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假期已排定為4/15、16、17、18四天,
預計兩天時間來段北投''懷舊之旅''。
青年時期來北投讀軍校,
一晃眼已經不惑之年。
畢業後,長年在野戰部隊輪調,
除了返回學校受訓外,
甚少回到北部。
如今退伍些年,一直想回去看看。
這幾天正在計畫假期,巧遇這段影片,勾起那段年少輕狂的日子。
*影片版權屬於原作者,非廣告營利,不妥請告知下架。
好吧~那就回北投溫泉鄉看看!
貳、本文:
預定日期:4/17(六)、4/18(日)兩天。
住宿地點:暫定新北投捷運站附近旅館,如水紗漣。
旅遊範圍:暫定北投、淡水、金山、基隆、宜蘭。
旅遊目的:放空自己、心靈再充電。
旅遊路線:心之所至,隨意任跑,沒有規劃。
參、結論:
白天山海出遊,晚上小酒館喝小酒。可以獨跑也可以與車友同遊。
''計畫歸計畫,永遠跟不上變化。''
善變的雙子 A夢 放空ing
----------------------------------------------------
補充:
猶憶軍校學生2100收假前,都會去吃這家牛肉麵當晚餐,時過境遷,不知道店家還在否?湯頭依舊美味否?
---------------------------------------------------
0303補充:
地熱谷一帶開發於1911年,由於曾有遊客失足跌入高溫區域而被燙死,因此地熱谷昔日稱作地獄谷或鬼谷,北投當地居民則稱之磺水頭,也因其水色呈綠色而有玉泉谷之稱。周圍的地質為中新世沉積岩,也可觀察到安山熔岩流,泉溫高達90℃,酸鹼值約pH1.4,每日出水量約為2000立方公尺。在地熱谷下游約150公尺處,是孕育具放射性元素的北投石的重要地點,但因人為破壞,現時只能在北投溫泉博物館中欣賞。
1894年(清光緒20年),首位在北投溫泉開設溫泉俱樂部的是德國硫磺商人奧里(Quely)。翌年(乙末割台)10月10日,日本角田海軍少將及仁禮台北縣書記官,赴北投視察溫泉。17日,水野民政結長等人在出席士林舊街國語學校開校式後,亦到北投視察。11月,總督樺山資紀也來視察該地,在現今北投溫泉博物館旁的北投溪,漸漸形成湯瀧浴場。
1896年,日本人平田源吾在此設立了天狗庵旅舍,是臺灣第一家溫泉旅社,2010年11月底舊天狗庵旅舍及將開新飯店加賀屋北投;至1905年(明治35年),平田源吾募款建成普濟寺,供奉湯守菩薩,於10月17日舉行了開眼儀式,以保祐當地溫泉業的發展。1905年,台北博物館員工岡本要八郎和春源三壽在北投溪發現北投石。1909年(明治42年)8月10日平田源吾發行了《北投溫泉誌》,成為日後重要的北投溫泉歷史研究文獻。1913年(大正2年)6月,在日本政府台北州廳主導設立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當時是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格局興建,共花費5萬6千多日圓。及後,日本朝香宮鳩彥王殿下、高松宮宣仁親王殿下和久邇宮邦彥王殿下分別在1927年和1928年先後參訪北投公共浴場。
在1960年代-1970年代(民國50-60年代),溫泉旅館大量建立,估計當時有高達70多間溫泉旅館經營,然而,在1975年後的20年間,溫泉旅館業走下坡,有近50家溫泉旅館相繼停業。這段期間,只有2家新開的溫泉旅館,可能是因為「女性侍應生」制度的廢除、經營模式不善、公共建設不足、以及溫泉過度開發等原因所造成。1998年,內政部將北投公共浴場列為三級古蹟,將之整修為北投溫泉博物館。隔年,觀光局將1999年定為「北投溫泉年」,推動全民認識北投溫泉資源與文化,重新帶起北投的溫泉產業。
與陽明山溫泉、關子嶺溫泉、四重溪溫泉並列日治時期台灣四大名泉。
--------------------------------------------------
不過依然還是會去栗家和原始吳家及金春發吃一碗熱呼呼的牛肉麵,

對了, 忘了補充上一次, 小安安朋友拍的大安鐵橋,
這是日治時期很有名的內社川橋, 原橋墩, 也己在關刀山大地震受損,
年節時所攝影像放至何篇處, 也和五夢朋友說聲, 有機會可以仔細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R1PDK8aYGQ
aaaaadream wrote:
壹、前言:假期已排定...(恕刪)
5A 大有有新計劃了阿,看來有會多一偏增廣我對北投見解的文章,雖然我就住台北啦 北投真的不陌生,不過還是值得推薦, 記的有空上陽明山繞繞,也改變不少喔.
先預祝大大有個美好的旅程,
每次都只能望文興嘆,我的假期勒,難道要我跑24耐 雖然也可以啦不過就少了一點旅遊樂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