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最近這類話題滿多的
因此就自身使用經驗及參考站上相關討論後
歸納出有線第四台數位化後的相關優缺點
提供給尚未申裝的類比收視戶參考
本人家中第四台其系統業者為 TBC 北視
去年由於受不了 ANIMAX 的雪花片片
於是就去北視申請一台免費數位機上盒
使用結果大致上還算滿意
下面就簡單列舉幾個優缺點:
優點:
1.
所有頻道無一例外的清晰
不會像類比訊號那樣
會有波紋,雪花或躁點的干擾
2.
完全沒有地方蓋台廣告及跑馬燈訊息干擾收視
系統業者若有訊息通知
畫面右下角會出現信封圖示
有空時再去收信即可
3.
提供節目表查詢
轉台時也會瞬間出現即時節目表
方便觀眾得知當前播送節目為何
很多人都抱怨數位電視(如液晶/電漿)的選台速度
遠不如傳統 CRT 電視
當然第四台的數位機上盒也一樣
但這時即時節目表就起到作用了
當轉台時雖然畫面無法即時出現
但當按下轉台鍵那一刻
即時節目表就會瞬間出現
就像 CRT 電視一樣即按即現
這在某方面也算解決了液晶電視選台速度慢的問題
4.
目前 TBC 北視除了一般頻道外
還提供了公視 HD/超視 HD/TVBS HD
這三個免費高畫質頻道
在假日也會提供免費試看其他收費高畫質頻道
就算是用傳統 AV 端子來看
也能體驗到高畫質頻道的精細畫面
雖然畫面會遜於使用 HDMI 端子
但就像即使把 XBOX360 接上 40 年前的黑白電視
遊戲畫面也不會變得像 PS 遊戲般
高畫質頻道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缺點:
1.
多個機上盒多耗電
多個遙控器多麻煩
2.
目前 TBC 北視一戶僅配發一台免費數位機上盒
稍嫌不足...
3.
目前數位訊號單就畫面潔淨度而言
肯定是完勝類比訊號(畢竟數位訊號完全無波紋,雪花或躁點的干擾)
但由於數位訊號有經過壓縮
因此畫面細節會不如類比訊號
只不過一般人看不出來就是了
另外再釐清一個錯誤觀念
那就是某些收視戶對於訊號格式的誤解
目前國內第四台由於處於類比轉數位的過渡期
因此多數系統業者多使用類比及數位訊號雙載方式
來滿足雙方面的需求
原理就像類比電話跟數位 ADSL 雙載那樣
只是有些收視戶誤以為
所謂數位化就是把類比訊號
經由數位機上盒來轉換成數位訊號
其實這是個嚴重誤解
因為經過 A/D 轉換後
並不能去除波紋,雪花或躁點的干擾
類比訊號不管經由市售 PC 用的視訊卡/盒
還是液晶電視的類比選台器
當轉換為數位訊號後
都一樣會存在波紋,雪花或躁點的干擾
前面本人也有提到
想要申裝數位機上盒的原因
就是由於家中纜線老舊
因此導至很多台的畫面有嚴重的雪花干擾
在家中配線未經更換的情形下
僅加裝一個數位機上盒
即可得到所有頻道皆清晰的結果
這即可完全驗證所謂數位有線訊號
並不是經由數位機上盒轉換所得來
而是自機房傳送出來的就是純粹的數位訊號
另外...
政府預計在 2014 年
全面關閉類比有線第四台訊號
雖然政府執行很多政策都效能不彰
但該做的還是會做
類比無線訊號儘管拖了很多年
現在還是關閉了
高畫質頻道儘管拖了很多年
現在還是開了一堆
若還有收視戶認為類比有線第四台仍會繼續存在的話
個人認為那是不切實際的
該來的總是會來...
就算明年政府真的跳票了
類比有線第四台依然撐不過幾年
畢竟關閉類比訊號已是大勢所趨
更何況對於全國系統業者而言
數位有線是杜絕私接戶的最有效方式
常有人說某些高官顯要跟系統業者存在著利益糾葛
因此不會輕易關閉類比訊號
總覺得這種想法真的是太過於天真了
畢竟若上述傳聞為真的話
那推行完全有線數位化以消滅私接戶
這才是政府跟系統業者最期望看到的
個人也不希望自己繳納的月費
被拿去維護那些私接戶的訊號品質
所以並不排斥完全有線數位化
此外系統業者也不會擔心全面數位化後
現有收視戶會大量跳槽至 MOD 的問題
因為要跳的早就跳了
不會等到全面數位化後才跳
畢竟訊號格式及播送平台都是其次
頻道內容才是重點
除非現有第四台的頻道都能重現於 MOD
否則大部人還是無法擺脫第四台的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
各系統業者至少都會提供一台完全免費的數位機上盒
提供給合法收視戶使用
建議還未使用過的收視戶
就儘管放心去申領
畢竟不管其他使用過的收視戶
對數位機上盒是褒還是貶
那都是別人的經驗...
更何況目前各系統業者都有各自的數位有線格式
就算某家的數位有線爛到爆
並不代表其他家也一樣爛
一切都要自身體驗過才行
neozeta wrote:不見得是誤解吧?有些業者的確就是「把類比訊號經由數位機上盒來轉換成數位訊號」而已。樓主用的那家顯然不是那樣,但也不表示所有第四台業者都不是。
…只是有些收視戶誤以為
所謂數位化就是把類比訊號
經由數位機上盒來轉換成數位訊號
其實這是個嚴重誤解...(恕刪)
各地系統台所採的模式不太一樣,
這樣對消費者來說不知道是不是好事.
建議大家安裝前先找左鄰右舍體驗看看,
或是善用政府強制一戶一免費機上盒的專案.
以下分享家中概況.
目前有一台使用約4年的50吋電漿電視, 另有兩台使用5~6年的37吋液晶電視.
當然只有那台50吋電漿電視是支援Full HD 1080p的,
那兩台液晶頂多就是720p而已.
在台北內湖,所以用的是新台北有線電視 凱拓(對不起這個字打不出來)系統.
業者規劃是前199台是與傳統類比同步,
似乎有升頻功能,除了畫質比安裝前明亮,但是可以感受到畫質接近720p DVD的效果.
而且至少減少很多網點,雪花,殘影之類的...
但是頻道商打的跑馬燈當然都還在.
至於200台起除了幾台自營HD頻道撥一些舊的偶像劇與綜藝節目HD版之外,
就是自己購買的HD套餐.
當然...畫質要感受到明顯差異也只有那台電漿電視, 液晶只是感覺比較明亮而已.
至於一般沒支援Full HD的電視...多出來的優點大概就是所謂的電子節目表.
至於轉台速度... 其實還好,並不會比電視內建的類比機上盒還慢.
大家出國多少玩過飯店的電視吧... 我能說台灣這些有線電視機上盒,
反應速度是比大部分飯店電視機上盒快很多.
論頻道內容...
優勢是HBO頻道組(當然幾乎都是"老片回顧",除非真的很愛看電影的人),
公視HD頻道(一直無緣在MOD看到)
UDN TV新聞台(雖然號稱新聞台,不過總覺得該改名為"生活台", 新聞偏向生活,國際與藝文)
緯來HD (喜歡看棒球的會很高興)
大體來說...MOD HD頻道數還是較多,除非是像我們一樣受家中網路限制無法安裝"分機".
而MOD比數位有線 多出來的頻道就是 壹電視綜合台,壹電視新聞台,中視HD數位台
還有愛看網球與高爾夫有博斯系列頻道(聽說數位有限也列入選購套餐了).
坦白說, 家裡的數位有線 是為老人家裝的,
家中老人習慣整天看5X那幾台新聞台還有後面那幾台賣藥卡拉OK兼政論台.
這些頻道MOD沒有 Orz
現在裝機上盒也是為了讓他們逐漸習慣機上盒的操作模式.
要不然我真的覺得 待之後 有線電視數位化 與頻道分組真正上路後,
再加上屆時HD頻道變多, 再來考慮裝機就好.
坦白說,以自己與身邊朋友的收視習慣,
MOD 加上網路電視就很好看 也看不完了.
也有朋友是電視支援新的HD數位無線頻道搭配大樓數位天線,
安裝Dish HD 還有日本衛星,
他是說節目畫質與內容都遠好於台灣系統商這些勉強湊出來的HD頻道Orz
*我提到的是基本型數位機上盒, 如果有錄影需求,或是安裝Super MOD通常需搭配上網套餐,可以看隨選視訊,該款機器操作情況因為沒有親身玩過,故不列入討論.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