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TELIU wrote:
如果你希望被害者要...(恕刪)
如果不成立! 所有文中沒有一句我 "希望" 被害者要怎樣.
給被害者家屬:
我理解妳說的心聲, 也理解妳說的被扭曲的尋解之路意思.
nobitaku wrote:
這句話邏輯沒問題, 只是說話對象不一樣, 且被截斷!...(恕刪)
nobitaku wrote:
"沒有一個爸爸媽媽願意花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如果出自誰口中不重要, 那純就話本身的邏輯沒錯, 也是一句廢話, 難不成有一個爸爸媽媽願意花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在戲劇中安排出現這種言論,是出現在加害人的母親口中,解讀為自己抱屈? 目的是? 我不知道因為我是一般觀眾, 只有7歲智商.
指出原事件說話來源是因沒有聽見被害者家屬的聲音, 這個事件只有記得鄭捷, 大概沒有人知道被害者叫什麼?...(恕刪)
das Auto wrote:
一個句子是不能真空...(恕刪)



f62902 wrote:
既然是瘋子,還談甚麼人權?
他們就該被控制自由,與民眾隔離
不然遭殃的就是無辜的民眾...(恕刪)
f62902 wrote:
myoris1998 wrote:
你是不是誤會什麼了一部電視劇可以對現狀幫助什麼?甚至也不應該期待他會提出解答,因為這不是戲劇的功能,而且就算他提出了方向,你也不一定贊同。
重點是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要不要去思考,思考後有沒有所得,有所得後要不要改變。
借問,甚麼樣的思考所得才能改變人性?
吸引眼球的
永遠都與聳動、誇張、腥、羶、色拖不了干係
不只是新聞,就連戲劇、電影都是如此
你如何阻撓人性的本能?
myoris1998 wrote:
那你是不是"瘋子"?你如呵證明你不是"瘋子",如果不能證明你不是,那我們可以剝奪你的人權嗎?
閱讀有障礙?我有說思考可以改變"人性"嗎?但思考可以改變行為的。
如果用牽扯他人來說這個世界改變不了什麼,那就永遠也不會改變。正如劇中婚姻諮商師講的,要改變別人很困難,改變自己比較簡單,一旦自己改變了,對應的那一個人也可能受影響而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