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下班就出發,經過卓蘭大橋、白布帆大橋,抵達士林,這次走士象聯絡道,連接古道抵達梅園國小。最後通過天狗、抵達雪霸國家公園之雪見遊憩園區。^^
出發到雪見延路路線圖規劃
從雪見返程路線圖規劃
-----------------------
貳、本文:
01.上午0530出發。里程數2081公里。

02.記得攜帶上雨衣~~

03.後方橋樑是卓蘭大橋^^
---------------------
卓蘭鎮是台灣苗栗縣的一個鎮,位於苗栗縣南端。西以關刀山稜線與三義鄉相接,北以景山溪、拖沙尾山稜線與大湖鄉相鄰,東以馬拉邦山脈與泰安鄉相連,南以大安溪與臺中市東勢區、和平區相隔。四季氣候溫和,雨季主要在5月至6月、8月至10月。另外卓蘭為台灣水果重要產地,故有臺灣水果王國之雅號。
本鎮地名源自於原住民巴則海族罩蘭社「Tarien」,在清代雍正年間契字上稱為「搭連」,巴則海語為美麗的原野之意;1836年(道光16年)刊行的彰化縣志,則稱為罩蘭;1860年代(同治年間)初期的臺灣府輿圖纂要稱為「打難」。1920年(大正9年)臺灣總督府進行行政區域改正時,改稱「卓蘭」。
----------------------

04.大安溪河谷~
----------------------
卓蘭鎮是苗栗縣最南的鄉鎮,瀕臨大安溪,在地形上,與苗栗縣其他鄉鎮有一定的空間阻隔,如北側以大湖丘陵與大湖鄉相隔,西側又以二大坪河階與三義鄉相對,因而形勢相對封閉,在交通上一直以來與大安溪南岸的臺中東勢、石岡、豐原地區往來比較密切。在歷史發展上清代漢人客家移民入墾卓蘭也是從台中、豐原、石岡、東勢的方向往卓蘭移動,與苗栗、大湖方面的聯繫反而因山區地形與泰雅族原住民的阻隔而較為薄弱。戰後初期,卓蘭地方人士曾發動請願,建議將卓蘭劃歸台中縣而未成。

05.這裡是白布帆~遠方霧氣瀰漫,對旅人來說充滿神秘感~

06.輕紗披染翠巒,雲霧如瀑布般灌下~~

07.大安溪河谷40多輛砂石車壯觀運行~~準備進去上游~清淤泥砂。

08.這裡是白布帆大橋~往左進入苗栗山區~往右可從東勢蜿蜒出來~

09.這裡是是烏石坑口~

10.原住民百步蛇圖騰~~

==========
11.烏石坑橋
-----------
聯絡和平鄉自由村與達觀村之間的烏石坑溪橋,經過台中縣政府與行政院九二一震災重建委員會共同評估後,決定在原有橋旁再重新施作一座提籃式鋼拱結構的新橋,橋寬十三公尺、橋長一百公尺,不論在安全與外觀上皆較佳。
穿越和平鄉烏石坑溪位於東崎路上的烏石坑橋,是東崎路上最大跨距的橋樑,從民國六十八年興建至今,橋長約八十公尺、寬四點六公尺,平常只能容納一部小型車通行,曾經在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地震時橋墩受損,且於民國九十年桃芝颱風中,烏石坑溪溪水暴漲而一度危及過橋車輛,後經行政院九二一震災重建委員會與縣府評估後,決定重新施作一新橋。
東崎道路是和平鄉自由村、達觀村通往東勢鎮、苗栗縣卓蘭鎮、泰安鄉的主要道路,無論是維生系統、人員進出、農產品運輸及觀光產業等,均仰賴此道路,目前烏石坑橋橋齡二十五年,大型車路過根本無法雙向會車,安全堪慮,而新橋採不落墩單孔上承式鋼拱橋樑設計,現可大大提昇用路安全與品質,居民並感謝九二一重委會的補助。
新建的烏石坑橋位於舊橋旁,全長一百公尺、寬十三公尺,新橋較舊橋寬八點四公尺,採提籃式鋼拱結構興建,較鋼筋混凝土施作的舊橋更為堅固,橋上兩側各二點五公尺並規劃人行步道,供當地人徒步休閒,尤其夜間照明美輪美奐,且橋面也較舊橋高出零點五公尺,安全性更為提高。

12.左轉可抵達達觀...下次可以拜訪烏石坑社區。

13.台灣黑熊愛吃甜柿,當地居民一定有見過~才有此作品陳列。

14.紅衣奶奶一直幹譙0645公車一定跑掉了~怎到現在都沒來~~

15.流籠~當地正確名稱叫做「溜索」,是種以一條纜繩再加掛個鉤子,下面可掛1~2個人,再以高低位差滑到對岸。那是在雲南橫斷山脈才有的特殊交通工具且不需任何動力。台灣叫做「流籠」是種很類似纜車然後可載運農作物的交通工具,且都用馬達為動力,因為下山後就沒辦法再上去,跟溜索不一樣。
流籠有以下優點:
1、可快速運糧和兵器器械,甚至兵力。
2、施工簡便,材料簡單。流籠不需半天工時即可隨裝隨拆。滑輪本身不重,可以搬到任何地形快速架設。
3、省時省力省人工。在滑輪幫助下,只要聚集於固定地方拖拉即可,無須花費大批人力和時間推拉車子於狹窄的棧道。棧道可空出來行軍。如拖拉工作是由馬匹執行將更省人力。
4、不受地形限制。
5、可多點同時運送,加快速度。

16.砂石車的車仗驚人~~一直往上游開去~~

17.士林壩~
----------------
桃山村子旁的士林大壩,雖然只是個水泥建物,但這個大壩的功能和設計,卻是十分耐人尋味,它是個攔河堰,截取大安溪水來發電,還有引道,將水引到更下游的鯉魚潭水庫。從壩頂看整個大安溪下游,是另一種享受,偶而穿透雲層的陽光,製造變化萬千的視覺景觀。
而馬那邦山是知名的賞楓健行路線,馬那邦古道長約3公里,可從士林水霸切入古道南段的登山口。此外,從桃山部落可往北走到果園密布的象鼻部落,還有公路可到完工不久的雪見森林遊憩區。

18.台灣第一座擁有魚梯的士林壩, 逛逛壩頂, 在水壩入口的士林假日市集,也可以吃熱食喝飲料, 當然不能錯過採買士林部落生產的新鮮蔬果。
士林壩於民國81年3月動工,歷經十一年完成,將大安溪的水引至景山發電廠,發電後的水用以增加鯉魚潭水庫的水量,每日可供七十萬噸的用水。雨季時,潭水綿延約一公里,藍天青山倒映水中,十分美麗。壩上還設有許多介紹泰雅族生活的解說牌,可以瞭解部落居民的生活習俗、及與大自然相處的智慧。

19.士林壩走到盡頭右轉,就是士象聯絡道路。這裡部分路況不是很好。因為苗栗泰安鄉曾經因為桃芝颱風侵襲,造成中象道路、梅興道路、苗61線、大安道、梅安大橋以及士象道路等多條聯外道路坍方路基下陷,梅園村、象鼻村及士林村對外交通已完全中斷...雖然已經恢復通車很久~~但是仍是有落石以及水坑的危險~~

20.山澗排水沒做好,就會影響路基安全~~騎士要小心這一段~

=====================================
21.有一種越野溯溪的過癮感覺^^


22.正在疏濬的挖土機跟砂石車...

23.水量不足,今年水庫需要大量儲水~~才能應付夏天民生供水~

24.遠眺~

25.士象一號橋~跟以前的不一樣

26.這一條橋就是晚點回程的梅園橋...

27.來一張~~

28.象鼻古道遺跡~

29.狩獵古道...

30.這牌子就放在這裡~~請點我記得往左轉到梅園國小。

===========================================
31.抵達海拔1200公尺梅園國小。『梅園』舊名Maluwan,泰雅話『水池』之意,因為以前在這有個乾淨美麗的池子,是打獵的必經之地。此地又盛產梅子,有許多梅樹,因此在日治時期改稱梅園。

32.髒汙泥水~~只能代表熱血^^

33.梅園國小PU跑道~~連小黃都入鏡^^

34.留影一張。

35.力與美^^代表原住民高山狩獵生活的艱苦~

36.換個角度。

37.紀念碑。

38.圍牆藝術創作~畫得真棒...生動。

39.黥面奶奶。

40.黥面的由來
台灣原住民族群中,為何只有泰雅族人有如此彰顯的紋面文化?泰雅族紋面習俗又從何而來?在人類學的研究裡,至今還是個謎,但是在泰雅族的神話傳說中,對紋面的由來,卻有著豐富的想像空間。
其一是「姊弟通婚」說。傳說天地剛剛形成時,地面上只有姊弟兩人,姊姊很憂慮,不知如何使人類繼續繁衍,於是建議和弟弟結婚,以便傳宗接代。可是弟弟拒絕姊姊的建議,他認為同胞姊弟不可結婚。姊姊沒辦法,只好想一個計謀騙弟弟。她向弟弟說,明天下午會有一個女人在山下等候,她就是你的妻子,你應該跟她交合。弟弟信以為真,興沖沖地準備赴約。第二天姊姊拿了黑灰塗了臉孔,就跑到山下去等候。不久,弟弟來了,認不出是姊姊,遂和她交合,從此人類得以傳衍下去,從那時候開始,便有了黥面的風俗。
第二個有關黥面的傳說,是為了「趨吉避兇」。傳說遠古時代有許多年輕的女子,不知何故突然相繼死亡,這使得泰雅族人非常恐懼,但都想不出解救的辦法。有天晚上,有個部落少女夢見祖靈顯現在她面前,告訴她假使要避過死亡災禍,一定要在臉上刺上花紋才行。第二天,她將夢中的指示告訴部落的人,但是誰都不知道紋刺的方法,最後有一位聰明的男子,用燒過的松炭,在女人衣服上畫了模樣,教部落所有女人,然後用細針將模樣刺在臉上,再塗上黑煙,使它永遠不會變色。說也奇怪,自從泰雅族女人在臉上紋刺後,再也沒有少女不明原因死去。自此,泰雅族 臉上刺紋的風俗相襲成風,一直傳到現在。

41.黥面的意義
一般人對於紋面(臉部刺青)感到好奇,泰雅族人的紋面是『生命』的表徵,男子紋面必需在戰場、打獵時有英勇的表現,才能紋面,女子則需有姣好的面貌及織布的本領才有資格紋面,或女人出嫁後代表貞節,忠於丈夫的表示。男性一向刺額紋與頤紋,女性則刺額紋與頰紋。又族中獵頭多次成功的男子及織布技術超群的女子,有特權在胸、手、足、額刺特定的花紋,為榮耀的表徵。
以前泰雅族人非常禁忌婚前及婚外的行為,認為任何人的姦情都會激怒祖先之靈,而禍及部落所有的成員,尤其青年男女若有不道德的行為,在紋面時必受到祖靈的懲戒,常導致紋面後傷口發炎難以癒合,或是刺青的花紋模糊、顏色暗淡不清。所以刺青前紋面師都會詢問受施者是否有越軌之行為,如果有,則先向祖靈認罪,方可施術,當然費用也要加倍。刺青後,整個臉馬上就腫起來,連嘴巴都張不開,吃東西也難以下嚥,療養期間,整天待在家裡,不能出去吹風。如果有人到家裡求親,都會被家長回絕,父母親表示,必須等到療養好之後再說。如果該女子紋面色澤深、花紋清楚,則顯示該女子的貞潔又賢淑,出嫁時可向男方多索禮聘或嫁好老公。

42.村莊奶奶帶著小朋友散步。

43.好動小朋友^^表情很可愛

44.遠眺山景與果園。

---------
45.山區生態導覽~~

46.山區生態導覽~~

47.丸田砲台處~入口處有原住民雕像~二本松解說站原為日治時期的駐在所,視野廣闊,可以俯瞰大安溪河谷。往內行走900公尺可以抵達丸田砲台遺址,當年居高臨下架設的砲台,是為管理鄰近部落的泰雅族人,而「丸田」則是紀念北勢戰役中殉職的日本警捕丸田清而命名。解說站內設有「丸田砲台文史紀念館」,陳列日治時期雪見地區的史料。

48.位置圖~

49.開放時間~

50.補拍~

=====================================
51.說到「丸田砲台」這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為對抗泰雅族人的據高點,目前是草木叢生的平台。解說站設有炮台文史館,這裡蒐集了日治時代的珍貴老照片,不僅介紹二本松的自然地理環境,也呈現當時日人為控制泰雅族北勢群部落,選在此地設置炮台,居高臨下眺望大安溪谷,以監視、控制各部落,及在部落設置教育所、療養所與交易所等歷史。

52.指標圖~

53.小心毒蛇與毒蜂。

54.遠山雲海~真漂亮~

55.還好沒有禁止通行^^

56.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感受到大自然造萬物的力量...^^

57.還是遇到施工路段.....

58.終於到了23.71公里處。

59.生態活力十足的山區~

60.雪見遊憩園區到了~~只是還沒有9點~不提供服務~

=====================================
61.見證留影。

62.遵循方向~

63.拍一張。雪見遊憩區位於苗栗縣泰安鄉,居雪霸公園的西北隅,是園積極開發的重要遊憩區之一。遊憩區以二本松為中心,循司馬限林道向北延伸至東洗水山一帶,從雪山到大霸尖山一派壯闊的雪霸聖棱線高山景觀,以及林道上的自然生態,是主要的遊憩資源。
司馬限林道為園區主要的景觀道路,由二本松進入,一路上可飽覽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雪山西棱,大霸尖山、雪山、大雪山等名峰爭奇競秀,與深邃的雪山溪谷共構一幅壯闊景觀,特別是冬季時山巔覆雪,景致淒寒蒼闊,故從日據時代便賦予“雪見”之名;而大安溪、北坑溪源頭峰巒連綿、山高水長的景色亦盡覽無遺。此區還有不少變色葉植物,深秋時節,層層楓紅更增山容之美。

64.登山步道入口~

65.環境介紹~

66.環境介紹~

67.還有醫療站~

68.員工正在整理門面~

69.早上0845趁沒遊客上山~先下山吧~~

------------
70.遠眺~這就是梅園國小^^

===================================
71.淤積河床很廣~~

72.本想走大湖~~沒想到道路斷了~~回程~

73.右轉下山~

74.來到梅園歡迎牌~

75.母愛雕像~~

76.梅園橋~有清淤過~還可以看見橋墩~~

77.另一個方向~

78.看一下以前我拍的~2011.02.07日,以前的河床都是砂石淤塞~影片為證~
79.自拍~象鼻村入口^^

80.回到東勢台3線上

81.豐原大道五段上...

82.回到第三分局對面自助餐用膳~

83.用完餐已經是~中午11:16,里程數2233公里。

========================
參、結論:
1.此次行程來回總里程數=2233-2081=152公里。
2..此次行程來回總耗時數=11:16-05:30=5小時46分
3.訓車車況,完全可以當做越野車來騎~輪胎抓地力不錯~遇到泥漿青苔尚可能控制。
4.謝謝各位好友支持與鼓勵^^
以上
A夢敬上