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MOD風波 中華電信該學到什麼 ?

到現在已經變成個 無法可管的 MOD 制度

可憐的消費者權益被放在哪裡?

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

有知道類似台語諺語的可已繼續接龍下去


看台下台上幕後幕前攻防的大黑幕... 玄機重重,值得分析

01 IRS先賢哥的名言:鞭... 例如電路費、飛機與座位 - 再談電路費的合理性

背後的東西是管制失靈、交叉補貼、(選擇性的)適法性、掠奪性定價... balabala...

然後再舉一個從獨佔的到產生開放的、有競爭的市場,比較成功的管制革新案例

國內很多曾經的國營事業,雖然透過民營化把部分股權讓給民間,不過在事業上卻仍有獨占權,如果不加以管制,恐怕就會成為予取予求的情勢。

市場的結構和競爭行為都出了問題,例如中華電信用電話費抵交換器,就是競爭法中的「交叉補貼」;中華電信用具獨占地位的力量來協助自身不具獨占性力量的領域的競爭,

拿獨大固網補助行銷MOD

電信法中規定第一類電信事業之資費訂定,不得有妨礙公平競爭之交叉補貼、其他濫用市場地位或經主管機關認定之不公平競爭行為等

很多中小型企業甚至個人事業,都面臨了大型化企業的競爭壓力,政府如果不處理,就會回到美國1百多年前出現反托拉斯法的情況,也就是市場只剩下大企業沒有中小型企業。

電信工程工業常務理事 李金池:「身為一個電信龍頭,就為了自身的產業獨占性,而不顧整體產業服務鏈生態,以大吃小,造成全台灣數千家通信業者與數萬名從業人員沒有生意可以做, 被迫結束營業或進行裁員」


我有看到一篇文章 MOD會虧錢 除了台上一些原因 還有本身內部一些原因...,且有固網龐大收益在...

MOD一開始就是違法經營,上面解套,後來有無黑幕...

這個市場的結構一般是政府意志的問題, 另外一方面是技術的問題





號外~~~

繼壹電視練台生,台互又出招了~~~

台互才剛發表完《致中華電信夥伴們的一封信》

中華電信MOD頻道下架事件餘波盪漾,台灣互動電視(11日)再度發新聞稿表示,今年7 月1 日MOD 大斷訊事件,中華電信將MOD 上的48 個頻道移出頻道套餐,導致70 多萬用戶被斷訊,(10日)已正式向公平交易委員會檢舉中華電信違反《公平交易法》

台灣互動電視新聞稿表示,頻道營運商在委屈求全、忍讓爭取復訊後,正式檢舉中華電信違反《公平交易法》,檢舉文件及相關事證已於8 月10 日送交公平交易委員會。檢舉頻道營運商包括「台灣互動電視」、「友量娛樂科技」以及「中華超聯多媒體」。

中華電信公關回應表示,中華電信是完全依照公平法的規定處理。中華電信法律事務處協理鍾國強也表示,合約是雙方合議簽署,大部分頻道營運商合議並同意簽署,只有少部分營運商因公司利益受損而提出檢舉,這是少部分營運商各自認為的問題。至於未來公平交易委員會有要求中華電信進一步說明,中華電信也會提出相關說明。

台互新聞稿提到檢舉的重點為:

一、 中華電信在契約裡加入了不合理及不合法的條款,逼迫營運商簽約,是「不正當限制交易相對人之事業活動」。

二、 檢舉人的48 個頻道,並沒有退出或脫離各頻道套餐,亦未曾同意更改套餐價格。中華電信卻公告這48 個頻道「移出」所屬套餐,並擅自調整套餐價格,是以「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影響交易,違反《公平交易法》第二十一條規定。

三、 中華電信以斷訊為手段,逼營運商簽署條件不合理之契約,濫用其獨占的市場地位,違反《公平交易法》第九條規定。

四、 中華電信擅自對用戶斷訊,又故意公告不實訊息,意圖把違法狀態變作既成事實,破壞營運商與用戶間的契約關係,讓檢舉人一夕之間減少了70 多萬用戶,每月損失的收視費收入超過6000 萬元,構成「濫用市場地位」。


台灣互動電視新聞稿表示,除了檢舉中華電信違反《公平交易法》外,頻道營運商也已在上個月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檢舉中華電信違反《固定通信業務管理規則》及營業規章,並具狀對中華電信MOD 主管提起了背信的刑事訴訟。據悉,頻道營運商還會有後續的法律行動。

提出檢舉的頻道營運商認為,中華電信為了逼迫營運商就範,不惜動用龐大資源,犧牲消費者的權益與中華電信商譽,不顧交易秩序,做了很不好的示範。

台互電視表示,雖然目前頻道套餐的播出已回復正常狀態,但中華電信各項違法行為造成的不良影響仍然存在,且為了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有必要請主管機關依法導正、主持公道。

https://cnews.com.tw/119170811-01/

【匯流專訪】被MOD刺激 王志隆談事業佈局:開發OTT機上盒

https://cnews.com.tw/119170905-02/


「30年前,我們就把衛星訊號打到中國大陸,我們是合法,我們拿台灣衛星執照,我們與頻道內容也都有簽合約。」王志隆說,外界都沒有看到他在海外打拚,中國大陸現在已有300萬收視戶,印尼則有10餘萬收視戶,若當年沒有把頻道內容帶到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市場,那些台商與華僑就看不到台灣的節目了。


他要向外界說明,他不只有在MOD上做生意,東南亞也有營收,他坦言:「我這一次被中華電信MOD事件刺激到了,我要自己下來做OTT機上盒子,我們的技術團隊自己做,今年底就會上市,未來要打進家庭與飯店。」

「過去,講Last Mile到戶,現在,講First Mile掌握客戶。」王志隆說,網路世界,要與顧客(消費者)保持第一手的接觸。


【匯流專訪】他與鄭優10多年情誼 王志隆首度告白:MOD斷訊後就沒有感情

https://cnews.com.tw/119170904-01/


去年,他是中華電信前董座蔡力行卸任前致歉的對象;今年,他卻與10多年朋友、現任董座鄭優鬧得滿城風雨,他是中華電信MOD斷訊事件的主角之一,他是台灣互動董座王志隆。

中華電信MOD虧損為何總是衝著他來?有人說,他長年佔地為王,他卻說,一開始MOD是空有平台,台互是第一個引進內容業者,才漸漸有生機,走到今天也才有一點小成績。

「台互就是懷璧其罪。」談到豪華餐,從2011年0用戶數到2014年逾82萬戶數的成果,王志隆如同看著自己小孩長大的感覺,訪談中,數次眼眶泛紅(淚)、語氣也變得哽咽,他說:這個就是「情」。......


當被問到加權與否,不是頻道營運商大家討論決定?王志隆嘆氣道:「7月1日開始新遊戲規則就是依照單一收視率,就會造成一個既得利益者,練某某(指壹電視老闆練台生)不會同意加權,營運商自己談就不會有結果。」
然而,對於鄭優說:「我們不會去干涉加權。」王志隆卻不以為然地說:「鄭優沒有說實話。」王志隆認為,中華電信其實就是不能干預加權,但當時為何強制大家不准加權。

「合約一個字都不能改,我不照他(鄭優)的版本簽約,就把我斷訊,我們也有給他(鄭優)續播同意書,他怎說會侵害版權、會被告。」講到此,王志隆大嘆一口氣並說,「講起來還是會生氣。」......

法是王志隆捍衛權益最後一道防線
走上法律途徑對王志隆而言是捍衛自己權益的最後一道防線,他說,「我可以接受一個人不講情,你(指鄭優)有能力不講道理,也沒有關係,但我相信台灣是有法律,講法治的國家,如果你(指鄭優)是錯的,我只能走上法律途徑,這是最後一道防線。」

「現在鄭優一直對外表示沒有干預,中華電信不干預是對的,但事實上,他講的話跟做的不一樣。」、「中華電信以强凌弱,不怕人家告,也不怕人家不合作。」講到此,王志隆停頓好幾秒才說,「這樣講起來又批評太嚴厲。」

鄭優認為推動新制是為了促進頻道營運商間的良性競爭,能利於國內影視產業的長期發展,但王志隆卻認為,10年來,台互在豪華餐打拼累積下來的客戶數,一夕之間卻被鄭優新制打破而必須重來。「我也接受現有的遊戲規則,但其實是一口氣,很可惜的是豪華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經營模式被打破,這是引刀自宮啊……」

王志隆並不反對鄭優推動新制度,只是捨不得這些年以來一起建立起來的顧客。總之他認為,「針對舊套餐調整,大家應該充分溝通,如果要執行新方法,應從新的套餐執行,一開始就把新套餐的組織章程與遊戲規則講得清清楚楚。」

在商場上,王志隆懂得洞燭先機,商機嗅覺敏銳的他,絕沒料到與鄭優在MOD上大傷情誼,在商場關係中,只能套一句名言:「商場上無永遠的朋友,當然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台互又在喊話了

最近01很流行一句 "置板凳"
【匯流專訪】被MOD刺激 王志隆談事業佈局:開發OTT機上盒

採訪文章內好像有一段怪怪的
裡面提到優質餐感覺有點不大正確
實際上應該是精選餐系列才是
因為那是抽離台戶頻道之後的剩餘頻道
有一陣子中華改推精選系列而不推豪華餐
當時候可以看出一二 不過不推豪華餐依據討論似乎也是當時候一直虧錢
賣越多豪華餐虧越多 因為中華光給台戶的授權金似乎導致成本過高
不管如何
老實說精選系列頻道對於不需要台戶頻道人來說是不錯選擇

優質餐部分基本上早上開始有的時候就沒有放入台戶的代理頻道
當時候有該套餐是因為一堆新頻道上架之後組合而成的
最近優質餐也調整到一個水準 之前定位算是比較尷尬

台灣互動這幾年算是很積極在頻道的經營上 這的確有目共睹沒錯
比方許多韓劇有先引進授權所以全台首撥 (兩個世界、大力女子都奉順等等)
希望可以持續再進步
MOD新制收入銳減 Discovery等頻道大撤退

「看到收視率報表,我整個傻眼,趨近於零的比比皆是!要逼死誰啊?」一名經營小眾族群的頻道業者說。7月1日起,中華電信MOD啟動以「收視率」為依據的分潤新制,卻發生多達40幾個頻道的大斷訊事件,近70萬訂戶受影響,後續雖與頻道商協議,恢復播送,但實施2個月後,頻道業者也已陸續拿到各自的收視率數字。

但顯然,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早已預料到有人會來挑戰,8月底接受網媒專訪時就先指出,「如果收視率分配比較少的業者,他們就會認為對自己不公平。」鄭還說,也有人說依據收視率,優質頻道就會消失,但如何定義「優質」,要找出大家可接受的原則,比方說,類似Discovery與體育頻道。

鄭優話甫畢,但才被他舉例的Discovery,的確恐將在台消失。「我們當初並沒有像其他頻道商去抗爭,而是先妥協簽下新制,再持續協商,如今看來中華電信並未解決這困境。」知性頻道龍頭Discovery集團台灣分公司資深總監馬艷華,首度打破沉默,接受本刊專訪,凸顯收視率新制的嚴重性。

位於美國、總市值約5000億元台幣的Discovery傳播集團,當初看上台灣有線電視普及率高、每月500元可看約一百個頻道,有穩固的授權費用收入,因此在1994年來台開播,台灣也是他們在亞太區率先進入的市場。在有線系統上,主要有Discovery、動物星球、旅遊生活等旗艦頻道;MOD平台上,則有Discovery Asia等4個知性頻道,加上一個SETANTA體育台。而亞洲台也產製本土節目,例如台灣人物誌、瘋台灣、雪山隧道、台中歌劇院紀錄片,都是得獎的常勝軍。

「全體一起計算收視率,沒有分類,我們擔心的是,就算節目再好,也無法跟台灣的新聞台抗衡。」馬艷華拿出一份收視率資料指出,新聞頻道平均是3%多,知性頻道只有0.5%,至少相差6倍;而電視新聞每天產出,但他們做1個節目都一年起跳,常常1小時的製作費就要2000萬元,「未來頻道肯定會縮減,也無法支撐那麼多節目。」

「上架MOD的4個知性頻道,現雖還沒到零,但假設以前月收入有100萬元,現在至少掉了一半以上,而打橄欖球的SETANTA體育台更小眾、更慘,真的是接近零,現在1個月的收入,可能跟22K差不多吧。」馬艷華相當無奈。

「這樣一來,總公司就會覺得這落差也太大了吧!不符成本效益。」馬艷華繼續說,因即將進入第4季,總公司已準備編排明年度預算,「對於愈來愈小的市場,想法都趨於保守,不如將資源重新分配到比較好的市場,如日本、新加坡,假使台灣情況持續惡化,可能會有收掉的打算」,但現在還要努力看看, 「我們是剉咧等」。

至於有線電視市場是否受影響?馬艷華則說,年底全面數位化後,就要實施分組付費,能否進入最大包的基本套餐組還未知,且有線的訂戶逐漸減少,固定的授權費想必也會慢慢降低,「所以整體考量下,會同進退」。意即,要走就全走。

她也憂心,同類型的歷史頻道、國家地理頻道,也差不多如此,恐有擴散效應,而國外頻道業者看到台灣這狀況,也會不敢進來。

MOD分潤新制實施2個月後,Discovery等國際知名頻道業者,因營收減半,已有撤出台灣市場的打算。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說,關於頻道商分潤制度,NCC原則上是未介入,但套餐內的頻道商,若依據收視率分攤利潤制度,導致因收視率不好(叫好不叫座)的優質頻道,收到分潤後的金額,若不足以支付營運上的費用與上架費,未來可能會下架,這會影響到MOD收視戶的權益,這是NCC關心的部分,NCC呼籲中華電信做好維護收視戶的權益。

翁柏宗進一步說,收視戶若原本可以看到100個頻道,少了5個至10個頻道內容,中華電信要如何補償。至於質化與量化的調查問題,NCC會請中華電信說明相關配套機制如何做。

【MOD頻道下架爭議】NCC調查檢舉MOD違反營業規章 下一波約談頻道營運商
連BBC、CNN都叫苦 中華電精進收視調查

頻道營收砍半喊撤 觀眾恐無緣看到「陰屍路」


現就連國外知名的新聞台BBC與CNN,也是抱怨連連,早在7月收視新制實施前,就曾向NCC官員訴苦。市場人士說,全球最大的公共廣播BBC(英國廣播公司),因英國總部的執照費收入日益減少,原本就已賺不多,所以希望台灣市場盡量能穩定,但現在實行收視率新制,眼見收入只會愈來愈少,連英國駐台辦事處也很關切。


代理美國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台灣互動電視董事長王志隆說,CNN也是收視低到不行那種,他雖有付完CNN今年度的代理費用,但搞不好明年人家就不簽了,「MOD也沒加權等配套,就上路硬幹」。
 
一家有線系統業者認為,收視率要由第三方公正機構來做,但光用量化的收視率還不夠,還要有收視「質」才行,「不然這樣都給收視率最高的老練(壹電視董事長練台生)賺就好了」,而他們也會盡力慰留境外業者。

至此,一波境外頻道的撤退潮,山雨欲來。對此,NCC官員私下透露,獲利若變少,境外頻道自然會離開,這是市場法則,但假使這些知名的境外頻道都跑光了,除了觀眾流失,對台灣的國際形象也很不利!

「我們不怕被挑戰,就是讓數字呈現,誰好誰就多分一些。」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說,也有人認為優質頻道可以加權,「我們完全尊重,但誰優質並非MOD可以決定的事」,他相信,只要頻道有被觀眾認同,自然就會存在,但將來的收視率調查會更精緻,也會請公正第三方檢視。
 
但前中華電獨董、元智大學資管系教授周韻采認為,收視率雖可做為訂戶收視費用分潤的基礎,但由平台給付給頻道商的版權費用仍不可廢,若純用收視率分潤,只會造成腥色聳動頻道遍地開花,優質小眾頻道靠邊站,甚或被迫退出的問題,消費者反因此喪失多元視聽的權益。

ko.wei wrote:
連BBC、CNN都...(恕刪)

洋洋傻傻寫了一大堆

中華電信學到什麼了?

2227995 wrote:
洋洋傻傻寫了一大堆...(恕刪)

沒學到什麼!聯新聞稿說七月份發生爭議的時候,退MOD不收違約金
結果呢?一堆人的帳單最就都收到違約金,還樣打客服轉相關人員專
案處理,那如果是辦轉帳代繳,從帳戶扣了錢才收到收據的人,那不是
很倒楣嗎?我就不相信改個帳務系統那麼難.寧願跟客戶收違約金在
來事後改,也不願意主動幫客戶抵銷違約金,這是啥心態!老大心態
說難聽一點,以後誰還敢辦MOD,連新聞都說不收違約金,結果收到
帳單還有,萬一哪一天又在搞一次七月那種頻道消失,誰敢去辦退
MOD,那不如一開始就不要辦MOD不就得了.
NCC是評價最差的機關之一,有學者專家甚至主張廢掉...

球員兼裁判的環境...

演演戲 讓大家看看... 先置好板凳

對於 Discovery、體育等多元頻道要打算退出台灣 NCC:市場法則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