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看了大陸的新紅樓夢,只能說差人家太多了...

khn wrote:
舊版《紅樓夢》已經是經典了,裡面的人物造型活脫脫就跟清代版畫裡一個樣。
新版的造型大概太像電玩人物了,會被對岸觀眾批評也是正常吧!...(恕刪)
君言正合我意..

眾人觀感, 87年版的紅樓夢.評價很高,似乎新版較少受青睞 ?
~ 紅樓夢引子

~新版《紅樓夢》片花


新不如舊.. 每人程度,欣賞喜愛不一, 看了爽就是好...
我笑了,新版紅樓夢的造型取自古時仕女的妝容之一雲巧尖額,只不過並不清楚那髮型如何弄出來的。所以取崑曲的皮來做為額妝的基礎。

雲巧尖額從很早之前就有了,唐宋古畫裡就有跡可循。原是貴族小姐就有的一種妝束,甚至是髩邊花,都有資料記載。當然崑曲的片子頭是為了掩飾清朝男子前額突兀的薙髮而衍生出來的裝束,是否是跟貴族女子所使用的額妝同路數,不得而知。

可惜的是觀眾沒那麼高的水準,我想這是葉錦添的失策吧,以為文化產業興欣,觀眾的水準也提升,笑哉。

如果吃饅頭就會飽,實在沒必要端出滿漢全席。畢竟不是所有人的胃都如此精細講究,也不是所有人能品嘗裡頭的人文素養。

至於說演林黛玉的演員走後門
只能說她是導演李少紅的林黛玉,但不是符合所有人對林黛玉的印象。
好像所有人都只記得林黛玉是個病撈子,除了病.哭.瘦就沒別的印象了。

林黛玉是賈寶玉的一個初戀,初戀的形象是不是比她一開始就病泱泱更為重要。
每一個人的內心裡的初戀都是最美好的吧
導演認為林黛玉首先要符合的是一般人心目中對於初戀的情感的普遍感受
再來是她的個性
最後一位才是她的病態
發現她的所有抗爭和追求都得不到
絕望之後才引發她的舊疾
最後她的舊疾就再也沒好過。

其實我覺得你對紅樓夢"原著"有興趣才去看
網路上也有片花
對這版風格你能接受才去追。
我個人是很喜歡這版的紅樓夢
再來是89版的紅樓夢

87沒放在眼裡過,我不認為那是紅樓夢= =

tommyhb wrote:
現在不流行那種演員演的很用力的演法...
大概只有台灣的連續劇還在流行這種演法
什麼叫演的很用力?
例如 哭 就一定要痛哭
罵人就一定要比大聲( 台灣最擅長 )........恕刪)


讓我想到痞子英雄主角也是演得非常用力~還得觀眾及評審喜愛.......

take0832 wrote:
剛看完HD的新紅樓夢...(恕刪)


真是**比雞腿..."**"是啥阿?~~~想不通要拿什麼東西跟雞腿比...

新版紅樓夢造型的缺陷

原文http://mypaper.pchome.com.tw/greenwild147/post/1312387583

(1)移植

葉錦添自云:「我拉了昆曲的那一層皮」來做紅樓,「美得不得了」。儘管葉錦添對借用成果是如此吹噓和陶醉,但觀眾一面倒地批評那些貼片頭笨重和呆滯。戲曲界人士指稱:在沒有戲曲化妝的搭配下,那些貼片頭看上去生硬突兀。很明顯的,葉的設計並非是有創意的挪用戲曲菁華,只是胡亂移植而已。新紅造型,既沒有生活中自然的美感,也沒有舞臺上戲曲式的美麗。

(2)詭異

新紅出現兩種詭異的妝。
一種是幽靈妝。白臉+疏眉,演員成了失卻顏色和生氣的女鬼。
範例:小寶釵、探春、妙玉。
一種是妖精妝。大面積眼影,演員變作裝扮詭異而駭人的妖怪。
範例:元春、可卿。

(3)老氣

片子頭增加年齡感,這點在小釵黛身上最明顯,她們倆在定裝照中像是小寶玉的母姨輩。

此外,很多演員將背後的頭髮全部束包起來,沒有在身前留下一兩股髮辮。這種做法進一步增添演員的成熟度,因為留髮結辮有助於降低年齡感。

(4)錯位

還有一點令人不舒服:新紅造型,不合人物個性和身分。

寶釵衣裝,以白為主色。白色,象徵與世隔絕、標新立異,是妙玉那種人才偏愛的顏色;寶釵個性,傳統、守分,不可能穿上世人忌諱、突顯自己的白色。

修行人(妙玉)和中年貴婦(王夫人、薛姨媽、邢夫人),頭上別了朵大紅花。修行人清心寡欲,不可能配戴俗物;中年貴婦端莊自持,不可能裝扮的鮮豔招搖。

(5)劣品

很多衣料和首飾,感覺上粗糙而廉價。精品和劣品之分,明眼人一望即知。精品的高級質感和精緻工藝,劣品的低廉質地和粗糙作工,兩者截然不同。那些地攤上隨處可見的人造假花、便宜水鑽、仿金飾物,充斥市井氣息,哪裡有世家大族的考究和貴格?

代表範例:尤氏頭上的雜物堆、賈母頭上的破銅爛鐵(不但有鏽色,有根鍊子還斷了)

(6)黯淡

葉錦添說:<紅樓夢講的都是人性的黑暗面,都是非常重的,反映了我們中國人最差勁的一個部分, 官商交結,背叛,把很青春很美好的東西折磨掉,都是一些不開心的故事……>

紅樓夢故事主體,不是一部晦暗陰森的封建家族沒落史,而是青春美好歲月的禮贊和頌詩,唯有最後才銜接上蒼涼的結局。

葉氏對紅樓夢的誤讀和錯解,反映在他設計出來的造型上。新紅造型,大量女角衣色黯淡,風格壓抑沉重。範例:小寶釵的蒼白、小黛玉的灰綠、晴雯的暗紅、探春的深褐、可卿的紫黑。

87版紅樓夢,有一個特點:顏色鮮亮。粉紅、明黃、水藍、草綠、淺紫...這些鮮嫩、亮眼的色彩,不斷出現在衣服、佈景上面,妝點出青春生命的亮麗和熱力,令人聯想到生機勃發的春天。

(7)不美

對新紅造型持批判態度的網友,最常見的切入角度有二:一是背離原著,沒有重現、還原曹公對衣著的描繪;二是顛覆傳統,混雜西方風格和現代元素。

針對上述批評,葉錦添的回答是:「不能把那麼偉大的著作一直匡死在一個樣子裏,我們是創作者,有責任去突破。不然你是永遠都在拜神嗎?」

問題是,除了原著至上者和漢服崇尚者,還有一部分網友,認同經典名著可以有改造的空間,允許古代服裝可以有革新的自由,但他們絕大多數也無法接受新紅造型。

葉氏設計,之所以會招致一面倒反對,不光是抵觸大家對紅樓人物的既定形象,更重要的是違反群眾對美感的眼光和品位。即使拋開原著和傳統不論,那些造型依然欠缺美感。一句話:不美,這是最大失敗之處。

劉亦菲小龍女的扮相,奢華而不符原著,但是造型漂亮,令人有驚豔之感。 從商業角度來說無疑是成功的。

人物造型,可以不符原著設定,可以不符歷史背景,但最起碼要有一定的美感,才會讓觀眾喜愛和接納。

(8)偏差

葉錦添在專訪中表示:

「我在推敲曹雪芹時代的審美觀點,當時是雍正乾隆年間,以一個文學家、知識份子不可能不受到昆曲的影響,當時無論是文學家、音樂家都會陶醉在小說與戲曲的世界,自然在小說裏會出現一些非寫實的橋段,整體美感的營造也有虛擬的成分。」

「我個人對昆曲的美學形式十分入迷,它在呈現一種古典的氛圍時有濃厚的詩意特質。」

「小說裏有黛玉葬花、寶釵撲蝶,如果整部劇用寫實風格的話,到了這些戲就會非常難處理。我覺得曹雪芹寫的很多東西,包括寶玉的造型,經常有龍袍、戴冠、馬蹄袖,色彩與造型十分搶眼,都有些戲曲味。這不是我給他的,是他原來就有的。」

葉錦添在紅樓造型上,那等莫名其妙的設計概念,是來自於一種精神層次的偏差。「葉錦添迷戀崑曲」,不等於「曹雪芹喜歡崑曲」,更不等於「曹雪芹將崑曲寫進紅樓夢」。只有自以為是的人,才會將自己當成唯一標準,以為人人想法都和他一致。



專家看紅樓造型
http://www.epochtimes.com/b5/8/7/16/n2193218.htm?p=1


字太多不貼了,只能說在大陸惡評不斷的紅樓(尤其造型)來到台灣有人欣賞 真特別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