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gyoggy wrote: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發現自己反倒對臺灣歷史不甚了解,因此她想透過製作大河劇讓觀眾更了解臺灣。 我相信住屏東的人,多數人都只認識排灣族和魯凱族,會再深入下去,都是做研究的人,歷史是需要普及,不過,求證非常重要,不是隨便做一部戲劇,只為了衝高收視率,卻製造更多族群間的誤解,我認為親自去部落體驗他們的生活會更有感吧!南田部落 台東秘境排灣族私房景點 夜觀野溪生態 無電無訊號深山野營 早餐日出無敵海景 攀樹體驗弓箭製作 南田海岸南田石
先不說斯卡蘿這部戲有多符合歷史,畢竟西洋電影能有幾分真又能有幾分假從商業電影的角度來觀看斯卡羅的一二集來說,這部戲目前的是非常有看點的,其因如下:1. 忠實的表達了當時的人物,服飾,器具,文化,語言等等,沒有參雜太多現代主義的文化氣息2. 取景與鏡頭走位都有非常高的水準,不會有低水平的單一方向鏡頭長時間走位的狀況3. 主副演員已經達到"Professional actors"的標準,遠遠的超過了台灣目前戲劇類的水平4. 劇本的張力從小慢慢放大,造成的整體劇情的高低跌宕5. 移民為了爭取資源而造成的遺憾,長年來泉漳械鬥與閩客械鬥成為族群的歷史傷痛6. 國力與武力才是生存的王道,而文明是延續王道的重要營養元素7. 平埔族(熟番)與高山族(生番)之間的生存博弈8. 清國政府與台灣之間的地緣政治關聯9. 中國文化中的官場維生之道10. 專制政治下的人民生存與遷息之苦11. 人性的自私與醜陋無關種族這部戲的廣度已經遠遠的超過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與王童的"台灣近代三部曲"必須提到的一點就是以商業的角度來看,斯卡羅已經非常符合"大河劇"(東亞最高端的歷史戲劇)的水準要求台灣還是有非常多的電影製作人才,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台灣目前的本土戲劇市場與投資規模而言,斯卡羅的集數最多不會超過第二季公視以本劇突破了"我們與惡之間的距離"與"火神的眼淚"所設下的侷限,這一點真是令人佩服不要忘記了南韓就是用了商業的角度來贏得世界的矚目希望透過這部斯卡羅大河劇來建立了台灣對於歷史劇的交流與共識(不分族群)誠實的面對自己與土地的歷史才能迎接下一個未來第三集我已經準備好啤酒跟爆米花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