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自:http://mrjamie.cc/2010/05/05/why-iphone-platform-took-off/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在現行的各種“運算裝置 (computing devices)”上 — 這包括了桌上型、筆記型、智慧手機和 iPad 等等,其實都至少有兩個執行應用程式的環境。一個是大家都有,(一般來說) 可以共通的“Web 平台”,也就是透過瀏覽器來執行的各種網路應用,例如:Gmail。另一個則是每種機器上都有點不一樣的專屬平台 (proprietary platform),也就是透過作業系統來執行的各種原生程式 (native apps),例如:Outlook。
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 Web 應用是未來,因為他有許多好處,像是免安裝、免升級、資料有共通性、不會被某台電腦綁死等等。但是,在網路應用“突飛猛進”了十多年之後,我們卻始終無法離開原生平台 — 最好的例子就是 iPhone App Store 瘋狂受歡迎的程度。發表不到兩年,這個蘋果的手機的原生應用市集,就已經累積了 20 萬種的應用,和超過 40 億次的下載。
你或許會說,App Store 能得到這麼多的開發商青睞,這麼多的使用者採用,都是因為 iPhone 本身的熱賣的關係。然而,就像我一開始說的一樣,iPhone 上面也有 Safari 瀏覽器,最近還加上了 Opera,都可以執行 Web 應用,甚至還不用經過 Apple 的層層審核,額外的剝削,根本就是一道寬敞的後門。然而,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應用開發商,卻捨棄 Web 不用,全都跑去寫原生程式呢?問題顯然不是那麼簡單。
你還可能說,App Store 方便的付費管道,讓開發商更願意使用。然而 Web 上也有許多好用的付費機制,像是 PayPal、Amazon Payments 和 Google Checkout 等等,且手續費比 App Store 更加低廉,所以這也絕對不是原因。
而真正的原因,其實跟開發的環境比較有關,就是當你寫一個基於 Cocoa 環境的原生 iPhone 程式,你可以做到的事情比一個基於 HTML/CSS/Javascript 的 Web 應用,來得多太多了。用 Cocoa (iPhone OS 和 Mac OS X 上的開發環境),你可以呼叫 iPhone 上的各種特殊功能,像是 3D 引擎、語音輸入、多點觸碰等等等等。但是如果用 Web,你就只能使用 Safari 有支援的少數陽春功能組合。
在了解了這點之後,你就知道為什麼北美網路工程師界的大神 — 喬依‧休維特 (Joe Hewitt),最近這麼忿忿不平了。至於還不知道喬依是誰的人,請容我簡短的介紹:喬依是 Netscape、AOL、Firefox、Firebug 等著名軟體的主要開發者,他最近最有名的作品,則是狂受歡迎,被下載超過 5 千萬次的 Facebook iPhone App。所以,如果說要把這世界上的工程師,用他們寫的軟體改變了多少人的生活來排名,那喬依不是第一名,也絕對是前幾名。而就像 TechCrunch 在上面連結的文章裡說得一樣,當喬依抱怨的時候,就是大家該認真注意的時候。
在今天讀完喬依的抱怨後,我才恍然大悟,他說得真對,原來網路產業問題的核心,根本就不是 Flash,也不是 iPhone OS,更不是蘋果。原來,製訂 HTML/CSS/Javascript 等網路應用標準的機構 W3C,才是這其中的罪魁禍首。如果 W3C 創新的速度夠快,趕得上時代的潮流,那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會需要 Flash 播放器,也不會需要 Cocoa 環境,更不會有什麼封閉平台的問題。如果 W3C 有把他們的工作做好,那我們早就該進入 Web OS 的時代,可以任意的轉換電腦,根本不用擔心被任何機器、任何公司綁死。
問題就是 W3C 是個非營利組織,是一個被大公司挾持,需要取得各方妥協的官僚機構。所以,短期內,我們根本沒辦法期待他變成一個有效率、有組織、可以快速反應市場需求的機構。而最好的例子,就是 W3C 最新推出的 HTML 5 標準。理論上,這樣的一個新標準應該是時代的標竿,但可悲的是, HTML 5 能不能取代十年前就已經出現的 Flash 技術,都還可以成為各方爭辯的話題。這種時候你就知道, W3C 創新的速度有多麼的緩慢了。
所以,如果從這樣的層面去觀察,我們想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
Web 應用將很難成為網路的全部未來 — 他絕對會是網路的部分未來,但很難成為全部。
App Store、Android Market 將繼續發燒 — 提供裝置上原生應用的環境,由於創新的速度會比 Web 快,所以將會持續的推進,讓 Web 應用無法追趕。
Chrome OS 將會失敗 — 基於這個 Google 開發的全瀏覽器作業系統,所開發出來的行動、平板裝置,由於沒辦法有原生應用,將會在應用的品質上,大大落後 iPad 和使用 Android OS 的其他裝置,所以終將失敗。
我想這些趨勢,對於網路創業團隊發展的決策,絕對非常重要,我希望大家多方去了解,多多思考。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也歡迎留言讓我知道。加油!
a27689532 wrote:
問題是你尿袋一接上電池就充好了?...(恕刪)


這樣就沒問題了,很少有廠商願意像幫iphone量身訂做專屬電池,
主要原因就是其他款手機外型更新太頻繁(當然做給iphone有需求、很好賣也是原因)
另外提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
一般iphone使用在戶外可以撐個大半天,回家一天充一次電
有些廠牌的智慧型手機,同樣的使用時間必然要換一顆電池
多顆電池的,代表勢必需要旅充,多出來的花費不說,攜帶上也有所增加
據我所知,有些品質好的iphone外接電池,可以充飽iphone兩次的電量
更重要的是,不需要經過更換電池時的開關機動作
充電更可以經由mini-USB一起充飽外接電源+iphone
就不需要一邊充手機、一邊還要另外充備用電池
當然,iphone使用者所犧牲的是
1. 體積增大。雖然已經設計的很好了,但是還是免不了的(不過比傳統尿袋好太~~~多了)
2. 電池壽命結束。在替換方面就沒有傳統機子方便,價格也不算便宜
不過,iphone出這麼久了,鮮少有聽說實際去更換電池的
代表iphone電池要撐個兩三年不是問題,在電池真的不行之前,消費者早想敗入新機種了
iphone有許多使用者不滿之處(如藍芽等等....)
但是我認為電池真的不應該是缺點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u5321007 wrote:
實在是太自得其樂了.... android的使用者都不知道 iPhone 上面Google的服務也都是能用的嗎? ...
並不是每個「android的使用者」都不知道iphone也能跟google同步。
像我就知道,我也知道s60也能同步。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傳說中,賈不死的大便是粉紅色的呢~呀比~
在還沒使用智慧型手機時,我跟一般使用人一樣都是用傳統手機,簡單的打電話、聽音樂、傳簡訊。當然使用久了一定會想要進一步提升境界!於是乎在兩年多前我買了人生第一台"智慧手機CHT 9110"!沒想到這真是要有智慧的人才可以用的!我以為可以更簡單的上網、聽音樂、享受多樣化的體驗,結論是我錯了!所謂的智慧手機並沒有比傳統手機來的直接好用。用了兩年我完全對進階手機沒興趣。
我想不夠直覺性的WM6是最大敗筆!!這是我在用了現在的替換機iPhone 最大的感想!
現在手機好用與否,真的決定在消費者本身。選購的參考不外乎硬體、軟體、產品形象!
1.硬體
這就跟裝備競賽一樣,永遠都有比不完的機亡,也是各家相同性最多的地方。
2. 軟體
對我來說軟體才是決策的關鍵!當年手機王Nokia口號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是我最認同的一句話!反觀WM 真的沒好好經營這塊市場,而今Android、a
Apple 串起主因。至於Nokia OS我也滿有興趣的希望大家也可以討論一下!
3.產品形象
我認為我會選Apple的主因,蘋果在行銷這方面真的做的不錯!這也是我愛的原因。主觀的問題真的沒有對錯!手機用的爽就好,不是嗎!
ㄧ個愛新知的人
以下是我的看法,不喜歡看的請直接樓下,不要影響您一整天的心情
Android: 軟體很多地方都可以下載到免費的,功能強大的手機,但是個人覺得不夠穩定,穩定度有待加強
IPhone: 不能換電池、單工處理 光這兩個就被我打槍了 還要說什麼 順暢度?? 個人覺得還好
WM:我使用過最爛的手機作業系統 =.=
Symbain: 很麻煩的憑證系統....沒有憑證=沒有軟體可以用
但是目前本人用過的手機最好用的都不是以上的....而是大家都沒有討論到的 BB
入手到現在一年多了
沒有當機過,待機時間又長
雖然看Youtube畫質有夠爛....但是抓下來的影片畫質還不錯
沒有很花俏的軟體
機子不管怎麼刷都不會死
對於本人是重度E-mail 使用者來說
漫遊網路費真的很便宜 連data bridge 都不用申辦 因為一封信件只有 2KB 而且是伺服器有郵件才"Push"到你的手機
而不是用手機"設定"時間把郵件"Pull"下來
只是.....台灣XX大的服務.....哀
OS 6.0 都要出來了你還在 OS 4.7 是什麼意思
但是台灣又有幾個好的電信商(我每間都用過,電信商的衛道部隊可以不用找我了)
當然 每個作業系統都有自己的好
要不然沒辦法在這個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以單純商務機的定義 我會覺得 BB 應該會是最好的選擇
穩定、耐操、可以換電池、多工處理、刷不死、待機時間長
如果是要玩遊戲的話 拜託你不要買BB 因為你會繳她繳到沒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