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小心高山症

武嶺合歡山地區
一直是版上熱門地點

不少人一日來回
來的快
去的快
好像沒人注意到
空氣稀薄跟自己身體的問題...

初次到2500公尺以上高山
有較高機率中獎

在低壓缺氧高山環境
當上升速度
超過身體適應
會產生

急性高山症
高山肺水腫
高山腦水腫

症狀:
頭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走路不穩....等

嚴重者立即發作

通常過了4小時發作
(我看各位好像都已經這時候下降幾千公尺,飆回家,沒發作)

各位前往合歡山.合歡山群峰.武嶺等高山
有頭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
那就是有很高機率

中獎了

應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
並立即下降高度
下降下降再下降(高度)

尋找附近醫療

就我個人攻略建議
較佳方法是
在清靜.關原.大禹嶺較低海拔停留一晚
讓身體適應高山

如果有要攜帶年長者前往
更應該知道喔!!!

如果時間不多
一日來回
有高山症情形
立即下降高度
多數即可痊癒

如果是結合登山高耗氧行程...
更應該要知道了解喔!!!

舉例:
這回玉山行
我擬定策略
是停留在塔塔加一晚喔!!!

如果在未來要前往國外高海拔地區旅遊
例如西藏(4.5千公尺)
出發前應該到醫院掛家庭醫學科
說明前往高海拔地區
遵從醫生用藥方法
事前服用丹木斯.紅景天等...

高山症
就歷史資料上來看
嚴重會致死喔!!!

也不是中了一次
下次就不會中獎喔!!!

另外補充一個資訊
自由電子報 - 合歡山莊42歲 全身「大整型」
下回到合歡山莊
多拍幾張

未來
有可能是回憶喔!


補充:高山症 - 維基百科
裡頭所說
"嚴重致死"這不是騙人的
在台灣
會到嚴重致死層度
多數發生在
登山者

因素是
下降高度來不及
及有的人會忍(因為團體行動)
開始是輕微高山症
忍久轉為高山肺水腫...

由於武嶺合歡山地區
接近馬路
交通方便

多數是輕微症狀
下降高度即可解決

如果回到平地仍舊不舒服
到醫療機構
說明有前往高海拔地區...略...

交給專業人員處裡

祝各位
快樂!!!
2011-09-25 21:0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高山症
大大機車旅遊版車友的叮嚀
相信大家都會謹記在心的
合歡山莊將拆重建大家是該留下些紀念
所以事不宜遲想上就上!對吧!+5

吳小良 wrote:
武嶺合歡山地區
一直是版上熱門地點

不少人一日來回
來的快
去的快
好像沒人注意到
空氣稀薄跟自己身體的問題...

如果初次到2500公尺以上高山
在低壓缺氧高山環境
當上升速度
超過身體適應
產生

急性高山症
高山肺水腫
高山腦水腫

症狀
頭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走路不穩....等症狀

嚴重者立即發作
通常過了4小時發作

各位前往合歡山.合歡山群峰.武嶺等高山
有頭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
那就是有很高機率

中獎了

應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
並立即下降高度
下降下降再下降

尋找附近醫療

就我個人攻略建議
較佳方法是
在清靜.關原.大禹嶺停留一晚
讓身體適應高山

如果有要攜帶年長者前往
更應該知道喔!!!

如果時間不多
有高山症情形
立即下降高度
多數即可痊癒

如果是結合登山高耗氧行程...
更應該要知道了解喔!!!

舉例:
這回玉山行
我擬定策略
是停留在塔塔加一晚喔!!!

另外補充一個資訊
自由電子報 - 合歡山莊42歲 全身「大整型」
下回到合歡山莊
多拍幾張

未來
有可能是回憶喔!

祝各位
快樂!!!...(恕刪)


感謝資訊分享。
吳小良 wrote:
武嶺合歡山地區一直是...(恕刪)


感謝分享, 小弟今天也是一日武嶺來回, 回程也是頭痛不已
一直以為是高山溫度低, 騎車一直吹冷風所導致 !!
想想有可能真的是高山症 !!
下次記住了....
很幸運的我沒有發生上述的症狀
吳小良 wrote:
武嶺合歡山地區一直是...(恕刪)
多謝吳大善心提醒
吳小良 wrote:
武嶺合歡山地區
一直...(恕刪)

吳小良 wrote:
武嶺合歡山地區一直是...(恕刪)


想說這不是機旅板怎麼文章看到最後有點變登山板
原來是小良大呀
感謝分享囉...

高山症真的不好受 上次體驗過了
請善用關鍵字 小妹

吳小良 wrote:
武嶺合歡山地區一直是...(恕刪)


近來經有位好友的提醒......
所以我都不直攻 選擇多點停留時間長一點 讓身體負擔輕一點
機車跟單車直上比較危險性一點

單車是耗費體力完上去,雖然適應時間是好幾小時,但體力都耗在踩踏上面,高山症也是有看過幾位單車車友發生過。

機車車友當然也是有,特別是那種短時間就上去的,太快速上升也會誘發高山症。

有些頭痛是吹太多風啦!秋天過清境農場就要加口罩,最好是那種阿嬤式的防曬型,不怕熱翻的就戴那種搶匪頭套+口罩,加上圍巾會舒服很多。

有些上去武嶺就把安全帽脫掉的,一吹冷風當然頭痛,頭殼瞬間降溫是很恐怖的,特別是10度以下的情況,體溫會從頭跟手散發掉(長髮一樣),所以大家上去高海拔地方要特別注意身體的飽暖。


下來就更不用說,能穿能套能擠進去衣服的通通上就對了。
建議有此疑慮的眾版友們,可至登山用品社購買簡易式氧氣筒,(須注意有無吸罩)以備不時之需。(不建議放置於機車座椅置物箱內)
此外!緩慢的上升至高海拔地區,可降低高山症狀的好發機率,或減緩身體的不適感。(耳鳴,呼吸困難等)
如果已知本身是高山症好發一族,建議行前請至醫療院所,聆聽醫囑亦或開立藥物預防,方為上策。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