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省道台14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上)
省道台14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能高越嶺古道西自南投縣霧社,東至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的初音。原為泰雅族活動狩獵,或與東部阿美族交換物資的聯絡管道。

日治時期的1918年,日軍動員軍隊並徵用民伕及原住民等,將此古道修築成可以運送山炮等軍用物資的「能高越警備道路」。

而這條「能高越警備道路」也正是當年「霧社事件」中,「莫那﹒魯道」率領賽德克族人對抗日軍時,燒毀沿線駐在所的路線…
因此這也是一條充滿原住民與日本軍警血淚的道路。

台灣光復後的1950年,台灣電力公司利用美國外交援助其中的40萬美元,由當時的台電總工程師 孫運璿 先生率領工程人員,也是循著這條道路在此修建了輸送台灣東西部電力的線路。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多次的颱風、土石流破壞之下,從廬山一直到霧社這一整段的濁水溪上游,河床其實都是這樣被土石淤積填滿了。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霧社水庫」的集水區域淤積嚴重,且上游土石持續崩塌,每年土石清運量遠不及水庫淤積量,使得「霧社水庫」其實是處於「瀕死」的狀態。

據台電自己估計:以現有每年的清淤量去進行的話,就是花1000年也清不完「霧社水庫」的淤砂…而類似的水庫淤積問題應該也不只是「霧社水庫」這裡而已…

請問:還有必要將國6延伸到霧社?然後再打幾個隧道穿過中央山脈到花蓮嗎?

好吧!520之後不管誰作〝鐘痛〞就是誰說了算,老頭只是機旅亂跑〝咖稱比較痛〞的小人物而已,上面一些抱怨的話就當偶〝咖稱痛〞在放屁好了…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除非是靠雙腿要走「能高越嶺道」去花蓮的,否則台14算是〝無尾路〞,所以人車就比台14甲少很多。

據說曾有人因對公路狀況不熟,想以 估狗大神 的指示開車走最短距離前往花蓮,結果被帶著走台14…其結果就是半夜困在山中,後來靠著警察杯杯帶下山。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看這裡的風景比看家裡老婆的臉色還好…
啊!偶滴意思是說:出來走走看風景比盯著電視、電腦螢幕傷眼好啦!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遠望山坳之間的春陽部落。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上帝不分種族、地域都在每個角落散播福音。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一聲令下,雞哥、雞姐都一起探出頭來讓偶拍照!該不會老頭是鴨母王投胎的吧?
(以前在台灣有某個和「愛新覺羅」政權幹過架的人,傳說他有指揮鴨子列隊前進的異稟)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到底上次老頭是甚麼時間曾來過廬山溫泉呢?對這裡完全沒印象。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從「武界壩」以上的濁水溪河道似乎都是這種被泥砂填滿,僅剩下細又淺的水流。
從蓄水的水壩變成攔砂壩,後來可能變成水塘或溼地恐怕是台灣現有多數水壩未來的命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山谷底下兩處是民宿?或露營地之類的嗎?照片中央的山凹處還有處瀑布喔!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愛往山裡跑,卻對山完全不認識。(老頭還敢縮速〝愛呆丸〞!這不是自己打臉?)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在「雲龍橋」停留時剛好聽到有人說:照片右邊橋頭雕像是「莫那﹒魯道」,左邊是「莫那﹒魯道」的妻子…
但網路資料只說:橋頭左右兩端的雕像是「泰雅族」(賽德克族)勇士與婦女的雕像。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新建的「雲龍橋」旁則是早期日本所建鐵線吊橋,目前只剩下的橋頭,還有對岸另一頭的隧道。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可惜從台14路上沒看見隧道出口,老頭也沒膽爬過去查看隧道裡面通往哪裡。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新的「雲龍橋」距離下面的濁水溪河床(並非是「塔羅灣溪」喔)約有100公尺那麼高,老頭不想玩命爬過去照相。

「雲龍橋」橋面與濁水溪河床之間的落差高度,根據網路資料說的有兩種版本,公路總局的記載是「近120公尺」,而仁愛鄉公所記載的卻是「97公尺」…
兩者誤差有可能是後來的土石流淤積河道而造成落差高度的改變嗎?

另一項有趣的資料是:雲龍橋曾是台灣愛好高空彈跳的人士必來朝聖之地,後來因安全因素的顧慮在政府取締及禁令之下,現在已經禁止這項活動…(這個也玩得太大了吧!)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還是乖乖這樣拍拍照代表到此一遊就好。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過了春陽部落之後的這面迎賓廣告裡,精英、都達、合作,應該是指位於後面山區另有的三個部落。
回來查看 估狗 地圖後發現,都達、合作這兩村落並不在台14線上,而是在另外一條與台14銜接的投85鄉道。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原來台14並不是往廬山溫泉繼續進去?那老頭腦袋裡莫非裝屎不成?過去還以為廬山溫泉是在台14的路上咧!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要泡溫泉的請往右邊走投87,跟老頭一樣尚未把台14走透透的請向左邊走。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如果這條路線按預定計畫成為台灣第一條橫貫中央山脈的道路了,88K這處里程牌上面的編號會是台X號省道???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果真很有中部橫貫公路的味道。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可以確定山谷中的溪流是「塔羅灣溪」。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但是老頭不是登山的咖,對遠方連綿的山完全〝莫宰羊〞。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廬山部落=精英村?原住民部落名稱和縣府鄉公所編的村名可能不同的關係,希望老頭沒有搞錯。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就像台14甲也有投89「力行產業道路」那樣,又稱「合作產業道路」的投85終點處與台14在此交會。據說投85、投89這兩條產業道路都是困難度極高的挑戰級路線。
(據說的意思:就是老頭還沒那個膽子敢去嘗試挑戰)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平靜部落=都達村?靜觀部落=合作村?這是看了 估狗 地圖後猜測的。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再5K就將到達台14終點,這不是老頭第一次獨行在陌生的道路上,這裡也不算偏僻…但也許這條路充滿著肅殺的過去,要不要跨過這道門時竟讓老頭猶豫了…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路況1、2、3。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遠方冒出的兩座山頭有哪一座是「馬海濮富士山」?或者根本都不是?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那一道天際線會是著名的「能高安東軍」縱走路線嗎?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路況4、5、6。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僅管這裡的坡度不陡,但表土破碎崩落得很明顯。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超過一甲子歲月的輸電塔仍毅立在山頭執行著東西電力傳輸的任務。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路況7、8、9。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崇山峻嶺之間…雖然沒有「武嶺」海拔3275公尺的那樣個高度…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但這個終點的里程碑感覺並不輸給熱鬧的武嶺亭,也不亞於喧嘩的太魯閣牌樓。

就像多年前的一次環島時,經花蓮玉里、過南安瀑布之後,處在「八通關古道」出口時的那種感覺一樣…
獨自一人享受那份寧靜,並告訴自己:何其有幸能走在台灣歷史裡曾記錄過的一部分…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啊不過厚~原來台14的99K終點竟然不是老頭一開始以為的「屯原登山口」!!!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哇哩咧!超過台14終點處99K之後的小路並不在這次機旅計畫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據說屯原有13灣。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所謂的「屯原登山口」不會還在很遠很遠的地方吧?不會還要花好幾個鐘頭吧?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遠方層層的山巒很漂亮是沒錯。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路旁盛開的杜鵑也與平地所見不同。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一整排的輸電塔還無止境的跨越在中央山脈…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要再轉幾個彎之後才會到達「屯原登山口」?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時間下午四點30分左右,終於抵達「屯原登山口」。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從這裡進去就是「能高越嶺古道」,也是「能高安東軍」縱走路線的入口。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距離登山口約600公尺的不遠處就有第一處的大崩塌地。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後面接著還是連續的崩塌地…整條「能高越嶺道」路線有多處已經是每逢下雨必崩塌的了。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在單車PO文中可以看到有不少人騎單車進入到「光被八表」石碑那裡,但「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的導覽圖中很清楚是 禁止單車、機車 進入的。


違規騎單車進入能代表甚麼?騎著或扛著單車爬上本該用兩條腿走的地方就算〝勇咖〞嗎?
想七天後才回家的人該想想:因為一己之私逞英雄,在那七天之中整個社會要耗費多少人力資源?

老頭僅在四年前第一次嘗試登山時,跟著登山隊幸運登上玉山,另在去年計畫獨自爬合歡群峰時因連續大雨作罷。
或許「能高越嶺道」、「能高安東軍」縱走也將會是以後可以實現的計畫之一…

今天從台14的起點一口氣騎到99K終點處所花掉的時間不少,沒想到還加碼多跑了終點處到「屯原登山口」的一段路…

難得跑到風景漂亮的這段路線,將近五點時還杵在山上依依不捨得…讓機旅一向龜速漫遊的老頭差點忘記回程時間不夠,搞不好回家得跪算盤求饒的…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就以這張照片作為這次機旅的結尾了。


後記:
不知是否老頭"帶塞"的關係,5/7跑完台14全線過後,合歡山地區在5/8的中午時間竟然發生了一場規模不小的地震...
還好老頭是地震前去跑那地區的,看來有燒香是有保庇的...
2016-05-16 21:27 發佈

angel4tim320 wrote:
省道台14全線加碼...(恕刪)

謝謝分享
angel4tim320 wrote:
愛往山裡跑,卻對山完全不認識。(老頭還敢縮速〝愛呆丸〞!這不是自己打臉?)

花了一些時間比對地圖和自己拍過的照片,就借用您的照片來認識一下幾個山頭,
希望自己還算是有點 "愛呆丸" 啦。如有標示錯誤,還請各位先進不吝指正,謝謝~




angel4tim320 wrote:
可以確定山谷中的溪流是「塔羅灣溪」。
但是老頭不是登山的咖,對遠方連綿的山完全〝莫宰羊〞。




angel4tim320 wrote:
遠方冒出的兩座山頭有哪一座是「馬海濮富士山」?或者根本都不是?


tang5522 wrote:
謝謝分享...(恕刪)


謝謝 tang5522 大大的鼓勵...
仲維 wrote:
花了一些時間比對地...(恕刪)

真是 感謝 仲維 大大費心的指點...
給大大這麼把山頭標示出來後.所有疑問立即解決...

沒想到南華山 是那麼平坦的...

仙夢你 按思謝...(客家語)
金多蝦 (閩南語)
3 Q 魅力馬驅...
angel4tim320 wrote:
真是 感謝 仲維 ...(恕刪)


不客氣地啦~

自己這幾年經常跑台14線以及投85線,
對周遭的部落、產業道路或機車能到的小山頭都很有興趣去看看。
其實這附近的一些中級山的名稱是經常聽聞的,
但因自己體能退化,以及部分山頂無展望的原因,總是提不起勁去登臨,
所以也不清楚這些沒去過的山頭到底是何方神聖!?

8年來在仁愛鄉的旅行,有 125個夜晚是在霧社渡過的(附近部落及埔里民宿另計),
原本自認為夠資格愛仁愛鄉、愛呆丸了,
但您說得很有道理,對自認熟悉地區的一些山名都不瞭解了,怎配稱愛呆丸呢!?
所以我就花了一些時間,從自己拍過的照片、網路上山友的圖片,
參酌等高線的地圖重新去標記、認識這些山頭。

下回我再登上產業道路的制高點時,一一數過眼前的大小山頭,
然後,我就可以大聲的喊著~哇愛呆丸啦~~

附圖中的百岳我只去過奇萊南峰、南華山以及卡賀爾山(非百岳),
那個未竟的能高、安東軍的縱走不知何年可圓夢!?

ps:您這篇的圖文讓我有所共鳴,
有空我再慢慢和您分享我所認識的 台 14以及投 85線。
angel4tim320 wrote:
據說曾有人因對公路狀況不熟,想以 估狗大神 的指示開車走最短距離前往花蓮,結果被帶著走台14…其結果就是半夜困在山中,後來靠著警察杯杯帶下山。


不只是據說,而且這是真實的事情,
我曾在 台14線終點附近遇到 1位騎機車來問路的外國人,
拿著地圖說要走台14到花蓮,他地圖上的台14線畫的是實線而非虛線,
我英文破,所以請身旁的朋友傳達「目前台14線只能"走路"過去,要2~3天...」
請他退回霧社再沿台14甲到大禹嶺再到花蓮。

當時他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何不能走台14線呢!?那份地圖真會害了他。

另外,我這個外地人也常在投 85線廬山、平靜及靜觀部落附近被人問路,
不外乎是問清境、合歡山要怎麼走!?
我指著對面的山頭及密集的民宿區的方向,也是要他們退回霧社再走台14甲。


angel4tim320 wrote:
山谷底下兩處是民宿?或露營地之類的嗎?

應該是有三處露營區。
感覺有三天以上的連續假期時,來此露營的遊客會比較多,
附圖是其中一家今年元旦連假的盛況。


angel4tim320 wrote:
「雲龍橋」橋面與濁水溪河床之間的落差高度,根據網路資料說的有兩種版本,公路總局的記載是「近120公尺」,而仁愛鄉公所記載的卻是「97公尺」…
兩者誤差有可能是後來的土石流淤積河道而造成落差高度的改變嗎?

雲龍橋下方的溪床現有工程在施做,
我曾下去站在農舍附近去拍溪谷風光(提醒:工區危險,請勿冒然靠近),
溪床的海拔約 1060m (導航機上航跡圖的海拔高度),雲龍橋約 1133m,
所以兩者落差大約是 73m 左右,哈!!跟上面的數據也差很多,
不知過去幾次颱風造成塔羅灣溪的土石流,是否也連帶影響到濁水溪的淤積!?
(塔羅灣溪和濁水溪兩溪在雲龍橋南方約 0.7km處匯流而下)
angel4tim320 wrote:
回來查看 估狗 地圖後發現,都達、合作這兩村落並不在台14線上,而是在另外一條與台14銜接的投85鄉道。

angel4tim320 wrote:
廬山部落=精英村?原住民部落名稱和縣府鄉公所編的村名可能不同的關係,希望老頭沒有搞錯。

angel4tim320 wrote:
平靜部落=都達村?靜觀部落=合作村?這是看了 估狗 地圖後猜測的。


沒有錯,只有廬山部落在台14上,平靜(含平和部落)&靜觀(含平生部落)都在投85線上。

先前,整個精英村包含廬山溫泉、廬山部落(廬山國小)以及平靜部落(平靜國小),
後來平靜部落爭取獨立設村,因屬於賽德克族的都達(TODA)語系,
所以在 2014年元旦獨立為「都達村」。

現況是這樣:
精英村(廬山部落、廬山溫泉)~廬山國小
都達村(平靜部落、平和部落)~平靜國小
合作村(靜觀部落、平生部落)~合作國小
呵~部落名稱和校名、村名都沒法一致,有點混亂。

附圖是當時精英村轄內二所學校合辦村校聯合運動會及晚會的照片。
以往二校還同屬精英村時,偶爾會合辦運動會,
有聽聞兩部落間有心結,所以大致上每年還是各辦各的。

現在二校不同村了,合辦運動會我看還是有機會的,
為什麼呢!?目前二校學生數(含幼兒園)各約50~60人,
以少子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這麼少人數學生的運動會怎會精彩好玩呢!?

我有認識好幾位不同部落的原民孩童,所以每年都會去拍他們的運動會,
曾有一年三所學校不約而同在同一天舉行,讓我分身乏術,很難抉擇。

仲維 wrote:
沒有錯,只有廬山部落在台14上,平靜(含平和部落)&靜觀(含平生部落)都在投85線上。...

以前看遊記,知道仲維大大常走投85,能請問投85適合走重機嗎?我看過google街景,部分路段狹小,而且坡度似乎頗大
angel4tim320 wrote:
就像台14甲也有投89「力行產業道路」那樣,又稱「合作產業道路」的投85終點處與台14在此交會。
據說投85、投89這兩條產業道路都是困難度極高的挑戰級路線。

109633cp wrote:
以前看遊記,知道仲維大大常走投85,能請問投85適合走重機嗎?我看過google街景,部分路段狹小,而且坡度似乎頗大


被稱大大實不敢當,我只是對這兒有份情感,常到訪或留意附近部落、學校的一些人事物的變化。
還有,因為懶所以沒有在 01發表過遊記,有的只是興起或內心共振而回覆同好們的文章而已。
就暫放一張圖,圖中紅線為投 85經過平和部落附近的情況。


投85(合作產業道路)起點為靜觀,經平生、平和、平靜部落,約在 9.6k處與台 14交會。
投85不但比力行產業道路路程還短,而且路況要好上許多,
以前南投客運大巴末班車會進到靜觀過夜,而且運菜的大貨車或外地來的攤車也常進出投 85,
部分路段狹窄,不然雙向小汽車會車沒問題,
廬山往平靜方向,在接近平靜部落時有二個下坡稍陡的彎道,其餘路況起伏不大。

恕小弟資質駑鈍,不懂「適合走重機嗎?」的語意!?
這些年進出平靜應該 200次有了吧!?(進出算1次),看過不少騎單車的朋友來此逍遙遊,
重機騎士較少見,投 85雖起伏不大,但路況狹窄彎蜒,
根本無法享受騎乘重機高速奔馳或過彎的那種快感喔。

要提醒有興趣想走投 85的同好,
投 85在 7k處(距平靜約 1.6km)在去年開始有大規模崩塌,
最近工程已發包施作,路過該處請小心落石,尤其下雨過後更當注意,
沿線還有幾處有落石的情況,都請隨時注意己身安全。

投 85線7k處崩塌的場景,您說駭不駭人!?


就裁一張圖來看看車輛和落石的大小比例。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