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年11月26日當晚,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它可能只是一個平凡的週三夜。上班族或許正拖著疲憊的身軀準備晚膳,學生們可能還在教室裡挑燈夜戰,路上人車熙來攘往,規律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但,在北市的一間小小車行裡,卻發生了一場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交會-那天晚上,我和女王迎來了一個生活中重要的夥伴-大羊!
2015年間,我們騎著它上武嶺,遊阿里山,訪觀霧,探尖石,南征高雄,東征花蓮,寫下了難以計數地生平第一次。為了參加車隊的聚會,我們在清晨的快速道路上拂曉馳騁;因為貪玩留戀,我們也在黯無燈火的公路上循著車燈的光軌孤獨前行;我們在雨後的山道上撞見雙虹,也在寂靜的深山裡遇見螢火...
到了2016年的中秋節,我獨自騎著大羊從台北前往埔里返鄉過節,路途中,大羊儀表的里程數悄悄的翻轉著,迎來了20,000km。

我在2015年末,曾為大羊與我們的旅程整理過它一歲的足跡,今年適逢連續二日的颱風假,時間也來到九月底了,正好來紀錄它第二年的足跡吧!
雙北-五分山



基隆-白米甕

雙北-桃源谷


宜蘭-未竟公路

花蓮-長春祠

花蓮-清水斷崖

花蓮-林田神社

花蓮-自強外役監獄無名路

花蓮-掃叭石柱

台東-金剛大道

台東-鹿野高台

花蓮-六十石山

台東-海濱公園


大羊有著一對較一般大重機車嬌小的雙腳,前後13吋的胎徑,使得它在跨越崎嶇的路面時,整體的感受較為顛簸;除此以外,它的身軀前輕後重,加上為我們背上了48公升的行李箱,使得它的龍頭再行進時,若沒有施力,就會產生輕微的抖動。
即便如此,身為車主的我們,最為清楚它身軀較脆弱的部份,但同時也最為了解它的優點。在它陪伴我們的這兩年裡,我們從來沒有嫌棄它。而是選擇珍惜並善用它與生俱來的休旅本格-舒適、穩定以及優秀的長途巡航能力。
在16年間,我們透過加裝可調式的小型風鏡,以及加厚背靠墊等簡易改裝,使得原本就非常舒適的它,變得更專精於長途跋涉。
宜蘭-北宜公路

宜蘭-蘭陽平原

雙北-東北角



雙北-台灣極東點-三貂角燈塔


雙北-陽明山


南投信義-雙龍部落



雙北-石碇-106乙-太陽雨涼亭

雙北-樹林-台汽廢墟


雙北-金山-水尾漁港

透過大羊,透過機車旅遊,透過喜歡和我一同參與這一切的伴侶,我漸漸可以感覺到有一些名詞,一些生活的方式,甚至於生活的態度,逐步進入到我們的生命中-「騎士」、「旅者」、「冒險者」...這些符號在我們的心中迴盪、聚攏、彼此撞擊,隨著大羊的里程日漸增加,我們的心靈逐步豐厚,日昇日落,在熟悉或者陌生的公路上幻化出光影的移轉;探訪過的古老建築,像攤開的捲軸般展現時光的積累;亙古的山水景緻,穿過日常的瑣務與功利的得失,在視線中不斷地擴大再擴大...
這段與風、陽光和雨水為伍的兩萬里路,看似遙遠,或許卻是通往心的捷徑吧!
2016/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