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三大電信:中華、台灣、遠傳,在加上現在主攻網內互打免費的亞太與威寶,加起來也至少有五種電信公司,而每個電信公司都有自己的不同費率,還有各自主打的優惠方案。
但是這些資訊太多太雜,現在與其比較費率跟日新月異的專案,不如學會掌控自己的費率,我爬了一些文,載了兩個我覺得很實用的app來交互分析我的費率,第一個月的帳單如預期真的少了快一半的冤枉錢(也就是那些不小心打到網外被charge高額的通信費),參考一下不無小補囉


第一個要介紹的app-費欲輕,它可以幫你統計每一次通話的金額,並自動根據你的費率累加成預估帳單。

我由中華電信打到網內跟網外,一樣都是四十六秒,價格卻整整差上將近一倍,這可以提醒我下次電話要控制講話的秒數,還有電信公司不同的費率差別,至少不會在莫名其妙講了幾秒鐘,卻貴了幾十塊。


預估帳單的功能有一個最大好處是可以及時煞車,通常在每個月一開始都會有事沒事就打電話,吃飯也打、逛街也打,然後一路打到月底,就換我被我媽打(國中的時候啦)

有了這個功能基本上只要發現自己的電話費累積到快爆表的時候,我就會馬上停手改用傳簡訊來減緩帳單增加的危機。
但費欲輕是可以幫你搜尋「通話過後」的電話號碼所屬的電信公司與金額,人說未雨綢繆、曲突徙薪,所以我又載了另一款APP-Whoscall。
Whoscall原本是一款防詐騙與封鎖電話簡訊功能的app,但他們在最新改版以後多了一個超好用的功能,就是可以把手機的通訊錄匯入app以後,Whoscall會將每個號碼的電信公司辨識出來,來協助我事先知道每個號碼所屬的電信,這樣我就可以控制跟每個不同電信的號碼通話的時數,也比較可以事先掌握自己的帳單費用。

因為這一兩年很流行攜碼換電信,這根本是一個大陰謀,常常記得某開頭四碼明明是網內,打完以後才發現原來早就攜碼到另一間電信公司,這種被攜碼鎖害的帳單費用真的高得驚人

原本以為這會是一個不太可能被解決的問題,但是目前我手機裡有攜碼換電信的朋友電話號碼都有被Whoscall辨識出來,真的爆極強大的。


不難發現,打電話花費最多的就是不自覺地打給了網外朋友聊個天南地北,收到帳單以後才泣不成聲。
之後被我媽罵到差點被停話以後,才開始研究爬文整理出這兩款超好用的app,交互使用後帳單開始變少根本比體重降低還開心啊(完全沒人格的胖子)。

總而言之,混混噩噩地被莫名其妙的帳單轟炸了七年後我終於控制住恐怖的電信帳單,但我知道一定有人會繼續被這種費率混亂、網內外複雜的電信炸彈轟炸下個七年。
水電雙漲之下,一起用免費的資源來顧緊荷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