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種好天氣的連假要是不出門去撒野的話,那真是太對不起天、地、君、親、師了…(靠!有這麼嚴重嗎?)
連假的好處是–你有的是時間可以到處玩。
連假的壞處是–你到哪裡別人也玩到哪裡。
所以要避免人擠人弄得遊興全無敗興而歸的方法就是:
先睡了個飽養足了精神,以免跟大多數趕早出門卻反而塞在路上的人強碰。
再吃了個飽裝滿了肚子,以免路上塞車或遇上餐飲店大排長龍而餓得半屎。
不過以上的說法是老頭哈拉用來佔版面的,實際上這次的「誤入歧途之台13線穿越九華山之旅」仍然又是一次:行前完全沒有想法;時間完全沒有拿捏;路線完全沒有計畫;隨遇而安的自由之行。
引誘老頭這趟誤入歧途之旅的是;冬日出現在路上的蔚藍天空。

原本硬邦邦的人工建築物是很少出現在老頭追尋自然山林的旅遊紀錄中的,但這連續的三個平民化店面湊在一起倒也不難看。
好像該跟 由你哭囉、存水塘、新八哥要點廣告費喔…

過去除了高速公路和連結南投、彰化的中投、中彰兩條快速道路之外,在台中的市區裡可沒有一整條讓車子可以在半空中奔馳的高架道路的。(照片為台中生活圈二號環線崇德路與環中路交叉口)

天橋(或路橋)有讓人走的,有給汽車、機車跑的,當然也有專門給自行車慢慢騎的。(照片為台中市潭雅神自行車專用道跨過崇德路的天橋)

從竹科開創台灣另一次經濟飛躍的奇績之後,全台一窩蜂的到處搞科學工業園區,台中當然也不落人後的跟著搞…
這個所謂的「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卻搞到是跨越台中、彰化、雲林三縣市的分成好幾個園區。(照片是台中市的中科后里園區某科技廠)

老頭子亂跑亂玩的路線經常不是會經過省道台14線,不然就是台13線,這次追著太陽跑的方向是朝北走台13線。(當然台1、台3、台6、台8、台10、台12等靠近中部的省道也是都有啦。)
從台中要進入苗栗之前,隔著大安溪對岸的明顯地標就是火焰山啦!

個人覺得台13線上最熱鬧的地方就是這裡啦!
不信選個假日來此地走走,除了知名的木雕街以外,還有著名的舊山線鐵路海拔最高點-勝興車站和墩仔腳大地震遺跡的龍騰斷橋等,只要先估狗一下,包你會點頭同意的啦。

台北有三鐵共構的交通建設,台13線上三義的某路段也出現了這個由省公路、鐵路加後面的高速公路幾乎都在同一平面上的組合。

為了要證明前一張照片中的鐵拱橋是做啥用的,老頭還特別穿越了醬子一條僅供兩輪車輛行走的隧道來到鐵路的另一邊。

鐵橋是給火車跑的沒錯,不過這單單一條的鐵路跟旁邊的鐵路有點差別耶…
瞧見沒?它上頭沒有電力輸送系統,所以只有柴油動力或者燃煤的老火車頭才有可能走在這條軌道上。

因為人氣爆紅的景點-勝興車站名氣實在太響了,老頭居然沒想到〝正港〞有火車停靠站上下客的三義車站是在這裡。

要走回原來的台13線時發現這條名稱響亮的隧道。

看似一條值得探訪的路線。

初始以為這樣的小路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發現些少為人知的景色,但也許是並非高海拔地區或運氣不佳,行進沒多遠之後發覺沒啥看頭便原路折返。

(後經查看資料:這條苗38-4是連接到九華山附近的挑鹽古道,但應該沒法讓機車騎上九華山吧?)
銅鑼杭菊和九華山的指示牌可就大大的把老頭吸引過去啦!喀嚓一聲按下相機快門的同時,自強號火車居然跑來湊熱鬧…

照這路線導覽圖看,賞完杭菊拜過佛菩薩後繞個圈還可以買些銅鑼燒解饞。(請把中間的賞菊路線圖放大看便知囉)

偌大一間銅鑼茶廠卻門窗緊閉不見人影,莫非是公家單位經營的茶廠?所以跟著放元旦連假啦?
茶廠不賣茶沒關係,俺到上面的大興善寺跟佛祖求杯佛茶喝也行。

阿娘喂~不!我佛慈悲呀,十多年沒來了這大興善寺居然全部改頭換面啦!

十多年沒來銅鑼的大興善寺吃素麵喝佛茶了,沒想到以前紅土鋪碎石的山路,和鐵皮浪板搭建的克難寺院如今竟變得如此大不相同。



山門佛堂寺院等主要宏偉建築之外,兩旁古樸的石像雕刻和鎮守寺門的神獸也是以前都沒看過的。





以下文字說明來源取自網路資料。
苗栗縣九華山大興善寺是聞名國內外的佛教聖寺,各地信眾虔誠朝山絡繹於途,並敬食知名的「佛茶」及「平安素麵」。大興善寺在三義鄉及銅鑼鄉各有一處道場,兩地各有信眾,但三義鄉的道場強調並無分寺。
大興善寺由福慧法師創建,她在七十四年圓寂後,被尊稱為「救世師父」;同年,大興善寺從苗栗縣苑裡鎮遷移到銅鑼鄉九湖村山上,九十四年再遷移到三義鄉西湖村 並不同,這兩處道場的住持都是福慧法師的弟子,因為對遷移到三義鄉或留在銅鑼鄉的意見分歧,所以分道揚鑣。
大興善寺主祀三寶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及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救世師父。寺內護法、義工上千人,不乏教授、醫生、律師、司法官、警官等。
過去機遊獨跑拍照一向是避開人群,只拍山林河海等自然景色的,沒想到今天跟佛祖的臨時有約除了(由你哭囉、存水塘、新八哥)等消費場所,還有鐵路、公路、天橋、地下道等硬邦邦的人工建築物,另外加上的就是人潮和車潮。
車潮之一。(所以後面還有車潮之二、之三?)


雖然佛祖開示說:眾生平等,但看著這些豪邁的紅牌重機排排停放著,俺家小雞機只敢躲到最後面去。

杭菊沒賞著還有整片的茶園可以「顧目珠」。

山上雖然一片翠綠,遠方平地卻整個霧煞煞,甚至完全看不到台灣海峽的海平面。

過大興善寺後不遠有處觀景台和路線指示牌。

銅鑼鄉公所網站是這樣介紹的:
「銅鑼九湖自行車道是『全台最美、最高的自行車道』,沿九華山稜線修築,全長約八公里,包括造價超過一千三百萬元,橫跨山谷的古意吊橋和景觀橋,環繞九湖台地沿線經綿亙的大茶園、虎頭崁古道、挑鹽古道、九華山大興善寺、大草原等各大景點,西側居高臨下,可瞭望通霄、苑裡至台灣海峽沿海風光。」 「由於自行車道其中有約五公里與舊有的茶園產業道路相結合,故向東可見山巒起伏及座落有致的茶園;五月落英繽紛,可賞油桐花雪;十一月秋高氣爽,可賞杭菊花海;自行車道的動線中,還可停放自行車,到樓台上眺望四周景觀。」
「在自行車道欣賞日落雲海,風景美不勝收,極適合遊客全家同來,沿著九湖自行車道一路看花、聞香,優遊自在,度個古意、健康、別有情趣的週休假日。」
算俺運氣不好囉,上下九華山的全程俺都沒遇見有自行車騎在銅鑼自行車道這條路線上。

這橫跨山谷的景觀橋可是意料之外發現的景點,但是遊客不多。



依銅鑼鄉公所網站介紹,這就是與景觀橋合計造價超過一千三百萬元的古意吊橋囉。


幸好今天天氣雖好但太陽不大,因此在這人車稀少的九湖台地上還不至於感到酷熱。


岔路時俺忘記擲銅板了沒往九湖的方向走,所以錯過了買銅鑼燒的機會。俺選擇的是另一條往通霄的小路走…(有點後悔)


雖說這小路幽靜正是老頭很喜歡探訪的路線,但打自山頂的景觀橋、古意吊橋開始,一直到山下銜接其他道路之前,別說沒遇上半個人影了,連平常很怕會衝著老頭狂吠的毛小孩也不見半隻,這一路上還有點擔心會不會也遇上穿紅衣的人然後讓俺走不出山路的…(報上說過幾次有人迷失山林時曾遇上的紅衣人)



直到看見這一小半邊已經傾頹荒廢的土角厝,老頭忐忑不安的心才稍稍安定下來。(離有人居住的地方應該不遠了吧?)
這年代久遠難得一見的土角厝主體還保留得很完整,但應該已經歷過不少次地震的考驗了吧?

幾經風雨飄搖人事變遷的,這處由部隊建立堤防的紀念碑仍屹立在已不見河水的堤岸上…近一甲子之前的八七水災有多嚴重俺沒經歷過是不知道,據俺老娘說當時水勢甚大災情慘重,那時還只是個奶娃的俺大哥還是用大澡盆裝著漂在水上躲水災的。

這自行車路線導覽牌俺認為說明不是很清楚,大抵上就是從台13線銅鑼開始,走苗38線經九華山稜線再下切至通霄附近的縣道121線醬子。

以俺的看法:銅鑼鄉公所網站把這條自行車路線形容得過度了些,不長不短的路線高低起伏既不算是輕鬆的大眾化路線,也不屬於高山野外崎嶇的挑戰級路線,沿途景致尚可。
若是開車的話從台13線往九華山之後,再要往景觀橋還勉強可行,但是由通霄這頭要前往景觀橋的話,俺建議是絕對不可開車前往的,因為這路線是真的只適合兩輪車輛行走通行。
縣道121線再連接到台1線省道的通霄隧道這裡。過去老頭曾經到過通霄這裡的記憶,認真的說已經是四十年前還沒有中山高的時候了。

過去的台1線省道也不是現在新開闢六線道醬子寬闊的大路。

俺從銅鑼來,要回銅鑼去。(好像吃飽了沒事撐著…)

前幾年據說馬老爺子每逢過年會來此地弄得是人潮洶湧,賀客盈門等著領馬老爺發紅包的。這兩年就已經盛況不再。

縣道128名氣或許不如號稱「中部羅馬公路」的縣道130響亮…但老頭卻蠻喜歡的。

原因是縣道128它比縣道130溫馴多了。


沒有縣道130的陡坡,也沒有前面苗38鄉道的狹隘,經過這樣平坦悠閒的路段之後,再度又回到銅鑼路段的台13線。

車潮之二。

重回台13線往南回到三義路段時,也才不過下午三點左右,此時既不是遊客趕著回家,也不是勝興車站堵著人車進不去,怎會路邊停滿車輛,馬路也車潮湧現咧?
若拉近照片往中間瞧仔細,便可發現那一坨黑嘛嘛排隊到馬路上的人群是在此地出名的麵店外等著吃麵。
本以為在九華山大興善寺與三義知名麵店碰上兩次的人潮、車潮讓老頭子High過後應該就不再有高潮要陷入低潮了…
哪知道三義火焰山下這長長的下坡路邊另外也聚集了上百輛車牌都是紅咚咚的哈雷重機。


這次的臨時撒野機旅沒有挑深山野外往人煙稀少的地方去,除了在九華山上看到建設得富麗堂皇已經改頭換面煥然一新的大興善寺之外,最大的亮點就是隱身在稜線上人車稀少,號稱造價超過一千三百萬元,橫跨山谷的古意吊橋和景觀橋這處可眺望通霄海岸的地方了。
冬日的氣溫騎機車出遊還是有點涼意的,雖然離夕陽西下的時間還早,但老頭認為還是早點回去賣乖好,以免傷風感冒流鼻涕的沒事找人挨罵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