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拜訪了鄒族南三村部落(茶山.山美.新美部落)但是沒帶相機所以沒拍照只好等下回再去一趟後補了
這週在我心中就一直念念不忘藍色部落-里佳部落
所以就決定今天就去里佳部落達邦部落跟特富野部落看看來個北三村部落之旅
大清早真有點爬不起來所以出門時都7點了
買了部新相機先試試看效果如何(六甲的洗布埤大水塘)

六甲的綠色隧道(165號道路)

快到觸口前停下車往山上望去想必今天該是個艷陽高照的日子

阿里山公路旁的槟榔樹

遠處山頭的山嵐

那是上星期我從南三村走上來的路
有股衝動想再去走一趟

來到隙頂了當然免不了該停一下休息一下

今天看不到雲瀑只有一點點山嵐

原本以為隙頂可能今天有雲瀑說

試一張全景圖來看看

隙頂步道旁的土地公廟

藍天白雲晴朗的好天氣
是出遊的好日子

看到公田路遠山的山嵐忍不住停下來拍一下

山嵐飄過就好千萬別下雨
連續幾個興期上來都穿著雨衣下山

快到石桌前的坍方路段也修護的差不多了

邊坡灌完漿就等大自然的自我痊癒

大自然反撲的威力不容小覷
人類該學著如何與大自然共處而不是征服

到了石桌天氣不錯不過今天是要走169號縣道往達邦方向

169號縣道決定先直接到里佳部落在慢慢晃回來
從石桌到里佳還有41公里的山路
希望路況不會太差

鄉公所往右(樂野部落)不過今天先不到那兒

169號縣道也是傷痕累累啊!柔腸寸斷

看看就連鋼骨橋樑都斷掉躺在地上

崩塌全景圖

河床上鋪滿了砂石河道變小許多

河道全景圖

這裡的天空真的很藍

達邦橋到了
不過看一看山上土石流崩塌的痕跡就可以知道88風災的威力

旁邊的河床

藍天白雲伴隨著紅色的橋樑還有光禿禿的山坡
所以有人說"好山好水好危險"

路邊供人休憩的涼亭
阿里山地區的遊客休憩涼亭都作得蠻不錯的

好夥計休息一下吧!幫你拍一張留念

水從天上來

169號縣道路邊山上的瀑布
其時延途慢慢騎車可以看到很多不錯的景色
地形地貌都頗具特色

有點想跑過去玩一下水雖然我不會游泳
但山上的水真的很冰涼猶其在炎炎的夏天

高山上的白雲看起來很像棉花糖般

這陣子很喜歡抬頭看看天上的雲朵
仰頭看著天上的白雲都看著發呆了

在山上看遠處風景是一種享受
令人心曠神怡忘卻許多煩惱
難怪在山上居住的人們都顯得樂天與知足

全景觀雲圖

好吧再望一眼也該走啦!

就快到里佳部落前路邊有個步道(賞楓步道)

尼雅烏支那(里佳的由來)

賞楓步道入口

由這裡沿著台階一路可以走到里佳村口

兩旁盡是楓樹

秋天楓紅時節走在這步道想必一定別有一番風味
浪漫的感覺吧!

很喜歡這裡的歩道

雖然是正午時分大太陽底下
但是漫步其中也是一種快活

邊走邊欣賞環境清幽
我想等到深秋時節一定要再來這裡賞一下楓紅

好啦!該往回走啦!總不能機車就丟了不管吧!
快到村口的路邊有個景點(貢禮之石頭)

貢禮之石

護衛部族的貢禮之石上頭會擺著祭拜的煙酒食物
鄒族人經過可是都會參拜的喔!
我也入境隨俗雙手合十謙誠一拜!
尊重原住民的信仰是基本的禮貌

總算到了(藍色部落里佳部落)

部落入口的派出所還有衛生所

里佳部落是阿里山鄉鄒族部落裡最偏遠的村落(海拔1075公尺)
對外的道路只有依靠169縣道
來個悠哉閒逛一下部落吧!

家家戶戶都喜歡種花花草草

嘉娜民宿

民宿前面是親水公園步道

好吧!都來到這裡了就走一走步道吧!

步道沿著山坡慢慢下降到溪谷

幽靜的歩道

中午時分走在步道裡
微風輕吹讓人感到消暑萬分

不過想到待會上來時一陣涼意湧上心頭

爬呀!爬呀!往上爬
累啊!

總算爬完步道了
由於88風災的關係親水公園沖走了
所以白走一趟了
無言
算了逛逛部落吧!

村落裡的房屋都是依著山坡興建
頗有小山村的味道

原本打算到里佳部落有名的大石板看看的
不過問過雜貨店的老板娘說現在整修中沒有路標而且路況很差最好是四輪傳動車比較保險
我的是兩輪機車所以呢作罷啦!
老闆娘還說你如果真要去的話要帶沖天炮
我說為什麼?因為迷路走失的話放沖天炮我們才找得到你啊!
真讓我啼笑皆非算妳行我逛逛部落可以吧!

籃球場旁有個涼亭
平常部落的老人家都會在那邊閒話家常
老阿嬤很有趣跟她們聊天蠻好玩的
老人家就是喜歡有人陪伴說說話

山上安靜悠閒的部落
藍色部落四月份的時候可以來賞螢火蟲喔!

路旁的花靜謐宜人

來個全景圖特寫

馬路井然潔淨

漫步其中山中的小聚落小巧可喜

木雕圖騰(藍色部落)

涼亭(賀富)

美麗的藍色部落

教堂

教堂旁懸掛的吊鐘可是從1931年來自英國利物浦的老鐘喔!
一直懸掛到今頗有歷史了

遠離塵囂

保有鄒族原味跟樸實率真

寧靜的小山村彷彿現實中的桃花源
我還會再來的

往回走再看一看這藍色部落

與世無爭的里佳部落

里佳部落的由來

台積電協助部落興建的筍乾加工廠

巧遇加工廠的地主(大姐說下次來若要住宿的話可以跟她說喔!)很便宜啦!

漂亮的茶園

茶園上有顆巨石(我想在鄒族的傳統裡巨石代表鬼神所以在那矗立著應該是有代表意義的吧!)

169縣道上施工路段

回來到達邦部落了(海拔952公尺)
達邦到現在都還保留著許多鄒族的傳統習俗、祭典和文物,村內每年都會舉辦豐年祭、戰祭…等慶典。

達邦社區
大約在三百年前,兩大舊社達邦和特富野,在曾文溪上游的長谷川溪和伊斯基安娜溪匯流處附近,形成達邦村,是鄒族最大的部落。
和鄰近的特富野是當地的兩大部落,達邦包含新美、茶山和山美的部落,和特富野每年輪流舉行瑪雅斯比傳統祭典。

檜木日警官舍
現在已經改為旅客服務站

很漂亮的木造建築

介紹牌

達邦國小的操場

操場的派出所

來去逛逛部落吧!

簡單的鐵皮屋

男人聚會所(庫巴)
「kuba」是鄒族舉行戰祭的主要場地,kuba是一座建在部落中央且矩形杆欄式建築,距離地面約2公尺,前後各有一門以木梯作為上下連絡道,前半部室舉行部落會議、訓練和儀式的場地,後半部則是休憩的空間,另外在廣場前有一棵赤榕是鄒族神樹,和屋頂上方嶼兩側的鄒族神花金花木榭蘭相呼應。

瑪雅斯比(戰祭)是鄒族人最為人知的活動
和特富野每年輪流舉行瑪雅斯比傳統祭典。

庫巴男子聚會所是部落連結互動地理跟精神的中心

庫巴介紹

庫巴說明

鄒族戰祭"瑪雅斯比"

庫巴旁的神樹

庫巴非請莫入(女性禁止進入)

鄒族祭屋
「達邦社氏族祭屋」(Monopeisiya)主要是祭祀小米女神的所在地,每個氏族的小米祭大約在7、8月間舉行,是鄒族的過年,目前達邦社共有10座氏族祭屋

以竹子為素材建造的祭屋

祭屋

複合式美食館(可以點獵人餐道地鄒族美食)

部落街道

美食館

原住民住的其實很簡單
我想廣廈豪宅也換不來這裡周圍的青山綠水

原住民住所

達邦旁邊的山
其實原住民對山一向抱著崇偉的敬意
很多山上濫墾跟過度開發往往都是來自外地的平地人

達邦國小臨時組合屋

88風災造成達邦國小旁邊整個都坍方啦!
現在正進行重建

再來一張

離開達邦部落來到特富野部落(海拔1000公尺)
和另外一個鄒族部落達邦僅相隔一條伊斯基安溪,約在距今350至400年間設立,與達邦部落一樣擁有一座kuba,是特富野部落的地標

特富野步道
特富野步道位於阿里山鄉,全長6320公尺,起自特富野,終於自忠。自忠自古以來就是銜接玉山和阿里山的關卡,早期鄒族人開僻步道至自忠,再連接塔塔加至玉山狩獵。日據時代步道被改建為水山線鐵道以利伐木運材,鐵道荒廢之後即成為今日特富野步道的後段。

好夥計讓你休息吧!
我又要下車步行逛逛了

部落村口道路
相較於達邦反倒覺得特富野顯得安靜純樸許多

特富野部落的庫巴

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啦!

外人也不可以進入

特富野跟達邦都是鄒族部落的大社所以這兩個部落都有"庫巴"

庫巴對鄒族人來說是很重要跟神聖的所在

特富野村落的小街道

山裡的村落都一樣寂靜

來往車輛不多大多是本地居民跟修建工程車輛

庫巴

彷彿住在草木中
在特富野可以穿梭在蜿蜒的小巷弄遊逛
我想部落旅遊迷人的地方就是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不過請記得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帶著笑容就是人與人最真摯的接觸了

其實對原住民來說他們真的要求不多

祭屋

特富野的祭屋

部落的居民鐵皮屋

路邊的蝴蝶

很有味道的鄒族木屋

村落小徑依著山坡而行
蜿蜒小巷少了九份那般觀光客人擠人
卻多了份最平實最真切的生活樣貌讓人接觸

剛剛有看到介紹說庫巴裡面的火種是保持永不熄滅的
我很納悶所以呢?
我特別拉近鏡頭一看真的耶還冒煙呢!

村落景觀

村落景觀

連絡特富野跟達邦的"達邦吊橋"

達邦吊橋

吊橋目前暫時不能通行
只能遠遠觀看的

離開特富野部落後準備回到石桌的路途中忍不住
再看一看充滿滄桑的河床
不過比起高雄的荖濃溪好多了

土石流後的河床
人們真的該好好保持山上的水土

傍晚準備下山
回程經過隙頂的時候彎到傳說路走一走

山嵐又起

傳說路旁邊的茶園跟溫室蘭園

櫻花大道(現在不是花季)

哈哈!我又跑去爬隙頂步道
操累一點回家比較好睡

不過今天我是用偷吃步的騎機車到傳說路這邊的入口

有2隻狗狗也陪主人來爬步道

滿山滿谷的茶樹

步道就從茶園旁經過
一邊在步道行走還可以聞到茶樹的清香

雲霧又起了

繼續爬

其實我是想看雲瀑才又爬上來的

不過看情形也不怎麼樣

一片霧濛濛

霧茫茫的茶園

霧快散了

好吧!算啦!走啦!

傳說路

下了山去看一看阿里山管理處正興建的一個遊客休憩中心

諾大的草皮整理很費功夫

不過看起來還不賴

全景圖1

全景圖2

旁邊就是溪流了

潺潺流水

綠油油的

八掌溪斷裂的橋墩
貨櫃屋灌上水泥哪檔得住大水
往南橫桃源的方向更多
人命關天啊!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夕陽伴我歸

跑了一整天很累
不過真的很喜歡山上有點不想下山了
沒關係反正下星期在上山去就好了
希望大家都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