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吊橋探索 | Facebook
日期:2018年2月24日
台18線49.7公里處,指示右轉往山美的嘉129線,同時也是前往知名遊憩區達娜伊谷的路口。

左:台18線往阿里山
中:嘉129線0K,往山美、茶山,本文主角。
右:嘉131線0K,往番路鄉草山村,可通往台3線。

路線圖,灰線就是嘉131線

來個讚!


七點半分別從北屯、埔里出發,來到這裡已經十二點半了,真擔心能否在天黑以前接上台3線。

行前合照

龍美,1.5K,沒看見1K牌。

2K

進入山美村

4K在一個急彎處,未見3K。

5K

6K

整個上午都被雲層覆蓋,反而進入山區才出藍天啊!心情開始愉悅了起來~。

7K

8K


9K

山美國小




未見10K牌,福美吊橋

2009年莫拉克颱風挾帶大量豪雨造成阿里山鄉溪流暴漲,原善美吊橋沖毀,衝擊山美村觀光,而後由紅十字會集資,嘉義縣政府等單位推動下,兩年後完成這座富有鄒族特色的新吊床式吊橋。

2011年5月題

吊橋對面是嘉129線另一端,兩邊高度不同

同時一覽福美吊橋+山美大橋+達娜伊谷吊橋




達娜伊谷吊橋


源遠流長的曾文溪,發源自十字村一帶,縱貫南阿里山鄉,在大埔鄉匯入曾文水庫。


吊橋上安裝不少崁燈,不知入夜的景色如何?



照片左邊有個舊吊橋遺跡,是莫拉克颱風來臨前還能使用的善美吊橋。



善美吊橋遺跡


善美吊橋

嘉邑行善團

民國八十五年九月


山美大橋



在山美大橋上側看福美吊橋


過山美大橋左轉,立刻就看到達娜伊谷牌樓歡迎。

尚未凋謝的櫻花

停車場步行不到十分鐘,就可看到雄偉的達娜伊谷吊橋了!

達娜伊谷以「封溪護魚(鯝魚)」復育有成而聞名,並且轉型發展觀光設立步道和吊橋,是阿里山鄉山美村最為知名的景點。可惜莫拉克颱風的來襲挾帶豪雨造成溪流暴漲而重創,原本的吊橋也遭沖毀,不復存在。經過兩年的重建,新的吊橋啟用後又為達娜伊谷挹注活水,是前來造訪達娜伊谷的遊客必訪的地標。

塔高30公尺,將近十層樓了。




橋下跨越的是達娜伊谷溪(塔乃庫溪),往下游不久之後在山美大橋匯入曾文溪。

藍天白雲、峽谷溪豁、美景讚嘆!

另一邊的溪流上游


瞭望台上望下看這超過兩百公尺長的吊橋全貌



從下方側看吊橋別有一番特色

正下方更能感受出吊橋的長






南部久未下雨,溪谷顯得寧靜,雨季來臨時想必又是滾滾洪泥流襲來。



12K

13K

14K

15K

16K

17K

18K

進入新美村

新美國小

教會

新美派出所

19K

AVEOVEOYU,鄒族問候語:「我心喜悅」
整個下午都拍照騎車沒進食,在這間雜貨店買些零食果腹。

20K

21K

新美大橋


新美大橋旁的吊橋遺跡

以曾文溪的支流普亞汝溪為界分隔的新美村和茶山村,何明德行善團於民國92年建造吊橋方便交通往來,取自行善團的「行」、新美村的「新」,命名為「行新吊橋」。

可惜在98年8月的莫拉克颱風挾帶豪雨造成溪流暴漲而遭沖毀,僅徒留遺跡在茶山村一側。


新美大橋機車合照!



新美大橋上看向行新吊橋遺跡



23K

賞魚步道

要進入找尋另一座「茶山一號吊橋」,可惜鎩羽而歸。

24K


25K

觀溪亭


遠方看到茶山四號橋

在懸崖峭壁上的吊橋

進入茶山村,茶山三號橋

左邊的岔路可達行茶吊橋

茶山三號橋上看行茶吊橋

行茶吊橋

有點損毀,但走起來還算穩。





何明德行善團第299座民國九十三年一月竣工



茶山村,觀溪亭公園

尋訪茶山四號橋,可是找不到路徑可以走靠近。

雜草叢生,後面路基還崩塌,只能放棄。

亞米亞娜橋


勉強是看得到字跡


26K

27K

28K

茶山吊橋



民國86年3月,嘉邑行善團建(何明德行善團的前身)。


夥伴們小心翼翼抓著繩索過橋

有恐懼的人真的不建議走上來


老蘇終於有點腿軟了,蹲下緩和恐懼一下~

屯阿巴娜溪,上游處嘉129線的一座無名橋。

老周則是勇於走到對面,但仍是每一步謹慎扶著繩索。




重要的岔路口,左轉即進入高雄市那瑪夏

28.5K

茶山涼亭

「珈雅瑪」,日文「茶山」的發音。

在涼亭往下看,看那壯觀的藍色大橋與曾文溪。

29K

連續彎路下坡

茶山大橋



31K

32K

33K

明隧道

33.5K

34K

終於抵達終點,銜接台3線大埔橋啦!

一路拍照,還繞路尋訪吊橋,下午六點才結束這一條34公里的嘉129線全記錄,台灣中縱線右騎完一部份了!

第一次天黑了還在大埔中埔山區路段,雖然沒什麼車,但也很少路燈,騎得精神緊繃,七點半抵達澐水,結束最累的部分。

八點半,斗六街上大啖晚餐

中午沒怎麼吃,加上長途集中精神騎車,餓得很。

最終11點40分到家,結束324公里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