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安全嗎?』google知道你一切行事曆、聯絡人、約會,你放心嗎?

Romulus Ts'ai wrote:

這我還真的孤陋寡聞...(恕刪)


個資被冒用真的不是甚麼新鮮事了,因為資訊化後,更嚴重及難以防範,所以個資法最近才在修法
以擴大適用及保護的主客體!
光知識+用「冒用」、「盜用」、「個資」...幾個關鍵字,就可以搜到一堆苦主或相關案例(您覺得台面上
看得到的是全部還是冰山一角),當然有舊有新,但是強調一下冒用身份辦理......只是舉例說明
個資的可利用方式是一個還在不斷在開發的"產業"(包含合法、非法),意想不到的方式也只有前幾次會
上新聞,把個人資料擺在公眾的地方,只是在賭甚麼時候會輪到自己,也許到死都沒事,也許下一分鐘就
上新聞,願意的就賭吧。
以上您參考囉!當然你也可以不信這一套!
板主的顧慮真的是有其道理,也感謝板主發文提醒大家
資訊安全,只要牽涉到『人』,就有隱憂

可惜您發錯地方了,我想面對諸多類似『不爽不要用啊』的情緒性『放大絕』
您一定感覺到很挫折吧

還是希望您別放在心上,加油!!


甲蟲 wrote:
看來最恐怖的還是人心...

大家說話都酸到靠北,也沒看到有管理者出來說話…

真的病了…
(恕刪)


十分同意您的說法

有時不只是不肖員工可能私自洩漏客戶檔案
系統上的漏洞也是可能造成資安問題

Google日前不也才被發現一個資安漏洞:

Google Docs產品經理Jennifer Mazzon表示,此一意外只會出現在文件所有人及具有文件被分享權限的使用者,在沒有進行任何設定要分享檔案時,臭蟲會導致系統一次選擇多份文件(documents)與簡報檔(presentations),並改變其原本分享允許(permission)的設定,導致這些文件在使用者不知情的狀況下允許其他人存取
dagogo wrote:
個資被冒用真...(恕刪)

我搜到的實際案例都是有證件遺失,純個資就被冒用成功的我找不怎麼到
既然你說隨便找都一堆,那麻煩直接給我幾個連結好嗎?
我擔心的不是google 會出賣個人資料安全

問題是google 的保安機制也太弱了,對比起現今用家的個人資料大量整合在google巨人的服務。


使用google服務時,例如公司電腦或公用電腦,假如電腦受病毒或keylogger軟件感染(這個可能性不少吧),隨時被盜號,hacker修改密碼,你就取不回帳戶。(最大的問題是google服務的備用email(被盜號後可以在利用另一個email account重設密碼,取回戶口控制權)形同虛設,竟然沒有二重保障,如修改備用email時,需要回答安全問題。

換言之,你的email,google calender,google site,的防線只有一個,就是帳戶名稱跟密碼!!!!


假如你不幸中keylogge,你就要有心理準備遺失一切資料!!!

3dot wrote:
換言之,你的email,google calender,google site,的防線只有一個,就是帳戶名稱跟密碼!!!!


好像真的就是這樣耶!

我送給google的資料到底有沒有經過『加密』?
中途被擷取的情況是不是容易被解碼?
懷疑中...
任何事
1 如劍之兩刃
1.1 有其正面意義,一方面有卓著的貢獻
1.2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很大的副作用的疑慮
2 兩岸都充斥著黑心食品,但不全都是黑心
2.1 我們既不可能照吃不誤,要不吃外食也很困難
2.2 大家還不就是:從中1部份慎重選用
2.3 不反對受害可追究責任歸屬,但是最好自己先準備好如何避免受害先.
3 樓主並沒有亂說話
3.1 不同領域的人有不同的認知與見解(比如政治冷感症)
3.2 不同時代也有不同的價值觀(比如免洗餐具)
3.3 好用的google,yahoo,MS等(不太相同的)服務也一樣有正反兩面的可能性(比如警察也可能把良法惡用,電

信商都可能把所有手機通話+簡訊完全庫存...)
3.4 google等是免費服務
3.4.1你感覺受益時不用說謝謝只要多用他就好
3.4.2如果他出錯,我猜應該不適用公平交易法(至於是否適用消費者保護法?更應請教專家了)自己有把握可出錯到哪種程度就依賴他到某種程度吧!
4 最後大家看著辦:一起來表揚善行,貶抑惡行吧.
jwave wrote:
很多人都不相信政府會...(恕刪)


你可以因為擔心他有這樣的情況而不用他
你可以因為擔心他有這樣的行為而提醒大家

大家都可以大膽假設
但是要小心求證
而不是看到影子就開槍
希望開版的大大能持續追蹤這樣的狀況
或是你已經對google 陷入了不可自拔,卻又擔心的矛盾心情中呢?
樓主的擔心確實存在....
另一方面,很多事情你只能選擇相信,另外一個更阿Q的想法是:別人的資料比你的重要
我也用Magic....
這就是現在人的無奈
樓主的擔心有其道理,
也值得思考。
只是在機密與方便性,
總是需要找一個平衡點,
所以,
我會把比較不重要的訊息放上去,
真正重要的東西當然會放在腦海中,努力的記。
確實在這資訊化的社會,
個人的資料在網路中到處亂竄,
何時會從哪個縫隙洩漏出去誰也說不準,
時時堤防就是,也不需要因噎廢食。
對我來說,使用Google的服務是我選擇magic而不選擇iPod的主要原因。
留七分正經以度生,留三分癡呆以防死。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