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試乘] 雨中.慢騎.內灣行。


突然累了 wrote:
不曉得這會不會是最後...(恕刪)


充滿熱情.又有細膩心思的酷妹妹!!
妳走的這段路對我是非常陌生的.透過鏡頭下的景致.
讓我認識內灣的美.與風情...
在雨中的情境...造就一段美麗的邂逅!!!
謝謝妳...年輕的您.~~+5
春冰薄.人情更薄;江湖險.人心更險~
小弟我除非必要不然下雨天都不騎車
大大的熱血
感謝分享內灣的景色

話說RS ZERO的後車燈+方向燈的組合
很像鹹蛋超人中的某怪物
個人這樣覺得...

dnking wrote:
六家原稱六張犁,於民...(恕刪)

咦~~~六張犁不是在台北市嗎@_@?
還是此六張犁跟彼六張犁是完全不一樣的呢..
話說,真的有所謂「六位林姓人家?!」
有請熟知地理的大大出來解說
還沒走到最後,請別低著頭..

小安 安** wrote:
充滿熱情.又有細膩心...(恕刪)

哇嗚..謝謝這位大大。

不過,何以見得姑娘我心思細膩呢 (@_@)
現階段被說年輕還真的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雖然比起很多人,的確是還年輕~~~
但,想起當年瘋狂的學生時期,整個都覺得自己老了。

很高興你能夠藉由我的照片更進一步的認識內灣
要是你也能親臨現場去感受當地的美的話,感受一定會更不一樣!!!!!


白羊~GO wrote:
小弟我除非必要不然下...(恕刪)

哈哈哈~~~只能說,ZERO的車尾設計真的很有話題性!!!!!

我想,應該是很多人都保持著「雨天不騎車」這種習慣吧~~~(姑娘我其實也是...
但我的交通工具就只有摩托車,每天通勤來回二個鐘頭
平時也已經養成了以摩托車為代步工具的習慣了
反而是,非必要"不搭車".......
話說,為了po"試乘文"這理由,算不算必要呢?!

不斷保持心中的那股熱血,應該就不會變老了吧!!!!!

還沒走到最後,請別低著頭..
突然累了 wrote:
咦~~~六張犁不是在...(恕刪)



【六家】原名六張犁,早期住戶幾乎全部都是林姓人家。
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林爽文事件」發生,
林先坤號召鄉民組成義勇軍協助清廷平亂,獲頒「褒忠」匾額。

道光11年(1831年),林家第三代林繩褒高中鄉試武舉,
隨即於次年創建「問禮堂」。

嘉慶二十三年,清廷賜林氏父子為奉直大夫,
於是在問禮堂右側興建燕尾式屋脊的「大夫第」,
與「問禮堂」並稱為「南北雙廳、文武雙舉」。

「林家祠堂」--六家聚落內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古厝。
正門書有「林家祠」,字體蒼勁古樸,正廳供奉林家祖宗牌位外,
並懸有許多清朝光緒、咸豐年間留下的匾聯。屋脊上石雕十分精緻。
左右兩廂分別為「雙桂軒」與「教宗第」,
是目前林姓宗親會的會所和族人團聚之地。


而【張犁】是台灣人慣用的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1張犁=5甲。
現今台北有三張犁、六張犁;台中市有四張犁、三十張犁等地名。

(三十張犁──台中市北屯區原叫三十張犁。一個人在播種期間約可耕犁五甲地,
而本區當年開墾了一百五十甲地,所以舊稱三十張犁)。


其實台灣各地都有六張犁的地名:

如:
台北【六張犁】:位於台北市大安、信義區交接,
以當地地名"六張犁"為名 "張犁"為土地開墾單位。

大台中的【六張犁】:
距大台中大雅街區西北方約一‧六公里處,位於北部臺中盆地之西緣,
大肚臺地之東麓,海拔約一六o至一七O公尺間。
地名由來於墾地面積有三十甲之地,(按每一張犁五甲計算)。
一帶之地,在道光十二年由泉籍墾戶同安縣人黃氏所墾。
今居民多吳姓,屬浮圳灌溉區,村莊以東多水稻田。

竹北新瓦屋(忠孝堂)興建年代:清嘉慶十年(西元 1805年)。
新瓦屋林家,來台祖為孫檀公,隨同林孫漳、林先坤父子(六張犁林家)
一同渡海來台,於芒頭埔一帶開基,聚落形成較六張犁林姓為晚,
因較六張犁大夫第為新,故稱為新瓦屋。
新瓦屋聚落核心為紀念林家來台祖的公廳「忠孝堂」。
周圍則是林家子孫的居住空間,隨著子孫的繁衍,
聚落達到八橫的規模。

希望對您有幫助!

A夢 摘錄網路資訊整理而成,若有資訊錯誤之處,敬請高手指正。
看不懂事實的是藝術,看得懂藝術才是事實。用心看,不要只用眼睛。我是雙子座裡的一位平凡人~

aaaaadream wrote:
【六家】原名六張犁,...(恕刪)


A夢大真是太強了,整個解說超詳盡!!!!!!!
原來台灣那麼多地方都有"六張犁"~~~~~
原來張犁是計算單位
真的是上了一課,謝謝!!!!!!!!!!
還沒走到最後,請別低著頭..

突然累了 wrote:
A夢大真是太強了,整...(恕刪)


大大客氣了~
大家都是一群熱愛機車旅遊的同好。
孔子曾說: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網路也是資訊交流、經驗分享的園地,
只要大家願意無私分享,人人都可雨露均霑。

犧牲享受,享受犧牲。

有人環島PO文分享,我們才能不出門也能隨之閱讀神遊。
換了自己環島出遊之後,也要能無私分享供他人欣賞。

大大甘冒雨天出遊,忍住感冒疲累暈眩,立即PO文分享,
這種無我精神,是小弟欽佩的!

旅遊版須要大家共同經營,
人人願意奉獻像大大一樣的好圖文,
那麼如此充滿活力熱血的版圖,
定會吸引更多車友投入,
這園地才能生生不息,欣賞到更多文章。

台灣雖是蕞爾小島,但是人文風情,值得深刻體驗。
走馬看花也好,深入研究也好,
只要願意出門尋幽探訪,寫出用心的文章,
就可以讓更多人走出宅世界,體驗台灣的美。

網路弗國界,異鄉遊子想念台灣時,
也可以隨著車友的文章,看見台灣的藍天。

一不小心,打了這麼多字,傷眼見諒!

窗外街燈矗立,正等待黎明,
晨曦將乍露,鱼白東方,霧濛山隱綽。
有人甦醒,有人即將入眠。

早安!

A夢敬上




看不懂事實的是藝術,看得懂藝術才是事實。用心看,不要只用眼睛。我是雙子座裡的一位平凡人~

aaaaadream wrote:
大大客氣了~大家都是...(恕刪)

早..早..早............安 (一整個心虛~~~~~
A夢大才客氣呢!!!
清晨四點多還這麼用心在回文(@_@)
只能說,網路真的是很神奇的東西!!!!!!
要是真的能夠藉由這些文章帶給別人力量,那也是件令人開心的事!!
推→「走出宅世界..」

PS.話說現在的時間應該是晚安才對!!!
還沒走到最後,請別低著頭..
突然累了 wrote:
早..早..早......(恕刪)


半夜騎在無人的山道,
關掉燈光,即漆黑不見五指。

風從竹林呼嘯過,
隱約可以聽到蜥蜴的咕嚕聲,
夜梟長鳴聲,伴隨螢火蟲尾燈。

霧氣壓境,衣服濕淋,安全帽延是水滴。

山路因為長期未養護,剝蝕不堪。
山壁泥水滲溢路面,
唯一能通過的是勇氣。

啟動電源,打起遠光,恐懼瞬間消逝。
短短在路邊休息十分鐘,
耳邊蚊聲嗡嗡。

引擎發動,小心騎在霧氣光線下,
每一個轉彎,都是一次驚訝。

隨著海拔越低,霧氣漸消。
雨後的夜晚,竟將夜色燈火洗滌清新。

濕黏的衣服,隨著越來越快的轉速而吹乾。
雨夜的心情,也不再沉重。

前方綠色路標,指引著回家的里程方向。
看見營業的便利商店,想著熱氣騰騰的關東煮,
一下子暖了胃。

開始想念軟Q的床墊,沉沉睡去。

早安!

A夢 夜跑歸返
看不懂事實的是藝術,看得懂藝術才是事實。用心看,不要只用眼睛。我是雙子座裡的一位平凡人~

突然累了 wrote:
不曉得這會不會是最後...(恕刪)


姑娘的熱血精神令許多人佩服
有時候就是要這樣 , 為平凡的人生添加樂趣 ~^^
這一定要加分的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