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我們與惡的距離》結局之後,生活還是得認真過


喝水多健康 wrote:
《與惡》結局了,看...(恕刪)


我沒看

Arthur256 wrote:
現在媒體抄來抄去地...(恕刪)


這讓我想到很久之前的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501870933345077/

有些新聞的確有報導的價值,但往往很多媒體都只有複製貼上
卻少了深入探討

少了一個你 wrote:
我沒看...(恕刪)


哈哈哈
快去看,還有請支持正版喔!
看完後,雖然結局好像是個happy ending
但,還是有許多無能為力的地方
像王赦雖然得到老婆的支持,但現實中人權律師的收入依然是杯水車薪。
宋喬安儘管在新媒體做的再好,還是無法反抗金主的立場。
心理醫師依然要顧慮醫院的運作而受到權貴官說。
社工的能力依然有限,無法依病人情況去做平衡。


喝水多健康 wrote:
《與惡》結局了,看...(恕刪)


多虧版主貼這一篇,我才知道有這一部,不知道公視何時能夠有高解析度重播版本呢?Netflix?
也希望這部片能影響一些網路酸民們的心態,
能少點衝動發言,多點深入思考,
這社會並不需要負面能量,因為這些早就充斥在我們周遭。
當局者迷...

現在網路發達...要什麼資訊馬上就可以得到,大家人手一機,獲得資訊的速度是秒速...

你有沒有發現...只要有一些好笑的圖片什麼的...在這個群組看完後,其他的群組沒多久也會出現相同的...

傳播速度之快...讓人無法立即分辨是非,如果你是一位傳播媒體工作者...你不報,馬上就有別人在報了...

你能做的只能靠當時的「眼見不能為憑」資訊,做出「大膽假設」....然後靠事後再「小心求證」。

=================

以前資訊不發達...大家只能從無線電視三台,或是只能從報紙取得資訊的時代,反而比較能有正確的資訊...

為什麼 ? 就是因為資訊不發達,傳的速度很慢,反而有時間去「小心求證」,也很少有人去懷疑報導的真實性。

所以大家常說....「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 等你有機會當記者...再來反思這一句話吧。

喝水多健康 wrote:
《與惡》結局了,看...(恕刪)


只覺得編劇與導演大概是社工系的教授
因為一樣在說屁話⋯⋯
不回應底下小留言、廢文及討戰文
被媒體操弄的平民深深感同身受,之前公司有媒體來採訪,邀請我們介紹某類型暖氣(非廣告)
說是要告知使用者正確的資訊,以免誤導民眾,當時銷售人員說了:

「以前的暖氣機不像現在種類那麼多,消費者選擇較少,所以大部分使用者會特別詢問安全問題,深怕有安全疑慮,甚至電線走火或者燙傷小孩子,但現在種類多變,消費者可按照需求選擇自己需要的,無論是在坪數上或使用空間上,都比以往多出許多選擇,大部分的也都有防傾倒裝置,某些類型即使寵物或小孩子接觸到也不會有安全疑慮,消費者可放心選購。」

結果新聞出來被剪輯的只有一句半:

「暖氣機有安全疑慮,甚至電線走火或者燙傷小孩子。」


一秒看透媒體

以上題外話,看完與惡還是特別有感觸,不過人非聖賢,也難保遇到事情的是我們還能那麼冷靜評斷是非,還是希望世界多一點善。
媒體採訪當事人可能講了一堆,但是從匹夫實證的例子,發現報導出來與當事人說法

出入甚大,完全由不負責任的媒體自由心證斷章取義,且附上採訪圖片以取信閱聽群眾,

此後對於台灣媒體的報導,個人一律不採信。

連基本的媒體職業道德都不存在!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講得超好!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