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喔...
台灣就是過度民主了,什麼都有人要抗議...
所以...進步很慢.
無線數位頻道應該站在"鼓勵"推動 HD化的立場,
畢竟是免費的,而且只要投資機上盒,或是新電視 就能收視.
如果無線數位20台節目夠精彩, 很多人可能會選擇退掉有線電視.
進而逼有線電視業者提供更好服務,更多頻道選擇,做出差異化.
現在就是整個擺爛...
因為大部分用戶長期被有線電視綁架,
無線數位台收視率拉不起來,淪為賣時段給人撥置入性行銷節目或聒噪的電視購物,
再不然就是重播幾十年前的連續劇與舊節目.
連所謂新聞台也多半拿來當作新主播新記者的實習頻道.
這是惡性循環,因為節目不好看,看得人更少,所以願意去換新天線or無線數位機上盒的人更少.
有線電視也是一樣,因為大家都被100多台看到飽的養大胃口,
現在叫你裝機上盒一堆人反彈,因而類比頻道退場進度延後,
大家繼續忍受這2/3 普通畫質的頻道.
先前在澳洲待了四年多就有很明顯的體認.
印象中台灣出現液晶電視,號稱支援HD/Full HD的電視...足足比澳洲早了好幾年...
2009年初我剛到澳洲時,當地幾乎大部分家庭都還在用4:3的CRT電視,
還很多人電視已經用20~30年了...都捨不得換,
因為裝有線電視者很少大部分的人都是看無線頻道.
政府不斷在電視中插播廣告,二年內將關閉類比頻道,
請大家採購數位機上盒或是內建數位機上盒的新電視,
除了可以享受高畫質節目外,另有電子節目表,可開關字幕等..附加功能.
一開始當然怨聲載道,
可是當10幾台類比頻道陸續變為30幾台HD數位頻道,
大部分節目改為HD撥出,老舊影片維持原比例4:3撥出,
大家就逐漸發現...為什麼賣場,鄰居家的新電視畫質好那麼多,
於是掀起換購潮...
仔細看賣場的LED電視...選擇性與價位都遠比台灣有競爭力,而且以當地人的收入來看更是便宜.
這就是魚幫水水幫魚...市場大,競爭強,選擇性就多...
台灣無線電視數位化拖很多年,後來又因應HD又訂出新標準...
導致當年一開始就支援數位電視的機器根本看不到新的HD台.
但政府又沒魄力要求業者全面HD放送,導致更換新電視/機上盒的誘因不高.
有線電視也是一樣,大多數的人只覺得業者推機上盒是為了收更多收視費.
就算100多台常看的也不超過5台,還是習慣繼續被有線電視業者綁架.
所以MOD, Dish HD推展都不是很順遂,
以至於演變到現在台灣大部分家庭用的是支援HD的寬螢幕電視,
可是看的節目卻大多數還是4:3 SD硬被壓扁.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