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大家都有考量但有時候真的要自己拿捏畢竟都是大人休息的時機真的很重要前年跟老闆提離職(28歲)心裡突然燃起埋藏在心中的心願"耐力環島"當天晚上灌完兩罐蜆精就從板橋騎機車環島(晚上十點出發)騎到太魯閣附近剛好天微亮在花蓮吃完早餐在騎一小段路就直接在路邊的涼亭躺了兩小時醒來繼續騎沿著海岸線走騎到屏東時換機油時倒出來的量只剩下不到150ml有嚇到才驚覺差點就要顧路邊騎到台中已經晚上十點多了太累了直接回老家睡覺休息兩天再繼續騎回台北對我來說沿途見到了事物回來心情也變好了我是覺得值得只是真的要小心剛剛網友提到林口青山路真的很危險去年過年前晚上十點多下山有點下雨隔壁車打滑直接滑到外線道撞到我後車門我的車轉了180度靠在護欄對方車子側翻完全反應不過來對方還從窗戶爬出來我讓他先待到我車子等警察來本來要調行車紀錄器的但是記憶卡一插到警局電腦就中毒檔案瞬間被清掉傻眼~~~打回家報平安心情有種很奇妙感覺
我稍微看了一下新聞,無照駕駛又疑似24耐。 他們應該沒有其他長途(跨縣市)騎車的實際經驗,卻直接挑戰了難度最高、也最危險的旅途。基本上光是無照駕駛,我想騎車方式可能就有些問題了;更何況他們雙載,甚至高速行駛。
這篇不錯但是我對裝備那點不認同沒錯穿裝備出去騎車難免會覺得卡卡的但是那是被動防護...讓你在意外時可以降低不少傷害沒人說一定要穿整套買高級貨...像我之前環島在屏東台九線上後輪輾到大貨車的漏油雷殘時速大概40左右幸好有戴手套和護膝..所以膝蓋沒受到任何損傷..只有手扭到而已護膝也只是擦傷..帶子斷掉拿去重縫而已..手套也只是小破了幾個地方但卻大大的保護了我..不然我有很大的機率腳會因為車子被壓傷無法完成這段旅程手套很貴嗎??我個人比較龜毛買了SBK的夏季手套1600但如果不挑牌子800上下的就不錯了用了2年多冬季的防水防寒也有1雙1000而以也是用了2年了...護溪1600.已經幫我擋了2次膝蓋了值得..用了1年多這樣的花費並不貴但卻可以讓你再意外時多了保護....也不會太佔位子我第的買的是800的手套和800的護溪..1600搞定~~這種投資並不壞...制於防摔衣就真的有點不實用...我也有買但是穿他的機率實在是很少還是手套+護膝實用多了...
回應板大:板大不與人競速的觀念,個人也很認同,騎車出門就是要享受騎乘感,所以本來我也堅持不購買裝備,但很多時候意外總讓人意想不到,裝備穿在身上至少遇上意外可將傷害降到最低,個人就+防摔手套+防摔外套+護膝+長筒靴
說真的在北部或(台灣)長時間騎車技術及觀念到位的自己騎90%用頭腦跟眼睛不停的掃描前後左右和油門剎車的控制有時候出遊帶了親友那更是累也許很多人無法體會因為命只有一條勸得了一時勸不了一世自己在擔心別人在快樂
推推推!千萬別疲勞駕駛千萬別趕路騎快車一切以安全為第一兩年前我一個人5天環島下來的心得:- 每天規劃200公里左右的路程剛剛好(4~5個小時在騎車), 路上有足夠的時間休息逛逛景點, 每天到達目的地之後也還有充裕的時間和體力做想做的事- 別晚上趕路, 白天騎不但比較安全也可以體會到台灣的美- 不管多熱, 安全帽還是要全罩式的, 除了安全之外, 擋風雨, 擋灰塵, 擋廢氣的效果還是比較好一些- 行前要好好的整理一下車況, 該換的就換, 特別是輪胎絕對不能省, 換好一點的晴雨胎是值得的, 煞車也一定要好- 全天候開大燈, 對提升安全有很大的幫助, 鄉間的一些阿桑們都會提醒我的燈沒有關, 表示白天開著大燈的確是會引起周邊的注意- 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 GPS 的幫助很大, 不只是為了迷路省時間, 而是有了 GPS 可以更專心騎車和注意路況與交通狀況, 對整體的安全有幫助- 如果多搭載一個伴侶在後座是可以減少打瞌睡的機會, 陪伴的人也能協助注意周邊的一些突發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