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yu0617 wrote:我認為對方傳給我的訊息"對方認為他已經傳給我,我應該會收到,但是我不可能收到"...(恕刪) 我來打個比方:『我認為汽車的油門只要踩下去,車就會前進,但是車沒有前進,所以車故障了』以上論點看起來很合理,對吧?但是請問一下,車有發動嗎?排檔有打到D(前進)檔嗎?如果這些條件並沒有達到那油門踩下去車沒有前進也是正常的。所以要讓某個論點成立必須是要先確認其他的條件是否都符合。相對的如果要讓你的論點成立,則必須確認的條件就是隱私設定中是否有開放接收不是來自好友的訊息這項設定,如果有開放但是沒收到就是異常,如果沒開放實際上也沒收到就是正常。另一個問題,對方要如何知道我已確認加入他為好友,關於這點我也很好奇,所以就在電腦裝了模擬器新申請了LINE帳號來跟我手機上的LINE帳號做實驗,實驗結果很遺憾的,對方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知道你是否已確認加他好友,但是相對的在我的手機上其實是有接到通知某人已透過LINE ID將我加為好友,不是透過一般訊息,而是在相關的圖示上顯示綠色的數字,就像平常如果接收到訊息時LINE在桌面圖示會顯示小數字一樣,而且會有三個地方同時顯示,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不夠明顯,因為看到數字點進去看後沒有做任何動作就退出,數字就會消失,而且如果從我的手機上將模擬器的帳號封鎖並刪除後,從模擬器再次發出邀請,手機上也不會再次顯示提醒數字,這也是我沒辦法提供畫面截圖的原因...至於LINE為何會設計成對方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知道你是否已確認加他好友呢?我個人的看法是因為要將隱私的控制權力完全賦予給使用者本人,所以使用者在個人手機上所做的任何動作都不應該透過系統機制自動告訴對方,包括我將對方隱藏、將對方封鎖或是我沒有將對方認定為好友,系統都不需要雞婆的告訴對方我做的動作或是我沒做的動作,除非這個動作是你主動希望對方知道的,比如使用者主動發出交友邀請,系統才會在對方手機上顯示。
yangto wrote:我來打個比方:『我...(恕刪) 這位大大我真的很佩服你的實驗精神,我也同意軟體設計都有背後的考量,為了保護隱私,勢必犧牲一些方便性。我當初發文的初衷,是讓大家如何不漏接新朋友的訊息,至於符不符合每個人需求,當然還是要看每個人的狀況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