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邊際--滯留山上的營火露宿--布農丹社群 (Taketavan)射耳祭


我滯留在山上的露宿
篝火13小時
清晨
看著低空雲海
不想下降到雲海之下
話說入夜時生起火堆,因為下雨,薪柴潮濕,必須用更大的火力烤乾,挑選了質地密的九芎還是不太夠,平均合計約大小腿粗般16根,最近火太旺,太浪費。其它熱源營火的科技替代方案,就是缺少一些味道。
天呀,神級聲籟,十七年前。
伊那瑪古 喔吔喔
喔喔吔啊喔
應該是十二年前第一次聽到白紫的歌,感覺是少數民族的迷幻電音風格,沒想到意境真的很深,超越那個世代太多,當時年紀輕,體會不了,現在知道是神級。我比較喜歡非專輯編曲的唱法。獨自山中篝火過夜,努力釐清,2004 年推出專輯,2006 年高一生紀念音樂會,2011 年第一次聽到白紫的歌,今年是 2023 年。
21:55 純真的音軌
【觸發與感動】
這陣子努力跑原民祭儀,總有讓人感動的畫面,受日據和國民政府壓制之後,還保有 (復振) 一些文化,讓人很感動,現場總想流淚,最後都往肚裡吞。聖貝祭東布青女孩也算全場有投入並 enjoy 的團員之一,昨晚天氣差,本來隔天要跑卓溪射耳祭,結果想說好久沒來馬遠,進來發現旗幟有4 /22 活動,舉辦時間應該過了,後來掐指一算,不是就是明天?前勘之後,決定明天活動棄卓溪中正改丹社馬遠。主持人說丹社沒有小米豐收歌,也就是沒有 Pasibubut 八部合音?但秩序冊有寫百人八部合音,實際上沒有展演出來所謂的八部合音,可能是借用名詞的名聲。另外小米糟丟獸顎骨,前一夜問,青年說是丟糯米,後來也沒有該儀式,僅有兩位祭司長灑酒,問青年說每個部落不一樣,他也不清楚,要問某位祭司耆老。
當然今天大家展演都很精彩,小朋友的表演也真的很重要,馬遠這場沒有文建站展演,但包含奇米美布農和南溪的旅外族人,竟然我常去的高山村也有丹社布農,上週在磯崎高山「全村的希望」小女孩家前聊天,大姐們說有阿美和布農,一位大姐說她太平部落嫁過來,還不知道這邊是丹社布農。而南溪部落一般人很少會進去,這次認識到一位馬大哥,下次去南溪探險再去找他。
樂舞表演,紀錄也是一種尊重,我會找關鍵人物,百人混合各部落的祭儀,有一位吟唱婦女,可能是東光部落?很會唱,不能小看歐巴桑。另外東光部落一位男性長者祭儀很投入其中,而飲酒合杯婦女的樂舞,敬酒同歡的婦女超歡樂,有可能換人表演會變很壓抑。小朋友部分則有一位小女孩真的是很投入,應該有掌握到表演與祭儀精髓。
兩年後再來。
下週的祭儀活動,剛剛也調查了,說是比較內部且小規模,但歡迎我下週也來。但我看了一些文史論文,又開始亂數動搖,當日也是有兩場。
【論文研讀】
讀了 2004 年左右的論文,表述不一樣,文中提到太魯閣族內部解讀問題,後來太魯閣族獨立成一族,殊不知提到的北鄒又其它鄒族,其實之後已經又生出四族了,他提到布農內部沒有這樣的聲音,但畢竟分化之後的自稱,真的不一樣,布農是很明確,尤其是語言大同小異,但跟唐山過台灣一樣,大家都是為了生存而遷徙,而且其實「血統」可能也都不純了,有時候追氏族就跟漢人宗親很像,都是慎終追遠,但可能也是另一種層面的負擔。宜蘭南澳地區的原住民約兩百多年前遷入宜蘭,而布農近期大舉自主移動反而慢四十年,約一百八十年前。而獨立出一群是三百多年前的丹社 Takevatan,Vatan 是一名獵人,有次打獵經過丹大山區,隨手掉落的小米粒,後來再回去時,發現已經茁壯了,土地非常肥沃,並將這個訊息告知部落的人,不過後來在他生命結束之前,沒有真正遷徙回到那片肥沃之地。如果你生在三、四百年前的台灣,你會打獵到無邊無際嗎?你會遇到外星族群嗎?
比較有趣,大家可能都不是「原住民」,只是先來後到問題,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這陣子想,還好沒有原住民「資格」,才更能擁抱一切,宗親或氏族就是一種負擔,本以為沒有貴族很平民化不錯,但可能只是時間被中斷,若發展時間夠久,沒有現代文明薰陶,會不會也發展出貴族?甚至賤民?唉,想到印度什麼種姓制度,還好台灣沒那麼悲慘!
有時候會發現文件有矛盾之處,但確實要把人絕對劃分,很難!現在大家都混血,不純了,沒有人在開血統純正證明的啦!
【迷失在暗夜】
馬遠到東光,明明很近,我走過。結果這次想說避開墳墓區,越繞越高,捷徑也不通,打鹿岸還養狗,不過都可以教化與溝通。
下雨又陡坡的檳榔海超滑,加上油桐花落英更絕,只好先停車賞螢。快九點下山遇到開四輪傳動上山巡檳榔園的人,說他的身份像保安,一年這四五個月會在這邊過夜。
隔天再一樣從馬遠到東光,要取墳墓區下線,兩台發財車會車在分享檳榔,我等!沒多久也要給我,我不吃!說路很滑也別往上走錯到民政廳,我說昨晚我走了,也是可以通,他說到八鄰。東光兩隻狗追很遠,我腳都懶得舉起來,完全不想回應牠們,每個原保地附近的路都很發達,也有廢棄暫時沒有開發價值的。
從油桐花落英痕跡可以判斷出入,上回看獵寮日曆3/8,這次某段落英車痕有雙向且非深淺差異,應該山上汽車已經下山了,後來看獵寮的日曆是4/11,十多天之前。所以這段車痕並非獵寮主人的,因為末段沒有車痕,應該走到懷疑人生而折返。
慶祝自己安全下山沒摔車,吃了漲價很多的生魚片定食298元。

【文化詮釋】
有關名詞讀音探討,想到林時吉先生,希望主播不要用漢語念法,報他兒子名字。其實就是要聽過,不管用什麼書寫方式,如「卡那卡那富族」,連原民台記者都可以逐字念,我跟瑪雅里或達卡努瓦的人問時,也無法逐字念,也是自然用他們的發音,「達卡努瓦」也無法逐字念,但我也不知怎麼會他們抑揚頓挫的念法?應該就是聽過才知道吧?
同樣詮釋也是有分歧說法,學術或專業當然無法干預本質,名稱之外了解背後涵義更重要,如這篇文章,後來有明德唱 Pasibubut 的人留言,不然我看文章怎麼自己又有兩種說法?我想同樣問崁頂的人也會得到不同說法,同樣問耆老或年輕村長,也可能描述不同。
文化就是一種演進與詮釋。
提到 Pasibubut 不是所有布農族都有,那更應該提到板曆,板曆更不是所有布農都有,不是所有部落都有,甚至連家族成員都不知道板曆的存在,拜早期紀錄與現在傳播之賜,已經變成布農圖騰了,而且更奇特的是當時的存在紀錄是在丹社群,但現代丹社群部落反而沒有那麼顯露,反而成為另一個大群充斥的圖騰,本來板曆就是超級封閉的東西,至於為何變成圖騰?可能當初發包時,主導者與得標者的亂數組合演進吧?!
至於東方或西方外來力量,侵略帝國主義功過都有,沒有那些戰亂時的紀錄與學者個人後續研究,或許今天要講復振文化都已不可考,尤其經歷外來宗教的洗禮干擾與再一次政權壓制。
如排灣某些部落,早就沒有傳統了,要找回傳統祭儀的西岸部落,因為很早就受外來宗教侵入,反而要到發展落後的東岸某部落取經。不過宗教信仰是自由,好像也沒有人會去怪罪教會把傳統抹滅,頂多是不同門派的角逐,但有些主事者則反而是結合並記錄,布農傳統細節的不一樣,一如宣教者個人的理念差異。教會有時反而才是壓抑傳統,但早期應該有端正淨化功能。
丹社群 (Takevatan) 沒有 Pasibubut,那有甚麼? Malasvalis Malisvalis,不知司儀是校正回歸?還是就是兩詞連續?祭祀好像提到 Maslali。我只查到 Malasvaivi Malisvala 比較符合那個極度安然幸福的狀態。
丹社群其實也不用介意,反而如果因現代傳播而導入 Pasibubut 才需要被檢討,很高興看到活動並沒有譁眾取寵,不過秩序冊有寫八部合音,僅是借用名詞,但必須知道真實狀況,而崁頂的 Pasibubut 用科學角度測試那四個音真的產生八個音階,所以有些時候也不能放棄科學,反倒是該了解的年輕一代布農與外界的人,外界的人如我這樣。Tumaz 的獵捕議題也是,不是全部布農都一個樣,但了解舊文化和順應時勢修正也是必要的。人家說的本質、態度與精神。
【規劃預期】
這一波原民祭儀紀錄,是期待多年拉阿魯哇族聖貝祭,剛好亂數獲得資訊,二二八連假前往,也算是第一次有計畫的參加與紀錄,結果因為晚會節目,又觸發一連串的布農族射耳祭紀錄,而聖貝祭之前也得知排灣慶典,期待已久的某部落五年祭舉辦日期,再回頭看看,聖貝祭也不是第一次有計畫的紀錄,之前還有東魯凱,後來才發現除了獨特性外,對少數民族的活動更是期待。有時候路上看到一些農特產活動,就是不會想停留參加,不過獅子鄉的山蘇節,因為有原民樂舞,參加過兩次。
年少時,同學曾是愛樂團員,有一次帶我去國家音樂廳,結果那時候我開始搭火車,學會在火車上休息打瞌睡,不然我高中畢業前,完全不知道打瞌睡或睡午覺是甚麼概念,結果我在國家音樂廳睡著了。
現在如果有很自由的音樂表演,我都會享受其中,而聖貝祭樂舞晚會算是我第一次參加,且深深著迷,當然墾丁春吶、貢寮、花蓮海洋音樂祭之類,我是沒有動機想參與,比較商業的演出可能會很不錯,可自己還是喜歡自由風格,還有不會很擠人的那種樂舞。所以國小、文健站或婦女團展演,我都心懷感恩,沒有消失,它還存在。
【影片】
螢火蟲
~布農中的少數民族~
馬遠村布農族射耳祭(Malaqtainga)祭儀
《射耳祭祈福儀式》
1、東光、大馬園、固努安部落等部落領袖於祭台辦理祈福儀式。
2、七位大家族代表進場,輪流依序對空鳴槍→並於鳴槍前以族語祈福,彰顯布農族丹社群團結之決心。
《射耳祭慶典前》
1、司祭告知祖靈及族人,射耳祭祭典將至,請族人開始等備各項工作。
2、族人安居樂業,各司其職,婦女在家釀酒,處理家務。
3、(patingqal mapatisbung) 狩獵隊鳴槍傳訊息。(此時唱起負重歌) 在家婦女聞槍聲,歡欣前往幫忙背獵物回家。
影片時間過長 (將近40分鐘),無法上傳 FB,請上 YT 觀看。
「2023 東岸丹社群射耳祭-祭典開始-Takevatan 百人」
《射耳祭典開始》
1、過火燻槍(箭):讓槍熱已示將可獵獲物多,使用率高。
2、葉子 (Langlisun) 沾水點臉 (mapaspas):去除不好的疾病或穢物。
3、Malaqtainga 射耳儀式 (長者帶者青年/孩童進行射耳儀式)。
4、Listumaz 獵獲凱旋歌,丹群百人八部合音。
5、祭槍祭:(matuvi→pislahi) 祈求所有獵物都會被這些槍所射中。
6、區分男女圍坐,清點參加祭典人數 (masipul),並開始分獵肉儀式。
7、分肉儀式完,男女共同圍一圈開始頌歌酒宴、報戰功 (Malastapang) → 輪到報戰功者要起立回答。女生在後應和著。
8、飲酒歌 (Tusasaus)
9、散會 (射耳祭祭典禮成)
馬遠國小
祭祀
百人祭儀進場
百人祭儀
瑞北國小
2023 東岸丹社群射耳祭-樂舞展演-瑞北國小
這原本是放在鳴槍祭祀之前,馬遠國小之後瑞北國小,因時程關係脫離,反而變壓軸,很多人(家長)突然蜂擁靠近,於是變成我最靠近會場的一場紀錄。
小朋友表演都很棒,我最喜歡右排女生最左邊那位女孩的投入態度。
【照片】
新澳隧道大塞車,我過關斬將第一名。

仁水再塞一次。我依然當第一名,回望那一群機慢車道的大型巡航。

一起的火

射耳祭造景

馬遠聚會所

雨夜越野

檳榔海,超滑。

廢棄...狗屋?

迷路後想走騙人的捷徑。

騙人的捷徑,油桐花下賞螢。

小青。

名人



獸骨







共飲同樂



獵人飯包

卓富公路上某個缺口秘徑

死路一條

良伴

___
臨界邊際



雲海


來關山大圳前稻田

新武呂溪

初來

崁頂村長收上一週的打鹿岸

崁頂商家

崁頂商家

住家


巴楠花

崁頂後山

海端布農文物館展所

海端布農文物館前的蜀葵

海端布農文物館的排灣刀

東華牛排

安全線囉,換紅惡魔。

兩個月跑六千多公里,中途還有用其它四台車在輪流跑,連續十二週,週週騎車環島,留下紀錄給人挑戰。
輪胎原本以為是雜牌,但效果不錯,今天拆下換紅惡魔,才發現是 IRC,難怪還不錯。想說如果是雜牌就再買雜牌就好,目前一條15xx到22xx,紅惡魔3xxx級的應該不會再用,不過紅惡魔真的很耐,我5000-7000就要換後輪,紅惡魔直逼一萬公里。
駐車架圖文不符退貨,上半年免稅六次,這第五六次都退貨,不知是否還有兩次免稅優惠?
土法可能比平台式千斤頂還穩,但還是要預防,剛好有大木塊,在後避震連桿處預備,若輪子拆下再地震倒車就會很難看!
~黑手馬蓋先~
機車行老闆的娘看我拿輪胎過來,問我是開車行?我只是檔車多而已,拆裝很簡單,她忘了我不敢給車行拆,上次卡鉗座沒幫我裝好,爆油管花1800元,只賠我900元。但願意賠已經不錯了。


土法,預防萬一,後避震連桿處預備木塊。

後來我修成這樣,不買駐車架了,要換前輪時再動腦一下。


硬殼蓋機車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