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kerProfiles.seto613》
TaskerProfiles.seto613 是小弟使用中的所有 Profiles。
在通知區,可以看到現時 Tasks 的狀況,這個是小弟的設計堅持,所以比較多 Profiles。
如有甚麼新的功能想加入,請把詳細的環境狀況→作用/效果說明(像下面的設置原委),小弟有空時會研究。
下載後請重新命名為 userbackup.xml,放到 SD Card 的 Tasker 資料夾內,開啟 Tasker 主程式 Restore。
**留意 userbackup.xml 是備份檔,如閣下有自己的備份,請先改名。
當沒有大問題的話,會以 Profiles 的型式發佈,可以用 Import 來匯入。
《更新紀錄》
v1.6:Profiles 名字簡短化
優化了『定位網路』的程序,新增了一個公用的『定位網路重啟』
強化了 WiFi 啟用和停用的程序,讓轉換間變得更穩定
修正在第三者來電出現,在結束所有通話後不能回復設置的問題
修正撥打後立即掛斷的話,智慧休眠不會啟動的錯誤
修正了通話時免持裝置的狀態轉換時的錯誤
新增了解鎖和上鎖的狀態轉換,以備日後增加功能之用
v1.5:通話中時智慧休眠停用和啟用的小錯誤
部份 Profiles 和 Tasks 改名,部份 Tasks 優化
新增『定位網路連接』
v1.4:通話中時智慧休眠停用和啟用的重疊執行錯誤
修改『不休眠運作』不會關閉智慧休眠
新增『WiFi運作』程式 Profiles
優化/簡化部份 Tasks
v1.3:通話中藍牙耳機解除或連接支援
v1.2:藍牙耳機支援
按《這裡》下載。
《Profiles 設置原委 和 作用》
『智慧休眠』
在使用免持裝置時,我們會把手機放進褲袋中,手機不是倒轉就是反轉。
當有來電/通話中時,系統會把手機保持在解鎖狀態,但在結束通話後,手機並不會立即鎖上,這時在褲袋中的手機就有機會因誤觸而不休眠,甚至會誤開程式等等。
如果在使用免持裝置時,在褲袋中的手機會自動鎖上,結束通話後也會馬上鎖上,誤觸的情況就可以完美解決。當然在非免持通話時要跟平常一樣,即使在免持通話時,只要手機在手上也不會亂鎖上的話就最好了。
在手機倒轉或反轉時手機自動鎖上的確方便,但有些 Apps 在使用時會讓手機反轉或倒轉,這時若自動鎖上就變得麻煩。在這類 Apps 開啟時,把智慧休眠自動關上,離開時會自動啟用。
『定位網路』
而通過定位來判斷是否連上 WiFi AP 時,以 GPS 來判斷會浪費電力,以基地台/Net來判斷不準確之餘,一但在範位內連上 AP,在訊號弱時也會保持連線,只會更浪費電力。
如果以最省電的基地台來判斷,而指定的 WiFi AP 訊號弱時便不要連上,在指定時間後再試,而又能讓WiFi在平時關上以節省電力的話,就非常完美了。
『清理緩存』
在內存過低時,我們可以把不必要的緩存(快取/Cache)清取,不過我們必須要手動逐一清理,非常費時。
如果你的系統已有 Root 權限的話,那就可以自動清理緩存了。
『其他』
在開啟必須使用 WiFi 的 Apps 時,會自動開啟 WiFi,離開時自動關上。不過,當 WiFi 本來就是打開的話,那這些 Apps 離開時也不會把 WiFi 關上。
在開啟必須使用 GPS 的 Apps 時,會自動開啟 GPS,離開時自動關上。
在開啟必須保持螢幕開啟的 Apps 時,會自動把螢幕逾時設至最長,離開時回復設定。
《必要的第三方 Apps》
Lock Now,可以在 Market 下載。
免費版:一星期後在運作後會自動開啟 App 設定畫面
收費版:只需要 99 日元,請購買
使用這個 Lock Now 是為了實現即時鎖上手機這個功能。
Lock Now 是強製鎖上,就算你正在按鍵或觸控,仍會鎖上,非常強大。
把 Lock Now 安裝好後:
1。執行 Lock Now,會見到設定頁
2。把 Enable Force Lock 和 Other App(Intent) 勾選
**系統會有『強制鎖定』的授權提示,請啟用。
**如要解除安裝 Lock Now,請先到 設定→安全性→選取裝置管理員 中,撤銷程式的授權。
Cache Cleaner,可以在 Market 下載,免費的。
一按自動清理所有沒有在使用中的 Cache。
必須 Root 權限。
《Profiles 設置簡要》
A - 程式類:程式清單中的程式運作時運作
1。GPS - GPS 自動開啟,離開時關閉
2。WiFi - WiFi 自動開啟,離開時關閉
**若WiFi原本是開啟的話,離開時不會關閉
3。不休眠 - 設置成不休眠,離開時還原
4。智慧休眠停用 - 停用智慧休眠,離開時啟用
**請自行再設定這4個程式清單
B - 開關類:當手機的設置改變時運作
1。智慧休眠 - 手機在反轉或倒轉時,即時進入休眠狀態
2。免持通話 - 啟用智慧休眠
3。通話 - 停用智慧休眠
4。藍牙耳機 - 藍牙裝置連接時,停用2,3
**指定的藍牙裝置(Context:藍牙耳機連接)
5。藍牙耳機通話 - 啟用智慧休眠,執行時啟用6,離開時停用6
6。藍牙耳機通話中解除 - 預設停用,執行時啟用2,3,4
**指定的藍牙裝置(Context:藍牙耳機連接解除)
10。自家網路 - 進入自家範圍而指定 AP 的強度未判斷時,啟用 WiFi,離開時關閉
**指定範位(Context:自家範圍)
**若出現在理想範圍,但 10,11,12 也沒有運作的話,請再掃瞄基地台以修正環境設置。
11。自家網路關閉 - 當 10 啟動而指定的 AP 強度未達到指定強度時,判斷為強度弱以關閉10
**指定 WiFi AP 和訊號強度(Context:自家WiFi訊號弱)
12。定位網路重啟 - 當判斷為強度弱,10 把 WiFi 關閉後運作,在指定時間後清除強度判斷以重啟 10。
**重啟時間(Enter Task:定位網路初始化 - 第二個 Wait)
**重啟提示(Exit Task:定位網路初始化完成)
*若想加多一個『定位網路』的話,可以 Clone Profiles 10,11 後,把指定的設定和名字更改便可以。
**留意60樓。
C - 狀態類:當手機的狀態改變時運作
1。來電 - 智慧休眠停用
2。通話 - 通話設置,讓 B2,3,4,5,6 判斷無誤
3。結束通話 - 智慧休眠啟用,清除通話設置
4。清理緩存 - 當內存空間低時,自動執行 Cache Cleaner
5。上鎖 - 未定
6。解鎖 - 未定
**這裡是為了讓上面的東西運作無誤而設置的。
D - 位置類:附合設定中的座標時運作
**請自行設置這部份
E - 時間:附合設定中的時間時運作
**請自行設置這部份
F - 日期:附合設定中的日期時運作
**請自行設置這部份
《Tasker 設置小提示》
這個 Tasker 的強大,就如其名字一樣,最強大的地方是 Tasks。
強烈建議先做好所有 Tasks 才建立 Profiles。
要善用 Variable,可以創造出不少的環境。
不要拘泥於以一個 Profiles、一個 Context、一個 Enter Task,去完成想要的設置。
不要懶惰,把名字改好,有助設置。
○反向思維非常重要,『智慧休眠』的反向設置就是一個好例子,以 Exit Task 來作生效條件。
○通話中的免持裝置判斷也是一個好例子,以多個 Profiles 和 Variable 來實現,正確無誤地判斷通話中的環境變化。
○WiFi 開關相關的四個 Tasks 和當中幾個 Profiles 的應用是另一個好例子,以 Variable 來判斷環境,以 Perform Task 來減少重複的步驟。
*保留的兩個開關在關閉WiFi時會保留原本WiFi的開啟狀態,而沒有保留那兩個會強行關閉WiFi。
Profile-WiFi運作 會以 Apps 來判斷開關WiFi,但如果本來 WiFi 就開啟了,在離開 App 時就不希望關閉WiFi,所以要保留。
Profile 自家網路 中,由於必需關閉WiFi,所以便不用保留。
My Blog: http://parsue.blogspot.com
Google+: http://goo.gl/pOBjo
想要的功能是手機在得不到3G訊號(WCDMA)時,能自動switch到2G(GSM)訊號
會需要這樣做的原因是在公司有把手機當成無線AP,所以要把手機訊號設成WCDMA Only!但是一但離開座位去開會,所在位置不一定會有3G訊號,而原本的設定會造成手機完全沒有訊號,所以需手動換回GSM.
jarlchang wrote:
手機在得不到3G訊號(WCDMA)時,能自動switch到2G(GSM)訊號...(恕刪)
tasker目前應該沒有切換GSM/CDMA的功能,至少我沒查到...
但是有人正在開發這樣功能的測試版,你可以試試(可能需要root機) http://goo.gl/Amyq
想試玩的人,請先備份profiles
http://goo.gl/lq50
沒有試過要多久才會正常,但我的 Profile 會因強度不足而關閉WiFi,如果即時再開WiFi的話便可正常偵察強度。
所以我改了設置:
進入範圍 ←───── 15分鐘 ────────┐
↓ │
開啟WIFI ← 5秒 ← 關閉WIFI │ 在鎖上或解鎖時回復重試次數
↓ │ │
指定AP的強度 → 強度不足 ┴ 第三次 ─┘
試了十次左右,有八次要第二次開啟 WiFi 才會正確判定 AP 的強度。
也試過在開啟 WiFi 後等待十五秒才去判定 WiFi 強度,但仍然失敗。
這個設置會再測多一晚,沒有問題的話明天分享~
My Blog: http://parsue.blogspot.com
Google+: http://goo.gl/pOBjo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