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小弟的板輪是REYNOLDS MV32T UL ,是的碳纖小板輪,加上維多利亞管胎,飛輪12-25
第一次航程,小試了中社一下,中社的坡對這組小板輪而言,個人騎起來的感覺比跑3硬很多,也比較容易抽車,到公車停放的轉彎時,小弟一度以為自己可以跑進15分,但是頓時體力直線下降,到頂時16分半左右比跑3快了1分多,那時還沒有敗心跳表,不過感覺沒那麼喘。。。可能太興奮都在用蠻力所以心跳沒有很高
第二次航程,跟大夥跑了福隆,以汐平路的坡度,一路還可以勉強看到長風哥的背影,但是出了坪雙隧道以後,嘿嘿,瞬間時速可以到50KM左右,但是小弟不才沒能維持多久,但是這時候是目前使用這組板輪最爽的瞬間,哈哈
第三次航程,被驚嚇的的一次,上行義路下北投,本來要從淡水過三芝走登輝大道上巴拉卡,可是同行友人(他們不是人),說走稻香路直接接天元宮近一點,我知道那很陡(平均差不多10%),因為我騎登山車爬龜上去過,可是我想當時的車重+人重跟現在比起來,現在應該沒問題才對,頂多一樣龜上去。。。,可是我已經打到34/25還是有種要死的感覺,覺得比登山車更難上,後來發現是齒比的問題(也就是腳力的問題啦。。


可是那群瘋子,轉了101甲後也沒休息,在警察局那也沒休息直接上巴拉卡,我傻傻的跟到離二子坪4km的地方腳抽筋,下馬。。。
他們真的是瘋子,因為我們7點10分左右從天母出發他們走以上的路,不到9點半就在文化大學的星巴克喝咖啡了
了
太多廢話,轉回正題,
這組小板輪,以小弟的腳力個人,覺得小於8%的坡,因為重量的關係會比一般鋁框來的好跑,輕,而且抽車硬,反應好,路感也比跑3好,下坡的穩定度個人也覺得比跑3好,至於平路那就不用說了,一個贊
但是腳力好的人,個人非常推薦這組。。。但是如果腳力肉到小弟一般,要考慮一下,不然請參考下列修正法
但是小弟已經敗下去了,所以要找出路,明天出差,車子送去改造
1)改橢圓盤
2)飛輪改12-27(阿彬,謝謝你的建議彬,哈哈!我不應該自不量力用12-25的

一個星期後回來再試試看,再跟各位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