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下的清風 wrote:你想太多了。Apply Pay目前只有日本才有電子票證(西瓜卡),且只有日本販售的iPhone才能使用。其他地方的Apple Pay,都沒有電子票證功能。...(恕刪) 根本就不要電子票證啊! 直接用金融卡/信用卡刷就好,交通公司直接入帳!不然就 QR-Code 第三方支付,廣州/杭州都走在前面,台灣/香港/新加坡落後一大截.
alfchen wrote:根本就不要電子票證啊! 直接用金融卡/信用卡刷就好,交通公司直接入帳!不然就 QR-Code 第三方支付,廣州/杭州都走在前面,台灣/香港/新加坡落後一大截. 真要比的話,QR code其實也很落後。你看倫敦捷運,信用卡拿出來直接感應,就能進出站了...根本沒有電子票證、電子支付、電子錢包...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單一或可彼此相容電子/塑膠貨幣搞定全部,這才是對的作法。我們的悠遊卡/一卡通/icash聯名卡也是朝這方向在走,這方向基本上也是對的,只是繞了一大圈...(啊就記名悠遊卡/一卡通/icash可以用信用卡自動加值就好,甚至乾脆開放捷運公車刷信用卡更好。但是那個金融管太多委員會,也就是金管會偏偏不這麼想...順便問一下,這三大電票年收,是不是都有盈餘啊?)廣州杭州等中國大陸地區第三方支付盛行,其實跟銀行到處都要收手續費有關系。香港我不清楚,但信用卡在香港的商店應該還蠻好用的,不像中國大陸信用卡處處難行。而且說真的,中國大陸政府不挺銀行(銀聯)去搭第三方支付公用平台,反而政府要自己建,同時還把銀行邊緣化,這裡面應該不單純,且很值得觀察。(而且我覺得中國大陸的第三方支付,跨足應屬銀行的業務部份已經太超過了,簡直是一個國家內有兩套金融體系。這很值得持續觀察未來的發展)話說回來,電子票證日本也玩很久,而且早期是跟電子錢包分開的。但真的不能說日本的電子支付很落後,畢竟他們老早就可以用手機綁信用卡自動加值去搭大眾運輸工具...所以還是一句話,因地制宜。不過咱們的金管會,的確思想是該再開放一點就是了。
alfchen wrote:根本就不要電子票證啊! 直接用金融卡/信用卡刷就好,交通公司直接入帳!不然就 QR-Code 第三方支付,廣州/杭州都走在前面,台灣/香港/新加坡落後一大截. QR-Code 第三方支付,用在大眾運輸的交通工具會是一場夢靨 尤其捷運......台灣的多樣性 我覺得是一件好事,,,,,中國幾乎只有掃條碼(QR-Code)的行動支付 來獨佔其他 電子票證NFC感應的行動支付 或是 信用卡NFC感應的行動支付 幾乎死光光了
chih_haohung wrote:QR-Code 第...(恕刪) 他們主要是考量收款裝置僅要一台手機就好的關係用手機就能收款這普及率肯定馬上3級跳的你看悠遊卡到現在也止於超商能用就沒大突破了,一般店家哪會去弄這設備信用卡也好不到哪去,能感應的刷卡機實在是太少
windsky2008 wrote:他們主要是考量收款...(恕刪) 可是,歐付寶不是早就有qr code掃瞄收款?但我也不見有流行!?不過,一旦都可以有電腦可查的收付款方式,接著來的就是國稅局查帳,只是扯到這,會裝的店家應該少不少了吧。
windsky2008 wrote:信用卡也好不到哪去,能感應的刷卡機實在是太少 這只能等了,現在各商店內的刷卡機,銀行遲早會要求更新為有感應功能的款式。這是銀行在付款安全上的考量,各商店只能跟著銀行走。我想再過半年到2年,各商店只能刷磁條的刷卡機,反而會比較罕見。不過大一點或有名的連鎖商店,可以問問看他們有沒有感應刷卡。已經有不少有這樣的功能,比如屈臣式但有些刷卡時(不管是感應還是刷磁條),有限定信用卡發卡銀行就是了,比如全聯。另外我不知道悠遊卡公司怎麼搞的,跟夜市的配合上出現嚴重問題,導致越來越少夜市店家願意使用悠遊卡。這是很糟糕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