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前幾天到霧台走訪時原本回程想到舊筏灣部落去看石板屋的
豈料下午的天氣不佳加上時間有點晚了只好半途作罷

於是乎今天依舊起了個大早!主要就是想要好好來去造訪一下舊筏灣部落
騎車經過旗山的花旗山莊時特別停下來看看那湖光山色
早起的太陽似乎才輕輕喚醒睡夢中的山水
帶點朦朧水氣的山巒真像是一副睡眼惺忪還沒睡醒的樣子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從台南經旗山美濃高樹再來到屏東的山地門
燦爛的陽光打在山地門山跟德文山的身軀上還真讓人有點睜不開眼哪!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由台24線往「水門」方向前進再經縣道185線至「北葉」
再經鄉道屏35線於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大門前 循叉路右轉
往「瑪家村」 繼續往「舊筏灣部落」前進即可到達!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舊筏灣部落聯絡道
早晨的陽光穿透過樹梢灑落在地面上
喜歡這種感覺充滿陣陣的暖意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回首眺望剛剛經過的瑪家部落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是誰啊!將機車停放這裡?
翻山越嶺來到15.7K處時落石坍塌無法騎車前進了
所以只好將機車停放路邊搭乘11路公車前往啦!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這就是前方的落石坍塌路段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背上背包帶上打狗棒準備前往舊筏灣部落囉!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經過落石坍塌處時仰望上頭的情景
此處破碎地帶地質不穩定隨時都會再有落石滑落
所以經過這裡時記得"停看聽"一下
若是下雨的天氣可千萬別輕易冒險啊!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眺望對面山谷的新好茶部落
看那裸露的山壁大面積的土石沖刷
彷彿將山巒活生生的扒了層皮讓人看了不寒而慄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越過落石坍塌地帶後繼續前進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不會吧!是誰將土石隨意丟棄傾倒於此呢?
還是道路又再度中斷了嗎?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俯瞰底下的隘寮南溪溪谷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真是柔腸寸斷讓人心酸
山上大批的碎碎頁岩再度滑落下來
這裡比起剛剛那一段的落石來說還更為驚險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來到17k處的大崩壁
崩塌面積之大之廣讓人瞠目結舌
只見已經崩塌處已經到稜線僅剩岩盤了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環繞於山腰上道路
道路的盡頭就是舊筏灣部落了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屏東縣親山區內由於地勢較為陡峻
加上潮州斷層分布於西側
因此敏感地種類較多範圍也較廣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站在路旁俯瞰大崩壁底下有荒涼蒼茫的感覺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頁岩 Shale

礦物組成: 粘土、石英、長石。

特性: 頁岩是一種成分較複雜且具薄片狀層理之細粒泥質粘土岩,
裂理(Fissility)為此岩石之特點,故質軟、性脆、易裂,比重約2.55 ~ 2.65。
色澤因所含雜質而異,呈灰黑、綠、淺黃、淺灰等各種顏色,
與砂岩同為構成台灣中央山脈以西各地層之主要岩石。

產狀:有薄板狀、層狀,多產於各色砂岩及含煤岩層中。
中央山脈以西各地層計有汐止群、三峽群、苗栗群頁岩,
東部為海脈山脈之大港口及奇美層砂頁岩互層。

產地:沉積岩分部區。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有如長城般的護欄似乎也抵擋不了山上的巨石滑落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回頭仰望破碎的山坡大崩壁
是人們貪婪的毫無止盡開發讓老天爺動怒了嗎?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破碎的頁岩岩盤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走在無人的舊筏灣聯絡道沿途不斷聽到獼猴們的警戒聲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西藏五彩幡旗
只要我們一到西藏在山頭湖畔、房頂道旁
隨處可以見到五彩的經幡在隨風飄動
昇掛經幡是藏區跟藏傳佛教獨有的民俗文化現象
經幡也稱風幡、風馬旗,在藏語中稱「隆達」是由軍隊的標誌演變而來
  
經幡上印有經文、佛像以及各種吉祥圖案
藏族人民自古以來以昇經幡的方式使自己消災避難、氣運順利、家人平安
經幡有單色和五彩兩種
藍白紅綠黃的五彩經幡由上自下排列不能排錯
它們分別象徵著藍天、白雲、火焰、綠水和大地

每逢藏曆新年、遷居新房,人們都要在屋頂掛新幡
新婚嫁娶新郎新娘及其家人都要在屋頂舉行莊重的昇幡儀式
每一塊經幡都寄託著人們的美好意願和祝福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新造好的排水管線
只希望下大豪雨時可別又被山上沖刷下來的石塊所毀損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從排水管處往上眺望只見成堆的石塊
還真希望老天爺垂憐保佑啊!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路上處處都見得到落石
全球氣候變遷台灣的山林也遭受無情的重創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看到路旁的電線杆了
想必應該是快到舊筏灣部落啦!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來到一處分岔處取左應該可以到達部落才對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哈哈!賓果!先前網路上曾看到這棟建築物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筏灣部落百餘戶居民
民國62年因為山區交通和醫療不便
集體遷村於現在的瑪家鄉排灣村留下來的石板家園
經過近三十年的風雨歲月洗禮石板屋多僅剩斷壁殘垣
直到縣府著手整建才讓舊筏灣重拾第二春
但是今年的颱風豪大雨再度來襲道路中斷也又中斷這裡的休閒觀光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休息站旁的箭頭指標往前可以通往舊平和部落跟北大武山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就是"舊筏灣古道"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眺望右前方的日湯真山
陽光太強看不到後頭的北大武山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舊筏灣"很美的名字
有人形容說:想像那是一池綠潭,木筏輕輕划過,陽光照暖了古意;

實際站在她面前才知溪潭離部落還有一大段路
這裡沒有筏也沒有灣有的是珍貴質樸的石板屋群以及群山綠意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由石板所鋪排而成的階梯
曾經部落族人在這裡來來往往
而今兩旁的雜草叢生讓人不勝惋惜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總算看到日思夜想的石板屋啦!
網路上看別人拍的相片已經覺得很美了
自己親眼所見那種感覺更加真實更加的美麗動人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比起同樣擁有石板屋建築群的舊好茶與阿禮部落
舊筏灣部落在交通及路況上是較易親近的
我們可以從石板屋的姓名門牌上
回想當年炊煙裊裊的溫馨景象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不知是否夏日大雨過後久未有人整理的關係
雜草又再度將步道階梯淹沒了
真是春風吹又生野草除不盡啊!
曾經是蜿蜒幽靜的石板小徑哪!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一直以來就很喜歡石板屋給人的那種自然樸實的感覺
走在舊筏灣部落石板屋群裡彷彿又經過時光隧道回到過去的感覺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高高的瞭望台依舊如往昔般的佇立著
上頭的視野寬闊真的很棒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舊筏灣部落位處海拔八百多公尺
排灣族石板屋依山勢而建
與對面山頭的射鹿、高燕與好茶部落隔著隘寮南溪
遙望雲深之處便是排灣族的聖山「大武山」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原住民是土地的主人
有著自己獨特的習俗與文化
這些習俗與文化有著人與土地最珍貴的感情
也是原住民祖先生活智慧的體現
當世界各地都開始認真地在保存與保留原住民的習俗與文化之際
台灣應該不落人後
讓原住民的文化與習俗在這片土地上源遠流長地傳承下去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烤芋棚

排灣族以小米、旱稻、芋頭及甘藷為主食,
以豆類、南瓜、野菜為副食。
其日常生活以小米飯、小米粥、小米飯糰、
米飯、菜粥、烘芋、煮芋、煮甘藷、烘薯,
糯米糕、及小米糕為主。
以獸肉,尤其鹿、山羊與山豬及山溪魚類蝦與蟹等為主。
烹調法以煮、蒸、烘法為主 .

原住民背袋裡最常放的是一大包山芋乾、鹽及獵具,
由於山芋乾重量輕,便成為獵人最依賴的食物。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台灣原住民的傳統建築大都是因應自然環境的需求就地取材
《臺陽見聞錄》中描述:「以小石片竹圍牆基,大木為樑,
鑿石為瓦,寢處以鹿皮,屋中置火爐,無冬,無夏,燃榾柮不令絕。」

由於南台灣山區到處都有裸露的灰黑色板岩和頁岩取用十分便利
排灣族的家屋便以當地盛產的岩石為主要建材
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石板屋成為排灣族獨特的文化表徵之一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幽深曲徑深秋時節行走其中
倒是多了有一份說不出的浪漫自在寫意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排灣族大約於東南亞一帶巨石文化(Megalithic culture)興盛的時期移入台灣
排灣族早期居住在北大武山西北部一帶
現今排灣族人仍能具體的指出北大武山的祖居故地
  
後來排灣族人逐漸從北大武山向南遷移
有的越過中央山脈到達東海岸
有的則繼續南遷至台灣的最南端
  
排灣族人最初是從山麓方面逐漸進入山地而經營山岳的生活
他們的移動沿著山脈逐漸南下一直達到恆春半鳥
有的越過中央山脈到東部墾拓
更有不少人是從東部移住西部的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排灣族以現今行政區而言
分布地域包含屏東縣三地門、瑪家、
泰武、來義、春日、獅子、牡丹、滿州
以及台東縣金峰、達仁、大武、太麻里等地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台灣原住民傳統的生活方式簡單而原始,
其生活能力極強,對於飲食、衣著和居住等不甚講究,
主要在維持人類基本的生物需求!

看到那矮棚涼亭裡的桌椅
農暇之時原住民朋友喜歡三五聚集喝喝小米酒談天說地
其實人們需要的真的不多只是想要的太多了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在青山綠水環抱下的舊筏灣石板屋
讓人感覺有如一幅美麗的圖畫有如桃源仙境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很喜歡石板屋屋簷下牆面上的石椅
想像傍晚時分或是夜闌人靜時
靠坐在石椅上微風輕吹的聲音看看滿天的繁星
那種感覺不知有多棒啊!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曹丕《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   念君客遊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絃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雖然庭院裡頭雜草又叢生了
但是看到族人用心保存維護的石板屋
內心的悸動與感動無法言語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石板屋民宿所設置的澡堂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石板屋倉庫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平整的石板黑得發亮
對於排灣族先人善用大自然資源的智慧
讓人不得不敬佩萬分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排灣族舊稱派宛目前居住於屏東縣的八個山地鄉與台東縣大武太麻里鄉一帶人口約六萬多人
依學者的分類分為拉瓦爾群 (Raval) 與布曹爾群(Vucul)
三地門鄉屬於前者其他的鄉鎮屬於後者
崇拜百步蛇傳統住屋以石板屋最具特色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個人很喜歡石板屋的前庭
由大塊石板鋪陳的地板加上石桌石椅
幽靜純樸自然的風情比起城市裡頭的高樓豪宅更讓人著迷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斷壁殘垣很期待有心人士能夠協助部落族人將它再度修護起來
百年歷史的建築任其荒蕪的話真的很可惜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屏東排灣族石板屋聚落完整保存排灣族歷史文化遺跡
聚落景觀保存良好生動記錄排灣族傳統聚落傳統領域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一排排的石椅
以前應該是部落族人的聚會所在吧!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排灣族人部落的司令台上立有一到數根大豎石
或者在司令台上種大榕樹這是貴族階級的重要標誌
集會時頭目就坐在司令台的豎石前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排灣族部落大部分在五百公尺到一千公尺的山谷
生活環境背山面海,景色優美宜人
不過目前排灣族的居住海拔大都已經遷徙到五百公尺以下的高度
主要是因為在日治時期與民國時期為方便管理
政府將他們逐漸遷徙到山腳地帶之故

事實上南北大武山的日出方向在區域劃分上歸為台東縣
而日落方向則被劃為屏東縣
在排灣族語法裡日出方向叫日出民族日落方向為日落民族
這兩個地方都有很多外來民族像日出方向有阿美人、卑南人
及後來遷移來台的閩人都在台東的沿岸定居
所以他們相互影響非常深
而西部日落方向的排灣族雖同屬外來民族
但卻比較沒有跟當地的排灣族混居
也保有比較完整的排灣族部落的組織與社會制度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排灣族在經濟體制上相當特別也就是地主與佃農互動的土地制度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小米、甘藷、芋頭等
在農閒時男人們會去狩獵、打漁
狩獵的對象主要是山區裡的動物

此外排灣族在家中的繼承制度上
採用的是「長子繼承制」也就是由家中的老大繼承
不管他是男或是女第一個出生的便有繼承權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大門深鎖的舊筏灣派出所舊址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人去樓空的派出所內陳設
可以看到內部地板也是由大片石板所鋪設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往隘寮南溪溪谷的產業道路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隱身於雜草堆中的石板屋殘垣
由於居民遷村至平地聚落僻處山區交通不便
屏東排灣族石板屋聚落歷經長期氣候及時空破壞而處於脆弱狀態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傳統家屋是由主屋和前庭等二個基本空間所構成
一個家庭除了有象徵家名的主屋之外
還有穀倉、柴堆、農事或工藝小屋
在寬敞的前庭旁邊還有石牆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功能完備的建築群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石板屋為排灣族傳統建築建材多為頁岩石板其次是木材
築屋前要先得到部落頭目賜予土地
取得土地後再獨力或以換工方式與族人合力完成
從開挖、整地、搬石、挖土開始都要等到農閒時才能進行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從舊筏灣部落眺望對面的好茶部落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眺望剛剛走過的大崩壁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排灣族的女人也和男人一樣幹活、謀職
男人偶爾也幫忙做家事這種兩性平等的傳統
表現出排灣族的社會並非母系制或父系制是非常特別的「雙系制」
除男女地位特殊外排灣族也有明顯的階級制度而且部落秩序有條有理

第一個階級是大頭目,有如國王的地位,是世襲制。
第二個階級是同族的各社頭人,由平民代表中選出來,負責各社區的政治領導。
第三個階級是將帥,是族裡的軍事頭領。
第四個階級是祭司,也就是由貴族組成的議會,由大頭目的嫡系親屬擔 任。
第五個階級是長老,由民眾代表組成。

這種特殊的社會組織從住宅和家屋中表露無遺
例如:門前的人形板越大表示權威越大
門口的穀倉越堆越高表示這家的經濟狀況富裕社會地位也越高
家門前的廣場越寬廣表示他能號召的人群越多屬於頭目級的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落葉紛紛的庭院石板有一種不知名的落寞感覺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古代排灣族人的部落是採定居制
聚居的方式基地之選擇以水源為主要之考量條件
所以部落多建在河谷兩側的斜坡上
山泉流向河谷的途中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環繞部落四周的石板階梯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歲月的流逝風雨的摧殘
如今人去樓空只留下破碎的斷壁殘垣
真布希望它像浸水營古道歸化社的遺址一樣逐漸融入雜草堆中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讓人哭笑不得的紅色警語"不要拿石板~看"
想必屋子的主人肯定是忍無可忍了才留此警語
山裡頭的石板現在已經不准開採所以石板的來源越來越缺乏
所以族人想要維護這些百年石板屋真的很不容易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看著紅色警語我的心有點沉重
也希望藉這篇遊記呼籲大家有機會來造訪"舊筏灣部落"時
可以留下您的足跡讓相機帶走它的美麗讓回憶留在您的腦海
就是不要破壞或帶走這裡的任何一草一物喔!拜託!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沿著長滿雜草的階梯行走
不一會兒整個身上都沾滿了咸豐草的針刺種子
整個人有點像刺蝟雖然有點狼狽不過反正又沒人看到
待會兒再找個地方休息好好拔一拔清一清囉!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排灣族部分地區的傳統石板屋自地面以下三、四公尺開始往上蓋
房子一半在地面下為防止野獸和敵人入侵通常入口做得很低
屋頂呈兩坡式以石板為瓦中間的屋脊高約三公尺
屋脊上蓋著茅草再壓著竹材和石塊

大門通常開在前牆的一邊屋簷的高度只有一公尺多
所以進門時必須彎腰進入雖然在前牆上開有一、兩個兩尺寬的窗戶
屋頂也有小天窗但仍然可以感覺得到屋內昏暗的氣氛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部落族人用當地出產之黑灰板岩及頁岩為石材
經過簡易加工後成為趨於規則片狀之石板
然後堆砌而成具有民族特性之住屋
這些石板屋的外觀是用石板堆砌牆壁、
石片搭蓋屋頂並鋪設地板、
室內則用木頭作為樑柱
整個屋子除了大門、窗戶、木樑外
全部都是石片堆建而成無使用其他附著劑
可見其建築技術之優良與特殊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背著山坡建造的家屋
除了前牆用大石板豎立之外
兩面側壁及後面的牆壁都是用石片層層疊砌
背牆兼擋土坡左右山牆則為承重結構
簷下也有兩個斜撐的石板預防家屋向前傾倒
因為後壁靠在山腹上所以房屋也不會傾斜
正面以大塊石板插地排成薄牆
短的石板則留下窗洞不立石板的位置就成為門道
另外在地面和前庭則用石板鋪滿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排灣族的穀倉
是貴族頭人表示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室外穀倉由茅草製成造形特殊
平面各邊約2公尺上下離地約1公尺的高架建築
四個角柱屋頂四披水茅葺頂
角柱與高床平板間有防鼠板通常設置於前庭側邊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家屋經常是一個族群最具體、最固執、最具支配性的特性之一
到過峇里島的人不禁會訝異於導遊所說的:「任何建築物都不能超過椰子樹的高度」
自1976年的法規規定以來迄今一直被遵行
即便各國財團隨著觀光的需求湧入仍然不能打破這個規範
不禁我們要問到底是什麼力量能讓這個規定成形與運行?

其實這也無需訝異在排灣族的傳統建築裡
不只有著「山頂上不能蓋房子」的禁忌
也從沒有一棟建築物高過一棵樹
其不但如此甚而順著斜坡下挖
挖出來的土方做為舖平前庭之用
挖出來的石頭做為堆砌住屋的短牆或牆垣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每戶屋前都有前庭供家人或客人休息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排灣族的穀倉是貴族頭人表示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除了在室內明頭的位置用木板設置高大的穀倉外
亦有於室外另行獨立設置者
其大抵形制與台灣土著各族的穀倉沒有大的分別
只是有些較有權貴的頭人穀倉較平為高大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小戶人家的石板屋雖然規模較小
卻也充滿小而美的幽靜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排灣族的石板屋除了具有歷史性之外
更是早期原住民建築美學的代表
它的珍貴性不可言喻
真心期盼它能夠好好維護保存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依山而立半穴居的石板屋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屋頂用片石做魚鱗狀疊蓋
間或壓以石塊或長竹內鋪茅草
待屋頂蓋好整個房屋搭蓋就算完成了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隱身草堆裡的石板屋
再不維護很快成唯一堆廢墟囉!唉!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看了看時間也該是告別的時候了
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下回見"舊筏灣"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落葉紛紛鋪滿部落的水泥道路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漂亮的石板頁岩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族人回來工作所住的工寮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路旁的紫花霍香薊處處盛開紫色的小花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大崩壁全景圖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天好藍!帶著滿足的心邁向歸途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對面的山巒已經看到一排長長的雲堆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仰望大岩壁還真壯觀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回首舊筏灣!美麗的舊筏灣部落!我還會再度造訪您的!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破裂的山坡脆弱地帶讓人不忍啊!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真是滿目瘡痍慘不忍睹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瑪家部落的福音堂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下山的途中俯瞰隘寮溪畔旁的原住民文化園區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俯瞰北葉部落跟水門村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用完午餐離開三地門後來到賽嘉飛行傘起飛區看看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屏東縣三地門鄉的賽嘉是台灣飛行傘和滑翔翼的基地
海拔高度落差大約400m ~ 340m氣候穩定氣流旺盛
為國內有名的飛行場地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說賽嘉飛行場是屏東人的驕傲一點不為過
一碰到假日只見五顏六色的飛行傘、滑翔翼在空中翱翔
在一望無際的宜人山水為背景下形成極為特殊的景觀
孩子們則帶著欣羨的眼光望著準備乘風而去的勇士們
大叫著:等我長大,我也要!

賽嘉飛行場是世界排名第五東亞排名第一的場地
因受中央山脈屏障作用形成穩定的上升氣流
全年吹西風的優勢加上屏東氣候穩定一年四季都適合飛行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賽嘉航空運動公園是國內第一座航空公園
活動項目以飛行傘為主主要設施分為平地著陸區、山地起飛區、綜合滑翔翼訓練營舍及童軍營地等部分
由於活動空間寬廣飛行視野遼闊成為全國最優秀的滑翔翼、飛行傘、輕航機活動場地

飛行傘在眾多飛行器材中最為普遍因其降落方便、操作簡易最容昜學習
乘著飛行傘翱翔賽嘉上空視野相當寬闊
可以眺望到高雄、屏東、小琉球等地
那種空間感可以釋放壓力凌空遨遊的感覺真會使人上癮
尤其在夕陽西下時景色最為迷人氣流也令人神清氣爽
至於最理想的飛行時段是上午10時至中午下午3時至5時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佛光出現囉?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賽嘉飛行傘場全景圖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離開賽嘉飛行場後繼續走沿山公路
路旁廣大無垠的鳳梨田看得牙都痠囉!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來到青山部落的海神宮

屏東縣三地門鄉青山社區的"海神宮"是個原始天然的景緻
大眾化的戲水、烤肉、溯溪的景點
海神宮地雖然命名為「宮」並非廟宇的名字
而是山裡有一棵神木樹旁有一深潭故名海神宮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青山村內的海神宮就在青山村以東約二公里的沙漠溪谷中
由於尾寮山麓的沙漠溪經過長期的切割、沖刷等的作用
使得居於其中的海神宮形成了深壑、峭壁及水潭等峽谷地形
再加上著名的海神、文莉瀑布和黛娥娜神池以及百年的茄冬大神木
讓海神宮成為台灣溯溪的勝地
不僅如此在海神宮入口有一處因急流所匯聚而成的深潭
由於水量豐盈因此成為一般大眾在夏日來此烤肉、消暑的休閒景點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海神宮雖以「宮」為名但非廟宇而是因古老的排灣傳說而得名
據傳黛娥娜神池古稱為達勞霧洞深潭
在古時有位仙女每天都會潭中沐浴
而仙女的美麗讓深居於海底的海神不惜以海水淹沒大地
使祂藉以乘浪前往該處一賭仙女的風采
也因此觸怒了山神於是山神向太陽神卡拉魯斯請求
以炙熱的陽光將海水蒸發才迫使海神退回海中
至此之後海神再也不敢覬覦仙女的美貌而引發海水淹沒大地
而達勞霧洞深潭也再度恢復平靜清澈所以才稱此地為「海神宮」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海神宮風景區山勢險峻、溪水潔淨
是片渾然天成的峽谷有着峭壁、深潭、峽谷、巨岩等景觀
此處溪水不深水質清澈許多魚蝦在其間游動
且流速平穩不論溯溪、戲水、野餐、露營等活動皆很適合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記得年初時第一次來到海神宮時
山上的水路被大石所掩埋
整個海神宮溪谷有如魔戒煉獄世界
老天垂憐今年的豪大雨又將河道沖刷開通讓大家得以親近
只是不知道明年此時是否能夠依舊呢?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由海神宮溯溪而上
還有上游的海神瀑布、文莉瀑布、黛娥娜神池等據點
沿途曲徑通幽有原始粗獷的美感
不過路徑不明最好有專業嚮導引路勿冒然前往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清澈的淺潭適合闔家來此戲水喔!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看到再度恢復生機的溪谷
心中真是高興萬分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海神宮溪谷有許多的奇岩也很值得欣賞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看著大家溪邊嬉戲
雖然我沒下水玩也看得開心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潺潺溪水讓人心曠神怡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水裡綠色的青苔代表一種新生的訊息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離開海神宮後來到高美大橋
停在橋上眺望底下佈滿秋意的荖濃溪河床
沙洲上的蘆葦花濃濃的秋意湧上心頭
今天的行程也告一段落
心中也準備盤算下一次的行程囉!
下回再見啦!各位朋友!
2012-10-14屏東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探訪
2012-11-15 22:45 發佈
杜大您又出門探險了
瑪家舊筏灣部落石板屋
很久以前就想去
但一直未完成
阿 杜威 wrote:
前幾天到霧台走訪時原...(恕刪)

小弟對石板屋很有興趣,一定會找機會參觀一下!
不過整個石板屋的區域似乎沒什麼整理?
不知以後會不會被雜草淹沒了!
政府要想辦法好好保存啊!
我的Mobile01文章列表:http://www.mobile01.com/userinfo.php?id=1207627 有事歡迎私訊!
相當詳細的探訪文,感覺版大對屏東林道非常熟悉,我們車隊也曾造訪過此處,希望版大能再多介紹其他地方,5分奉上
我是張西西不是髒兮兮~
阿 杜威 wrote:
前幾天到霧台走訪時原...(恕刪)


好特別的地方..

當然這種特別的地方也只有阿杜大走的出來

如果是我看到那個大崩壁..肯定回頭的..

您..真是勇氣十足

+5分
真的要給大大一個讚
介紹的巨細靡遺, 又上了寶貴的一課, 不知道該區能不能露營, 要是能的話, 感覺晚上應該是個無人的世外桃源,除了能了解歷史文化外 還能感受夜晚的安靜,
真的好厲害 很有深度的解說 很佩服與欣賞杜大的視野
阿 杜威 wrote:
前幾天到霧台走訪時原...(恕刪)
之前路好時騎機車去過好幾次!
後來聽說有崩塌無法騎車過去,沒想到真的那麼嚴重!

阿 杜威 wrote:
前幾天到霧台走訪時原...(恕刪)

阿杜 大耶..你經過我老婆娘家大門口

屏35 上去後右邊有一個新的原住民社區..我岳母住在那

+5分..這是一定要的
大大文又出来了。。好看。。文图并茂!!!赞。。。赏心悦目!只要你出文,我一定拜读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