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那麼關心,給大家看看5/24的收視率。
我們跟廣告看的都是個人收視。
所以別看錯了。
唉~跟我預估的一樣,不到0.3,加油呀,這樣下去,一季就掛了.....
附加壓縮檔: 200905/mobile01-c917a629318a78ebed518784b2fb6abf.zip
5/24日的列表是:
衛視中文
20:00 0.66
20:15 0.72
20:30 0.79
20:45 0.62
我也不知道這算好還是不好?
您看到的是
02:00 0.24
02:15 0.23
02:30 0.27
02:45 0.30
這個時段的吧?這是凌晨兩點的時候....
以上市家庭收視率
個人收視率是比較低一點,我也不知道這怎麼算的?
20:00 0.28
20:15 0.32
20:30 0.33
21:00 0.25
那些長久以來享有諸多權利的人,忘了這是由許多人犧牲奉獻換來的。
dw wrote:
20:00 0.66
20:15 0.72
20:30 0.79
20:45 0.62
這個是家庭收視率
dw wrote:
02:00 0.24
02:15 0.23
02:30 0.27
02:45 0.30
這個是個人收視率
雖然我也不知道家庭跟個人是差在那邊,不過有鞭策就有進步,這是好事,只要是言之有物的批評跟建議我們都會虛心的接受
我也跟伙伴分享過,目前我們也在還嘗試跟摸索的階段,要專業? 當然可以,可是就怕硬到沒人想看,要輕鬆又怕讓01的網友覺得無聊沒內容,所以這天秤的兩端確實不好拿捏,不過我們還是會努力的,大家要繼續支持跟收看喔

請多多點擊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chiang wrote:
這個是家庭收視率這個...(恕刪)
家庭收視就是以家庭為主,個人收視則是分眾調查。
通常家庭收視大概是個人收視的兩倍左右。
不過廣告購買只看分眾,因為這樣下廣告時才會準。
謝謝蔣大的回覆,所以以下我要說一些作節目的人才看的懂的東西,圈外人敬請見諒。
基本上,會不會做節目,跟會不會看數字是兩件事。
會做節目的人真的很多,但會看數字的人真的很少。
我以前還不是製作人的時候,跟許多人一樣,努力做節目,總覺得數字這東西是個屁,不過後來我發現了事情的真相。
數字等於影響力,有了影響力,才會有製作好節目的參賽權。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三立的黃金夜總會,早期瞎攪和一通,鐵獅玉鈴瓏走的方向很通俗,但收視率卻一直都很好。
然後,他們改版,把質感變好,拿掉通俗的部分,收視率卻依舊沒有太大變化。
先求收視率,再求理想,應該才是做節目的目標。
這個節目我觀察了一下,包含上週原時段的收視率,以及5/24上一個節目的收視率。
我不知道製作單位有沒有跟中文台要這些分眾資料的分析,這些資料,中文台應該都有。
上週原時段的收視率也跟5/24差不多,這證明一件事,這個一路南北走的第一集,失敗。
第一集不可以這樣,做節目的人,如果是塊狀,應該就是以「我只有十三次機會」來做思考。
下一集的播出,是七天之後。按照正常製作流程,製作單位手上目前應該至少有一集存檔,一集拍帶。
要真正反應調整,除非調集數,不然那就是三週以後的事情,更別說三週以後才會知道調整結果了。
一來一往,十三集就只剩下九集,九次的機會,夠嗎?對商業電視台來說,他們似乎還嫌太多。
這一集的節目我沒有看,說真的我覺得內容不重要,剛剛前面已經說了,會做節目的人很多,但會看數字的人很少,不知道這句話蔣大懂不懂?
1900-2000的這個節目收視率不錯,但進到2000卻只剩下0.3,這表示沒有接到觀眾。沒接到上一個節目的收視率,是很多節目人都會發生的錯誤,因為大家老以為,把自己節目顧好就好,但這是錯誤的,而且錯得很離譜。
我不知道製作單位有沒有拿到每分鐘收視分析,如果有,如果看的懂,那應該就知道跑掉哪些人,上一個節目的人有哪些走,哪些留。
通常一個節目的上檔,除了友台同時段分析之外,原時段跟上一個節目的收視分析,至少要進行一個月,以塊狀來說,就是四集+四集。
而收視分析,通常也是拿到時段之後,第一件應該做的事情。
衷心建議製作單位,如果沒做這些事,得趕快補強。
說真的,我不管節目內容要如何調整,因為國內純外景,保證變不出什麼新把戲,現階段該動的部分應該是兩個,一個是第一段的長度,一個是收視目標族群的重新設定。
做節目的人不可以作自己爽的,要讓節目活下來,有參賽權,這樣才會對得起支持這個節目的觀眾。
所以,如果怎樣弄可以提高收視率,那就請把理想先放一邊,先幹吧!
我不知道中文台一小時節目總長是多少,但除了大爛台會有42分鐘那種為了補廣告檔次的怪長度之外,我想是大概落在45-47之間。
你們第一集的第一段做多長?13分?如果每分鐘的波段是持續向上,要不要試試拉長第一段到15-17分左右?如果你們是五段四破,那要不要改成四段三破?
如果有什麼新點子,請別先想這樣對不對,要先想的是,為什麼沒有人這樣做。
這一行很可憐,沒有教科書,所以請加油。
最後,我不知道你們是跟中文台怎麼談的,反正你們一定是外製,差別只是在於中文台出了多少錢。
有件事情因為我有看到,所以想提醒一下。
如果在節目中有出現的東西,會在外面以任何形式進行販售的話,NCC是會介入的!
不管是記點還是罰錢,倒楣的都是外製單位。因為通常合約上都有註明這一條。
還有,NCC跟閱聽人是一人檢舉就可以立案,而且一旦播出就是證據。
所以請小心「置入性行銷」這五個字,這兩年,NCC抓很兇,罰很大,中文台絕對不會拿自己的落地執照開玩笑,這一點請絕對相信我。
還有我覺得是要做深入還是做普羅這個論點不需要被考慮。
東森的關鍵晚報,深到不行,收視率還曾經破一。普羅大眾化,說真的,也不需要有這一個節目了!
我想問的是,你們當初為何要做這樣的節目呢?企畫主旨一定要撐到底,這是節目人的一種賤骨氣!不過節目走法倒是可以多變。
現在這個主持人的特色與強項在於「故事」,失去了這個包裝,這個主持人換誰都可以。
「故事」的意思是畫面會說話,想想,一群配備齊全的自行車騎士裡面,插了一個老人家騎著老腳踏車,這樣的畫面會不會吸引那些對自行車一點興趣都沒有的觀眾看下去?如果是,那這就是一個有故事的畫面,這才叫做節目。
中文台總共只出了兩個讓圈內人瞧得起的純外景,一個是台灣探險隊,一個是台灣頭條秘辛
我也喜歡騎車,卻已經不愛做節目,所以請用力讓這個節目活下去,加油!
不管是電視台自製或是任職外包的傳播公司,
看了第一集的節目,
覺得似乎還沒完全進入狀況。
ice0403大大的分析很有條理,
能將傳播圈工作生態用這麼井然有序的方式來表達真的很厲害;
小弟還有一點其他的想法,
在節目中有些橋段拖太長了!
該緊湊、該用大量畫面的就不要省,
不要怕帶子花錢、不要怕後製花太多時間,
本集出現了一些看起來節奏太慢的片段,
此時會降低觀眾往下看的動力。
單車這個主題的活動力跟節奏性是應該再加強的,
而斗哥說故事的風格與特色則應更巧妙地點綴其中。
當然,用說的人人都會,
實際的執行才是最具挑戰性的地方,
小弟只能對所有相關的工作人員說:加油!加油!加油!
創造出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單車節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