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省道台14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上)
省道台14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省道台14線其實是一條充滿故事的道路,早在日治時期台14因軍事及理番需要,就已經被規劃作為第一條東西橫貫中央山脈的道路,其計畫路線就是由南投霧社到花蓮銅門。
但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爆發,物資缺乏加上財政困難才迫使此一道路計畫中止。

台灣光復之後,當時的臺灣省公路局,與榮工處等許多相關單位,原來也有意接續日人的計畫,欲完成這段全台第一條橫貫公路。
但在探測勘察之後,發現從屯原到銅門之間的地質極為破碎不穩,加上開鑿隧道會有地熱過高與冬季低溫結冰等自然與生態問題,因此這條路線後來就僅只有從霧社至大禹嶺(即現今的台14甲線)。

有了台14甲線及台8線中橫公路通往花蓮縣後,這段原先最早被計畫但卻未完成的台14線於2009年11月19日被公告解編。

去年總統選舉時有某候選人再度提出:將把國道六號從南投霧社延伸到花蓮吉安…要修築一條穿越中央山脈的隧道,把國道六號往東再延長至花蓮並與國五銜接…

雖然台灣已經有建造過一條「雪山隧道」的經驗了,但現在已經不是人定勝天的時代了,在看過多少大自然的反撲後,如果還想打出一條貫穿中央山脈到花蓮這樣的隧道的話,個人以為那樣的思維還真是有待商榷。

因為這條隧道將不只比國道5號的「雪山隧道」還要長數倍,其工程的困難度又比「雪山隧道」不知高過幾百倍!
雖說人定勝天的事情是有不少,但在人定勝天之前老頭認為絕對會有很多人是要先 升天 去見上帝的…

更可怕的是若勉強搞出這樣一條道路了,以後行車失事跟道路坍方的發生率,恐怕還會把人 弄屎 得更多…(屎 不是老頭打錯字的)
如果多吃點龜鹿大補丸、維他命之類的真能活到200歲,說實在的老頭並不希望能看見國6通車到花蓮的那光景…

奪去台14往日光彩的國6目前的終點雖是位在「台灣地理中心碑」往霧社方向的1.4公里處,以後會不會真的再延長跑到花蓮去也還是未知數,但根據公路總局計畫說:是另有計劃是要將國6延伸到霧社去的啦…

扯遠啦!扯遠啦!還是先把今天的台14繼續跑下去吧!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從國6終點這裡開始,後面的台14一直到終點將有約40公里是完全沒有紅綠燈的。(黃閃燈不算)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遠山也開滿了油桐花,只是隔著「眉溪」的對岸山勢陡峭,那片油桐花應該只能遠觀了。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道路有共線的,加油站也能和7-11合體…頂樓再供應簡餐、下午茶隔著眉溪賞桐花就更愜意了。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四不一沒有:不像花園,不是餐廳,不賣特產,不掛招牌,沒有看懂裡頭是甚麼東東…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跨過眉溪的「觀音吊橋」對岸或許有油桐花可以欣賞吧?走過台14數回了還是從沒走過「觀音吊橋」。(嫌棄這吊橋不夠長、不夠高嗎?)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隔著台14在「觀音吊橋」對面的「觀音瀑布」本來怕時間不夠不想走進去看的。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沒想到一個想拍照的念頭出現,從台14走進去拐個彎才幾十公尺遠…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因為多走了幾步路才沒有錯過的「觀音瀑布」,這是老頭機旅記錄中最容易走到、看到的瀑布了。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從埔里到霧社的這段台14又稱「埔霧公路」。不同於國姓到埔里間有多個貫穿山體的公路隧道,「埔霧公路」沿途有數個是為了防止落石所建的明隧道。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時間是周六的中午過後,往來的車流稀疏且路面鋪設得很平整。

不禁要問:政府真的有必要把國6延伸到霧社嗎?
如果只為了某些旅遊時段較容易塞車的因素,就要破壞自然山林延伸國6到霧社的話,那麼台北陽明山、淡水等地應該先蓋兩條高速公路才符合實際需求不是嗎?
或者國6延伸路線應改往日月潭那才更符合多數人的需要吧?

公路總局的大爺們有誰聽見老頭的疑問?有誰看見老頭搖頭晃腦在想不通的?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歡迎來到南投縣的仁愛鄉,台14最精彩的路段從此開始。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照片中間遠處為第二座明隧道,很清楚的可以看見設計的功能就是為了讓山坡滾落的土石直接滑過隧道上方以保護行經的車輛安全。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佔地不小的原鄉驛站卻不見有甚麼活動,也沒有甚麼人車在此停留。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進入「人止關」之前的第三座明隧道。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人止關是台14從埔里通往霧社的一處峽谷,為眉溪自上游流經於此遭遇堅硬的砂岩地質,溪水經千萬年鑿切出深邃陡直的峭壁。
除了河道兩岸呈近乎垂直的峽谷地形,還可見到岩壁層次分明的地質剖面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人止關」名稱的由來始自清領時期,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官府因各項治理因素於此地設立番界,禁止漢人越界進入山區,自此開始「人止關」成為漢人與原住民的分野之地。
(很好奇這些老照片是怎麼拓印在大理石上面的?)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另在日治時期,固守傳統領域的原住民也曾倚仗「人止關」的天險優勢,與日本軍警爆發「人止關戰役」,重挫日本人統治原住民的野心…

細數原住民與日本政府對抗數十年來,可不僅僅是電影「賽德克﹒巴萊」裡,由「莫那﹒魯道」所帶領的「霧社事件」那一場戰役而已…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過了「仁愛橋」之後,右邊溪旁有條小路…(橋下拱形的橋墩是一旁舊仁愛橋的橋墩)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本來想過去拍照片左方有處大角度轉折的眉溪風景。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但是溪邊小路落石嚴重…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再想更進去是比人還高的芒草,而且水泥路面似乎也僅只於此…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還是回來拍拍新、舊兩代的「仁愛橋」好了。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仁愛橋」附近的山坡陡峭地質破碎,土石滑落得隨時可能堵住溪流。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更往高處後還能看見土石崩落後近乎垂直的山壁,假如國6真的延伸到霧社是要蓋在溪谷、山坡造成土石流阻礙溪流水道?還是把大山鏟平或打好幾個隧道?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遠方山上明顯易見清境農場那附近的許多民宿,說人家民宿違法破壞水土保持,但政府自己卻又要大規模的破壞山林去蓋公路,說得過去嗎?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適度的開發道路才能保持山林美景,如果國6延伸到霧社那跟國1林口路段有甚麼兩樣?要不要乾脆霧社也蓋間OUTLET暢貨中心好了。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可前往「奧萬大」的投83線起點,終點可以接上投71往「武界」到埔里,去年底老頭才第二度的跑過投71+投83+台14這一環狀路線。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不是賞楓的季節也不是白靄靄的雪季,現在更不是泡湯的冬季,霧社大多時候其實是這樣安靜的。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在許多原住民抗日行動裡,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人物-「莫那﹒魯道」。
電視、電影、報紙裡都聽聞過多次,但直到現在老頭才第一次走進這處紀念園區裡。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霧社較熱鬧的街區在台14兩旁僅數百公尺,這位一臉正直的狗大爺負責把守80K處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喜歡機旅的人應該比較熟悉左邊往武嶺的台14甲,直行的台14以前老頭雖曾經來過但時間久遠也忘得全沒印象了。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早在數十前老頭還曾見過那片碧波萬頃湖水盪漾,不愧名為「碧湖」的秀麗模樣,但如今的「霧社水庫」因多次天災造成的土石流已經淤積好大半的了。

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中)
後面就和台14甲分道揚鑣吧!已經變得陌生的台14未完路線還在後面等著老頭咧!
2016-05-14 21:50 發佈

angel4tim320 wrote:
省道台14全線加碼...(恕刪)


國六延到霧社的確沒什麼意義,但如果有辦法延伸到花蓮的話對東部的發展絕對有很大的影響。

其實隧道最於環境的衝擊是最小的,希望未來有辦法克服地熱、斷層等問題,不過這總長距離隧道都沒風景可以看是可惜了一點~

話說我記得以前的觀音瀑布大多了~還可以下去玩水呢~

virus1988 wrote:
國六延到霧社的確沒...(恕刪)

virus1988 大大您好...

終於如先前所想的把台14從頭到尾跑完了...

觀音瀑布底下可以戲水嗎?
因為預知後面還有更多風景會佔去更多時間.還有一直想趕路的關係.所以老頭在那裏只有隔著護欄拍照並沒有探頭去近看...

以我過去幾次到霧社.埔里這樣去看.真想不透國6怎會有必要繼續延伸到霧社...
而且未來還要穿過中央山脈到花蓮...結果如何只要看看至今還無法恢復的中橫.南橫應該是可想而知的.
希望老頭個人這點不同的想法不會引起您的不快.或使居住在東部的人有反感的想法...

回來後查看資料加上觀看過去MIT台灣誌的影片介紹...
對於台14線終點之後的古道路線有更多認識了...

喔對了...老頭跑完臺14的隔天 5/8中午時間.合歡山地區竟然發生一場規模不小的地震...
應該不是老頭"帶塞"引起的吧?
推推推15151515151515⋯⋯經常在此出入的人...

angel4tim320 wrote:
virus1988...(恕刪)


angel4tim320大~您客氣了~

921地震前小弟曾去觀音瀑布戲水過,依稀記得當時的瀑布比現在大,後來地震之後封閉好一陣子,開放之後就再也沒進去過了~

看來是小弟措辭不當造成您的誤會了,反而是我該擔心支持國道六號延伸是否造成您的不快才是,平心而論或許小弟支持國道六號延伸花蓮市有私心的,一來我是埔里人,二來目前正從事工程相關行業,所以個人是比較偏向於將國道六號延伸至花蓮,小弟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因此才會覺得如果未來有辦法克服地質問題,闢建長隧道是最佳的方式,因為這是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然而台灣位於地震帶上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能高隧道興建的機會應該是微乎其微...

mingtaila wrote:
推推推15151515151515...(恕刪)

mingtaila 大大經常在此出入?
那應該有更多一般機旅過客所不知的訊息或故事可以提供吧?

像老頭我就是活到50好幾了竟然不知道台14的終點並不是廬山溫泉...
virus1988 大大您才是太客氣了...大大真誠的態度才是我該學習的.

有時候建設和生態難免會有所衝突.其中的是與非這恐怕是誰也難以評論好壞的.

就像垃圾掩埋場...人人都在製造垃圾但人人都不願意垃圾掩埋場蓋在自家附近那樣...(好像扯遠了)


你我都是中部人.都感受過921帶給我們地動山搖.樓房坍塌.生命消失的深刻印象...
我個人的感覺是:人類對這塊土地的過度傷害逼得大自然不得不反過來傷害人類...

921之後 中橫再也不是我以前印象中那個美麗的山林了...

我沒有理工方面的專業.對公路建設是比較天馬行空的想法啦.
橫貫中央山脈的交通路線不論是開闢建設或後續使用管理.恐怕都還會是另一個中橫的翻版...

唉呀...誰當"鐘痛"就讓誰去思考這個問題就好.咱們有時間就是享受公路旅遊樂趣就好...

完成台14全線記錄之後.我還在等待機會去記錄台16線呢...

angel4tim320 wrote:
省道台14全線加碼...(恕刪)

angel4tim320 wrote:
因為多走了幾步路才沒有錯過的「觀音瀑布」,這是老頭機旅記錄中最容易走到、看到的瀑布了。


埔里觀音瀑布有分外瀑及內瀑,您下回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再往上走到內瀑去看看,
從台14線路口進入約 850m 左右可達。

另台 14線往霧社會經過南豐村,村內也有一座「夢谷瀑布」,值得一探,路線請自行上網搜尋。

仲維 wrote:
埔里觀音瀑布有分外...(恕刪)

仲維 大大您好.
看來 大大是台14線 巷子內A 內行人.

來往埔里.霧社間我是有注意到一座 南豐橋 所以您說的南豐村應該就在那附近吧?
有機會的話 夢谷瀑布 是可以連同 觀音瀑布 的內瀑+外瀑再去探尋一番的...
到時後 大大可能又要忍受老頭只跑一點點路卻又拖泥帶水的PO一長篇旅遊文了...

angel4tim320 wrote:
來往埔里.霧社間我是有注意到一座 南豐橋 所以您說的南豐村應該就在那附近吧?

台14埔里往霧社方向,過了南豐橋之後,會先經過南豐村裏的派出所,
派出所附近有全村唯一的機車行(招牌已破損),這裏的地名叫「楓林口」是漢人世居地。

由楓林口續行3km,會到達南豐村較熱鬧的眉溪部落,學校、加油站和二家超商都在這附近。
南豐村由這兒以上含天主堂部落都屬於賽德克族的德克達雅語系(Seediq Tgdaya)。

要前往夢谷瀑布的路線,是台14經過「全家超商」後約百餘公尺的紅綠燈路口左轉,
一路沿產業道路前行約2.5km指標牌的空地停車,再步行200m可達瀑布附近。(Google 有街景圖可參考)
很多人會由路旁小徑下切至溪谷去瀑布邊拍攝,還是要提醒:隨時注意己身安全!!

附圖是南豐村夢谷瀑布:



mingtaila wrote:
老頭跑完臺14的隔天 5/8中午時間.合歡山地區竟然發生一場規模不小的地震...
應該不是老頭"帶塞"引起的吧?

5/8 發生在仁愛鄉 4.8級的地震,當時我人在翠峰往力行產業道路上的某茶場,
正在和一位泰雅年青人討論路旁的櫻花品種時,突來的地表上下震動2次,
可能離震央太近了,把現場所有的人都嚇一大跳!!

所以說,您前一天跑完台14線,而我是當場在震央附近,我相信您一定不是 "帶塞" 的那位啦~~

附圖是該農場旁的「普賢象櫻」,是台灣地區花期最晚的櫻花品種之一,另有「關山櫻」也是同期開花。
(今年所有櫻花普遍花期都比往年晚2~3星期)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