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力行"慘"道行--(加入行車記錄影片)

鮪魚罐頭 wrote:
有些地方就是不適合蓋...(恕刪)


原因很簡單
因為台14甲幾乎蓋在稜線上
但是力行產業道路很明顯的是處在半山腰的道路,跟中橫一樣,故崩塌的風險較高...

放眼望去台灣大部分的山區道路,是不是腰繞型的道路(就是橫貫式的從半山腰闢出的平緩路面)比較容易崩塌??
而且道路離上方峰頂落差愈大愈容易塌??各位可以去比對看看...

Turritella wrote:
說真的,我不是很喜歡...(恕刪)


覺得蠻難過的⋯明明就已經很糟糕了還不把它當一回事
那先進的歐美日本爲什麼就沒有「看見歐美」、「看見日本」?
爲什麼她們就沒有山坡地濫墾的問題而我們台灣卻有?
難怪我們台灣人的生活水準道德觀一直難以提升

當看到山上的美景我們不是跟先進國家一樣極力保護它,而是利用這個地方當賺錢的工具~蓋民宿種果園菜園茶園檳榔園⋯
andy3480 wrote:
覺得蠻難過的⋯明明就...(恕刪)


妳看看,說著說著就來了...

日本呢,基本上地質災害或是開發的問題不會比台灣少
歐美多數地區的地質條件跟台灣或日本差異頗大,不適合類比,但他們有他們的問題
山坡地濫墾?這要看你對「濫墾」的定義..歐洲有些國家可能會嚇死你
最簡單的,風景照片上那些古堡,修道院,百年聚落蓋在懸崖絕壁上的一大堆
難道因為建築物長的漂亮,果園弄的很整潔,就沒關係嗎?嘿嘿嘿

但最重要的--濫墾是一回事,但濫墾跟媒體最愛報的那些山崩,土石流有啥關係?
可以跟妳說,關係不大..沒人的地方一樣山崩土石流,只是因為沒人所以不成災而已
Google Earth打開去看深山的航照圖,就會知道

如果以媒體灌輸的那種觀念,就像很多人會想的:

唉呀呀,我來到這山上,看到好多山崩土石流
這道路崩一崩就不通了,果園,民宿崩一崩就整個不見了
這一定是過度開發的關係<-從這裡就開始錯了
如果我們不要開發,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山崩,土石流了<-到了這邊則是大錯特錯

這就是缺乏專業知識的人,容易被自己的眼睛所騙(說服)
正因為口中罵的那些行為,才讓你有機會看到自以為造成的現象...
這跟拜拜有點像。拜個心安不是壞事,但遇到任何倒楣事都歸咎於沒有拜拜,那就太瞎了

不要開發照樣崩,對都市人來講只是眼不見為淨而已,沒有生命財產損失,媒體自然懶得報
但對於在當地謀生的人,卻是很大的困擾
這種例子在台灣比比皆是,常常都要吵的蘇花改建就是如此

我認為正確的觀念還是那一句,要在那邊謀生可以,風險請自負,不要出了事才討國賠要重建之類

真要說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台灣人太多土地太小,擠在一起都看的到,牢騷才會多
就像今天要不是有人閒閒去到力行「產業道路」看風景,會有這麼多的討論嗎...
能發動個戰爭之類的削減一些人口倒是個好選項
Turritella wrote:
妳看看,說著說著就來...(恕刪)


我當然知道濫墾不一定是造成山崩的原因
但是通往濫墾山區的道路卻愈來愈差

而且真的沒有關聯嗎??果農茶農住宿業者為了方便經營強加進行"整地",破壞山體結構,難道沒影響嗎??
南投廬山上方的母安山地層滑動
還有2004年72水災,谷關飯店遭大水洪流沖毀,8月艾利颱風大水填平桃園復興的爺亨溫泉
2008年辛樂克颱風,廬山琦麗飯店及廬山賓館遭暴漲塔羅灣溪沖毀倒塌
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嚴重八八水患,小林村及新發部落遭土石掩埋,寶來與不老溫泉數家溫泉業者慘遭滅頂,台東的歷坵村與嘉蘭村大量民宅遭大水泥流沖的七零八落,知本金帥飯店倒塌

等等事件...這些都是純粹不可抵抗的大自然現象,跟人為不當開發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在前面文章已提及,台灣所有的山區省道都發生過坍方,縣道鄉道產業道路更是不在話下,而且道路是愈來愈難修復(天候劇變雨量集中率增加破壞力比往年更強),試問這些通往濫墾區.深山部落的道路能夠再堪用幾年??

為何廬山溫泉要遷移??之前還有大大小小村落遷移的例子...山區真的能長久居住嗎??山上的農田果園真的能一直栽種下去歷久不變嗎??之前丹大林道裡面有個規模龐大滿山的高麗菜田(丹野農場),自丹大林道中斷坍方後如今都已成為廢棄荒地...台灣山區的環境已愈來愈嚴峻,想要長久經營下去唯有正確的選擇開墾地點(山坡有順向坡與逆向坡)

如要講究專業的知識~我有個中央地質調查所的朋友,各位不妨來他的網頁請教相關的問題
生活多寶格
我可以跟你說,你舉的那些也幾乎都沒有人為因素
有啦,人為因素就是人類為什麼要跑去那邊讓它埋吧
就算沒有人類開發,該崩的還是會崩,該滑的還是會滑,規模也不會比較小

主要的因素你也寫了,是颱風及水災,這都不是人力能造成的
這和順向坡逆向坡大多數也無關,甚至可以跟你說,整體來看逆向坡不會比順向坡安全
最殘酷的事實,以台灣的地質條件來講,「適合居住」的地形多半跟災害性的地質現象有關

但反過來看,除了外來人士皮癢進去開發的之外,原本就住那邊的人不靠這些行業維生要靠什麼?
最後就是會扯到人口外流和遷村問題...正反兩面的論述,不會有結果的

雖然講出來就不好玩了,不過我本身就是應用地質技師,你朋友搞不好我還認識
為了好玩,你還是不要講你朋友是誰好了..
大自然不會有對錯,只有人會分對錯
我從不認為山崩土石流路斷這些是"災害"
大自然本身沒有環境好不好的問題,只有人類會分好或不好
人類在乎的是安不安全.能否適應這個環境
既然這個環境不給人類適應的機會...那何必再去強求??
強求了結果大自然不給予存在的機會~將房子道路橋樑摧毀
那該歸咎於大自然的無情還是人類的貪婪無知??
我們沒辦法限制大自然
但我們可以限制自己~去避免那些危難
想在這裡過長久一點就要多用點智慧~光只想要賺錢是不行的~
有人的地方才有「災害」,指的就是造成生命財產損失

你的想法在這個方向上並沒有錯,沒有人的地方當然不會有災害
只是這太理想化,根本不可能實行,只適合在網路上空談
(尤其是在看了「看見台灣」或是「正負兩度C」這類的片子之後,哈哈)

以這篇文章來講,照這個思考邏輯,就是要叫使用這些道路的人全部遷村,可能嗎?
光是一個新中橫沿線就搞了這麼多年,說真的,有神仙可做誰要去當畜生?
當利益跟風險並存的時候,有人會追求最小風險,當然也會有人去算期望值

再下去就扯遠了,反正不管媒體怎麼報,民意怎麼想,有些事是很難改變的
山林開發不是「是非題」而是「選擇題」
既如此你要選擇到這塊山林定居開發,相對的你就要承受在這裡所發生的一切
而不是怪天怪地怪別人
還有人類明明就有改變地貌的能力,只要啟動飛彈就能將一座山移爲平地
難道山上的田地原本地勢就是那樣平坦的嗎?還不是經由整理出來的?
嘿嘿,不要太高估了整地的能力。果園,農地還沒那麼高的收益可以負擔的起把山削平。
蓋度假村/別墅來賣就有可能,不過那是兩回事。

看到你講這個,借題宣導一下,以免總是被無知的媒體/民嘴/立委牽著走。
以台灣的地質環境,尤其是靠近山區的地方,相對平緩的地方通常跟災害性的地質現象有關
選在這些地方發展,注定了就是跟地質災害長相左右,因為地質現象幾乎都是重複性的

山區來講,平緩可供利用的地形不外乎是古河道,河階,沖積扇,甚至就是土石流之上。
選在這些地方發展,注定就是等下一次什麼時候出事
但不選在這些地方,就是面積小,缺乏水源,土壤,無法耕作,以及交通不便
就像住在台北外圍新店、木柵山腳下的這些人,如果說山頂比山腳安全,就真的有人會搬上去嗎?

但住平地的也不用自以為安全,台灣的平原多半跟河道定期氾濫有關
你朋友的部落格寫的什麼限縮河道blahblah的,都會地區遠比山區嚴重多了
搞最大(換句話說叫整治的最好)的地方就叫做台北。
所以每次看到人家持這類的論點,總是有點無言。按照這樣去推論,台北也是個不宜發展的地方。
但現實中不但沒人肯走,還多的是一堆人想要搬進來勒。

還是一句老話,風險自負,有得用就盡量用,最好大家都千個切結,出事了不要怨天怨地怨政府。
以台灣來講,過度開發到處都有,至於那些一知半解的清高論點,聽聽就好,不要當真了...
在下反對山上開墾闢田種果園的一個更重要原因,不是山上地質不穩,而是自1999年921地震以前就一直存在討論的問題(連中學的課本都記述這事)
就是環境污染的問題⋯梨山、清境、廬山、拉拉山、阿里山⋯都是水庫上游的集水區,卻滿山果園菜園茶園遍佈,在下親臨這些地方,仔細端詳四周環境盡是農藥罐廢棄物堆積,或者是相關的垃圾殘留堆積,有不少都已堆放多時,請問這樣對待山的方式大家認為應該嗎?當下雨把垃圾及農藥殘留沖入溪谷,甚至排入水庫中,這對水中生態是多大的危害?對下游居民是否有健康上的危害也未可知,此外這樣的殘破山景給外國人見了難道不感到難堪?當導遊對外來遊客介紹滿山的檳榔樹時可有大力頌揚的?甚至連提都不想提,連帶都不想帶吧⋯因為是名符其實的「家醜」
在山上墾植就是污染,這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