodeadcow wrote:
2012 mcn s...(恕刪)


身體愈出車體,對抗離心力愈大

車體不必用最大角度入彎,車速提高 ..........


我是覺的腳夾的位置有差,速克達要如何把自己固定在座位上是一門大學問.....

不像有油箱的檔車,可以夾....


其於大多技巧都可通用吧......
├愛像是什麼┼只能用人生百態去看待┤
側掛的用意很多
最主要是要測量頃角剩下多少
在過彎時也可以靠身體重心的轉移維持車身平衡
我舉個例子假如勁戰
以時速80KM過彎不減速的狀況
一般的騎乘方式重心會太高跟移動慣性不配合 很容易慢慢往外跑
可是如果用側掛把重心放在內側跟車身達到平衡 如果配合好車速可以不減
當然不同的彎有不同的過法
以上是小弟以前跑山路的心得給你參考看看

這樣就對了 wrote:
側掛的用意很多最主要...(恕刪)


你的頭貼嚇到我了...
大家好~ 我是 富富

z8892960 wrote:
你的頭貼嚇到我了.....(恕刪)


很帥是吧
要不要來修機車 保證沒有個8.9萬你出不去XD

這樣就對了 wrote:
側掛的用意很多最主要...(恕刪)

大大的頭貼, "叫笑" 不錯,才能一次修八九萬,我是還沒去過,因為我根本不會去這樣的店,就算遇到,他敢拿這些錢,也是要去醫院用的

Gere.Chou wrote:
大大的頭貼, "叫笑...(恕刪)


哈哈 當初很紅
現在不知道怎樣了 有沒有後續啊
moomoodeadcow wrote:
側掛可以減少必需的傾角並增加過彎時的穩定性

令人好奇的是 國內有許多大小速克達賽事車手幾乎都有使用側掛過彎 以勁戰為例 所以不論引擎馬力 車體重量 側掛都能夠增加過彎速度嗎? 還是因為車體太低 無法達到傾角?請教有經驗的速克達騎士



近兩年有很多側掛無用論的聲音出來
所以我只講講我的看法跟經驗,交流就好.要砲我的請小力
---
正面來看連人帶車有個重心
你要轉彎時這個重心就成了離心力,所以機車這種兩輪的要靠創造傾角來抵抗
同樣的一個假設50R的彎
速度越快你要抵抗的離心就越強
所以變成那個重心要離你的輪胎X軸要遠 會變一個直角三角型
(人加車的重心一點,然後重心垂直到地面一點,以及輪胎一點共三個點)

重心(人加車)
Y
Y
Y
重心投影 X X X 輪胎

像這樣
重心的重力與離心力達到平衡時,就是過彎傾斜角度

那如果說車的傾角到了極限,假設輪胎都抓得住,你要如何再提高過彎車速(加大離心力)呢?
在車的傾角已達極限的情況下,為了延伸上述第二點跟輪胎點的位子(拉長x軸),只好人更出去了

重心(人加車)
Y
Y
重心投影 X X X X X X輪胎


一般GP傾角已經很大,車也重,人體重比例低,所以作側掛不必動作這麼大
速可答傾角小,車輕.騎士做側掛可以大幅改變人車重心位置,拉長上述的X軸,
所以側掛(正確的重心外移)是可以提升過彎速度

如果速度不夠但人要硬掛出去,變成過彎車是正的,人在側掛,重心的確在外頭所以轉的過去
那畫面就有點好笑了(俗稱掛豬肉)

我個人認為穩定度與上述物理解釋無關,而是車體懸吊設計問題了

另外人體重心差不多在腰上
動作如果不正確,也只是作個型出來,沒有太多效果(尤以車比你的人重很多的時候)


--
以前看過一個日本機車雜誌有很明確的圖片跟物理式詳解
可惜當初沒買下來

nocar wrote:
如果速度不夠但人要硬掛出去,變成過彎車是正的,人在側掛,重心的確在外頭所以轉的過去
那畫面就有點好笑了(俗稱掛豬肉)...(恕刪)

謝謝你的解說 不過我認為減少傾角可以讓過彎更穩定並提高抓地力
我記得沒錯 以前有位老前輩跟我說

側掛只是要讓你知道 你自己的極限在那裡 而不是掛豬肉或是耍帥

我自己覺得 我跑山路或是跑樂活的時候 比較喜歡用出腳過彎的方式

自己感覺出腳過彎 比較不會因為側掛而一次到極限

如果遇到前有慢車或有些危急狀況 我應變時間會更好更快

記得沒錯 我看過某位車友 用滑胎車方式過彎

整台勁戰傾角被用到一滴不剩....超級極限!!

真的狠猛....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