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分享] 三維測量儀(3D Measure)

三維測量儀 (3D Measure)
先放 app 連結

電腦版 google play 連結
[分享] 三維測量儀(3D Measure)
app

手持式裝置 google play 連結
[分享] 三維測量儀(3D Measure)
app


構想來自日常生活所需工具,透過現代人手機不離身的特性,發展 app,方便自己方便別人。

出門在外,怎麼可以不帶尺。

過紅綠燈時想量一下這段馬路有多長,用百米速度來不來的及?
走到戶外,看到新光三越想量一下到底有多高,google、wiki 一下都不如自己實際測量的爽度夠。
既然都能量測距離、高度,那為何不能測量寬度。

就是不想要拿個尺跑過去量,就是東西遠遠的只看的到摸不到,就是東西大到沒辦法量,就是不需要很準,想偷偷量一下對面美眉有多高,但是靠直覺也太不科學,太不帥氣了。

來來來,這款 app 就是你要的。 All is free,除了廣告之外,目前還沒有看到能免費量測"寬度"的手機 app,下載就賺到啦。

話不多說,先上圖。

下圖為操作介面說明
[分享] 三維測量儀(3D Measure)


量測距離最簡單,設定好高度,點一下快門即可
[分享] 三維測量儀(3D Measure)

量測高度,先對準目標物底部,按下快門,慢慢將手機移至目標物高點,鬆開快門即可。
[分享] 三維測量儀(3D Measure)


量測寬度,先對準目標物最左邊底部,按下快門,慢慢將手機移至目標物最右側底部,鬆開快門。
[分享] 三維測量儀(3D Measure)



PS. 量測準確度依據手機持有高度設定、手持的穩定度、感測器的準確性而有所不同,建議多練習幾次,掌握手勢、姿勢及手持的高度為佳。

----------------------------------
App 商品說明

【三維測量儀】一款遠距離量測工具。
可用來估算與被測物間的距離及被測物的高度、寬度。

量測前準備:
1. 設定手持裝置與被測物水平面的高度,若是測量人員與被測物在同一水平面,可用身高減15公分 (手持裝置頂點約略在鼻頭前方) 作為估算。
2. 設定欲量測的模式,高度或是寬度。
3. 將準星對準被測物與水平面接點,例如欲測量美女的高度,請將準星對準鞋底。

量測方式:
1. 距離,對準被測物水平面接點後,點擊一下圓鈕即可
2. 高度,對準被測物水平面接點後,按住圓鈕不放,緩慢上下旋轉手持裝置,將準星對準被測物頂點後放開圓鈕即可。
3. 寬度,對準被測物水平面最左方接點後,按住圓鈕不放,緩慢轉動腰身,將準星對準被測物水平面最右方接點後放開圓鈕即可。

功能:
1. 估算與被測物間的距離
2. 估算被測物的高度
3. 估算被測物的寬度
4. 快速設定鏡頭高度
5. 快速設定量測模式
6. 計算記憶功能,便於作三向的累加,例如高掛在外面的招牌長度,先從地面量至招牌頂點,再扣除地面至招牌底邊,即可算出招牌長度。
7. 拍攝及觸屏時自動對焦
8. 感測儀提醒校正
9. 螢幕維持開啟狀態
10. 支持6種量測單位及單位換算功能

精準度受鏡頭高度設定、手持裝置角度、手持穩定度及感測器精準度相關。
2015-04-27 14:50 發佈
從簡單的幾何來看, 算距離起碼需要已知一個距離和一個夾角.
就算要估夾角也要兩個位置各拍一張照片做比對才會獲得啊? 距離又該拿什麼參考?
這APP是在考驗大家的國中數學嗎?
這個app是個估算距離,遠距離估算物體高度及寬度的工具,沒有考驗國中數學的意思.

您說的沒錯,至少要有個已知角度跟長度,這app也是依據這個原則做出來的
我只想問一定要蹲馬步腳開開才可以使用嗎?(逃~)
呵呵。認真回覆您
如果蹲馬步,理論上手機鏡頭高度會低一點,請扣除這個變數,建議立正站好用身高去估算會簡單一點,如果蹲馬步可以讓手機拿比較穩,也是可以啦
所以是先量底部用重力感測器量到頃角 theta1, 由三角相似形獲得等角.
待測物距離 object's distance = human's highness / tan(theta1)

再量頂部由用重力感測器量到仰角 theta2,
待測物高度 object's highness = object's distance * tan(theta2)
= human's highness * [tan(theta2)/tan(theta1)]

由電子羅盤取得方位夾角 theta3,
待測物寬度 object's width = 2 * object's distance * tan(theta3 /2)
= 2 * human's highness * [tan(theta3 /2)/tan(theta1)]


是這樣嗎? 那待測物寬度左右兩側(一高一低)沒有和相機處在水平面上,
是不是可以由估算高度透過畢氏定理再做一次寬度修正呢?
如果待測物體左右高度不一,也沒有在同一水平面上,是可以像你說的一樣算出來,只是在手機上的操作會過於複雜,接受度應該不會太高.

叭噗~babu~ wrote:
如果待測物體左右高...(恕刪)


不會的, 操作一模一樣. 都是測量三次.
差別是程式碼要同步擷取重力感測器量的仰角和電子羅盤取得方位角,
取得物體水平寬度和垂直高度, 再用畢氏定理獲得長邊的寬度而已.

(1)量俯角, 取得到物體距離.
(2)量左點角度, 同步擷取仰角, 偷算高度 H1.
(3)量右點角度, 同步擷取仰角, 偷算高度 H2.

修正寬度 fixed width = [W^2 + (H1 - H2)^2]^(1/2)
當寬度兩點水平時. H1 - H2 = 0, 式子一樣可用.

umts wrote:
不會的, 操作一模一樣. 都是測量三次.
差別是程式碼要同步擷取重力感測器量的仰角和電子羅盤取得方位角,
取得物體水平寬度和垂直高度, 再用畢氏定理獲得長邊的寬度而已.
(1)量俯角, 取得到物體距離.
(2)量左點角度, 同步擷取仰角, 偷算高度 H1.
(3)量右點角度, 同步擷取仰角, 偷算高度 H2.
修正寬度 fixed width = [W^2 + (H1 - H2)^2]^(1/2)
當寬度兩點水平時. H1 - H2 = 0, 式子一樣可用.


其它設定或是偶爾才用到的功能不算,這款 app 只有一個操作,基本上就跟拍照一樣。
有高度有角度, 多複雜的幾何圖形應該都算的出來。
就讓大家自行去發揮了。
正要下載才發現
我是第2個下載這個app的人


測量自己在鏡子裡的身高
準確度還不錯
我的身高是173cm


另外測量房間高度
跟我後來用匹尺實際測量
就有一點落差了
不過以app的估算來說
預測值算是很好了

再多玩幾次
也把手機的手持高度與位置再抓仔細一點
應該就會有不錯的測量效果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