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看了節目之後的感想 大家說一下吧

如果不是我知道中正山在哪,開車去過幾趟,然後稍微能有共鳴。

一般觀眾對於第一段節目的展現只能說是看不懂。

想要知道私房路線,那應該要畫出地圖,進行介紹。

想要介紹車隊,那也不是很快的訪問帶過,應該要更有組織性的介紹車隊。

想要介紹車隊約騎活動,可以從故事 (如何約騎) 開始講起。

第一段可以說是內容太多,最後取捨的結果就是太雜亂。

第二段第三段因為內容沒有第一段這麼雜,看起來反而是還好。


我的心得

因為我是邊看邊錄邊剪, 所以有些地方看的不是很專心

比較有印象的是第二段的小朋友學車

以前小時候學騎腳踏車, 也沒有這種車可以學

就直接先騎有輔助輪的, 之後才將輔助輪拔掉, 直接兩輪上路

也因為這樣, 左膝蓋還留有受傷的疤痕....不過也算值得了

這種 push bike 的車倒還是第一次看到, 不知道這樣子的學習成果會如何


第三段的極限單車和 off-road, 我是抱著觀賞的角度去看

因為自己不敢騎這種高難度的動作和路線, 還是乖乖在平地就好


最近還可以一直重看第一集, 所以假設還有什麼心得再補了
這是簽名檔
看完感想是.......很混亂,

沒有開場白,好的開場白會讓人想要知道今天會有什麼可以期待的,但都沒有就有點讓人
猜不透等下會有什麼發展.

主題不明確,不曉得為何要騎中正山,沒有交代這樣就開始run感覺起來有點奇妙,
這應該是可以介紹一下的,下段又變成是小孩子教學,又跳去騎越野....這個針未免跳的太大步了吧.

行程過於急促,第一集的三段太過急促,一下跳過來馬上又跳過去,剪的太快了點吧!!!
還是感覺起來可以在慢點.

其實整體上來說,節目可看性還是很高的啦,
畢竟製作單位還在摸索如何在單車節目中殺出一條活路,
當然想要面面俱到,老中青三代都能想要收看的節目就需要再好好安排了,
不然就跟第一集一樣,內容豐富但是都只能點綴一下,
不過依照斗哥多年主持"在台灣的故事",
相信可以抓到這中間的平衡的,
加油了..............

綜合以上...就是沒劇情...空有一堆大咖...貴金屬
導演好像有點抓不到主軸重點,劇情結構上也出現不少問題,更不用說節奏了。
真的有點微眾自爽的感覺。
OS用詞有待加強,
雖然是第第一集但是問題不少。
這企劃有搞過電視節目嗎?
第一段說是介紹景點也不像介紹景點,說是介紹美食也不像介紹美食,感覺很像是給01板友自HIGH的。
不過我很喜歡教小朋友騎車那一段,希望可以在貴節目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跟常識

希望可以多些教育的內容,例如大家在倡導的騎車要戴安全帽,上坡比快下坡比慢,遵守交通守則等等!
我是車友,也是個電視人,當得知01要與衛視合作節目時,我開心也非常期待。。。

而一切的期待在看完首播之後,有點落寞。。。

腦袋中一直迴盪著打從我進電視圈以來,一直奉為圭臬的話

『你要給觀眾的是什麼?』

電視人人會看,也或許人人會作,然而要給予電視機前的觀眾何種資訊或是事件

就不是人人都能體會,都會去作。。。

簡單的以下幾點是小弟的幾點觀後感


節目要給觀眾的是什麼?
一。主題不明確:整集之中,有四段事件,而四段事件的連結是什麼?沒有環環相扣
沒有一個明確果斷的一致性主題,觀眾霧裡看花,霧煞煞。
可以以集數來作循環主題,來作區別

二。事件與故事:斗哥的強項在於述說故事,然而整體架構鬆散,沒有起承轉合,
而事件所談論的也沒有一槍斃命的感覺,總是在要開始該述說時,就結束了,遑論高潮的來臨

三。知的資訊:01這個代表著很多的意義,有技術,有方法,有竅門,有學問,有新奇,這是一個大寶庫,很多的車友想在節目上獲得資訊
各地車隊:車隊特色,車隊有趣的聚會。。。
經典或私房路線:路線的難易度,路線的開發,路線上的好玩地點,路線上的車友愛吃物。。。
騎乘:補胎,工具使用,隨身小工具,座椅高低,選車指南,注意事項
人物:特色人物的訪問,不管是車友,賣車老闆,維修師父,誇張改車人,單車文化貢獻者等等
新奇:經典開箱文,閃亮亮開箱文,屌物何處買,便宜大家檢,有獎徵答等等
活動:各地有何單車比賽或是活動新聞

小弟不才,然而很肯定這個節目,肯定為這個節目付出心力的每一個人,希望能夠碰出有別於時下的新火花
加油!為車友發聲
加油!為媒體發聲

一起南北騎吧!
白袍 wrote:
感覺很像是給01板友自HIGH的。

我超級喜歡這段自HIGH的
有跟團騎的感受
這100%真實
新北市三重區有4條捷運線,蘆洲線已通車~機場線~新莊線已通車~環狀線CP值最高,謝謝.
如果能夠多一位辣妹主持人不知道多好...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