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昨天要上山的結果睡過頭所以.......
今天特別4:30起床5:00出門"回阿里山"囉!
六點多清晨天剛亮依照習慣在山下吃個雞肉飯當早餐補充體力
上了台18線阿里山公路過了觸口後轉入嘉130號鄉道公田產業道路(節省點路程跟時間)
快到巃頭時看到一旁的山景彷彿蓬萊仙島般漂亮

雲層沉在山谷間望那山頭好像海島般真美
青翠的滿山茶園似乎還未甦醒般
趕工興建中的阿彌陀佛寺倒真像南海上的古剎靈寺

到了石棹並沒作停留因為今天的目的地是奮起湖的大凍山

由石棹轉169線往奮起湖接近的途中
看那奮起湖彷彿是山裡的一座山城般

喜歡有點距離的眺望可以感覺到距離美
人與人是不是也如此呢?

快到奮起湖前的消防隊旁看到一大片盛開的野牡丹好美

野牡丹
‧英文名稱:
Common Melastoma
‧學名: 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Melastoma septemnervium Lour.
‧科名: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野牡丹屬(Melastoma)
‧別名: 山石榴、不留行、王不留、王不留行、九螺仔花、大金香爐、山石榴、金石榴、金榭榴、埔筆仔、不留行、狗力仔頭(以上為台灣習用名稱);豬母草,地茄,豹牙郎木,活血丹、高腳山落蘇,吞口巴、氈子桿、毛足桿,野石榴、金石榴、金雞腿,豬牳稔、牛牳稔,紅爆牙狼,倒罐草、高腳稔,大杜橋、水多年、高腳埔梨、大號天番爐。 Kahbatuka(泰雅);Katuru(排灣)
‧原產地: 中國南方及台灣
‧分布: 生於低海拔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開闊的灌草叢中。是常見的植物。
‧用途:
1. 園藝觀賞用。2. 藥用:是一種多用途的藥用植物,能治療腫毒、痢疾、胃病等,又能治關節炎、風濕、瘡疥、肺癰、小兒發育不良等。性味:苦、澀、平。效用:全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散瘀止血,活血,解毒。治食積,泄瀉,肝炎,跌打,癰腫,外傷出血,衄血,咳血,吐血,便血,月經過多,崩漏,產後腹痛,白帶,乳汁不下,血栓性脈管炎,償癰,毒蛇咬傷;果實:活血止血,通經下乳。治子宮出血,崩漏,痛經,閉經,難產,產後腹痛,乳汁不通;根:健脾止瀉,止血活瘀。治消化不良,風濕跌打,食積腹痛,瀉痢,便血,衄血,月經不調,風濕痹痛,頭痛,跌打損傷。(臺醫資-野牡丹-p340)
‧莖: 莖鈍四稜形或近圓柱形,高 0.5~1.5 公尺,具有多數枝條;枝條直立或斜上昇,四角形,具有倒伏性粗毛及鱗片。
‧葉:
葉對生,卵形或廣卵形,長 6~12 公分,寬 2~5 公分,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鈍或略帶心形,糙紙質,全緣,表面被倒伏性毛茸,背面則有綿毛;基出脈 7 條,葉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葉柄長 0.8~1.5 公分,密被緊貼的鱗片狀糙伏毛。
‧花:
花 3~7 枚,大型,顯著,開放時徑 4~6 公分,呈頂生或近似頂生的聚繖花序排列;花序很少超過 1 公分,被有粗毛;花柄粗壯,長 0.3~0.6 公分,有毛茸,花萼筒壺形,長 1~1.3 公分,密生絨毛,先端有裂片 5 枚;裂片披針狀三角形,先端銳尖而略呈短尾狀,外面有毛茸;花瓣 5 枚,紫紅色,闊卵形,長 2.5~3.5 公分,寬 2~2.5 公分,先端鈍而有尖突;雄蕊 10 枚,長短不一;長雄蕊的花藥先端有短尖喙,基部向後延伸許多,而至於 2 枚瘤塊間;花絲扁平;子房卵形或球形,下部與花萼相連,先端鈍,被有粗毛,在花柱基部向內凹。花期 5~7 月。更多
‧果實: 果實多少為肉質,蒴果罈狀球形,與宿存萼貼生,長 1~1.5 公分,直徑 0.8~1.2 公分,密被鱗片狀糙伏毛;種子細小,略呈腎形,鑲於肉質胎座內。果期10~12月。
‧特性:
常綠小灌木,高 0.5~1.5 公尺,略作四方莖,嫩枝、葉片與萼筒密生倒伏狀粗毛;葉對生,5-7 出脈。桃紅五花瓣,碩大而明顯,最最特別在雄蕊,10 根分兩型,長短各一半,花絲具關節,上段成彎勾,是為一特色。果實為蒴果,用種子繁殖。

07:43來到奮起湖車站旁
看到像奶油蛋黃般的漂亮花朵忍不住停下來觀賞

馬櫻丹

花色依照種植環境及陽光照射因素,有些花初開花時呈黃色,
成花後會變化為橙色,或橙色變紅色,白色變粉紅色的

篙蕨

馬櫻丹
名稱 : 馬纓丹
別稱 : 七變花、五色梅、五龍蘭
學名 : Lantana camara L.
分佈 : 原產美洲,現亞熱及熱帶地區普遍馴化
分類 : 馬鞭草科
型態 : 常綠灌木。莖、葉均具有刺激性惡臭,全株被粗毛。小枝方形,稜角上具有鈎刺。
用途 : 馬櫻丹是蝴蝶的蜜源植物,可吸引蝴蝶的造訪,是營造蝶園的重要植物。也可作庭植添景或作綠籬,可盆栽觀賞。
花期 : 花期全年、夏秋盛開、花色眾多
日照 : 喜陽光,極強健,耐旱,耐熱,耐寒
原產於南美洲,三百多年前由荷蘭人引進,但對於生長環境要求不嚴,容易繁殖,所以已經擺脫控制,甚至取代台灣的原生植群,變成令人頭痛的雜草,並且也對台灣本土植物的授粉機制產生嚴重的影響。

科屬:馬鞭草科
別名:五龍蘭、五色梅、如意草、廣葉美人櫻、龍船花。
特徵:
1.常綠半蔓性灌木,小枝四稜形,有逆向的倒鉤刺,全株有刺激性怪味
2.葉對生,長卵形,鋸齒緣,葉面和葉背有短硬毛。
3.四季開花,頭狀花序至繖房狀花序,花色有粉紅、橙紅、黃紅、紫紅、橙黃 等,為產蜜植物。
4.果,球形,肉質核果,成熟時紫黑色。
5.花很漂亮,但是有毒!如果不小心吃到枝葉或沒有成熟的果實,會造成慢性 肝中毒,有發燒、衰弱、嘔吐、腹瀉、步履不穩、呼吸急促、昏迷、黃疸。

馬櫻丹屬於蔓狀的常綠灌木,整株都有著短短的粗短的軟毛

小莖呈稜角狀,稱為小枝方形,在稜角上有小倒鉤

07:45大清早的遊客還沒那麼多
正要迎接一天的開始的奮起湖車站

08:04轉往嘉155鄉道來到大凍山登山口
星期假日攤販一大早就在此等候生意

大凍山公有停車場(我看該改名公有露營區)
很多遊客昨天晚上在這露營過夜隔天清早爬大凍山

整理一下背包行囊後準備出發
大凍山登山口就在多林檢查所斜對面

大凍山國家步道介紹說明
大凍山國家步道是一環狀的步道,全長約5公里,其中還有三條支線與主線相通,只要照著林務局所設立的指示牌前進一定不會迷路的,並且可按照自己的體力進行活動。山頂設有景觀台,天氣晴朗時玉山、大塔山、曾文水庫…等等明媚風光盡入眼裡,也是觀日出的最佳地方。

步道登山口旁"大凍山國家步道"斗大的標誌

大凍山國家森林步道有四種行程可以依照個人體力時間選擇
甲線:(長約5000公尺,需時約5小時)
多林檢查所停車場 1.步道登山口 取右下 石板路--【20分鐘】→2.岔路【左上往回頭嶺】取右線前進--【15分鐘】→3.明月窟--【10分鐘】→4.流星巖--【10分鐘】→5.十八羅漢洞--【上坡 30分鐘】→6.回頭嶺--【30分鐘】→7.岔路(左可下往停車場】取右--【3分鐘】→8.石獅像--【上坡 30分鐘】→9.岔路涼亭【左下可至停車場】取直上--【上坡 20分鐘)→10.岔路口【左下停車場樹石盟 至停車場2000公尺】取右上--【上坡 15分鐘】→11.大凍山景觀坪--【下坡 7分鐘】→12.岔路口【左下 石獅像停車場】取直下--【下坡 25分鐘】→13.樹石盟--【下坡 20分鐘】→14.岔路 左後上往大凍山--【3分鐘】→15.岔路【左往石獅像】--【下坡 20分鐘】→16.步道登山口。
乙線:(長約3500公尺,需時約2.5小時)
1.→7.同甲線 7.岔路【又上往大凍山 石獅像】取左--【下坡10分鐘】→8.岔路【右上往 樹石盟 大凍山】取左下--【下坡20分鐘】→9.步道登山口
丙線:(長約4000公尺,需時約3小時)
1.登山口--【上坡20分鐘】→2.岔路【右往 石獅像】取左-【上坡10分鐘】→3.岔路【左往樹石盟 大凍山】取右--【上坡30分鐘】→4.岔路【右往石獅像 頂湖)取左--【上坡10分鐘】→5.岔路【左下 樹石盟 登山口】取右--【上坡20分鐘】→6.大凍山觀景坪。下山與甲線同—75分—步道登山口。
丁線:(長約2500公尺,需時90分鐘)
1.登山口--【15分鐘】→2.岔路【右直進往明月窟、流星巖)取右--【上坡15分鐘】→3.回頭嶺【右下十八羅漢洞】取左--【上坡30分鐘】→4.岔路【右往石獅象、大凍山】取左--【下坡10分鐘】→5.岔路【右上樹石盟 大凍山】取左--【下坡20分鐘】→6.登山口

08:06反正時間還早就走到哪算到哪吧!
半年前來過一次而今天就打算登山加上觀賞沿途生態囉!

大凍山步道沿途景點介紹說明

步道就由開始的石階敲開序幕

戟葉蓼
學名Polygonum thunbergii Siebold & Zucc.、Polygonum biconvexum Hayata、Polygonum thunbergii Siebold & Zucc. f. biconvexum (Hayata) Liu、Polygonum thunbergii Sieb. & Zucc. forma biconvexum (Hayata) Liu, Ying & Lai
英文名Thunberg's Fleece Flower
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又稱水麻蓼、水犁避、水犁壁草、苦蕎麥、刺犁壁、鹿蹄草、三角鹽酸、藏氏蓼
原產於中國中北部與東北部地區、朝鮮、西伯利亞、日本
全株具星狀毛,莖有稜,密生逆刺,基部匍匐生長,節上生根,葉互生具柄,葉戟形,中片橢圓形,先端鈍尖,葉全緣,兩面被白色粗毛,托葉抱莖短筒形,有時上部闊展成葉狀,半月形,聚繖花序頂生,花上部紫紅,下部白色,萼花瓣狀,萼片五瓣,瘦果多凸透鏡形或少數呈三稜形,具三稜。

一早還沒看到太陽出來
走在兩側滿是竹林相伴感覺特別涼爽

戟葉蓼自生於台灣各地平野、山區到海拔一千數百公尺處,多見於廢耕地、溪流兩旁、道路兩旁、森林邊緣等水分供應充足的地方。一年生草本,冬季枯死,第二年春天在附近,由去年的種子再長出來,春末夏初開淡紅色、白色小花,莖密生細小倒刺。嫩葉可食,但必須先行滾燙以去掉苦澀味,再煮成菜湯,若炒食必須使用較多的食油或者豬油,吃起來較為可口。若在森林中被蚊蟲叮咬,可用本種的葉片擣爛,塗於發癢處以止癢,幾乎原住民各族均有類似的使用方式。

過了石階梯後接下來是石頭緩坡
兩旁除了戟葉蓼族群外還看到許多的車前草族群

曲莖馬藍(Strobilanthes flexicaulis Hayata)
灌木狀草本。株高50 -100c m ;枝光滑,常成之字形彎曲,具狹翼。葉形變化極大:生於一般莖上的葉子,基部漸狹而具柄,長在開花莖上的葉子,葉形小,基部長成心形而近無柄,形成大葉包小葉的情形,相當特別。花成穗狀排裂,藍紫色。

中文名稱:曲莖蘭嵌馬藍
‧學名: Strobilanthes glandulifera Hatusima Parachampionella flexicaulis (Hayata) Hsieh & Huang
‧科名: 爵床科(Acanthaceae)馬藍屬(Baphicacanthus)
‧別名: 曲莖馬藍、台東山蘭
‧原產地: 台灣固有植物。
‧分佈: 台灣中部和南部中海拔山區及蘭嶼森林中。
‧用途: 尚未發現用途。
‧莖: 半灌木狀草本,高可達 1 公尺,光滑,多分枝,枝常呈之字形曲折,具狹翼。
‧葉: 葉大小形狀不一;普通枝上葉:單葉,對生,具長柄,柄長 1~3 公分;葉片長可達 18 公分,寬約 5 公分,長橢圓狀卵形,葉基楔形,葉尖銳形,葉緣為鋸齒緣;花枝上葉:單葉,對生,無葉柄或幾無柄;葉片較小,卵形,近圓形或腎形,葉基常呈心形,葉緣不明顯鋸齒緣。
‧花: 花序為集生穗狀花序;苞片小,鈍形;小苞片線形,常被腺毛;花萼長可達 1 公分,裂片線形;花冠長約 4 公分,藍紫色,外側光滑,裡面下部被硬毛,瓣緣 5 裂,裂片圓形,微凹頭;2 強雄蕊,較長花絲長約 0.7 公分,被逆向粗毛,較短者長約 0.2 公分,光滑;子房倒卵形,花柱長可達 3 公分,被短柔毛及腺毛。

‧果實: 果實為蒴果,長約 2 公分,線狀圓筒形;種子長橢圓狀卵形,扁平,密被毛。
‧特性: 半灌木狀草本,高可達 1 公尺,光滑,多分枝,枝常呈之字形曲折,具狹翼。葉大小形狀不一;普通枝上葉:單葉,對生,具長柄,柄長 1~3 公分;葉片長可達 18 公分,寬約 5 公分,長橢圓狀卵形,葉基楔形,葉尖銳形,葉緣為鋸齒緣;花枝上葉:單葉,對生,無葉柄或幾無柄;葉片較小,卵形,近圓形或腎形,葉基常呈心形,葉緣不明顯鋸齒緣。花序為集生穗狀花序;苞片小,鈍形;小苞片線形,常被腺毛;花萼長可達 1 公分,裂片線形;花冠長約 4 公分,藍紫色,外側光滑,裡面下部被硬毛,瓣緣 5 裂,裂片圓形,微凹頭;2 強雄蕊,較長花絲長約 0.7 公分,被逆向粗毛,較短者長約 0.2 公分,光滑;子房倒卵形,花柱長可達 3 公分,被短柔毛及腺毛。果實為蒴果,長約 2 公分,線狀圓筒形;種子長橢圓狀卵形,扁平,密被毛。

來到樹根路(那盤根錯節的樹根看起來有種說不出來的美感像大自然的畫布般)

枕木階梯(林務局確實是有很用心在規劃步道)

中文名稱: 生根卷柏
‧英文名稱: Doederlein's Spikemoss
‧學 名: 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
‧科 名: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卷柏屬 ( Selaginella )
‧別 名: 深綠卷柏、石上柏、山扁柏、大叩菜、梭羅草、地梭羅、金龍草、龍鱗草、地側柏、蝦麻葉、鍋巴草、岩青、岩扁柏、過路蜈蚣、大風尾草、地柏草。
‧原產地: 日本、中國大陸、琉球、臺灣
‧分布: 臺灣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地,陰濕處或林陰地帶。
‧用 途: 1. 藥用:清熱解毒、抗癌、止血。全草可治癌症及肝硬化。性味:全草:淡、涼、微澀。效用:全草:袪風,解熱,消腫,止痛,活血,袪瘀,抗癌。治肺炎咳嗽,咽喉腫痛,氣管炎,結膜炎,黃疸,肝炎,膽囊炎,乳腺炎,急性扁桃腺炎,肝硬化腹水,肺癌,鼻咽癌,肝癌。
‧莖: 匍匐狀生長,長約 20-40 公分,主軸側生多回分枝,分枝處經常著生根支體。
‧葉: 葉二型,側葉和中葉各 2 行;側葉在小枝上呈覆瓦狀排列,同枝的兩側緊靠斜展,卵狀長圓形,長 0.3-0.5 公分,寬 0.15 - 0.2 公分,鈍頭,基部心形,葉緣內側下方有微鋸齒,外側的中部以下幾全緣,兩側上方均有疏鋸齒;中葉 2 行,彼此以覆瓦狀交互排列直向枝端,卵狀長圓形,長 0.22-0.25 公分,寬 0.1-0.12 公分,先端漸尖具短刺頭,基部心形,邊緣有鋸齒,中脈龍骨狀向上隆起,前后中葉的中脈相接成狹脊狀。
‧花:
‧果: 孢子囊穗常為2個併生于小枝頂端,長 0.3-0.8 公分,四棱形;孢子葉4列,交互覆瓦狀排列,卵狀三角形,長約 0.15 公分,寬約 0.1 公分,先端長漸尖,邊緣有鋸齒,龍骨狀。孢子囊近球形,大孢子囊生于囊穗下部,小孢子囊生于中部以上,或有的囊穗全為小孢子囊。
‧特徵: 匍匐狀生長,長約 20-40 公分,主軸側生多回分枝,分枝處經常著生根支體。營養葉分中葉及側葉兩形,中葉側葉長卵形,葉尖具有芒刺;側葉向兩側平展,基部歪形,長 0.3-0.5公分寬 0.12-0.2 公分,營養葉上表面為深綠色,下表面則為灰綠色。孢子葉在枝端成四列之覆瓦狀排列,並形成穗狀,長約 0.2-0.5 公分。生長在中低海拔林下腐植質豐富的陰濕處。

台灣亮毛蕨

台灣亮毛蕨

以前出遊當然喜歡四處看看到處的風光
不過現在看的更細更深也更加感動了
瞧那攀爬在樹上的植物(相信很多人經過也許不會看它一眼吧!)

抱樹石葦

報樹石葦

步道路線圖(步道內路線圖設置完善不必擔心迷路走失)

人工造林柳杉林

很像"寒梅"的葉子還沒開花不敢肯定

看那地上佈滿了柳杉的樹根

鬱鬱森林風光無限只要我們用心去接觸會有不同感受

台灣骨碎補

台灣骨碎補

見到陽光出現了

肉穗野牡丹

肉穗野牡丹

步道旁的岩石可是生態熱鬧非凡一點也不寂寞
有生卷扁柏還有土馬鬃(雖然有點像蜈蚣長長的不過很可愛也很漂亮)

台灣的蕨類植物共有600多種之多

長長比對到我都有點眼花了

看看地上的樹根可是前面那柳杉一路延伸長過來的呢!

好啦!接下來是木頭階梯了步步高升

看起來很像抱著種子的新生植物

剛剛已經介紹過的"曲莖蘭嵌馬藍"

說!!是哪棵樹又不把樹根藏起來?

08:44來到中途的休息涼亭了

哈哈!不好意思廁所沒水暫停使用

後面來登山的遊客越來越多了
大老遠就可以聽到人聲鼎沸的聲響
我還是繼續往上走吧!

我有點後悔選擇周日出遊
還是喜歡星期一人少的那份清幽漫步
決定了以後還是選擇人少的時候吧!

陽光穿透下來照耀在步道上
隨著海拔上升箭竹族群出現了
仔細觀察各類植物也是有它們的地盤喔!

看那彎著背的老樹像不像被一群淘氣的蕨類孫子任意耍鬧呢?

鐵角蕨

阿里山舌蕨

其實了解蕨類植物也是很有趣的

大凍山真是個植物生態寶庫
讓我一路走上來長長蹲在路邊觀賞植物
常常登山的遊客好奇眼光投來看我
讓我都有點不好意思呢!

台灣水鴨腳
英文名稱: Formosana Begonia
‧學 名: Begonia formosana (Hayata) Masamune Begonia laciniata auct. non Roxb.
Begonia laciniata Roxb. var. formosana Hayata Begonia formosana (Hayata) Masamune f. formosana
‧科 名: 秋海棠科(Begoniaceae)秋海棠屬(Begonia)
‧別名: 水鴨腳秋海棠、台灣秋海棠
‧原產地: 分布於琉球及台灣。
‧分布: 生長於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的山地約 200~1,500 公尺處,多見於森林下或路旁,較常見。
‧用 途: 1.觀賞用:水鴨腳秋海棠是庭園觀賞的優良綠化植物。2.食用:葉柄和莖吃起來有酸酸鹹鹹的味道和酢醬草極為類似,可為野外解渴的的求生植物,但植物中含有蟻酸,則不宜過量食用。

曲莖蘭嵌馬藍

曲莖蘭嵌馬藍

曲莖蘭嵌馬藍

台灣骨碎補

台灣水腳鴨
‧莖: 草本,根莖匍匐,厚、肉質,光滑無毛;莖(花莖)常在開花時長出,帶有葉片,直立或斜上昇,略帶肉質,綠色,長 20~30 公分,先端有分枝及開花。
‧葉: 葉歪卵形至長橢圓形,長 12~20 公分,寬 7~12 公分,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歪心形,肉質,邊緣粗鋸齒至撕裂狀;表面近似光滑無毛或略有毛茸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葉柄長 10~15 公分,光滑無毛;托葉三角狀卵形,長 0.6~0.8 公分;莖生葉與根生葉相同,但較小。
‧花: 花較大,開放時徑 3~4 公分,粉紅色至紅色,雌雄同株,呈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長 8~10 公分,常呈叉狀分枝;雄花:花被片 4 枚,排成二列,外列二枚較大,闊長橢圓形,長 2~2.5 公分,寬 2~2.2 公分,先端鈍;內列二枚倒卵形,長 1.5~1.8 公分,寬 1~1.2 公分,先端鈍;雄蕊多數,長 0.4~0.45 公分;花絲離生,長 0.2~0.25 公分;花樣藥長約 0.15 公分;雌花:花被片 4~5 枚,與雄花的花被片相似但較小;子房三室,花柱二枚,先端二岐,柱頭彎曲如螺絲錐。
‧果: 果實為蒴果,長 2.5~2.8 公分,寬 1~1.2 公分,有翅三枚;背面的翅較側生的翅挺出許多。

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厚、肉質,光滑無毛;莖(花莖)常在開花時長出,帶有葉片,直立或斜上昇,略帶肉質,綠色,長 20~30 公分,先端有分枝及開花。葉歪卵形至長橢圓形,長 12~20 公分,寬 7~12 公分,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歪心形,肉質,邊緣粗鋸齒至撕裂狀;表面近似光滑無毛或略有毛茸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葉柄長 10~15 公分,光滑無毛;托葉三角狀卵形,長 0.6~0.8 公分;莖生葉與根生葉相同,但較小。花較大,開放時徑 3~4 公分,粉紅色至紅色,雌雄同株,呈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長 8~10 公分,常呈叉狀分枝;雄花:花被片 4 枚,排成二列,外列二枚較大,闊長橢圓形,長 2~2.5 公分,寬 2~2.2 公分,先端鈍;內列二枚倒卵形,長 1.5~1.8 公分,寬 1~1.2 公分,先端鈍;雄蕊多數,長 0.4~0.45 公分;花絲離生,長 0.2~0.25 公分;花藥長約 0.15 公分;雌花:花被片 4~5 枚,與雄花的花被片相似但較小;子房三室,花柱二枚,先端二岐,柱頭彎曲如螺絲錐。果實為蒴果,長 2.5~2.8 公分,寬 1~1.2 公分,有翅三枚;背面的翅較側生的翅挺出許多。

這陣子當我漫步在這樣的之字型步道時心中常常想著
雖然馬路很寬很方便但是人與人的距離卻是越來越遠了不是嗎?

車前草
科別 車前草科
學名 Plantago asiatica L.
莖 地下莖粗短,鬚根發達,根生。
葉 根生葉叢生,薄紙質,具長柄,卵形至闊橢圓形,先端圓或鈍,全緣或波狀緣。
花 由叢葉間抽出單一花莖,多數小花排列成穗狀花序,花無柄,白色,花冠4裂,雄蕊4枚。
果 花後結小蓋果,蒴果長卵狀橢圓形,內含種子,扁平,黑褐色。

車前草的種類:
前草有兩種:大車前草與車前草,它們長得型態不容易分辨,等開花結果後,大車前草蓋果內的種子較大、較少(4~6粒);而車前草蓋果內的種子較小較多。
車前草的藥用:
1.具有利尿、解熱、袪痰、抗菌等功效,是治療泌尿道發炎或祛痰的良藥。
2.全草煮汁飲服具利尿消腫、清肝瀉熱等作用,也是青草茶的最佳原料菜。
3.幼嫩的車前草,是可食用的野菜之一。

烏心石

烏心石

鱗柄鐵角蕨

鱗柄鐵角蕨

鱗柄鐵角蕨

土馬鬃
學名:Polytrichum commune Linn. ex Hedw.
科別:土馬騣科/金髮蘚科.
別名:土馬騣.大金髮蘚.金髮蘚.千年松.矮松樹.眼丹藥.小松柏.太陽針.土馬棕。
產地:全境山野之陰濕土坡.森林沼澤.酸性土壤上或偶見庭園.花盆中自生。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苦.性涼。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解毒.補虛.通便。
用於:久熱不退.盜汗.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肺癆.跌打損傷。外治:瘡癤。
民間方例:※ 瘡癤 : 鮮土馬鬃適量.搗爛敷患處。

土馬鬃

大樹抱石(感嘆植物的生存韌性與堅毅精神)

來登山的遊客有如車水馬龍進香團越來越多

09:10離大凍山距離剩下500公尺

曲莖蘭嵌馬藍

路越是往上陽光露臉得越多了
棲身在樹林底下兩旁的箭竹依舊是生長茂盛

曲莖蘭嵌馬藍(很想拍張漂亮的特寫)

在抵達大凍山觀日峰之前,有一處天然箭竹林,
高低起伏的步道穿梭其間,形成一種神秘有趣的竹林隧道

第一次上大凍山的時候真的只想到要到山頂
所以很多的延途景緻真的都沒細細注意到
美景往往就在你身邊溜走

穿梭於柳杉林、竹林及闊葉天然林之間,蜿蜒深邃的山中小徑,讓踏出的每一步都充滿了驚奇

今天上來大凍山的半途還遇到一對老大哥大姐住台南真巧
老夫妻倆手杵著木棍幾乎每個星期都會上來大凍山除了下雨天
其實登山健身也不錯啊!山上空氣好

天南星

天南星

快到山頂了(路旁有一林務局的木屋機房)

小矮菊

兩棵粗腰大樹幹像不像守門人呢?

看起來很像大葉楠

樟櫟群叢林相介紹

烏心石

披在樹枝上的苔蘚植物

沿途我跟著自己的步伐慢慢走,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景致外,更介此行走呼吸
,來充份感受森林浴所帶來的芬多精。

烏心石

烏心石

已經可以聽到人聲鼎沸的山頂涼亭到囉!!

09:27到啦!大凍山海拔1976公尺

很多人會選擇到阿里山看日出,與阿里山迅速躍升的二、三秒日出不同,位於嘉義縣大凍山的日出,長達三、四分鐘,可以好好欣賞破曉時分的耀眼光芒;站在海拔一千九百七十六公尺大凍山觀日峰上的觀景坪,三百六十度的寬廣視野,只要天氣好,更能遍覽群山阿里山、玉山、大小塔山、草嶺、新營等山峰的秀麗景致。

又是豔陽高照的好天氣
我每回上來大凍山都運氣不錯都遇上晴朗的好天氣
真是山神眷顧

前方芒草指向的是大塔山跟中塔山(我真的很喜愛塔山那氣勢磅礡的山勢)

眺望群峰說明圖示

在這觀景平台上視野超棒可觀玉山群峰及塔山群峰還有草嶺等地區喔!

塔山山脈

來吉部落跟小塔山

上月上大塔山觀景平台遠眺群峰
而今天我在大凍山望大塔山
那種感覺說不出來

玉山主峰跟玉山北峰及玉山南峰

今天雲層還蠻高的
右側芒草所指的是玉山北峰

最高的那支芒草所指的是大塔山

涼亭裡擠滿了上山的山友遊客
所以小弟一人只好就在外面曬太陽囉!
一路陪伴的登山杖走的慢沒什麼流汗所以一瓶水還沒喝完呢!

望著玉山群峰跟塔山群峰恨不得馬上動身再投入群山的懷抱中
人家說登山會上癮還真的耶

涼亭另一側似乎另外有新的步道修整中

喔!原來往多林車站跟芙蓉山頂湖方向

涼亭四周車前草生長茂盛很肥

大凍山眺望群峰全景圖(一)

大凍山眺望群峰全景圖(二)

休息後看到上來山頂的人潮是越來越多
於是決定不湊熱鬧下山吧!
來到往樹石盟的岔路決定再到樹石盟那邊去看看

上山容易下山苦啊!
還好有準備護膝可以減少膝蓋的磨損

一般人到大凍山可能時間關係吧!都直接上山下山
所以對這必須迂迴繞行的路線就比較少人走

由於比較少人打擾所以步道旁的植物生態顯得更豐富更多元化

木頭階梯旁的守護枯木雖有點落寞但依然無怨無悔直直挺立著

喜歡這樣獨自一人行走的悠然自在可以無拘無束慢慢賞玩延途景緻

路旁長得細細長長的很像台灣露珠草

拍不好真是傷腦筋啊!

大石旁的視野缺口可以看到塔山群峰

再一張該可以看到了吧!

回望剛剛下來經過的大巨石
常有人說一個人登山不無聊嗎?
我若是只想著登頂征服想那可能登完頂就似乎完成目的了
但是若是你是抱著親近大自然瞭解大自然的話
那樂在其中又豈會感到無聊呢?

蓬萊天南星
Arisaema taiwanense 蓬萊天南星
假莖高2-10cm。
葉單生,葉柄長於假莖;小葉7-15,放射狀排列,倒披針形,先端具絲狀長尾。
肉穗花序,外包以佛燄苞,佛燄苞頂端延伸為附屬物。
雄花位在花序上部,雌花聚集在下部。
花序軸前1/2-1/3處膨大成棍棒狀,表面具皺紋。
特有種,全島中海拔山區。

圓球形的地下莖上長ㄧ片葉子,裂至7-15片不等,由圓形的葉柄撐出地上。
在熱帶或亞熱帶雨林,高溫多熱,缺乏充足日照的林下
葉型與葉片的配置高度發揮對光的吸收效率,盡可能地承接灑落在周圍的所有光線
* 葉柄:掌狀(放射狀)葉的中心點到地下莖的部位。
* 假莖:葉柄包覆花序柄的鞘狀部分。
* 花序柄:花序基部到地下莖的部位。
蓬萊天南星:葉柄長於假莖。

* 管部:佛燄苞基部捲起。
* 簷部:佛燄苞上部張開並彎成90度。
* 先端:佛燄苞變細,形成絲狀。
* 外表:有縱向紫褐色深淺分布的紋路。
天南星是一種產熱植物
藉呼吸作用引發跳躍式電子傳遞
溫度提高,氣味分子擴散加速,吸引蟲媒
單性花雌雄異株
開花時,由地下莖長出一個枝條(花枝),花枝由一個長柄(稱花序柄)和上面長的花序(稱佛燄花序)組成。
佛燄苞包著的花序有很粗的花序軸,可以有三段組成,基部長雌花,中段長雄花,前段無花(附屬物)。
幼株ㄧ般只長(開)雄花,夠大的植株才會長雌花。
雌雄花發育先後有時間差
雌花先熟,發出臭味,吸引蟲媒
雄花晚熟,不會發出臭味,蟲媒離開
也有可能因為自發授粉,遺傳畸界度降低,導致適應力變差

大棟山的生態保存的不錯是個想要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

布勒德藤
布勒德藤,別名野海棠,為野牡丹科金石榴屬的直立或蔓性灌木常綠灌木,葉卵形或卵狀心型,先端漸尖,長約2~8公分,圓基或心基,鋸齒緣。花梗密被腺毛及多細胞毛。
布勒德藤其頂生桃紅色小花,配合中間奇特可愛的黃色雄蕊,頗為特殊漂亮,外形與小金石榴非常相似。不過兩者最易分別的特徵是其葉片表面及背面皆覆有稀疏白刺,而小今石榴則無。其莖有粗毛,為直立或攀緣性,帶有紫色經略呈圓柱狀。

布勒德藤

林間的小蛇

看到剛剛下來的階梯
我有點想念塔山步道囉!

大自然就像是老師般總是不斷的介紹大自然給我們
不要浪費白來這是上一遭啊!

台灣水腳鴨

台灣水腳鴨

塔山群峰

攀緣植物介紹

樹上的攀緣植物生機勃勃

10:32到了有名的樹石盟了

雲葉
中文名:台灣雲葉樹
英文名:Bird-lime Tree
學名:Trochodendron aralioides 科別:雲葉科
分布:分布於中央山脈海拔1,500~3,000m處之地區。

昆欄樹(Trochodendron aralioides Sieb & Zucc.)為高大的喬木,高度可達20公尺以上,是常綠闊葉樹;葉片菱形或披針形,前半部鋸齒緣,具有油亮光澤;花為頂生之總狀花序;每年約4、5月份左右,昆欄樹的嫩葉和花芽會同時綻放;6月以後,其型似車輪的蓇葖果開始成熟,並由綠色逐漸轉為深褐色。在霧林帶地區的昆欄樹常和紅檜、巒大杉、台灣杉等針葉樹混生,伴隨的闊葉樹種則有(八角茴香科的)八角、樟科的楨楠屬植物,以及殼斗科的柯屬和櫟屬植物等。由於昆欄樹在台灣特別喜好生長於霧林帶,所以有一個很好聽的別稱,叫作「雲葉」,或是「雲葉樹」。

雲葉樹由巨石底下開始把它包覆著如膠似漆

樹石盟解說介紹

台灣的山地降雨量高,位於海拔約1800~2500公尺的山區不僅潮濕,溫涼的氣候更形成雲霧最濃的區域;這裡孕育著許多重要的雲霧植物,昆欄樹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沿著中海拔的山區道路,常可見到它的蹤影。

棕梠
棕櫚是屬於棕櫚科,常綠小喬木,株高3~ 8公尺 柱形,包以暗竭色纖維的葉鞘。葉具長柄,簇生幹頂狀,徑可達8 0公分 ,掌狀分裂,裂片線形、內折、具二尖裂; 葉柄長約 一公尺 ,兩綠有刺,其下端兩側分別將莖幹包圍;4~5月開花,花小、黃白色、雌雄異株多數集生而作分岐之肉穗花序,外包有多數顯著之大葉小苞形;
萼片,花瓣均為三枚,雄蕊六本;心皮三枚;核果,扁平心臟形,徑約 一公分 ,秋天熟時,青黑色。
它以種子繁殖。11月自棕櫚採取種子,裝入麻袋內,春四月上旬播種,定植適期為4~6月,使用2~3年發育不佳,如必需栽,則應高植,以利排水。陰性樹,少污染。在富含腐植質而排
水良好之地,不拘陰陽均可生長,寒性頗強,惟需擇避風之地,施肥於三月溝施堆肥與雞糞,保持十葉片而去除枯老葉。

本屬植物根據記載,全世界約30種。分布於亞洲、澳洲、太平洋島嶼、非洲東部、馬達加斯卡島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自生僅有一種,,即台東蘇鐵。蘇鐵幹 中薄壁細胞含有多量澱粉可供食用,俗稱西米(Sago)。因長得像棕梠樹,英文俗稱為Sago palm。 蘇鐵與台東蘇鐵最主要的辨別特徵,在於蘇鐵的小葉邊緣反捲,而台東蘇鐵的小葉邊緣扁平不反捲。
兩者是同一家族的︰屬裸子植物(特徵︰胚珠裸露,無良好的保護器官或構造)的蘇鐵目(Cycadales; 俗名︰cycads)。被子植物(通常會有艷麗花朵的植物)的胚胎在發育的過程,會在一個類似「子宮」的組織構造(或器官)中生長,並受到保護。這種器官
稱做「子房」;子房壁在種子成熟後發育為果皮和果肉(但有些被子植物的果肉則不明顯)。 “Cycas”是源自於希臘文的椰子樹名,因蘇鐵類植物常被誤認為棕梠樹或是蕨類植物。其實他們和後兩者是沒親戚關係的。蘇鐵類植物的精子具有許多鞭毛,
這在現生的種子植物中相當獨特。蘇鐵類植物出現在古生代的二疊記(約二億八千萬年前),在中生代的侏儸紀(二億到一億五千萬年前)達到他們家族興旺的巔
峰。由化石的研究已確認蘇鐵類植物在過去無論在種類和分布上都比現在更多且廣,目前則僅有小的族群在各大陸塊上呈不連貫的分布。可說是古老的孑遺植物。

好奇特的彎曲樹幹

來到竹林囉!

柳杉:枝條稍上舉,螺旋狀隨意分枝,排成圓柱狀。葉是接近針狀的鑿形,長約1公分,稍柔軟而不刺人,在枝條上螺旋狀的依序著生成條柱狀。毬果圓球形,長約2-3公分,組成的一片片果鱗盾牌狀,果鱗前端有指頭狀突起,由毬果基部的5個到頂端的1個,中央也有扁平且常彎曲的突起。

松杉柏代表溫帶的亞洲東方常見的常綠裸子植物,杉類在中國傳統上被認定是葉子條片狀的一群,但這與西方植物學中杉科植物(Taxodiaceae)的範圍不同,如冷杉、鐵杉、雲杉、油杉等都是松科的成員。杉木(Cunninghan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台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是台灣可見的主要杉科植物,世界上只零星的殘存於亞洲的東南部山區,分布狹隘,族群量不多,且大都單傳一種存活於隔離的地區,屬於孓遺的狀態。

人工造林柳杉林

柳杉原產日本,為日本之主要造林樹種,台灣亦引進大面積造林,面積達四萬多公頃,植於海拔900~2,200m間,因最初乃自日本吉野地區引進,故民間多稱之為吉野杉或日本杉。
心材因產地、品系以及含水率而有不同,從暗褐色至紅褐色,邊材黃白色,邊心材明顯,木理通直,木肌粗糙。
易乾燥,乾燥性能良好,少反翹或乾裂。
手工刨削或機械刨削均容易,刨面粗糙,塗漆及吸著性良好。
耐蟻性良好,耐腐性中庸。

柳杉的毬果

來到岔路接上往大凍山觀景台登的路徑

另外一條路徑可以通往十八羅漢洞跟石獅象
我想改天再走吧!

10:58下來到停車場囉!
滿是遊客還有一大群自行車友騎車兼爬山!真猛!!

由大凍山下來到奮起湖前
看到遠處漂亮的雲層好像有雲海出現

把鏡頭拉近點看像不像雪花棉花糖呢?

難得大好晴天雲海翻騰
讓我一時起了童心來去追雲海吧!

追到巃頭時看到雲層從山谷竄起

一轉眼雲層就把山頭包了起來真是有趣

看著雲層亂竄
於是我趕緊再騎車跑到台18線跟公田產業道路的交會處

看那雲層由公田的山谷整片殺出
那真是氣象萬千難得的景像啊!

由於剛剛覺得看不過癮覺得我好像爬不夠高
於是就又跑到隙頂來希望爬上二延平步道的觀景台能夠看到雲海

步道停車場旁竄昇的雲霧
我自己都覺得自己還真像小孩一樣像追星族
只是我追的對像是雲海罷!


走在步道上我才想到我好像還沒吃午餐吧!

石竹林介紹

茂盛的竹林隧道
很多由上山下來的遊客

二延平步道全長一公里

200公尺的標識柱

竹林綠蔭雖然已是大中午時分倒還不會太熱

成長得好壯大的蕨類植物根一般樹木一般大

最自然的原生林
隨著人類的文明與開發
越來越多的原生林遭到破壞殆盡
建設是困難的破壞卻很容易期待大家能夠共同保護珍貴的自然生態啊!

非洲鳳仙花

木造棧道一路沿著山崖邊慢慢攀昇風光跟視野都很不錯喔!

白花藿香薊

由山谷昇起的洶湧雲霧翻滾

二延平步道維護得很不錯都有專人負責整理
也希望來訪的山友留下腳步別留下垃圾喔!

步道經過了竹林後來到茶園旁可以觀賞翠綠的茶園風光喔!

一邊是竹林一邊是由巨石駁坎所堆積而成的茶園真是風光明媚

阿里山的茶產業每年可是造就上億的產值挺嚇人的呢!

當初整地出來的巨石用來當駁崁也是一種特色
更何況有些巨石上還可以發覺遠古的化石
不彷可以來個化石探訪之旅喔!

佛手茶介紹
品名稱:重火炭焙高山佛手茶
茶葉種類:球型烏龍茶
茶葉產地:嘉義縣
茶樹品種:香櫞種
緣由:
佛手茶同金萱或翠玉茶一樣,只是茶葉的別名。
佛手茶為香櫞種,產於福建永春(更早之前發現於何地?就不知道了),香櫞和武夷、鐵觀音或烏龍種,都一樣有她們個別獨特的風味,其製法不同當然也會有不同的滋味表現。

佛手茶的茶園,葉片大小及厚度是一般茶葉三倍的佛手茶,乍看之下還以為是一叢叢長像低矮的柑橘樹。

茶鄉之旅說明介紹
青心烏龍
屬小葉種,適合製造部分發酵的晚生種,由於本品種是一個極有歷史並且被廣泛種植的品種,是早期從大陸引進之品種,據了解大陸現在已無此品種,此樹形稍小屬於開張形,枝葉較密生,葉形長橢圓形,以葉部 5~6公分處最闊,葉肉稍厚,質柔軟富彈性,葉色呈濃綠色而富光澤,葉脈色淡明顯凹陷,幼芽呈紫色。由於製茶品質優異,全省各茶區均有栽培,適合製造包種茶,烏龍茶等。 本品種所製成的包種茶不但品質優良,且廣受消費者喜好,故成為本省栽植面積最廣的品種,可惜樹勢較弱,易患枯枝病且產量低。
白毫烏龍茶(東方美人茶)
白毫烏龍茶為台灣最特殊之名茶,全世界僅台灣產製,其製茶原料採自受茶小綠葉蟬吸食之幼嫩茶芽,經手工攪拌控制發酵,使茶葉產生獨特的蜜糖香或熟果香,主要生產於新竹縣北埔、峨眉及苗栗縣頭屋、頭份一代茶區。白毫烏龍茶以芽尖帶白毫愈多愈高級而得名。其外觀不重條索緊結,而以白毫顯露,枝葉連理,白綠黃褐紅相間,猶如朵花為其特色,水呈琥珀色,具熟果香、蜜糖香,滋味圓柔醇厚。
※ 椪風茶,是白毫烏龍,白毫烏龍不見得是椪風茶。中間的差異在 ”小綠子”是否有著園,如果沒有經小綠子吸食,製造出來的只是純白毫烏龍而非”椪風茶”,且椪風茶只有在「芒種」(4、5月間),前後採收者才算是正牌椪風茶。
台茶12號
別名金萱、 27仔,試驗代號- 2027,經過四十三年的選育後,才在民國七十年命名的新品種, 母本台農8號+父本硬枝紅心之雜交後裔,茶改場成功育種的排列順序第十二號。樹型橫張型,葉橢圓形,葉肉厚,葉色濃綠富光澤,芽綠中帶紫,富茸毛,芽密度高,樹勢強,高產,採摘期長,抗枝枯病。適製包種茶及烏龍茶,屬中生種。金萱的採收量比青心大冇和青心烏龍高百分之二十至五十 ,因此種植面積在穩定的增加中。由於樹勢強健,環境適應力強,高產,品質佳且廣受消 費者歡迎,因此全省各茶區均有種。

大阿里山茶介紹

二延平步道沿途共設有三層涼亭可供休憩

路過第一層的涼亭喝口水後
見來此野餐的人蠻多的所以我就繼續前進往上走

看那寄生在樹上的巢蕨真是無處不在啊!只是這裡陽光那麼大怎會呢?
後來想了一下就明白隙頂這裡因為地理的關係一整天常常是籠罩在雲霧裡
所以溼氣水氣夠厚茶葉品質好當然巢蕨也就受益了

茶園裡的巨石
茶農並未將巨石移除讓整個看起來有種渾然天成的協調美

茶園旁的柳杉

看!!茶園那邊是晴朗天氣
而另一旁則是雲霧由山谷上升來景象有趣

第二層的涼亭設有兩座依舊是人滿為患
所以我繼續往最上層行走
來到木棧道階梯爬昇囉!

似乎快要到二坪山頂了看到晴空了

哈哈!看到上方的電信設施了嗎?那裡是最高涼亭觀景台處

路邊的白花藿香薊草

希望在最上層的展望平台能看到美麗的雲海

上來到最上層一看有點無言
居然產業道路可以通到此處呢!

喔!原來是氣象局的雨量監測系統(還以為是大哥大基地台呢!)

二延平山步道景色怡人,沿途可俯瞰嘉南平原、仁義潭水庫、蘭潭水庫及曾文水庫風光,眺望玉山主峰及南北二峰,欣賞冬季霜雪皚皚的景色以及日出剎那跳躍的生命力。沒有光害,沒有空氣污染,萬里無雲的夜晚,仰首撒滿星斗的天空,俯視萬家燈火的嘉南平原,天上人間滿似亮晶的碎鑽。雲瀑、雲海、夕陽、晚霞,還有大象山、仙井瀑布與大峭壁,都是麗景天成,雄偉毫邁,是上蒼隱藏在這裡的大自然瑰寶,豈可錯失?

風吹起了雲層像這裡移動雖然沒有壯觀的雲海欣賞
不過看到那白雲的變換移動也是不錯的啦!

氣象局的觀測系統旁的機房是無線電中繼站

二延平頂的高海拔1650公尺
如天氣晴朗立足二延平頂景緻可眺望嘉南平原甚可延伸至麥寮沿海海平面,俯瞰層層疊堮秀峰,參差互出視野遼闊,尺寸千里盡收眼裡是許多藝術攝影者補捕捉大自然奇景的天堂樂園,就如日落冬夏各有其趣,夏日夕陽暮落海平面,冬日夕陽沉浮雲海裡。

二延平頂設有涼亭一座以及3處的觀景平台
我獨自一人獨享貴賓級觀景平台真好
隔壁兩對也來自台南的夫妻在此野餐觀景(今天遇到還蠻多台南的朋友上來阿里山呢!)

陪伴我一路的夥伴
休息補充點熱量吧!

山谷昇起的雲霧像龍捲風似的

瞧!整個雲層被風帶到這裡了
我的臉面迎著雲打過來感覺過癮啊!
休息夠了心想有風氣流不穩沒雲海看了所以決定下山吧!

結草

下來第二層的涼亭好些遊客也都用餐休息結束下去了

剛剛上來還見得到藍天的茶園一轉眼都是雲層了(真是一日數變)

看看雲層往茶園壓下來囉!

回頭仰望剛剛的最上層觀景平台已經被雲霧所吞噬了

很像風藤的植物!

照不清楚真是噢!

把葉子拍清楚點再來查資料囉!

台灣明萼草
學名Rungia taiwanensis Yamazaki
爵床科明萼草(孩兒草)屬草本植物
台灣原生植物,莖略被短柔毛,單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
穗狀花序,花冠筒狀唇形藍色,下唇基部有淺藍、白色條狀紋,花蕊黃色,筒狀花萼白色,具絨毛,蒴果。
「明萼草」與「臺灣明萼草」的差異判斷:「明萼草」 葉全緣,無花之苞片橢圓形,「臺灣明萼草」葉疏齒緣,無花之苞片鐮刀狀披針形。

爵床科明萼草屬在台灣有2種植物:明萼草與台灣明萼草。台灣明萼草產於中部南投及阿里山區,
兩種明萼草除花色不同外,花形簡直一模一樣。

花序,無花之苞片鐮刀狀披針形

13:54下來到隙頂的停車場
看到漂亮的小黃花迎風招展

美麗的小黃花

美麗的小黃花

大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菊科
一年生草本,高1公尺以上,是栽培植物,清境農場、杉林溪、武陵農場、太平山均有歸化的野野生族群,花期在8~10月(中高海拔),春~夏季(平地)。
大波斯菊的莖多分枝,葉對生,二回羽狀複葉,小葉細線形。
大波斯菊頭狀花單生開於莖端,或排列成繖房狀,總苞片2列,顏色有白、粉紅、紫紅......等多種品種。頭狀花有長柄,舌狀花,中性,花色繁多。
大波斯菊瘦果線形,有喙,喙頂具芒刺2~4條。
別名:秋櫻。

大波斯菊原產於墨西哥,西元1911年引進台灣栽培,不久便在各地出現。
大波斯菊原產墨西哥,1799年時一位西班牙神父為它取名做COSMOS,是希臘文飾物或勳章的意思,但在英文裡正好是宇宙。由於大波斯的適應和繁殖力都很強,在世界許多國家都已經馴化成為野花了,倒也無愧宇宙之花的美譽。只是中文名稱裡的波斯頗令人費解,或許是輾轉由波斯引進我國的吧!
大波斯菊看起來讓人覺得很柔弱,其實它是滿容易栽培的植物,陽光充足它就會長得很好,不需太肥沃土地,以播種繁殖為主,直播或育苗後移植都可以。

看了看時間草草在龍美用個餐後決定慢慢下山
路經中埔"吳鳳公園"時想說都沒進去晃一晃
就決定進去參觀一番了

吳鳳紀公園是國際建築大師漢德寶教授精心規劃,採閩南式建築,地舖馬齒石,迴廊紅柱八角亭,依山坡地高低起伏而走,牆上有圓形、甕形、八角形、多角形的開口,每一個開口依造型採用不同的材質裝飾,任你穿越一道道的紅牆,一部族群融合史也一幕幕的播放,雖今日歷史的真實性引起爭議,但我們相信融合的過程雙方都有一番血淚。

吳鳳公園位於台18號公路12K處,為阿里山風景區旅遊資訊服務之前哨站,除了施設有旅遊諮詢服務台及多媒體放映室外,並將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轄風景、觀光建設、山區人文、特產品及未來願景等精華濃縮呈現,特別是刻正進行的茶之道計畫,更是內涵搭配實景,以特殊的展示手法表達阿里山世界第一等茶的美名;未來行經台18線,一處閩南古蹟式的造型物,將深深奪得您的青睞駐足!

緊臨吳鳳公園的中華民俗村有閩南式景觀花園,且搭配歐式花園,園內設計古色古香。「崇仁」、「尚義」兩館陳列如雕刻、陶塑、捏麵、彩繪、紙傘、蠟像及燈光音效表現吳鳳捨身取義的故事為主。除了各景點外園區內不定期邀請內外表演團體駐演,如:四川變臉、逗趣魔術小丑雜耍、拉斯維加斯。

吳鳳公園的建築之美也是值得細細欣賞的

長得很美的瓊麻

今天來這參觀的遊客還不少耶

八角迴廊

院子裡很有特色的景觀樹

阿里山風管處的風景區建設沿革介紹

阿里山之美的介紹

阿里山風景區10年紀事

八角迴廊中庭(吳鳳像)

公園內以圍牆區隔出許多空間,各空間以各種形狀的門洞連接,當您由一區穿過門洞前忘另一區往往有別有洞天之感。

木馬道介紹說明

木馬道-於西元1910年(日據時代明治43年)日本人在建造阿里山鐵路-奮起湖路段,皆採取森林資源及鐵軌枕木用料,起先在鐵道的附近先以人工方式搬運,後來木料漸取漸遠,且人工搬運的負荷太重,因此就想出利用木材廢料舖在路上,一開始是木料拖拉,後來再以木材做成木車,上面可放較多木料,採以二人為一組(大部份為夫妻檔),一人在前面拖,另一人在後面推,因此叫拖木馬,也是台灣早期林業文化之一環。

草原遊憩也是不錯

園區後面還有一片大草原以及茂盛的樹林,
草原上佇立著鄒族原住民部落這種無壁面、茅草為頂的涼亭式建築,具有凝聚族人情感作用,
遊客在此可以親自坐在涼亭建築當中,除了稍作休息之外,也可以體驗一下鄒族原住民的生活。

鄒族涼亭

吳鳳公園環境整理的還不錯

圍牆旁整排的樹頗有特色

吳鳳公園入園參觀處

瓊麻

景觀蕨

百萬心

百萬心
蘿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產地:澳洲
栽培:
栽培介質需排水且透氣性佳,可以蛇木屑混合栽培土及真珠石。栽培地點光線亦不宜過強,半日照或是有遮蔽的屋簷下、窗邊均適宜。
植株具蔓性,可攀附或垂墜生長。葉色鮮綠帶點銀灰色,廣卵形,寬約0.7~1公分,對生,先端尖突。春季會開出黃色或白色花朵,但花小不具觀賞價值。
其耐旱性佳,栽培時需注意勿澆水過量,通常栽培失敗多因澆水過量,使得根系及枝條腐壞而漸衰弱,建議可等介質乾透後再一次澆透。若枝條顯得雜亂時,可以修剪整理。生育適溫約20~30℃,若氣溫低於10℃時需移至較溫暖處,並降低澆水頻率,避免寒害。3吋小盆栽經一段時間栽培後,建議可更換成較大的盆器栽種。
百萬心耐旱性強,基質不能長期過濕,特別是雨季基質不能長期過濕,否則可能導致根系及枝條腐爛或長勢衰弱,澆水掌握乾透澆透的原則。需肥量不大,每月 施用1次稀薄的液肥,濃度不可過高,否則易出現肥害。
若枝條顯得雜亂時,可以修剪整理。生育適溫約20~30℃,若氣溫低於10℃時需移至較溫暖處,並降低澆水頻率,避免寒害。3吋小盆栽經一段時間栽培後,建議可更換成較大的盆器栽種。
繁殖:
繁殖以扦插為主,春、夏季皆可進行,將枝條剪成每3~4節一段,斜插至排水良好的介質中,介質保持些微潮濕狀態,約1週即可發根存活。需肥性不高,可每3個月施用一次好康多二號,另於春、夏季施用花寶二號或四號,稀釋1,000倍,2~3週一次即可。
用途:盆栽、懸吊觀賞植物。

佛手蓮

粉紅色的不知名小花


黃色的蘭花


充滿閩南傳統風味的建築風

中埔鄉休憩旅遊景點介紹

放假日能夠全家一同出遊是很不錯的

在拍張吳鳳公園的建築美吧!

後記:一帆風順平步青雲的日子人人都愛
只是若沒一點點的波折那人生豈不太過平淡無趣了
這陣子常常上山登山健行
從剛開始獨自一人感到不安畏懼
到現在學習開始享受獨處面對自我
生物來自大自然當然回歸大自然是自在
在大自然的懷抱裡
也讓我逐漸明白文明科技雖好雖便利
但是在大自然裡只需要用最簡單跟最單純的心去感受
當然勇氣是靠培養的
但是卻非魯莽與躁進的
唯有小心加上冷靜面對
方能在追求自我的同時也能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