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古道從頭開始走(上)
八通關古道從頭開始走(中)
八通關古道從頭開始走(下)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承 八通關古道從頭開始走 上、中、下集

下下集?

怎麼遊記PO文會有這種分集PO法的?

前面題目說是:八通關古道從頭開始走,結果走沒十分之一的老頭就準備落跑,還 猴裡來 水里 去自己找台階下的…

其實計畫要跑 「最靠近八通關古道西段起點開始的」投56這條鄉道時,老頭心裡比要去環島或其它山區產業道路還緊張。

因為環島和其他的機旅多是採自由行,想怎麼跑就怎麼跑,純粹是以怡情養性看風景顧眼睛的心情出門的。

但探尋八通關古道西段起點開始的這趟出遊,卻是帶著一種尋找歷史遺跡,追隨古人篳路藍縷,化及蠻貊的開路精神的…
不然區區一條投56啊是能把號稱「中部山區機旅老玩童」的老頭搞成怎樣嗎?(回來後就開始囂張起來了,果然是剩下一張嘴的 老狼…)

好吧!不就是又一次的機旅漫遊而已,醬子一趟對別人來說只要半天時間就可以來回的路也沒有老頭想的那麼崇高啦!

但這次除了路線變化和路程時間老頭照樣沒把握之外,關於以前的古道和現在的投56鄉道有甚麼交集的,事前老頭可是有收集資料的喔…

跑完投56終點之後接上投59,然後沒多遠投59又接上台21…如果老頭醬子 猴裡來 然後就 水里 回家去,感覺也不太滿意。

再加上很多機旅同好,登山健行的〝賢拜〞心中似乎都認定「東埔」才是「八通關古道」的起點。
(不論清領時期或日治時期都這麼樣吧?)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所以老頭決定忍著飢腸轆轆先不往 水里去〝掠啊~妖〞,而是往 山裡的「東埔」方向前進!

這就算恢復老頭一慣出門會〝突茄〞 誤入歧途 的自由行機旅方式了吧?

你看老頭作人作事多麼堅持理想,堅持原則的…

至於為什麼要〝掠啊~妖〞喔?

啊就悔不當初沒有先在 全家就是我家 那裡跟 櫃台妹 打情罵俏後,順便填飽肚子或帶好糧草的咩!

以老頭一慣龜行漫遊方式的跑法,才24公里多的投56這條穿越鹿谷與信義山區的山路,老頭卻用了四個小時才跑完…

結果到達「陳有蘭溪」兩岸的愛國村和台21線旁的信義鄉公所附近市區時,已過下午兩點就找不到〝掠啊~妖〞的酒樓飯館啦!

所以想跑投56的人一定要先去 全家就是你家 那裡先吃個飽,或跟櫃台妹買好大餅、窩窩頭和打兩壺…水,以便 獨坐深山聽泉湧 蹲在溪畔啃大餅…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就連這個可以免費讓人歇腳休息的地方也沒攔住老頭要往 山裡 進去的腳步。
(因為這裡除了香蕉、葡萄、梅子等水果,並沒有可以填飽肚子的食物。然後老頭也不是真的〝老搞〞所以沒法把香蕉當飯吃。)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遠遠看見傍著山腳綿延逶迤在「陳有蘭溪」溪岸的「沙里凍橋」。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機旅跑過某些路段時,經常會看見像這樣新舊兩條路,新舊兩座橋,或類似醬子道路與隧道一起出現的地方,如果可行的話老頭總會好奇的進去探尋一下。(請各自注意安全,八字不夠重的僅量避免)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民國97年的辛樂克颱風造成豐丘明隧道南端出口處上方山坡地崩塌,夾著雷霆萬鈞之力的土石流瞬間奪走七條人命…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沙里凍橋」由來請看以下網路資料介紹:
豐丘部落的布農語言為salitung(沙里洞),位海拔590公尺處。源自昔日「陳有蘭溪」沿岸布農部落,要前往水里途中有一棵醒目的木瓜樹,當族人在形容自己的相對位置時,多以此樹作為標的。因布農語Salitung為木瓜樹的意思,中文譯為「沙里洞」已使用多年。

日據時代日本人將布農族人自巒大山遷下山後,將此地命名為「TOYOOKA」,意思是豐富的丘陵,後來便直譯為『豐丘』,這就是豐丘地名由來。
本路段高架橋完工後重新命名時將「沙里洞」改為「沙里凍」橋,係因為地方人士認為豐丘地區每逢大雨必成災,可能係因沙里洞的『洞』字,讓災害像無底洞般永無止境。故希望藉由本次橋樑新建後重新命名為沙里凍橋,改『洞』字為『凍』,期望從此將豐丘地區災害凍結,不再發生災害。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改建完成於2006年10月的「陳有蘭溪橋」全長1154公尺,為信義鄉對外聯絡要道。因「陳有蘭溪橋」是聯絡嘉義、南投兩地的重要旅游線,交通地位格外重要,所以另有著 信義鄉高速公路 的美名。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陳有蘭溪」是濁水溪最長的支流,因為其向源侵蝕的狀況很劇烈,加上兩岸土石崩塌的情況也嚴重,以至於河水沙含量高沙土沉積量亦高。

所以「濁水溪」之所以被叫「濁水溪」,老頭認為跟「陳有蘭溪」也是脫不了關係的。

還有就是「陳有蘭溪」這種 向源侵蝕 的狀況喔…在他源頭的「玉山」搞不好在哪天會被「陳有蘭溪」這個 向源侵蝕 的自然現像搞到 『再垮一次…』

為什麼老頭會說是 「再垮一次?」
這是個歷史+地裡的綜合問題…

你相信「阿里山」是〝勾榨~勾榨〞,〝加顧~加顧〞的好幾百萬年前,因為長期的造山運動把「玉山」搞得太高了,所以在某次超級無敵可怕的崩塌後,「玉山」就傾倒滑下來而造成「阿里山」山脈的嗎?

這個驚天動地的事情發生的時間恐怕是比「黃帝」打「蚩尤」還要古早幾百、幾千倍的關係,所以屎記的「司馬遷」根本不知道有這件事情發生,因此歷史老師和地理老師大概都是沒教的…

醬子說來又是老頭唬爛的?

唬爛不唬爛是老頭騙人肚子會不會痛的問題,但是信不信就是你的問題囉!

結果…老頭沒有去東埔…老頭沒有去東埔…老頭沒有去東埔…

為什麼老頭沒有去東埔?

因為像東埔那麼漂亮的地方老頭去了一定會流連忘往,大玩特玩的忘記搭南瓜馬車的時間,然後太晚回家了會被〝河東獅〞逮著一定是〝吻戲〞…

是〝溫係耶〞!


唉!老頭還真的是廢話太多了…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所以老頭要再次發揮一慣 〝突茄〞的機旅精神,讓偶們從另一處地方給他誤入歧途 下去吧!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為什麼在「久美部落」這裡有這麼特別的一堵牆在介紹著「鄒族」與「布農族」?

簡單的說:「久美部落」是一個 五族共和 的歷史縮小版。

多說一點的話:「久美部落」原本是來自阿里山其中一支「鄒族」所有的領地,接著先後有漢人、日本人、和被日本人強迫遷移過來的「布農族」人也都跑來這裡了,使得久美成為一個多族群、多語言的部落。

要更複雜點的說下去:請查「原住民委員會」發行的「原住民族文獻」期刊。(因為類似的歷史在老頭嘴裡說下去會沒完沒了的)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布農族」的 畫曆。還好有文字說明,不然老頭亂猜亂讀的話,恐怕不小心會喚醒「印和闐」。

「印和闐」又是誰其實不重要啦…

老頭只記得電影「神鬼傳奇」裡面的女主角「瑞秋.懷玆」真是漂亮又迷人…簡直比家裡的河東獅好上個100倍。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這路太合老頭這種調調的FU了…(不可以+CK喔!)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咦?倒帶再看一下…這投59不正是老頭跑完投56終點時有碰到的?而且投59的起點就在台21大約87-88K處?
這樣就〝甲速係〞、〝甲轟邊〞讓老頭「一兼兩顧,摸蛤仔兼洗褲。」可以走另一條路欣賞不同的風景又順路 猴裡來 水里 去了。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住在投59線上這彷彿是仙境的地方豈不快活似神仙?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指標11點鐘方向說有條「千歲吊橋」。

住在這麼漂亮的地方當然可以說是 山中無歲月 的嘛~所以百歲、千歲當然都嘛是有的。而且去這座吊橋應該不用花錢買票還要老頭趴在地上喊著:XX政府萬萬稅 吧?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從指標岔路口到「千歲吊橋」大出意外的才沒幾百公尺遠。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這條「千歲吊橋」相當平穩,還可以直接騎車在橋上欣賞風景。吊橋底下是「阿里不動」溪。(真的就叫 阿里不動溪。)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過橋後往回看的「千歲吊橋」。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重回投59線的 久美 部落,果真是充滿葡萄 酒美 味道的地方。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投59 沿線風景之一。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羅娜部落是全國最大的「布農族」聚落,可惜老頭這趟路只知道投56有故事,就沒有作到投59這條線該準備的功課,錯失了這裡許多漂亮的風景。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在羅娜部落村口外,投59線旁就有一處廣大的部落文化園區。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還有這處與部落文化很不協調的景觀設計。

如同位在台16線旁的另一個「布農族」部落「人和村」一樣,在進入部落之前放了一輛報廢的M-48戰車,不知用意是要當「風師爺」鎮壓山裡的阿飄?
還是脫不了以前〝阿本仔〞用槍砲威脅迫害原住民的想法?

如果是做個土狗追山豬的意象,老頭認為這樣都比放這輛戰車有意思咧!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投59部分路段風景。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原來從台21到投59都有看見的幾處補給站是信義鄉在十月九日舉辦的「葡萄馬拉松」比賽。只是老頭(10/10)來晚了,所以沒有免費的水果+烏梅汁可以品嘗。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氣勢頗似台7北橫縮小版「巴陵大橋」的投59「羅娜橋」。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羅娜橋」下整塊的岩石被「筆石溪」溪水刻畫出一條深溝狀的水路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僅管沿線山路海拔不足一千公尺高,但卻讓短腿的老頭有著快要摸到天際的感覺…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房屋建築等就在路兩旁的「新鄉村」or「新鄉部落」,是在投59線上看起來比較熱鬧的一處聚落。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新鄉一號橋附近。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沒想到竟讓老頭瞎貓碰到屎耗子,原來在投56終點之後,未過「陳有蘭溪」而在山裡延續的投59這條路就是「楊南郡博士」在「八通關古道」古地圖中有提到會經過的那個「紅魁頭」?(機旅完成後查詢資料所知「紅魁頭」=「楓櫃斗」)

由於原先只計畫跑投56單一條路線後就結束機旅,並未想到先是〝突茄〞往東埔方向跑下去,接著半路老毛病發作又 誤入歧途 的改往「久美部落」接回到投59…
這一發現對老頭來說非同小可呀!

老吳呀!你真是精神與老頭同在呀!從一開始老頭跟著你的古道從竹山、鹿谷駛過來,沒想到現在竟然又要被你牽著屎肥去…

如同許多人會把東埔當成是「八通關古道」起點那樣,老頭也以為古道從鹿谷翻山越嶺來到信義鄉的愛國村之後,吳光亮應該就沿著〝跨鈴嚨〞的台21開路到東埔去吧?

現今有很多條公路線其實就是直接照著各處的古道拓寬開闢的,所以吳光亮那時候既沒有怪手、推土機,又沒有山貓、電鑽甚麼的,應該不會光挑難搞的山區去開路,多少也撿幾個好做工的路段〝夾去配〞呀!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這是在投71武界部落之後,又一處讓老頭驚嘆的山區部落景像。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投59的10K至9K之間。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路旁樹縫中屢屢出現,讓人無法不去注意到跨越「陳有蘭溪」與「十八重溪」交會河口的「陳有蘭溪橋」。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最精采的路段即將出現…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美不勝收的一幕…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位於照片中「陳有蘭溪」左邊下游的是「沙里凍橋」,右邊是「陳有蘭溪橋」。
一整天的陰霾天氣中,正好在來到投59的9K這裡時出現了難得的明亮好天氣。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在投59的9K這附近正好有著居高臨下,且全無遮蔽的寬闊視野。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跟著老頭穿山越嶺的小白也開心的裂開嘴笑啦…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投59部分路段風景。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一整天的辛勞(有嗎?)都在這裡甩光光啦!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賞梅的季節「楓櫃斗」是人滿為患的,看到人群會頭暈目眩羊癲癇發作的老頭是不會來這裡的,若非 誤入歧途 跑過來的話,清「八通關古道」地圖中的「紅魁頭」怎會陰錯陽差讓老頭碰見?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還是要讚嘆這一片雄偉的風景。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這段路很有縣道136的味道吧?(連檳榔樹都長得很像)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眼看清領時期由「吳光亮」開闢的「八通關古道」西段,其未過「陳有蘭溪橋」的這一段路即將被老頭走完…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尬顛!〞那個本來放棄不想看的「坪瀨 琉璃光吊橋」竟然是從這裡轉進去的?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眼看時間已經下午五點天色都有點昏暗了,你說老頭是去看「坪瀨 琉璃光吊橋」好?還是自愛一點過了這「自愛橋」趕緊回家好?(不自愛點回家給河東獅發現今天〝桃酸〞出來〝趴趴造〞的話,看是跪算盤還是頂尿壺自己選一樣。)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轉回路口小路順著「自愛橋」下的小溪往上衝吧!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老頭跟這幾個小傢伙拼了!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看啊!「坪瀨 琉璃光吊橋」在照片中高高的地方…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看起來小路邊的這條吊橋現在是不能給人走過去再走步道階梯上去看「坪瀨 琉璃光吊橋」的…why?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於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天色漸漸昏暗的老頭順著小溪繼續往上尋找可以直達「坪瀨 琉璃光吊橋」的地方…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如果再往上爬看似應該可以到達「坪瀨 琉璃光吊橋」…(天色有點晚老頭沒看清楚指標所指為何,拍了照就走人。)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後面呢?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還要往上衝嗎?會不會這一瞎衝下去就衝到哪個不知名的山裡去了?

看在對河東獅還是有那麼一點尊敬,要〝吞論〞一下子回家才能有吃、有喝、有睡的(這一點很重要)怕屎的老頭當然是沒敢再 誤入歧途 下去啦…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回頭才看清楚:沒訂位、沒買票的話,想上去看「坪瀨 琉璃光吊橋」就〝挪~速!〞

何況都快天黑了…誰還開門給老頭這種無賴漢去看吊橋的?

想看?下回請早…


好啦!下面沒有了…

老頭下面沒有了…

老頭就因為要趕著回家,所以下面就甚麼照片都沒有拍了…

可是標題的: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 是甚麼意思? 老頭又在唬爛了?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請看老頭截取自Youtube影片中楊博士演講的照片中有說到:日治時期興建的「八通關越嶺道」是從「楠仔腳萬」現稱:「久美」的地方開始動工的…

也許有人會說:明明東埔看起來比較熱鬧(所以應該也比久美部落更大?)為什麼日本人開闢「八通關越嶺道」時卻是從「楠仔腳萬」開始的?

因為久美在較早時期就有清代設立的學堂,後面日治時期也有較完整的公共設施,其政經地位相較於東埔是更完善的。

所以老頭標題寫的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 意思就是說:投59這段意外從久美往回走的路,就像是從日本人開闢「八通關越嶺道」的起點往回頭路走的意思…

這樣OK不OK?

那麼不論清領的「八通關古道」或日治時期「八通關越嶺道」的起點如何變化,老頭都有碰到了。
而古道出口不認真去挑毛病的話,過去環島時老頭到過花蓮玉里那裡,也進去現今台30線起點的古道終點了…這樣八通關這條古道老頭至少是有始有終頭尾都有跑到了。

如果還有哪個英雄豪傑一定要打趴老頭,非要挑毛病說:老頭!說到底「八通關」你根本沒去過啦!

其實…那個「八通關」老頭已經用爬的爬上去過了…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八通關越嶺道從頭往回走(下下)-輕騎未過萬重山‧從頭開始往回走

因為…
最早之前的玉山名稱若以鄒族原住民語發音的話,是稱其為Patungkuonʉ「八通關」。
都嘛還是老吳-吳光亮的錯,他老兄在古道開到現在的八通關草原、大水窟池那附近時,認為這條路因他的闢建完成不但是繼往開來,還承先啟後從此就可以四通八達的,所以鄒族原住民聖山「八通關」這名子就被老吳拿過來用啦﹗

所以「八通關」古道的起點、終點、和中間那一點,被老頭採用 三點式的方法跑過啦!

噗通!撲通!撲通!

八通關古道的下下集終於結束了…


2016-10-27 23:4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重山 輕騎
老頭這次騎的路,本人有騎過,還去信義鄉買葡萄吃,更不用說去梅子賣場買特產,不過那時本人傻傻以為會騎到新中橫(14線)去,騎到一半拿手機查一查,結果會騎到奮起湖去,只騎到一半就回家,怎麼不順路去日月潭,那裡孔雀園已經要蓋飯店了,而且新社跟中社花海又起,期待老頭拍好照片給人分享,因為11月可是出遊最好時機喔(段考考完,又沒連假人又少)
台21線那裏會經過神木村,神木村裏面有一顆樟樹神木。

建議你可以順道一遊。我去過感覺挺好的。
大翔黑熊 wrote:
老頭這次騎的路,本人有騎過,還去信義鄉買葡萄吃,

熊大的意思應該是說:

你 本人是有騎過台21線?

巴特!!!老頭這篇的重點是投59線喔...

換個方式說:投56 & 投59是這部歷史大戲的男主角.女主角...

啊台21線雖然比較大條.不過它在老頭的這部戲裡只是配角...

熊大"郎卡賀".還是不忘記要照顧地方產業的買了當地葡萄...

至於...新中橫喔...從台21到塔塔加連接的台18確定不會有新中橫了...


巴特!!!小英"鐘痛"有縮他要開上面那一條...(只是在他任內是完成不了的啦...)

熊大還年輕或許還來得及看到這一條路完成.到時以熊大 追風少年兄 的"咖丘"說不定可以一天來回東西部...

老頭則是希望早點去見上帝也不要看見因為這條路的開闢而去破壞台灣已經很脆弱的山林...
lkk5682000 wrote:
台21線那裏會經過神木村,神木村裏面有一顆樟樹神木。
建議你可以順道一遊。我去過感覺挺好的。

謝謝lkk5682000大大提供訊息...

唉...不小心的最近老頭才又剛跑了那附近的路線回來...

醬子算讓lkk5682000大大提前曝光了...

(不過要整理PO文還早咧...)
喬巴大大,您這次跑久美與望鄉,是不是有有看過台灣誌,因為裡面的高山協作員大多是望鄉與久美部落,尤其裡面的藍教官(幸真益)就是久美部落的,我就是有看過才知道聯絡望鄉與久美部落的吊橋叫千歲吊橋,而且那邊有一些民宿可以住還有自行車道可以騎車.

angel4tim320 wrote:
熊大的意思應該是說...(恕刪)

因為看你拍的照片有部份本人真實騎過,那時因為騎日月潭環湖公路,不知道如何騎一圈,所以看手機導航,不過那時還不習慣看導航,因此一路往台21線騎,後來因為看標示打「新中橫」,以為會騎到台14線去,直到本人看到「奮起湖」(或阿里山)標示後,才發現騎錯

新中橫要接花蓮很難,但是梨山通谷關會在3-10年開放,大概在老頭60大壽後,就可以去騎看看,本人也在期待這段路接通,這樣由台中-花蓮-台東更省1-2小時,會比由西半部到台東還快

說實在話,本人想在有生之年,在一次騎真正的「中橫公路」,這也是本人浪漫的夢想

大翔黑熊 wrote:
因為看你拍的照片有...(恕刪)


疑?熊大不是對梨山-大禹嶺段深惡痛絕?

m2263 wrote:
疑?熊大不是對梨山...(恕刪)

恩,上次去梨山觀光有發過文章,是抱怨梨山-合歡山這段路太爛,不過最近本人看新聞,說谷關-梨山有可能會接通(己發過文章可以去看看資料),所以本人是期待谷關-梨山這段,如果接通,去宜蘭時間可以省下1-2小時,北半部當天環島更容易

大翔黑熊 wrote:
恩,上次去梨山觀光...所以本人是期待谷關-梨山這段,如果接通(恕刪)


快去龍哥信箱留言,施壓一下比較快。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